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領域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5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健康領域對幼兒的發展的價值,什么是幼兒園體育活動,幼兒園體育活動包括的內容,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設計,體育活動的組織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與組織
“想做什么”和“為什么要這么做”
我從上海學習回來,將在上海觀摩到的上海名師應彩云老師的教學活動《小威向前沖》進行教學展示,與園內教師分享與交流,我自認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優秀的教學設計,依葫蘆畫瓢在本園開展了同樣地活動,效果卻大廂徑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了“形”,沒學到“神”。看來,在觀摩一個教育活動時,不光要看這個教師想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她“為什么”要這么做。對“想做什么”和“為什么要這么做”的回答,正反映出幼兒教師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教育活動設計技能,今天,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指南》中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一、健康領域對幼兒的發展的價值
《指南》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身體的健康 心理的健康(社會適應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之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體驗到幼兒園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公共衛生的習慣;
3.指導幼兒學習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5.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6.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指南》健康領域學習與發展目標
健康領域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指導要點
開展豐富多樣、適合于幼兒的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質、增進幼兒健康的積極手段和重要途徑。
1.以幼兒身體素質為切入點,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適合于幼兒的體育活動。
2.有目的地將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與身體素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
基本動作-------身體素質
二、什么是幼兒園體育活動
幼兒體育遵循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幼兒的體質、發展幼兒的身心素質和初步的運動能力,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識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鍛煉身體的教育活動,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幼兒園體育活動”。
三、幼兒園體育活動包括的內容
體育活動內容包括如走、跑、跳、踢、爬、滾、跨越、平衡、協調性等身體基本動作技能的練習、基本體操以及器械類的活動和游戲。
四、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設計
(一)目標的設計
(二)內容的處理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目標的設計
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環節,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規定了教育活動預期所要獲得的某種效果,它是教育活動內容選擇、方法運用、效果評價的依據和準則。因此,明確教育活動目標的過程也是精選教育活動內容、優化活動方式的過程。
范例:健康領域——鉆圈樂
抽取的目標是:鼓勵幼兒充分利用體育器械創造性的進行體育游戲活動。
目標分析:
體育器械
創造性
游戲活動
《鉆圈樂》教學活動的目標:
1、引導幼兒借助圈探索鉆的多種方法,初步掌握側身鉆的動作技能。
2、鼓勵幼兒用鉆的多種方法,嘗試創編體育游戲,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
1.考慮領域特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和啟蒙性,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發展目標是不同的,我們要關注領域目標的核心價值。語言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傾聽、感受、理解和表達,科學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幼兒的積極主動探究,藝術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對美的感受與表達,社會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幼兒的主動參與和交往,健康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積極情緒的培養。
2、體現三維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專家布魯姆自1948年開始研究教育目標的分類,到1972年,陸續編寫出了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其目標分類的具體性、準確性和可評性值得我們在幼兒園活動設計中借鑒。
三維目標的設計策略
1.認知目標的設計策略:(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情境—趣味 真實—自然 挑戰—探究
2.情感目標的設計策略:
