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子游戲與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5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主要包含親子游戲的特點及影響因素,親子教育與親子游戲指導,幼兒園親子游戲的開展等,歡迎點擊下載。 親子游戲與親子教育
第一節 親子游戲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一、定義
親子游戲是家庭內成人,主要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的游戲,是成人與幼兒交往的重要方式。
親子游戲是幼兒出生后最早出現的游戲。
二、親子游戲的發生、發展
1、父母單方跟孩子的交流
2、孩子與之呼應
3、孩子能主動逗引成人
4、孩子發起游戲
親子游戲可以劃分為兩種性質不同的類型
1、嬉戲性游戲
是指撓癢癢、舉高高、藏和找、追和跑等活動,這類游戲以觸覺、肢體運動為中心,目的在于情感上的交流和情緒上的滿足,帶有濃厚的“親情”性質。
2、指導性游戲
是指利用各種玩具、材料教孩子認物體、認字、猜謎等,在這類游戲中,成人往往為幼兒提供一些帶有濃厚的社會文化特點的玩具和材料,如家事玩具、積木、彩筆、圖書、磁帶等,以教給孩子某種知識、技能或解決問題的策略等。
三、親子游戲的特點
(一)情感性
親子依戀: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的雙向情感聯系。
子女對父母依戀的形成,不僅需要父母滿足他們的生理需要(如食物、水、溫暖舒適、解除痛苦),也需要感受父母的愛與關注,需要與父母的交往與交流。
(二)教育性
1、親子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2、親子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社交能力的發展
3、親子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4、親子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良好情緒情感的發展
四、親子游戲的影響因素
1、親子關系
第一種 專制型。這類父母有一個頑固的觀點是:孩子是我的,我有隨意對待孩子的權利。他們通常把自己所有的價值觀強加給子女,按照傳統的家規約束子女,采取“我父親怎樣對我,我就怎樣對你”的教育方式,不尊重子女選擇自由。這種子女關系在各種人群都存在,包括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在這種親子關系下成長的子女,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做出父母料不到的事。
第二種 泛愛型。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中,這類親子關系較為突出,具體表現如下:對孩子過度保護或做較多的限制。如不讓孩子出外、不讓孩子和他人交往、不讓孩子獨立的從事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動,其結果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抑郁的個性。不論孩子做什么都完全贊賞,父母要做的只是對孩子予以贊賞,很少對其做出是非評價。這樣就會出現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父母給與鼓勵和贊賞,做出錯誤的行為同樣給予鼓勵和贊賞,因此孩子無法形成是非觀和價值觀,這不利于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而且易于使子女形成蠻不講理、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的特點。
第三種 非正常性。父母離異、有繼父、繼母撫養或隔代扶養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經濟發達地區相當普遍。這些孩子往往偏向于惡意的高消費,把快樂建立在消費上,感情冷漠、仇視社會、性格孤僻。
第四種 民主型。父母比較尊重子女愿望,但也不是沒有原則。父母處理問題不以極端的方式出現,而是采取聊天等平等討論方式解決有爭議的問題,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這種親子關系下的孩子,比較獨立、和善、易溶入社會。
2、家庭結構與氣氛
1)家庭結構:
(1)定義:家庭中成員的構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以及由這種狀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聯系模式。
(2)家庭結構包括兩個基本方面:
①家庭人口要素。家庭由多少人組成,家庭規模大小。
②家庭模式要素。家庭成員之間怎樣相互聯系,以及因聯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模式。
(3)類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2)家庭氛圍
(1)定義:是指兒童所處的家庭環境的氣氛與情調。它客觀地存在于每個家庭之中,并且嚴重地影響著生理和心理都正在處于迅速發育和發展過程中的孩子。
(2)意義:良好的家庭氛圍能使孩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因此,建立和諧、愉快、整潔、有序、完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有利途徑。
(3)類型:我國現代家庭可分為正統型、沖突型、民主型、包辦型、放任型等家庭。
(4)如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密切家庭成員的關系,維護家庭的完整性。
♣重視親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調整心理,對孩子期望適中。
♣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提高文化素質;提高心理素質;提高思想品德素質。
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怎樣穿衣服,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人,你怎樣表現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舉止,會深深感染孩子,從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圍積極向上。
3、父母與幼兒的性別
4、父母的游戲性
富有游戲性的成人通常也是具有高度創造力、甚至十分聰明的個體,能對幼兒游戲技能的變化做出敏銳的反應。因此,樂于游戲的幼兒都有一個樂于游戲的父母。
父母對親子游戲的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其示范行為和發起活動行為,尤其是在象征游戲中父母自身的游戲行為(如手勢、語言及對游戲活動的解釋)越積極,嬰兒也就越發喜歡象征游戲。
5、父母的年齡、社會經濟地位和文化程度
父母的年齡與親子體育游戲的發生頻率呈負相關。
中產階級的父母比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參與更多的幼兒游戲,高學歷的父母比低學歷的父母更支持大人參與幼兒的游戲。此外,父母社會經濟地位低,親自游戲的發生頻率和水平也較低。
第二節 親子教育與親子游戲指導
一、親子教育
1、定義:是指以親子關系為紐帶的父母與子女一起參與、共同提高的一種科學育兒的教育形式,具有雙向互動和情感交融的特點。
2、親子教育內容
(1)親職教育:“怎樣做父母”的盡職教育
(2)親情教育:父母“如何與子女間里正向的親子關系”的情感教育。
3、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憂患:
(1)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忽視幼兒的游戲與交往。
(2) 對親子游戲的價值認識不足: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課堂化的現象嚴重;親子游戲的重要性沒有被人們真正認識與接受。
二、親子游戲指導
(一)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念
(二)選擇多樣化的游戲材料
(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四)豐富適宜的游戲內容
(五)實施科學的游戲互動
(六)記錄快樂的游戲情景
第三節 幼兒園親子游戲的開展
一、幼兒園親子游戲的特殊性
(一)指導性
(二)多向互動性
(三)共同發展性
