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幾個基本問題PPT課件這個PPT共3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涵義,關注幼兒在游戲和生活中的主動學習,融合課程和游戲,幼兒是主體,指導不逾矩等,歡迎點擊下載。開場白
從《規程》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以來,一系列有關學前教育的政府文件不斷強調和重申這一原則。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經成為幼兒園教師耳熟能詳的口號。
隨著“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政府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問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重視游戲活動的開展。
但是,圍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還存在很多困惑。
困惑1:到底什么叫做“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否就是以游戲的方式組織集體教學活動,“寓教于樂”?
為什么會有這些困惑?
我國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以教師的高控制為主要特征,教師更多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計劃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熱衷追求反映教師自身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技能的“優質課”,忽視和輕視幼兒的自由游戲;
沒有真正把幼兒當作主動的學習者,較少關注幼兒自身的學習興趣和發展需要,并以此為根據去支持、引導和擴展幼兒的學習活動。
如何解決?
理解“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真正涵義。
關注幼兒的游戲,關注和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
正確處理課程和游戲之間的關系。
一、“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涵義
什么是游戲?什么不是游戲?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以哪種游戲為“基本活動”?
(一)游戲的基本概念
游戲的概念:
兒童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游戲是幼兒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
(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涵義
哪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體現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Michelle還是Alan?
教室的空間結構:游戲是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支持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方式是創設吸引幼兒、反映他們興趣的游戲/學習環境。
半日活動的時間結構:多樣化的活動(包括自選的游戲活動、戶外游戲、集體活動、個人和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故事、點心等每日例行活動等)構成了幼兒形式和內容都非常豐富的半日生活。教師寓“教”于幼兒的各種活動之中。
時間最長的活動-自選游戲活動(1小時):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出建議來支持、引導和擴展幼兒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之后,通過組織討論、鼓勵幼兒反思、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引導和擴展幼兒思維、探索和游戲活動。
要真正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原則,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中心”安排時間和空間的做法。
保證充分的游戲時間,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基本條件。
教師應當根據班級的空間條件、幼兒的人數等因地制宜來規劃活動室的空間結構和功能,為幼兒創設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區。
二、改變視角:關注幼兒在游戲和生活中的主動學習
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在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不是在等待成人來教他們學習。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釋世界。
(一)改變視角,關注幼兒
要真正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必須要改變我們的視角,從僅僅關注“我要教什么”,轉變為關注“幼兒正在學什么” ,真正把幼兒當作主動的學習者,并以此為根據去支持、引導和擴展幼兒的學習活動。
幼兒是自發的探索者和觀察者
一個3歲的小女孩坐在水池邊,腳趾輕輕點過緩緩流動的水波。她正在觀察小昆蟲們掠過水面,眼睛還時不時地盯著一條可愛的小金魚在她的腳邊游蕩。小女孩觀察了大概二十分鐘左右。沒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毫無疑問,她生活的全部就是用心去研究她周圍的環境。沒人告訴她要去研究她身邊的水、野生生物,也沒人要求她必須靜靜坐在那里,探索或者安靜地觀察。她的這種興趣完全是被她對周圍世界的天生的、本能的好奇心所點燃激發的。
幼兒是天生的科學家和詩人
4歲的依依正在水池那里玩水。她用了很長的時間往壺里灌水,然后把壺里的水對著水車倒下去,看水車轉著。她不斷地變化著倒水的速度和高度。
老師一直在看著她做這些事情,最后問她:“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嗎?”
依依看著老師,說:“輪子不喜歡被淋濕,所以它就飛快地逃走,躲開水。所有的水都流走了,輪子就停下來了。”
(二)打開心扉,“接納”游戲
祛除“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思想障礙:“玩”不是“學”,甚至會妨礙學習。
認識和理解游戲對于幼兒生活、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
游戲的重要性
游戲是幼兒的需要
幼兒是幼兒的學習
游戲創造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幼兒在游戲中實現身心發展
(三)尊重童年,等待成長
人類的幼年期比任何動物的幼年期都要長。漫長的幼年期和“不成熟”不是“缺陷”,而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發展中獲得的“優勢”,它使人類能夠憑借學習和創新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年輕一代的任務是探索、發明、創造和超越,而不僅僅是模仿和傳承。急功近利的教育重“模仿”而不是“創造”,急于把上一代人的經驗“灌輸傳授”給下一代,將導致社會發展的停滯。
游戲的特征是探索、發現、想象和創造,是“不成熟”的幼年期特有的現象,是自然發明的、具有獨特生存和發展意義的活動。
(四)玩與教,不矛盾
三、融合課程和游戲,解決“教學任務焦慮”
(一)課程生成游戲 (二)游戲生成課程
融合課程和游戲的兩種途徑
課程生成游戲:把“我要教的”(課程內容)滲入活動區活動。
四、幼兒是主體,指導不逾矩
主體性原則:尊重、發揮和支持幼兒作為游戲主體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減少不必要的干預
——在觀察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需要干預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目的
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創造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宜的幼兒園生活。
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和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為幼兒提供適合的教育,避免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成人化。
結束語: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 活動是教育信念
理解游戲對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價值。
相信游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方式,教育應當寓幼兒的游戲和生活之中。
認同并堅持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謝謝聆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