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5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幼兒心理發展年齡特征概述,感知覺的概述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心理學 講 座
第一講:幼兒心理學的
研究對象
心理學研究什么
幼兒心理學研究什么
為什么要學習幼兒心理學
一、心理學研究什么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發生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它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可以劃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部分。
心理學的內容體系
二、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3~6、7歲)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科學。
具體研究對象: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特征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幼兒自身的心理和幼兒活動
1.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
包括幼兒的全部心理活動,具體有:幼兒的需要、興趣愛好、能力、性格及行為習慣、自我意識等。其中最為活躍的是幼兒的需要。
2.幼兒的活動
對物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的心理 獲得了非常有意義的發展。
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發展社會性,同時也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
三、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意義
現實意義:
1.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于了解幼兒心理的特點,走進童心世界
2.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3.掌握幼兒心理特點和規律,有助于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4.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于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加適合的環境
理論意義:
1.幼兒心理學為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學依據
2. 幼兒心理學有助于我們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動
3.幼兒心理學有助于豐富和充實心理學的一般理論
第二講 幼兒心理發展 年齡特征概述
一、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
兒童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
1.幼兒心理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
2.幼兒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開始向抽象邏輯思維性發展。
3.幼兒的心理活動以無意性為主,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4.幼兒的情感由易變、外露開始向穩定性和有意控制發展
5.幼兒的個性開始形成,向穩定傾向性發展
二、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
(一)嬰兒期(0~1歲)
1.適應新生活,認識周圍世界,開始與人交往
2.動作不斷發展(動作發展的規律):
3.心理活動的發生和發展
(二)幼兒前期(1~3歲)
1.動作發展逐漸完善(學會自由行走,開始使用工具)
2.出現新的心理活動(會說話,想象開始萌芽,思維的出現)
3.獨立性開始出現
三、幼兒期
(一)3~4歲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
3~4歲是學前初期,也是幼兒園小班的年齡。其主要特點是:
1.生活范圍擴大
2.認識依靠行動
3.情緒作用大
4.愛模仿
(二)4~5歲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
4-5歲是學前中期,也是幼兒園中班的年齡。其主要特點是:
1.活潑好動
2.思維具體形象
3.開始能夠遵守規則
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三)5~6歲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
5-6歲是學前晚期,也是幼兒園大班的年齡。其主要特點是:
1.好學好問
2.抽象能力開始萌芽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
4.個性初具雛形
第三講 感知覺的概述
感覺
一、關于感覺的認識
(一)感覺的含義和種類
1、含義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如形狀、顏色、聲音、味道、溫度、軟硬等。
2、感覺種類
(1)外部感覺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其中膚覺還包括溫度覺、擠壓覺、痛覺、觸摸覺等。
(2)內部感覺
運動覺(身體運動狀態)
平衡覺(身體位置變化)
機體覺(身體疲勞、饑渴、內臟活動)
(二)感覺的變化
1、感覺適應現象
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視覺適應:暗適應、明適應
味覺適應:廚師燒菜
膚覺適應:冬季游泳
2、感覺相互作用
各種感覺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當很多歌星唱歌時常常配合動作,高音時伸長脖子,低音時彎下雙膝。例如beyond(香港搖滾樂隊)的黃家駒、費玉清。
3、感覺代行現象
