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結構游戲內容分析PPT課件這個PPT共4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結構游戲的概念,結構游戲的特征,結構游戲的種類,結構游戲的價值,小中大班結構游戲的特點,對結構游戲的指導,結構游戲的材料投放,結構游戲中的教師角色及指導作用,結構游戲存在問題及對策等,歡迎點擊下載。結構游戲內容分析
結構游戲
一、結構游戲的概念
在國外,“結構”一詞是由拉丁文 ConsTruc Tic而來的,原意是“建筑”,即建筑活動。早期結構游戲和建筑密切相關,主要是指用積木拼搭的建筑游戲。
在我國古代,“結構”有“構屋結舍”之意,即指建造房屋。那么“結構游戲”就可以理解為“建造房屋的活動”。對于結構游戲的理解和界定,研究者們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各抒己見:
《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教育理論卷)指出:“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動手創作造型來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
李淑賢、姚偉認為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積塑、積木、泥、水、沙、石等建構材料進行的游戲”;趙梅蓀認為:“結構游戲是一種幼兒動手操作結構玩具和建筑材料的游戲”。可見,人們對結構游戲的理解都集中在“建筑”方面,建筑游戲即拼搭積木的游戲。
幼兒園結構游戲,又稱“建筑游戲”,是指發生在幼兒園里,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幼兒使用各種建筑、結構材料(積木、積塑、金屬材料、沙土、雪、石子等),進行建筑和構造(如排列、拼搭、接插、粘合、穿編、螺旋等)的活動。
從材質看:
積木、積塑、膠粒、花片等專門的結構材料。
沙、石、水、泥、土、雪等自然的結構材料。
瓶子、掛歷、紙盒、繩子等廢舊物品和半成品的結構材料。
從連接方式看:
排列組合類材料(積木)
接插結構類材料(膠粒、齒型花片、趣味插子)
螺絲連接類材料(一般為木質、塑料和金屬)
穿線編織類材料(玩具編織機、穿線板、穿珠)
磁性結構材料(磁鐵)
[1]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3]曹丹. 結構游戲中大班幼兒自我評價特征及教師指導策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二、結構游戲的特征
1.從材料上看,是一種素材玩具游戲
可以從常用的結構材料看出它們是由各種無形象意義的結構元件組成的。在游戲前,這些材料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零件,通過兒童的操作,這些無意義的元件會產生千變萬化的形象,組合成一個有形象意義的整體。
2.從行為上看,是一種操作構造活動
在結構游戲中所提供的素材玩具,只有通過幼兒的操作才會產生千變萬化的形象,通過操作進行構造也是結構游戲的主要活動方式。
首先,操作的技巧
其次,構造的能力
3.從認知上看,是一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素材以及與結構游戲有關的各種動作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
4.從造型上看,是一種立體造型活動
結構游戲是一種創造性游戲,也是孩子們的一種藝術造型活動。
[1]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李莉. 談談教師在結構游戲中的指導[J]. 課程教育研究,2013,(18):207.
三、結構游戲的種類
(一)積木建筑游戲
(二)積塑構造游戲
(三)拼棒游戲
(四)拼圖、拼板游戲
(五)穿珠、串線、編制游戲
(六)玩沙、玩雪、玩水游戲
(七)積竹游戲
(八)金屬結構游戲 結構游戲(視頻)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 梁周全,尚玉芳.幼兒游戲與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3] 楊楓.學前兒童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一)積木建筑游戲
(二)、積塑構造游戲
(三)拼棒游戲
(四)拼圖、拼板游戲
(五)穿珠、串線、編織游戲
(六)玩水、玩沙、玩雪游戲
(七)積竹游戲
(八)金屬結構游戲
四、結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國外的大量研究表明,結構游戲對幼兒的認知、情感以及社會化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我國學者也充分肯定了結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黃人頌(1997)指出,積木游戲在發展幼兒的感知運動技能,促進認知發展,培養審美能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劉炎(2004)認為,通過積木游戲,幼兒可以建構關于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了解周圍的生活。
丁海東(2001)指出,結構游戲提供了發展幼兒感知運動技能的機會,培養了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時使得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1.健康:結構游戲與幼兒身體的發展
在結構游戲中,幼兒不停的進行物體的操作拼搭動作(排列、組合、接插等),這為幼兒感知運動技能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機會。