二、幼兒、家長、教師在幼兒園親子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一)幼兒是主角
(二)家長是配角
首先,家長要提供精神支柱。
其次,在親子游戲中,家長要善于觀察、了解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發展孩子的特點、發展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和教師多一些溝通,以利于今后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再次,家長是玩伴,是和幼兒一起游戲的合作者。
同時,家長還應是教師的協作者,協助教師組織游戲活動,達成游戲中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目標。
(三)教師是“導演”
三、幼兒園親子游戲的內容與形式
(一)親子郊游
(二)親子體育游戲
(三)節日慶典活動中的親子游戲
(四)結合主題教育開展的親子游戲
四、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
廣義地說,親子活動是指孩子和大人(主要指家長)一起參加的活動;
學前教育機構的親子活動是指教師組織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它是一種有助于增進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兒童情感交流、加強教師與家長對兒童的共同了解以進一步提高教育效益的活動形式。
觀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3NzExMzA0.html
和“親子教育”的區別
親子活動的教育對象主要是孩子,家長與教師同為教育主體;親子教育則涵蓋了對父母及其子女教育兩方面。
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內成員與兒童交往的一種重要途徑。
讓兒童體驗了初步的交往關系,有助于社會性關系的發展。
為建立良性親子關系打下基礎,有助于兒童個性的完善和發展。
是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和組織形式,為兒童創造最佳的教育環境,促進兒童更主動、可持續的發展。
親子活動的種類
從親子活動的組織形式上看,可分為: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從親子活動的內容或領域來看,可分為:運動類、語言類、操作認知類、社會性類、藝術性類等類型親子活動,以及多領域的親子綜合活動
從親子活動的表現形式來看,可分為:游戲類、探索、親近自然、歌舞表演類等
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園、本班孩子以及家長的情況來選擇親子活動的內容,如:親子制作、親子運動會、親子郊游、親子游戲等;也可請本班的孩子及家長共同參與策劃。
親子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活動開始
教師要用簡潔的語言向家長說明活動的主要目的、要求和主要內容,對他們提出必要的要求,接下來要引導家長與孩子對親子活動產生興趣,使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即將開展的親子活動上。
活動進行
教師需要再次向家長提醒活動的要求,接下來的重點是引導家長觀察孩子的活動過程,避免包辦代替,防止產生急躁情緒,并提醒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差異,使家長通過教師的指導體驗自己和指導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活動結束
教師要對活動進行評價與小結,活動的評價與小結力求簡潔,抓住重點,對兒童和家長的表現予以贊賞,同時也要對家長提出回家后的要求,使親子活動的指導延伸到家庭
教師在組織與指導親子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
教師應根據活動場地的大小決定活動的人數,如果人數很多,可以采取分組、分區活動,大型親子活動還可以采取預賽、復賽、決賽等方式
根據活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設施
活動中用到的玩具及材料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要做好后勤保障,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親子活動的指導要多樣化
親子活動的方式應多種多樣,除了常規開展的比較常見的教育活動(親子活動課程)外,還可以根據家長的不同需求、幼兒的需要與興趣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提供多樣化的指導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一是人力資源,二是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家長,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各種自然物、廢舊材料以及因親子活動需要的一些材料或物品。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自身的資源,充分考慮在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和自然物的使用。
教師要處理好自己與家長的關系
教師應主動邀請家長參與親子活動,教師與家長是合作者,不能把家長置于服從、配合的地位,更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隨意指揮家長
設計、開展親子活動的注意事項
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
親子活動的指導要多樣化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教師要處理好自己與家長的關系
教師應根據活動場地的大小決定活動的人數,如果人數很多,可以采取分組、分區活動,大型親子活動還可以采取預賽、復賽、決賽等方式
根據活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設施
活動中用到的玩具及材料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要做好后勤保障,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親子活動的方式應多種多樣,除了常規開展的比較常見的教育活動(親子活動課程)外,還可以根據家長的不同需求、幼兒的需要與興趣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提供多樣化的指導
一是人力資源,二是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家長,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各種自然物、廢舊材料以及因親子活動需要的一些材料或物品。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自身的資源,充分考慮在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和自然物的使用。
教師應主動邀請家長參與親子活動,教師與家長是合作者,不能把家長置于服從、配合的地位,更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隨意指揮家長
案例分析: 中班親子活動——“我愛媽媽”系列活動之“巧手作坊”
教師在活動前通過活動動員海報,“親子活動邀請函”、以及現場說明的方式,向家長說明了活動的主要目的、要求和主要內容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提供了適宜的活動場地和必要的設施,并動員家長提前準備好了材料,利用了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和自然物,充分利用了人力和物力資源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提醒了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差異,使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為需要幫助的家長提供了友情提示,體現了與家長的合作關系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通過投票頒獎和延伸談話的方式對兒童和家長的表現給予了贊賞,并通過活動反思的方式對活動進行了評價與小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