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喪失一種感覺能力的人,其他感覺能力會由于代償而得到特殊發展。
4、感覺的對比
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包括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二、關于知覺的認識
(一)知覺的含義和種類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是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過程。
知覺按感覺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等,按知覺對象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二)知覺的特性
1、知覺的選擇性
指把知覺對象優先地從背景中區分出來的特性。對象、背景,二者可互換。
對象與背景的轉換圖
2、知覺的整體性
當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作用人的感官時,人能夠根據知識經驗把它知覺為一個整體。
知覺整體性的主觀輪廓
知覺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映象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種類:大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顏色恒常性。
三、感知覺的作用
◆感知覺是認識的基本途徑
◆感知覺是一切高級復雜心理現象的基礎
◆感知覺是維持正常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
一、幼兒感知覺的發展
(一)視覺
1、視覺敏度的發展
視覺敏度是指精確地辨別細致物體或遠距離物體的能力,正常人的視敏度是1.0。幼兒在4-6個月時就已經出現兩眼協調注視事物,此時的視敏度是0.06,在6歲時已經接近成人水平。
依據幼兒期兒童視覺敏度發展的特點,在工作中制作教具和圖片時文字圖片畫的要大些。 教室的采光要充足,兒童離黑板和屏幕之間的距離要合適。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看東西姿勢。
2、顏色視覺發展
顏色視覺是指區別顏色細微差異的能力,也稱辨色力。據研究,最初的顏色視覺在出生后頭3個月即已出現。
新生兒——區別紅與白
3個月——區別灰色與彩色
2-3歲——先掌握紅黃,再掌握綠藍,
4歲——能把顏色和名稱聯系起來。
2、顏色視覺發展 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指導幼兒掌握明確的顏色名稱;
通過近似色的對比指導幼兒辨色;
使幼兒多接觸各種顏色,并經常教育幼兒做精確的辨認。
(二)聽覺
1、幼兒聽覺的發展
胎兒就能有聽覺
新生兒就具有聽覺反應
3個月才能尋找聲源
3~4個月能對音樂表現出愉快
2、聽知覺的發展
(1)語音知覺
幼兒辨別語音是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起來的,3個月時就能覺察出快樂與悲傷的聲音。幼兒比較偏愛語速慢、聲調高、音調夸張的語言,也就是“媽媽語”。
(2)音樂知覺
不同樂器,搖籃曲和成人曲辨別,音樂知覺。
(三)膚覺
幼兒膚覺主要是觸覺與痛覺的聯合。兒童觸覺的感受性在兒童很小就發展起來了,對軟硬、粗細和輕重等都有辨別。
1、幼兒觸覺的發展
口腔探索
兒童從出生時起就有觸覺反應,天生的無條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說是觸覺的表現。
新生兒的痛覺感受性極低,痛覺是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但從記憶方面說,幼兒對疼痛的感覺和記憶非常深刻。
痛覺產生條件:傷害刺激 痛覺閾限 痛的情緒
(四)兩種重要的知覺
1、空間知覺
是視覺、聽覺和運動覺聯合活動的結果。要有豐富的表象和掌握空間表示的詞匯。
(1)方位知覺
是指對物體所處的空間位置的知覺。幼兒辨別方位空間大致從是以自身為中心,向以客體為中心過渡。教師在舞蹈、體育等活動中要做鏡面示范。
(2)形狀知覺
對物體的幾何形狀的知覺,它依靠運動覺和視覺的協同活動。兒童由易到難掌握的幾何圖形依次是:
(3)距離知覺
辨別物體遠近的知覺,。
兒童能分辨熟悉的物體和場所的遠近,但對廣闊的空間距離,不能正確認識。不懂透視的原理,在繪畫時,不能把實物的距離、位置、大小正確表現出來。
(4)深度知覺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1961) “視崖”試驗。有助于防止跌倒。
2、時間知覺
(1)含義
對客觀事物的延續性、順序性和速度的反應。時間比空間更為抽象,要借助于中介物。(東經120度杭州)
思考:什么中介物?
(2)幼兒時間知覺的發展
幼兒主要以人體內部的生理狀態來反應時間-----生物鐘。
時間知覺在教育的過程中發展,有規律的幼兒園生活能幫助兒童建立時間觀念。
幼兒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會錯用今天、明天、昨天。
幼兒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會錯用前天、后天。
幼兒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幾和四季。但對更短和更遠的概念分不清。
教學中注意:
通過圖片和故事能幫助兒童掌握時間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變化,穿衣的變化。
二、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與培養
(一)幼兒觀察力的發展
1、觀察力含義
知覺的特殊形式,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感知能力。
2、觀察力發展(從以下幾方面)
觀察的目的性
觀察的持續性
觀察的精確性
觀察的概括性
觀察的組織性
(二)幼兒觀察力的培養
重視對幼兒進行感官訓練
給幼兒提出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給幼兒具體的觀察指導—方法(1、主次程序法:即先中心后四周;2、方位程序法:即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近及遠,由遠而近,自頭而尾等等;3、分析綜合法:即先整體后局部,再整體;或先局部,后整體再局部等。)
運用多種感官觀察(眼、耳、鼻、口、手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