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與幼兒園課程PPT課件這個PPT共4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課程的界定,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結合等,歡迎點擊下載。游戲與幼兒園課程
一、幼兒園課程的典型界定
一是學科傾向:以學科來組織課程的內容,如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計算等。
二是活動傾向:認為幼兒園課程是為幼兒安排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總和。
三是經驗傾向:強調幼兒園課程是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的經驗。
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幼兒園課程政策研究”課題組認定: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一)國外幼兒園課程中游戲的地位
(二)我國幼兒園課程中游戲的地位
(一)國外幼兒園課程中游戲的地位
歐文幼兒學校中的游戲
福祿培爾 “幼兒園”中的游戲
歐美早期教育模式中的游戲
1816年,英國歐文創辦的新蘭納克幼兒學校-----世界上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
在歐文幼兒學校里,大量開展兒童的戶外活動和游戲活動。幼兒學校的重要設施是游戲場,也是幼兒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
維爾德斯平系歐文的助手,推廣幼兒學校
福祿培爾 “幼兒園”中的游戲
德國福祿培爾認為,游戲能培養兒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游戲是組成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前兒童教育中一個主要教育手段。
1837年,創建了“兒童活動學校”,1840年改名“幼兒園”,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福祿培爾創辦的第一所 “幼兒園”里的 兒童園地
在福祿培爾創辦的 “幼兒園”中,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游戲活動、作業活動等,并制定了一個完整的游戲體系。
歐美早期教育課程模式中的的游戲
20世紀后,在歐美的一些早期教育模式或方案中,如瑞吉歐課程、海伊斯科普課程、班克街課程、凱米課程、發展適宜性教育實踐等都引入了游戲,并重視游戲。
(二)我國幼兒園課程中游戲的地位
武昌蒙養院中的游戲
《幼稚園課程標準》中的游戲
陳鶴琴鼓樓幼稚園中的游戲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游戲
武昌蒙養院中的游戲
1903年,我國創辦第一所官辦幼兒園——湖北幼稚園(創辦人是張之洞、端方)——中國最早的幼稚園 。
1904年改名為武昌蒙養院。
游戲是武昌蒙養院課程內容之一
行議
訓話
幼稚園語
日語
手技
唱歌
游嬉
鼓樓幼稚園中的游戲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的游戲觀:
游戲有利于兒童的身體、智力、道德發展,游戲是休息;
游戲就是兒童的生活;
幼兒教育要給孩子充分的游戲機會;
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游戲材料。
1923年,陳鶴琴創辦鼓樓幼稚園。游戲是此幼稚園一項重要課程內容。
1932年《幼稚園課程標準》中的游戲
第二部分為課程范圍,課程范圍包括音樂、故事和兒歌、游戲、社會和常識、工作、靜息、餐點共7項。把游戲正式定為幼兒園課程內容。
并確定了游戲活動的教育目標、內容以及最低限度的要求。游戲的內容包括計數游戲、故事表演和唱歌表演的游戲,感覺游戲、模擬游戲、我國各地方固有的各種良好的游戲等。
1996年《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游戲
第二十一條規定: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是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之一。
第二十五條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 應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游戲材料應強調多功能和可變性。 應充分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愿,鼓勵幼兒制作玩具,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和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一)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目的
(二)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
(一)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目的
游戲的作用:
促進兒童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的發展;
有益于幼兒園課程各學科(領域)的學習;
有益于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游戲和幼兒園課程具有共同目的 ——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游戲的目的有兩點:一是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保證童年生活的快樂;二是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二)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
游戲
小一班的幼兒已經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為了讓幼兒鞏固對這些形狀的認識,黃老師設計了一個競賽游戲“看誰貼得快又對”。
在競賽游戲開始前,黃老師在每個幼兒的小凳子下放有四種幾何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片,在黑板上畫(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四種幾何圖形。
游戲開始了,讓幼兒依次從自己小凳子下拿出卡片,并張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圖形中,比一比哪些幼兒做得又快又對。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密不可分,游戲既可以是課程內容,還可以是課程實施的途徑。
游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內容,能完善和豐富課程內容,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較好地完成課程目標。
游戲作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種重要途徑,能激發幼兒的直接興趣,幼兒參與性高,教學效果好。
請思考:在幼兒園游戲中為什么要引入課程?