情動—感人 價值體系化—人格化
3.動作技能目標設計策略:
經驗遷移 精細加工
3、表述清晰具體 在幼兒園的目標體系中,教育活動目標是最具體的,因而是完成幼兒園教育任務的基礎。關于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教育心理學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重點應說明學習者行為或能力的變化。1962年,馬杰(Mager,R.F.)在其出版的《程序教學目標的編寫》一書中提出,一個教育活動目標應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行為、條件和標準。行為是說明學習者通過教學將能做什么,以便教師能觀察學習者的行為,了解目標是否達到;條件是說明這些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產生;標準則指出了合格行為的最低標準。
目標表述策略
1.整體性和全面性
2.針對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
3.所期望的結果的可觀察性或可測量性
4.個性與共性協調、過程性與結構性統一
4、易于操作檢測
從幼兒園的目標體系來看,從低到高,各層次目標越來越抽象、概括和籠統,最具體、最底層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體現的是一種對實踐活動的價值追求,是可觀察、可測量、可評價的,可以明確界說,具體指導著教育活動的進行,并通過教育活動效果的反饋不斷得以調整和完善。因此,教育活動目標的設計應當是具體、明確的,教師容易操作的,觀摩者易于檢測和評價的,它直接引導教師的教學和評價。
《鉆圈樂》活動目標分析:本活動的認知目標是鼓勵幼兒用鉆的多種方法嘗試創編體育游戲,動作技能目標是引導幼兒借助圈探索鉆的多種方法,初步掌握側身鉆的動作技能,情感目標是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目標表述具體清晰,便于操作評價,且體現了目標的創造性。如果僅表述為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則不具體,且不易檢測評價。而且隨后的活動過程設計也是緊緊圍繞目標開展的。
(二)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處理技能
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是指為實現教育目標,要求幼兒獲得的知識、技能、情感和經驗的總和。教育活動目標與教育活動內容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活動內容是教育活動目標實現的載體,教育活動內容要以教育目標為依據。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必須實現教育目標,與教育目標保持完全一致。所以,教師在掌握活動目標設計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掌握根據目標處理教育活動內容的技能。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幼兒拿圈進入場地,隨教師口令做熱身活動。
二、探索鉆的多種方法
(一)幼兒借助圈自由探索鉆的多種方法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圈可以怎樣玩。
2、請幼兒借助圈大膽嘗試鉆的多種方法并注意安全。
3、請幼兒聽音樂開始探索,音樂結束,請幼兒回到原位。
(二)展示探索出的多種鉆法
1、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探索出的鉆法并演示。
2、師幼探討圈的高低不同,鉆的姿勢有所不同。
3、教師小結:鉆的方法有正面鉆、側身鉆、爬鉆。
(三)集體練習側身鉆
1、教師示范并講解側身鉆的動作要領。
2、幼兒分組練習側身鉆。
三、鼓勵幼兒用鉆的多種方法,嘗試創編體育游戲
1、教師提醒幼兒在創編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且有規則意識。
2、教師引導幼兒有秩序地進行自主創編的體育游戲。
四、結束活動
1、幼兒隨音樂做放松運動。
2、幼兒整理呼啦圈,離開場地。
1、分析教育活動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十四條也明確提出:“教育活動的內容應根據教育目的,幼兒的實際水平和興趣,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有計劃地選擇和組織。教學活動目標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因此在對選擇內容進行處理時,首先把握五大領域的核心價值,使選擇內容有助于實現領域目標;其次要深刻分析目標中所表述的語言,緊緊圍繞既定目標來相應的內容。
例如:大班健康領域鉆圈樂活動目標中明確說明了體育器械是圈,內容為鉆的多種玩法和創編體育游戲,重點掌握側身鉆的基本技能,要讓幼兒自主探究、嘗試創編。教師在選擇內容時要考慮“我選的內容是為了實現哪一項目標”,一定要選擇有助于實現目標的內容。
2、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意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這就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必須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興趣是直接支配他們學習的最大內在動力,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選擇教育內容不可忽視的因素。首先,教師要觀察幼兒,捕捉幼兒的興趣所在,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幼兒感興趣并能促進其發展的活動內容;其次,應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從紛繁多樣的相關內容中遴選幼兒可以理解的內容;最后,遴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和設計。
3、考慮幼兒的現實生活
《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第四條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該“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幼兒的經驗;既體現內容的豐富性、時代性,又注重幼兒學習的必要性、妥當性以及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這些原則都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與兒童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只有來自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進而獲得可能的發展。