2.語言:結構游戲與幼兒的語言學習
結構游戲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甚至在某些環節結構游戲比其他游戲更能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社會:結構游戲與幼兒的社會學習
在結構游戲中幼兒不僅表達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而且通過自己創造出的物體扮演著各種社會角色,拓展著豐富的游戲情節,有助于深化他們對社會和周圍世界的認識。
4.科學:結構游戲與幼兒的科學學習
結構游戲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大小、形狀、高度、長度、寬度、面積和體積等特性與幼兒的數學學習密切相關。劉焱認為,通過結構游戲,可以使幼兒獲得關于物體的大小、形狀、高度、長度、面積、體積、角、相同/不相同、相等/不相等、對稱/不對稱等概念和關系的最初體驗。
5.藝術:結構游戲與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從單個物體的造型到整體的設計,從色彩的搭配到比例的協調,從注意美觀大方到切實可用,無不表現著幼兒美的創造力和感受力。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曹丹. 結構游戲中大班幼兒自我評價特征及教師指導策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五、小中大班結構游戲發展的特點
1.小班 :
無意識、無目的的行為。
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以自娛自樂為主。
沒有游戲的主題和名稱,常更換建構作品的名稱,根據最終的成果的外部特征進行命名。
這階段幼兒的結構游戲嬉戲性較強,結構作品較為簡單。
小班幼兒肌肉發展的靈活性較差,精細動作不太成熟,因此,幼兒在使用較小的結構材料時會比較吃力。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張立芹. 如何指導小班幼兒的結構游戲[J]. 遼寧教育,2014,(03):73.
[4]方艷萍. 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特點及指導策略[J]. 吉林教育,2016,(37):155-156.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2.中班 :
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結構技能,手部的小肌肉也逐漸發展起來。
幼兒的思維、想象力、生活經驗等也更加豐富。
結構游戲中的目的性、堅持性在不斷增強,建構的水平也有單一的延伸向整體的布局過渡。
此時的幼兒已經能運用已有的經驗對物體進行再現和創造,但是對對稱和平衡的掌握并不是很好。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宋娜.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大班:
結構技巧日趨成熟, 能合作選取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主題建構。
搭建出來的作品相對于中班來說更注重細節性、 美觀性。
目的性、計劃性、 創造性更強, 他們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長時間的建筑與構造, 能搭建出一些有場景, 有情節的主題建構活動,而且作品還講究對稱和平衡。
他們還能根據游戲情境的生成需要, 不斷產生新的結構主題。
大班幼兒的精細動作、合作性和建構水平都比前兩階段有了明顯提高。
變形金剛(視頻)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宋娜.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3]葛爽. 論幼兒園結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3):274-275.
[4]劉凌. 幼兒園大班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策略[A].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教育科學與邊緣科學分冊)[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2012:5.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六、對結構游戲的指導
不同年齡班結構游戲的發展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確立不同的指導目標,在實踐指導中根據特點和目標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
小班:
指導要點:
①教師要先引導幼兒認識結構游戲材料
②教師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學習簡單的結構技能
③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主要的結構技能,搭建簡單的三維物體;
④在游戲之初,教師就要引導幼兒樹立結構游戲的基本規則
方法:在小班應多以游戲的口吻,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以引起幼兒模仿建造的興趣,慢慢過渡到幼兒獨立進行簡單的構造。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張立芹. 如何指導小班幼兒的結構游戲[J]. 遼寧教育,2014,(03):73.
