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理論與實踐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6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什么是幼兒園課程,課程游戲化是什么,課程為什么要游戲化,幼兒園課程如何游戲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三大路徑等,歡迎點擊下載。幼教質量: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理論與實踐
今天 的關鍵詞
什么是幼兒園課程?
新西蘭:課程是在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專門機構中所發生的所有與兒童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情。
今天 的關鍵詞
一、課程游戲化是什么?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對立面
“小學化”
“成人化”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三個層面
宏觀層面:游戲精神(自由、自主和創造)
中觀層面:一日生活游戲化+教學活動游戲化
微觀層面:游戲環境創設與游戲氛圍營造
游戲時間的充分保證
游戲材料的多樣化與低結構
師幼關系的改變
班級管理方式的轉型
自主進餐——彈性作息時間
……
課程游戲化的三個層面
創造兒童的各種體驗
荷蘭文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曾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征,課程游戲化就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的世界。
課程生活化
課程經驗化
課程過程化
課程情境化
課程游戲化的實質
? 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適合幼兒,更生動,更豐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獲得新的經驗。
課程游戲化的理解誤區
不是將游戲代替其他課程實施活動
不是將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成游戲
不是要重新設計一套游戲化課程,把過去的課程徹底推翻
而是確保幼兒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
并將游戲理念、游戲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之中。
總結
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并不是要幼兒園課程都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強調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
“游戲精神”
是一種溝通理性和感性的精神
是生命本能得以充分展示和釋放的精神
是一種閃爍、緊張、輕盈、均衡、沖突、神秘等等諸多要素的組合與對話
是一種投入、沉迷、消除種種對立和分裂的精神
是一種重復往返和不斷更新的結構
是無始無終,否定、開放和創造的精神
是一種自由的精神
二、課程為什么要游戲化?
“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席勒
游戲就像一個放大鏡,能使兒童潛在的新能力在真實情境中(特別是在學校課堂之類的正式情境中)表現出來之前,就在游戲中首先展現他們。
——維果斯基
游戲是年幼兒童自我肯定的一種方式,一種手段。
游戲使兒童有機會推翻那些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和個子矮小而讓他們感到自卑的方面,游戲是建立自我能力的一種媒介。游戲和幻想讓兒童有機會擁有力量,成為環境的主人。
——維果斯基
一個小男孩把石頭拋進河水里,以驚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現的圓圈,覺得這是一個作品,在這作品中看出他自己活動的結果。
——黑格爾
課程游戲化的目的
形成一種……的課程文化
鼓勵游戲
欣賞游戲
服務游戲
觀察游戲
合理指導游戲
保護兒童權利
關注兒童需要
優化課程體驗
落實綱要指南
推進課程改革
提升教育質量
課程為什么要游戲化?
讓學習有趣、有效一點 ?
有趣的學習就是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要研究兒童,努力使活動游戲化、趣味化。
?有效的學習意味著兒童能獲得新經驗,能面臨問題和挑戰,能動員多種感官,能進行經驗的積累和重組。
游戲體驗的真實性匱乏、體驗性缺失
興奮代替了興趣;
虛假代替了真實;
“教”代替了“學” ;
強制性模仿;
體驗的空場、缺場;
三、幼兒園課程如何游戲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課程游戲化是一個系統工程
?課程游戲化涉及課程理念的更新,尤其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游戲精神的滲透,課程內容的適宜性選擇,課程資源的挖掘,課程組織形式的多樣化開發,課程評價立場的轉變和方式的變革。
課程設計的泰勒原理
如果,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
四、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三大路徑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化探索
(二)幼兒園集體化教學活動游戲化
(三)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六大支架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游戲化探索
幼兒一日活動作息時間表
7:30 來園活動 11:30 觀察、散步 8:45早操 12:00 午 睡 9:20 點心 14:30 起 床 9:35 教學活動 14:55 點 心 9:55 戶外活動 15:15午 操 10:20游戲活動 15:20 戶外活動 10:50餐前準備 16:40 游戲活動 11:00 進 餐 17:00 離 園
幼兒園戶外游戲豐富性玩法研究
區域游戲豐富性玩法的探索之旅
?