(三)教學活動方法的選擇
教學活動方法是指為達到一定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任務所采用的教學技術的總稱。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最具有實踐意義的組成部分,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兒童學的方法。教學內容確定之后,方法的設計就成為頭等大事。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方法豐富多彩,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和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方法。
1、在確定教育活動目標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方法
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流程的各個環節都要為活動目標的實現服務,活動方法的選擇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在選擇教學活動方法時一定要考慮如何實現活動目標。
如《鉆圈樂》活動
主動探索法
非言語指導法
榜樣激勵法
兒歌輔助法
圖示幫助法
2、選擇易于體現教育內容特點的教學活動方法
教育內容復雜多樣,僅靠一些一般性的方法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針對具體的活動內容進一步選擇合適的方法。
例:《大灰狼與小白兔》
3、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宜的教學活動方法
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宜的教學活動方法。幼兒具有好動、好模仿、好游戲、不隨意性、情緒化、易興奮易疲勞、思維具體形象等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教學活動方法的選擇一定要適合這些年齡特點,使幼兒動靜交替地展開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
例:大中小班開展《鉆圈樂》方法不同
4、整合利用多種教學活動方法,充分發揮各種方法的優勢
每一種教學活動方法都有助于實現一定的活動目標,具有各自獨特的功能和優勢,但同時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每種教學方法按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辨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或低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種目的。”因此。教師在選用教學活動方法時一定要揚長避短。
五、體育活動的組織
此時,活動進入理想境界……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經??梢詴吹竭@樣的現象,有的幼兒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仔細研究,有的幼兒為自己的新發現欣喜若狂,有的幼兒為緊張活躍的競賽摩拳擦掌,有的幼兒為取得進步而自豪不已,有的幼兒在藝術活動中自我陶醉。此時,幼兒的整個意識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教學活動也在此時達到了理想境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教學效果,與教師有效利用教育技能恰當地組織教育活動有關。
(一)導入
(二)活動過程的組織
(三)結束
(一)活動導入
導入是教育活動的開始,是教師引導幼兒進入活動的環節,其目的在于引發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明確活動的任務。幼兒教師掌握了活動導入的基本技能,就能使幼兒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情緒進入活動。
1、根據活動內容運用導入策略
啟發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是進行導入設計的核心內容,它既是活動中師幼互動特點的反映,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內在要求。因此教師應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導入策略,啟發幼兒積極思考,一般來說幼兒園導入策略有以下幾種類型:
直觀導入方式是指利用圖片、多媒體、實驗等導入材料演示、示范,以引出活動主題,引起幼兒興趣的方式。
問題導入方式是指根據活動內容,設置懸念,提出問題,以引出活動主題,激發幼兒探究愿望的方式。
知識聯系導入方式是指按照新舊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利用對舊知識的回顧或引申,承上啟下地導入活動的方式。
2、從激發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導入方式
對于年幼的幼兒來說,興趣是他們加入活動最直接、最真實的理由。因此,教師可運用激起幼兒興趣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的方式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內容以及當時的時空條件等進行設計。如,充分利用新奇的玩具、學具或材料吸引幼兒的興趣;用生動、夸張的語言、表演感染幼兒;用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吸引幼兒的注意等??傊?,教師要因人、因事而異,在活動導入設計中體現靈活性、多樣性和有效性以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的組織