[4]方艷萍. 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特點及指導策略[J]. 吉林教育,2016,(37):155-156.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中班:
指導要點:
①中班幼兒需要增加結構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選擇不同的結構材料搭建不同的物體;
②引導幼兒練習架空、覆蓋、橋式和塔式等多種結構技能,形成里和外的空間概念;
③教師要適當嘗試提供作品的構造圖,引導幼兒學習看圖搭建; 烏山小學(視頻)
④教師可要求此階段的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的搭建,學習同伴間的合作搭建。
方法:中班仍可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方法,同時也可用建議和啟發的方法,應多鼓勵幼兒進行獨立性的創造活動。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宋娜.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教師講解示范案例:
案例一:今天教師組織幼兒玩橡皮泥,制作生日蛋糕。介紹完生日蛋糕的結構以后,教師開始分別講解各部分的制作方法。蛋糕底座是蛋糕的基礎,教師重點講解,教師拿起一塊橡皮泥邊揉搓邊說:“蛋糕底座可以是方形的,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三角形的。先用手把橡皮泥揉成一個球,然后用手壓一下,現在是不是變成一個圓形的底座了呀?然后你用手指把這個圓形的底座像這樣往里捏一捏、推一推,捏出四個角就是正方形,這樣捏出三個角就是三角形底座了。開始做吧。”老師講解示范的很認真,但是接下來幼兒在操作中卻不得章法,大部分幼兒只是壓出大小不一的圓形。
上述案例中,教師是用講解示范的方式指導幼兒制作蛋糕底座的,整個過程中,幼兒只是用眼睛看教師操作,并沒有參與制作,幼兒一時掌握不了三種形狀的變換。而且教師限制了幼兒的創造思維,指定了形狀讓幼兒操作。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蛋糕底座的形狀,這樣他們邊做邊想,不僅會做而且會做的很好。一方面尊重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制作出有創意的作品。
大班:
指導要點:
①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新的結構技能,搭建復雜的物體;
②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體對稱、平衡的構造,整體布局,學會選擇輔助材料;
③引導幼兒在操作前學會協商、分工等合作方式,進行設想和規劃,通過合作完成較復雜的結構作品;
④引導幼兒建構有一定主題、情節,結構復雜、精巧的結構作品。
方法:大班幼兒應多采用語言提示的方法教他們結構的知識和技能,鼓勵幼兒能創造性地再現物體。
[1] 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宋娜.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3]葛爽. 論幼兒園結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3):274-275.
[4]劉凌. 幼兒園大班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策略[A].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教育科學與邊緣科學分冊)[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2012:5.
[5]王翠萍. 幼兒不同階段結構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4,(01):86-87.
教師指導案例:
案例二:建構區中有一名幼兒只是在那里靜靜的坐著,手里拿著幾塊多功能玩具卻不動手操作,這時教師看到了就走過去問他:“多多,你怎么不動呢,插個小火車吧。”幼兒抬頭看了老師一眼便低聲說:“我不會插小火車。”于是老師就拿過他手中的玩具,又從筐里挑了一些,邊說邊插起了小火車,“你看,先把車輪固定住,然后你就可以繼續往上做啦,老師幫你固定幾個輪子,你自己再做幾個,試試吧,很簡單。”緊接著幼兒開始拼插火車的車輪。
本案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看到幼兒不動手操作及時進行了介入指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教師直接要求幼兒插小火車,并告訴了幼兒應該怎樣做,控制了幼兒的游戲,剝奪了幼兒進行創造活動的機會,幼兒只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教師教給他的做法。教師指導幼兒的游戲,是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進行游戲,而不是操控幼兒的游戲 ,也不能代替幼兒去做決定。在指導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多接納、多肯定、多關注、多信任、多給幼兒自由和自主,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游戲中玩得輕松、愉快,玩得有價值。
七、結構游戲的材料投放
不同年齡班結構游戲的發展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這些年齡特點,投放適合各階段幼兒的材料。
小班:
多為他們提供一些體積較大的結構材料,種類不宜太多。
同一種類的結構材料可以適當多些。
材料應是幼兒常見的、色彩鮮艷的,以調動幼兒的興趣。
[1]董素芳. 結構游戲材料投放方式對兒童結構游戲行為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朱若華.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與兒童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1]楊珊珊. 幼兒園結構游戲材料配備與使用的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中班:
適當增加材料的種類,但每種材料注意數量上不宜太多,以發展幼兒的合作性。
中班幼兒游戲生活經驗的增加,可適當提供一些輔助材料。
[1]董素芳. 結構游戲材料投放方式對兒童結構游戲行為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朱若華.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與兒童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田茵. 基于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特點探討游戲材料的有效投放[J]. 亞太教育,2016,(21):7.
