指南背景下幼兒游戲與學習品質PPT課件這個PPT共2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學習與發展整體性的理解思路,學習與發展實踐性的理解思路,學習與發展游戲性的理解思路,游戲性的音樂教育活動有四個特性等,歡迎點擊下載。一、《指南說明》中的四大原則
整體性
差異性
特殊性(做中學、玩中學)
發展性(關注促進學習品質、人格品質發展)
案例:大班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科學領域:獲得了有關野蜂的知識;思考策略的有效性
語言領域:用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用語言表達游戲中的策略
藝術領域:嘗試用美術符號(線條)表達對音樂的經驗和感受;豐富有關線條的知識。感受音樂的快速緊張
社會領域:學會同伴之間的協作游戲。
案例:大班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此活動過程中還含有充分的人際互動的關系。
幼兒的人際關系的處理水平達到了“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水平。
在教育的引導下,幼兒甚至還有可能初步認識和體驗“助人的價值”和“感恩的價值”。
案例:大班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幼兒通過學習此活動,能關注野蜂的生存環境,能通過調查、收集資料,學習交流和表現野蜂的生命過程,從而理解野蜂與周邊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學習品質內涵
觀察模仿學習
探究創造學習
問題解決學習
合作分享學習
反思評價學習
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學習方式
觀察模仿學習(模仿領袖)
探究創造學習(表現野蜂動作)
合作分享學習(相互借鑒)
反思評價學習(行為結果,策略有效性)
問題解決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游戲規則類型
輸贏競爭游戲(猜領袖)
領袖模仿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情景表演游戲(野蜂飛舞表演)
智力挑戰游戲(猜領袖策略)
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學習與發展領域
社會(號召與響應,相互支持與感恩)
科學(思維培養;位置表述)
健康(積極努力)
藝術(音樂、美術、舞蹈)
語言(游戲規則理解,游戲策略表述)
傻瓜流程總流程
1、(夠用的)故事
2、為故事匹配(夠用的)相應動作
1)采用老師規定的動作 2)采用幼兒創造的相應動作
3、用動作感知音樂(一般需要2~3遍后再添加其它)
4、增添其它“味精”—更高級的適宜挑戰:
如人際合作、競爭、創造性表達、隊形、樂器、道具…
注:故事、動作必須從音樂的框架及幼兒的生活經驗中來!!
如《比諾曹要做真孩子》
空間安排的流程
多采用半圓、圓圈的空間,以便每個幼兒都看到教師的
示范;圓圈安排時要求教師在圈上作示范。
1、坐著做上肢動作
2、站在座位前做動作
3、在自由空間狀態下移動(可走動、可結伴)
4、在隊形中移動
合作流程
1、T—S眾(教師先和全體幼兒做互動)
T先擔任發起動作者,讓S擔任動作反應者,再交換角色
2、T—T (教師和另外一名教師做互動示范……)
3、T—S (教師和一名幼兒做互動示范嘗試)
4、S—S(請一對比較快速、能力較強的幼兒做互動示范嘗試)
S—S(請一對比較慢、容易出問題的幼兒做互動――檢驗評估)
注意:教師在指導以上兩組幼兒的同時,須引導所有幼兒卷入評
價,促進幼兒對游戲規則的主動理解。
5、自由結伴互動或規定結伴互動
6、連續玩游戲,在間奏部分交換同伴
動作流程
1、動作模型的規模
模型包含的拍數越多,動作規模越大,難度越高。
2、動作的種類及繁復程度
1)在一個模型里,包含不同動作的種類越多,難度越高;在一個模型里,
動作的繁復程度越高,難度越高。
2)速度(速率)
每一個動作的絕對時值(每一個動作的絕對時值越短難度越大)
動作轉換的頻率(即動作幾拍一轉換,動作轉換的頻率越高難度越大)
3)生理與文化遺傳
生理遺傳:走、跑、跳難度遞增,這與人的生理條件與遺傳因素有關;
文化遺傳:同樣是抖肩、翻轉眼睛的動作,蒙族、維族幼兒比漢族幼兒
更容易掌握。
拆分流程
1、先分層
1)在分段探討動作前,最好不要切斷音樂,以提供整體的音樂印象,
和保證音樂審美流暢的愉悅性。
2)最初的隨樂動作感知活動應該做無需練習的簡單動作。而且該簡單
動作最好能方便遷移到以后要求掌握的復雜動作或隊形變化中。
(目的是:不破壞音樂的整體性及表演故事的審美流暢感,避免產生
段落與段落、樂句與樂句間轉換銜接的困難。)
2、后分段
注意不要在每段都設置過于復雜和高級的要求,每次獨立教學活動且重點學習的段落不得多于2個。
3、難點前置
心理學原理:應該在幼兒注意力保持的最佳期內解決重難點問題!(活動的“基本部分初期”注意力最為集中。)
構-控流程
高結構:指環境創設、材料選擇、流程設置適宜
低控制:指教師不對幼兒行為進行直接控制
1、先緊后松(內緊外松)
2、先模仿-再替換填充(先小、少局部-再多、大局部)
-在教師引導下整體創作―材料不變自選主題創作-自選
材料、主題獨立創作
〔注意:2程序是指學習者――先“克隆”(模仿)――后歸納規律――再在引導下局部替換--最后才是自由創新…〕
范例:匹諾曹要做真孩子
1、夠用的故事(和幼兒共同回憶,引出長鼻子和驢耳朵)
2、為故事匹配(夠用的)相應動作(長鼻子和驢耳朵)
1)采用老師規定的動作 2)采用幼兒創造的相應動作
3、用動作感知音樂(一般需要2~3遍后再添加其它)(老師示范,幼兒找規律,并將之與圖片匹配——欣賞環節:多通道參與法)
4、增添其它“味精”—更高級的適宜挑戰:
如人際合作、競爭、創造性表達、隊形、樂器、道具…
注:故事、動作必須從音樂的框架及幼兒的生活經驗中來!!
游戲性質與學習品質
游戲滿足幼兒的合理性需要 —— 玩中學,學中玩(快樂源泉)
游戲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
1、自主性(主動獲取資源、管理資源,主動實踐,主動反思)
2、好奇心和好勝心(解決問題類學習)
3、目標意識與目標管理(循序漸進的學習意識),規則意識
4、專注力與堅持性(有情景、有材料、有玩伴)
5、獨立性與創造性(探究創造學習)
6、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價)
……
規則游戲基本類型 (體能-智能;模仿-創新;競爭-合作)
情境表演游戲(含局部運動的表演-手指游戲)
領袖模仿游戲(鏡像 跟隨 后像〔遞增再現〕)
輸贏競爭游戲(追捉 爭物〔友〕 占位 比大 對攻)
控制游戲(造型 默唱 休止)
傳遞游戲(傳物 傳話 傳位)
身體接觸游戲(拍花掌)
隊形變換游戲(換位 穿插 跳轉)
猜謎游戲(猜迷對歌,猜領袖、猜音源、猜缺失物〔人〕)
玩影子、玩東西游戲(樂器、道具……)
游戲性的音樂教育活動有四個特性
案例分析:《懶惰蟲》(比較兩種設計在調動學習情緒及創設學習氣氛方面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