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圓的認識》教學教案優質案例,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通過折一折、認一認、量一量、想一想等來觀察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 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 讓學生了解畫圓的多種方法,掌握用圓規畫圓
3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觀察,分析,概括等數學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4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動手操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 關系。
2、 難點:自主動手探索圓的特征。
三、 實驗用具及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的紙片
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初步感知
1、談話:試著找找看我們身邊的圓
2、課件出示:鐘表、輪胎、易拉罐等圖形。
3、出示情景圖片找圓,并以鐘表為例,了解圓的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要注意進行及時的肯定與評價,這里要特別指出易拉罐的上下底面是圓的,輪胎的輪廓是圓的,球的橫切面是圓的等.
二、動手實踐 探索新知
1、折一折
每個同學從學具袋中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圓片,先將其對折然后展開,再對折再展開,像這樣經過多次的對折之后,問:觀察一下這個圓片和沒有折之前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可能會說:“多了很多的直線”、“這些線可以有無數條”、“這么多的線都相交于中間的一點”等答案。
在肯定學生答案之后,重點介紹圓心,圓心我們習慣上用字母O表示。(板書:圓心——O)
3、 認一認
緊接著在認識圓心之后,再來觀察紙片上的折痕,問:說一說這些折痕的特點?
“折痕將圓分成相等的兩半”、“折痕是圓的對稱軸”在肯定這些答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折痕經過圓心,折痕的兩端都在圓上。
概括出直徑的定義是經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
板書:直徑——d
在提出問題,直徑的定義中,你覺得哪幾個字特別關鍵?
a經過圓心 b兩端都在圓上
4、 量一量
課件出示: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嗎?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各個小組自由言論,全班匯報,總結
結論: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而且都相等。(這個過程要注重,原理的闡述)
5、 想一想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圓里面有圓心,有半徑,是不是還缺少什么?“半徑”——(學生已預習)
定義: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是半徑。
板書:半徑——r
對照直徑的研究方法不難得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都相等。
6、 r與d的關系
課件出示問題一: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有什么關系?
關系:d=2r r=d2
問題二:你是如何得出來的?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全班匯報,總結歸納
a、用直尺
b、圓心將直徑分成兩條半徑,所以直徑是半徑的兩倍
三、簡單小結 做好鋪墊
1、問題一:現在老師手里有一個圓片,你能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嗎?
學生獨立思考片刻,積極發言
2、 課件出示習題,鞏固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四、動手參與 學會畫圓
問題一: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知識,當然也要自己動手畫畫,如果在沒有圓規的情況下,你還能畫一個圓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然后全班展示匯報
學情預設:1、把一個圓形的文具(如膠帶)直接按在白紙上,沿著它的外輪描下來
2、用兩支筆做一個簡易的圓規
3、用一根繩子綁牢兩支筆的兩端,然后固定一支筆不動,另外一支旋轉一周
在肯定這些答案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二:如果現在老師讓你們畫一個半徑為2cm的圓,用剛剛同學們想的辦法畫行嗎?為什么?
思考片刻,自由發言,得出以上的方法雖然能夠畫圓但是無法確定圓的大小,從而引出用圓規畫圓,感受用圓規畫圓的方便,準確。
先讓學生隨意的在紙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然后再畫一個,說一說這兩個圓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言
一、 大小不一樣,和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即半徑)有關
二、 位置不一樣,和圓規尖腳所放之處(即圓心)有關
可以得出結論:圓規的尖腳確定的是圓心,兩腳之間的距離確定的是圓的半徑。
畫圓的基本步驟:一、定長(半徑)
二、 定點(圓心)
三、 另一支腳輕輕旋轉一周
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按以上步驟畫半徑為2cm,3cm的兩個圓
四、 練習鞏固 回顧全課
課件出示習題一:判斷圓的直徑與半徑
獨立完成,個別回答,說清原理(為什么不是直徑或半徑)
課件出示習題二:填空,畫圓得基本步驟
五、 課后習題 適當提升
一、 為什么自行車的輪胎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該在什么位置?
二、 如何去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