大班:
為大班提供的結構材料以及輔助材料都要豐富一些
適當的增加一些不規則的材料,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提供多種材料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 可以提供形狀多變、 不規則的積木來啟發幼兒的思維,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 進行想象創造和嘗試探究。)
[1]董素芳. 結構游戲材料投放方式對兒童結構游戲行為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朱若華.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與兒童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八、結構游戲中教師角色及教師指導作用
(一)教師角色
國外:
在游戲開始之前的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結構建議的提出人、游戲場地的設置者、時間的安排者、游戲材料的準備者;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是:旁觀者、負責人、游戲伙伴、引導者等。由此可見,他們認為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既是幼兒的引導者又是幼兒的游戲伙伴。
國內:
在游戲準備階段教師主要扮演建筑經驗的提供者、游戲場地的創設者、時間的規劃者、材料的提供者;
在游戲進行階段教師主要扮演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在游戲結束階段教師主要扮演組織者和發問者、評價者。
可見國內外研究者均比較重視教師在幼兒游戲準備和進行階段的角色,在準備階段對教師角色的認識較為統一;
在進行階段,國內研究者更強調教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國外研究者強調的是教師作為教育者和游戲者雙重身份的統一;
同時,國內研究者比較注重游戲結束階段教師對幼兒游戲經驗的提升。
[1]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2]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二)教師指導的作用
國外:
國外研究者 Johnson (1933) 說過,幼兒對造型的興趣遠遠高于對教師對自己作品描述的興趣,幼兒更傾向于憑感覺去感受搭建帶來的韻律和樣式。
但這并不就表明教師不應針對幼兒的行為或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教師在提觀點時應傾向于為幼兒拓展思路,給他們更多思考的空間。
日本學者渡邊則認為:“結構游戲中,教師的支持和引導是幼兒精神上的依靠,能給幼兒帶來安全感。”
教師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按幼兒游戲的需要為幼兒提供幫助,在保證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給幼兒提出建議,指導幼兒游戲,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并在游戲中成長。
國內
華愛華(1998)指出,教師對積木游戲指導與否,關系到幼兒積木游戲發展的速度和完善程度。如果沒有教師的專門指導,幼兒積木游戲的發展就會很緩慢。
黃人頌通過實驗證明了,雖然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的直接指導對快速提高幼兒的結構技能成效顯著,但卻阻礙了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教師在游戲指導中應保證幼兒的主體性,通過為幼兒提供所需的游戲環境、適宜地進行指導等方式來促進幼兒結構游戲的發展。
綜述所述教師對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是有兩面性的。因此教師在指導時要慎重,學會觀察,適時介入。
[1]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1
[2]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3]陳霞. 幼兒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教師介入指導的條件:
幼兒玩弄材料,無計劃搭建或者重復搭建時。
幼兒在操作中遇到困難,要放棄游戲時。
游戲中出現了危險因素,或幼兒嚴重違反游戲規則時。
幼兒之間產生沖突,出現過激行為時。
幼兒在結構過程中遇到建構瓶頸,主動向老師求助時。
方法:
1)平行式介入
2)交叉介入法
3)材料引導法
九、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一〗 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 游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二) 游戲的主題不充實
(三) 游戲的材料不豐富
第一,材料形式不豐富
第二,材料數量不豐富
第三, 材料層次不豐富
(四) 游戲的指導不到位
1、缺失現象
2、放任現象
3、包辦現象
(五) 游戲的評價不科學
第一 評價內容簡單
第二,評價語言籠統或不準確,慣于用一些缺乏針對性的套話
第三,評價主體單一
〖二〗 優化幼兒園結構游戲的策略
(一) 科學安排, 保證幼兒充足的結構游戲時間
(二 ) 豐富體驗 , 激發幼兒生成有趣的結構游戲主題
(三 ) 精選善用 , 提供幼兒充實 、 豐富 、 合理的結構游戲材料
(四) 多方引導, 培養幼兒的結構造型能力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征并逐步積累素材。
二是通過集中教育活動、 各類游戲活動、勞動、 參觀、 生活活動等, 幫助幼兒掌握結構材料的特性和基本的造型技能。
(五 ) 多元評價 , 增強幼兒主動參與結構游戲的信心和能力
1.評價目標要定位準確。
2.評價語言要精當。
3.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
4. 評價方法要多樣 。
評價 (視頻)
[1]楊潔. 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析[J]. 新課程(下),2013,(08):139-140.
[2]簡凌云. 淺談幼兒園結構游戲指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基礎教育參考,2011,(01):64-65.
[3]周紅梅. 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析[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05):46-49.
[4]南姣鵬,錢海娟. 大班幼兒結構游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5,(22):21-22.
[5]劉玉.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謝 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