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做合格家長-育健康幼兒PPT課件這個PPT共26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家庭教育問題,怎樣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呢,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做到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等,歡迎點擊下載。請各位家長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
“在家庭中什么才是好的、適宜的、科學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中您都做了些什么?”
案例一:《孫子的保護神》
案例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三:《分享》
教育是一項復雜的、艱巨的、長期的工程,大家應該達成一個共識: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一方面從母愛中感受溫情、寬容與慈祥,另一方面從父愛中感受堅強、大度與剛毅。
大家試想一下您的孩子是否正在這樣的母愛、與父愛當中得到教育呢?
1、重養輕教。
2、重智輕德。
3、重知輕能。
1、誤區一:重養輕教。
著名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說通過不斷地動手操作活動,能促進腦的發育和智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2、誤區二:重智輕德。
專家指出:“0—4歲是人生品德和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重點,應以品德和生活習慣為主,而不在于學習的多與少。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待人處世的禮儀,以及生活安全的細節”。
3、誤區三:重知輕能。
1、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
推薦幾本書籍:《幼兒心理》《五天改變孩子的一生》《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卡爾.威特的教育》、教育雜志《幼兒教育》家教版等。通過學習獲得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從而對孩子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家庭教育。
2、創設平等溫馨的家庭環境。
在創設家庭環境中大家應該注意兩方面:
一是物質環境。
一種是精神環境。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做孩子的朋友。
一位心理學家說: 家長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一些習慣性的教育方式,常常會在不經意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最基本的一點,家長不能打罵、威脅、恐嚇孩子,即使是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正在無理取鬧。因為這些粗暴的教育方式,除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之外,根本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其次作為家長要有保持一顆童心,設身處地的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以及行為表現,做孩子的玩伴、朋友及老師。
4、注重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
寓言故事:《不會動的車子》
主人公:梭子魚、蝦和天鵝
所謂“5+2=0”負效應,是指孩子在學校接受了5天的教育,在周末與家長接觸兩天的過程中,也許就是家長的幾句話、幾個動作、幾種行為,就把孩子在幼兒園里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
家庭中家長應教育意見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進行溝通,取得一致意見。
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中一貫性主要表現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
美國的心理學家拉施里就習慣養成做了一個實驗,通過實驗他發現: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變為習慣動作,而重復90天就形成了穩定的習慣。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概念。說明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不要以為告訴了他幾次就可以了,要不厭其煩地反復提醒,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而且盡量不要對他發火,耐心地等待孩子在一天一天的學習中慢慢地養成習慣。
請大家記住這樣的話:
“培養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糾正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壞習慣猶如陷阱,而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
5、培養愛好 挖掘潛能。
音樂特長
美術特長
建構特長
在生活中如何提升孩子的能力
觀察能力
“聽”“說”能力
想象力
右腦的開發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曾總結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
最后,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大家:
“父親在家里要貢獻責任,母親在家里要貢獻溫馨,孩子在家里要貢獻希望”。愿我們做父母的各自盡好自己的責任,不讓我們的愛、我們的教育留下缺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