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既是一項創造性工作,又是一項藝術性工作,需要教師的教育機智和個人智慧的投入,是教育者與幼兒平等對話和交流的過程,是體現教師的教育理想和觀念的過程,也是教師教育行為顯現和作用的過程。教師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中的組織與指導成為體現教師創造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集體活動的組織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被多數幼兒教師所接受,它所揭示的教學就是一種有規律的教學,要求教師能在生活中、低結構活動中、個別化學習等過程中尋找并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組織開展對幼兒有一定挑戰的活動。這是一種建立在幼兒發展基礎上的教學,既尊重多數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能體現發展的原則。
(1)突出目標引領
集體活動注重體現教師預設的目標,反映教師在觀察幼兒最近發展區基礎上對幼兒發展的把握。教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必須有一個個清晰的、可檢測、可達成的即時性課堂教學目標。每個具體活動解決什么問題,幫助幼兒積累什么經驗,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什么新問題,教師的心中是非常清晰的,而且要努力通過短短三十分鐘左右的活動時間達成。
(2)活動有序遞進
集體活動應該是有序遞進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領域都有各自發展的順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時期,教師相對而言對序的把握要更優于今天。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各類活動,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它將幼兒的學習放置于一個具有更廣泛、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生活背景中進行,在活動組織過程中依據學科特點,有序遞進地開展教學活動。
(3)活動挑戰有度
集體活動中教師設置活動的挑戰點時,首先要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可以接受怎樣的挑戰,要明白活動給幼兒的發展價值是什么。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把握這個“度”?;顒咏M織過程中要力圖讓幼兒在已有經驗基礎上有所拓展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幼兒極大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愿望,使教學過程不斷碰撞出精彩的思維火花,幼兒從中獲得發展和提高。
(4)體現教師作用
集體活動的組織是在關注幼兒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精心預設之后的現場實踐,其中,教師是一個智慧的課程實施者,他的作用就像是一位正在駕駛汽車的駕駛員,把握著活動發展的方向,決定著活動進行的速度,影響著活動開展的質量。一個精彩的情景創設、一份有趣好玩的教玩具設計、親密和諧的師幼關系、溫馨自主的課堂氛圍、及時有效的回應與提升,反映的都是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
2、小組活動的組織
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中的小組活動至少要符合以下三個標準。一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的人數標準,二是小組成員之間是以共同的“任務目標”連接而成的“共同體”,三是小組成員之間有一定的分工和配合。
小組活動要體現合作與交往,每一次小組活動的順利完成都意味著一次成功的交往與活動,幼兒在交往與活動中體會快樂,感受合作的力量。因此,教師在小組活動組織過程中要把握這一小組活動的核心內涵,有效地進行小組活動組織指導。
(1)引導幼兒明確小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本身對小組成員的行為有良好的管理與指導作用,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明確小組活動目標,必要時可選小組長領導小組成員實施活動。
(2)充分挖掘“小組共同體”的教育作用
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合作能力、交往技巧等素質是十分自然而有效的。教師要認識到小組共同體的這些價值和功能,充分挖掘“小組共同體”的教育作用。如科學活動中可設計分組操作環節,讓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組長,有記錄員,有操作者,有發言員,每個成員各有職責;在實驗中,小組成員要積極合作,分工操作,共同努力開展實驗,以驗證教師提出的假設;在實驗結束后,小組成員要整理實驗材料,幫助教師收拾活動場地。
(3)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矛盾沖突
在小組活動中,由于幼兒間意見的不一致,探究方法的不同,對教師提問理解的不同,幼兒可能會有爭執,甚至有吵鬧。教師不必過于在意幼兒間的吵鬧,盡量讓幼兒各自表達思想,自己解決小組活動中的矛盾沖突。
3、結束
結束部分是教育活動各環節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只有比前面各環節更吸引人才能使幼兒精神為之一振,將活動完美地結束。當然,一次具體活動的結束環節不是教育的結束環節,活動的結束應是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性的,要幼兒快樂地離開活動的同時,也能帶著新的問題愿意開始新的探索與活動。
總結歸納結束技能要將知識的歸納總結變得生動有趣,將機械識記轉化為意義識記。如設計這種類型的結束,教師要用準確、精練的語言,把活動內容加以總結歸納。教師可簡明扼要的語言講述要點,也可啟發幼兒回憶復述要點,還可由教師引導幼兒游戲等形式進行形象化地總結。
操作練習結束技能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幼兒在操作學習的特點,在結束時不是用語言進行總結歸納,而是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感知、體驗、發現,自然地結束。教師在運用此結束技能時要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設計的結束操作活動與前面各環節要有機聯系,自然過渡。
游戲表演結束技能是指教師在活動結束時組織幼兒用生活活潑的游戲表演形式結束活動,這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束環節中最經常使用的策略。教師在運用此結束技能時要注意幼兒的游戲表演一定要緊密結合主題,要突出目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