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
(二)幼兒園集體化教學活動游戲化
“集體化教學活動”的游戲化研究
(三)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六大支架
六大支架
支架一:戶外游戲環境的開放性探索
支架二:熟讀、深入領會《指南》
支架三:班級區域環境的兒童化設計
支架四:自主進餐
支架五:一公里課程資源調查
支架六:彈性作息時間制度
支架一:戶外游戲環境的開放性探索
一是戶外低結構建構材料的開發。
1、購置大型防腐木,并加工成大型積木的段、塊,家長義務勞動配合打磨砂滑處理并上油,創生了戶外大建構的區域材料。
2、購置PPR水管按需切斷,購置彎頭、三通等,幼兒拼搭建構。 3、晨間戶外鍛煉散養式。 4、大面積鋪開戶外種植。利用圍墻空間、平臺的欄桿空間懸吊種植物。
具體流程
1、觀察1名幼兒,觀察3次,每次3分鐘,用白描方式記錄; 2、每周教師會議交流3-4個人的觀察記錄,交流中有寫觀察記錄的老師自己講述觀察記錄、提出困惑,全體教師討論、評價、支招、質疑; 3、教師會議后,寫記錄的老師針對自己的記錄整理討論過程。
鏈接:觀察記錄表三
案例:戶外自主性游戲探索之旅
支架二:熟讀、深入領會《指南》
9月,每個老師根據自己所帶班級、熟讀《指南》相應年齡段目標,根據目標舉出3個案例。年級組內交流; 10月,每個老師根據自己本學期已實施或未實施的主題,將主題下的集體活動進行分析,并羅列出主題活動能完成《指南》中哪些具體目標;年級組內交流。 11月,將支架2和支架5結合,每個老師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在幼兒園200米范圍內尋找教育資源,預設和自己所帶年齡段相匹配的主題、預設此主題下的集體活動,羅列出主題活動能完成《指南》中哪些具體目標;年級組內交流。
12月,幼兒園大組交流、討論實施支架2和支架5情況。
學習故事的基本程序
學習故事的內涵
學習故事由新西蘭學前教育學者卡爾(Carr,2004)提出,是一種用來記錄、評價和支持兒童學習的方式。
學習故事的特點
首先,學習故事是為了支持兒童進一步學習所進行的評價,而不是對學習結果的測評。 其次,學習故事是在日常教有教學情境中所做的觀察,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下兒童學習過程的一系列“魔法時刻”,關注的是兒童“能做的”(Can do)、感興趣的事情,而不是兒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 再次,教師的計劃和支持兒童進一步學習的方法、策略和內容是建立在分析所觀察到的與兒童學習有關的信息的基礎上的。
學習故事,展現了每個兒童學習過程中的“WOW/驚喜/魔法”時刻,是一系列高質量的”抓拍”或者記錄下來的小片斷。
兒童宣言
《Te Wh a riki》提出了新西蘭幼教工作者的理想宣言:兒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身份成長的,身體、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知道他們能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Minis七ry of Educa七ion,1996)。
學習故事,讓老師……
看見、接納和理解每一個兒童
發現和分析兒童學習的各種時刻
計劃和反思自己在兒童學習中的位置、作用和價值
學習更即時又專業的回應兒童的學習興趣和需要
也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支架三:班級區域環境的兒童化設計
1、兒童區域活動喜好調查;
2、兒童自主進行班級區域環境的重新設計;
3、自主班級環境建構的目的
活動室空間兒童自主建構的目的
把空間最大化留給孩子
給予幼兒最可能多的探索機會
給予幼兒園最大化的交往可能
支架四:自主進餐
自主布置餐桌
自主取餐
自主進餐
自主收拾
自主洗碗
支架五:一公里課程資源調查
支架六:彈性作息時間制度
1、減少集體化教學時間與次數;
2、減少環節與環節之間的轉換次數;
3、追隨兒童的生理節奏與心理節奏;
4、兒童需要優先,而非教師管理優先。
結 語
游戲與兒童從來就都是不可分的 。
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路徑
有趣的
好玩的
充滿挑戰的各種活動
謝 謝 !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