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相似三角形性質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長比、面積比與相似比之間的關系;掌握定理的證明方法。
2、靈活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對性質定理的探究經歷觀察——猜想——論證——歸納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2、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和解決,使學生逐步掌握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思想方法。
3、通過例題的拓展延伸,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數學品質,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
在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體驗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對生活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相似三角形性質定理的探索及應用
教學難點:綜合應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積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2、問題情境:
某施工隊在道路拓寬施工時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馬路旁原有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周長為80米的三角形綠化地,由于馬路拓寬綠地被削去了一個角,變成了一個梯形,原綠化地一邊AB的長由原來的30米縮短成18米。現在的問題是:被削去的部分面積有多少?周長是多少?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二、實踐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
△ABC與△A′B′C′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2、算一算:
△ABC與△A′B′C′的相似比是多少?
△ABC與△A′B′C′的周長比是多少?面積比是多少?
3、想一想:
你發現上面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和相似比有什么關系?面積比與相似比又有什么關系?
4、驗一驗:是不是任何兩個相似三角形都有此關系呢?你能加以驗證嗎?
5、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給出證題過程(多媒體)
6、歸納小結;相似三角形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等于相似比,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基礎訓練,加深理解
練一練:已知兩個三角形相似,請完成下列表格:
相似比
2
……
周長比
?/P>
……
面積比
10000
……
歸納:周長比等于相似比;已知相似比、周長比,求面積比要平方,已知面積比求相似比或周長比則要平方。
四、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已知:如圖,DE∥BC,AB=30m,BD=18m,△ABC的周長為80m,面積為100m2,求△ADE的周長和面積?
五、拓展延伸,共同提高
1、 過E作EF∥AB交BC于F,其他條件不變,則△EFC的面積等于多少?平行四邊形BDEF的面積為多少?
2、 若設S△ABC=S,S△ADE=S1,S△EFC=S2,試猜想:S與S1、S2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六、類似猜想,深入探究
探究:如圖,DE∥BC,FG∥AB,MN∥AC,且DE、FG、MN交于點P,若設S△DMP=S1,S△PEF=S2,S△GNP=S3,S△ABC=S,S與S1、S2、S3之間是否也有類似結論?猜想并加以論證。
七、回顧反思,暢談心得
本節課你有何收獲?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是用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新的想法或發現?你覺得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討論嗎?
八、布置作業
1、作業本2、3(2)(3)、4、5
2、探究推理過程課外整理完成,各組自行組織討論交流。
教學設計說明:
1、本節課從一個較為實際的生活情境引入,設置問題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掌握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性質定理2的學習和探索,注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驗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以及由觀察——猜想——論證——歸納的數學思維過程。
3、由問題的解決變式到例題,再經例題加以拓展延伸,使本節內容銜接更趨自然,同時使學生充分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以及圖形之間的互相聯系。
4、教學中注重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加強學生的團體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