四、游戲與課程的有機結合
范霍恩等人(1993)提出游戲和課程的結合有兩種基本形式:由課程生成游戲、由游戲生成課程。
(一)由課程生成游戲
(二)由游戲生成課程
(一)由課程生成游戲
由課程生成游戲是指從課程出發生成游戲活動,教師通過提供給兒童游戲的經驗,使兒童學習課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數學和科學等。
美國幼兒教師瑪麗琳根據本地區幼兒園數學課程的規定,將要教兒童1-20的認數和計算。于是。她將教室的角色游戲中心轉化為一家商店,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材料:
游戲中心原有的一桿天平稱和一把老式的吊桿稱,兒童可以用它們來稱商品的重量;
一個帶有數字的印章,兒童能轉動著來變換數字,標出商品的價格;
幾臺手掀計算機及從三年級老師處借來的老式加法器,兒童可以進行商品價格的計算;
可供出售的商品——幾桶小物品,如尤尼菲克斯立方體積木等。
她還提供了商店印刷的過期優惠券及本地超市發放的每周廣告,利用上面的圖片和數字,使顧客們更了解商店的信息。
材料提供后,商店開業了。可就在開張那天,“營業員”和“顧客”發現,教師瑪麗琳還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沒有提供錢:“顧客”需要錢才能來商店購物,“營業員” 需要錢來找零。于是,一個制作紙幣和硬幣的小組操作項目生成了,孩子們運用原有的數字概念和經驗制作起了錢,并投入到商店。這樣,商店游戲可以正式開始了。
(二)由游戲生成課程
由游戲生成課程,是指根據兒童在自由游戲中的表現所生發出的課程。
約翰遜(2006)曾舉了一個銀行街教育方案的例子,來說明教師如何運用游戲為兒童構建了課程。學期中間,兒童的游戲日漸固定,教師詢問兒童是否要參與他們從來沒做過的游戲,希望游戲有新的發展。
銀行街教育方案的一個例子
老師:我在想,如果街區所有的地面都變成一條小河的話,會怎么樣呢?
學生A:那么我們會做什么,一直在里面游泳嗎?
學生B:你也可以釣魚呀。
學生A:我不想釣魚,我想造一所學校。
學生B:你可以這樣做。
學生A:(做出難以相信的樣子)在河上造一所學校?
學生C: 等等!等等!我有一個注意,海洋,海洋,讓所有的地面都變成海洋。
學生C的想法被老師和其他孩子接受了,他的想法慢慢引出了一個有關海島生活、水上交通、颶風誕生和相關主題的游戲。
在大班區域建構游戲中,王老師發現幼兒喜歡“搭橋”,但又搭不好,就開展了大班科學活動“搭橋”。在活動中,先讓幼兒看一些橋的圖片,并討論橋的基本結構,教師總結橋的基本結構。然后把幼兒分成4人一組,從提供的材料中選擇材料,再搭橋。搭橋完后,比一比哪組搭的橋最好,總結橋好和不好的原因。
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老狼、老狼,幾點鐘”是一個傳統的游戲,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有一次,楊老師發現,當自己扮演的“老狼”“兇狠”地撲向“小兔子”的時候,大部分“小兔子”四處逃散,但有幾個“小兔子”一動不動,一副“我不怕你”的模樣。楊老師繼續“兇狠”地逼近,他們竟然“開槍”,部分躲在樹后面的“小兔子”也效仿,沖老師 “開槍”并逼近。“小兔子”居然不怕狼。
楊老師靈機一動,做出逃跑狀:“哎呀,遇到幾只勇敢的兔子,我還是趕緊跑吧。”“小兔子”們開心極了,紛紛過來追老師
楊老師回到教室后,和孩子們討論“這個游戲還可以怎么玩才更有趣?”有的孩子想到了“獵人” 開槍打狼,有的想到把小兔子替換成其他動物,有的想到把一只狼變成幾只,有的想到老狼來的時候不逃走,變成石頭人一動不動,把老狼騙走,還有其他的想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