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組織與實施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10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提升幼兒教研質量的思考方向,好教研活動的評價標準,教研活動是有選擇性的,目前教研活動中的問題,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重點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教研活動的 有效組織與實施
提升幼兒教研質量的思考方向
發展教師的專業自主能力
選擇適宜優質的課程內容
保障幼兒的幸福童年生活
發展幼兒園的特色與內涵
好教研活動的評價標準
目標明確、指令清晰
參與度高、積極性高
使用范圍廣、節奏把握準確
挑戰、創新、多樣性
評價和反思
教研活動是有選擇性的
時時、事事、處處均有可研究的問題.
教研的本質、內涵是——教師的一種學習方式。
教研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的方式,要考慮對參加活動的老師是否有價值?能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圍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目前教研活動中的問題
在視野上——沒有擺脫“教”為中心
在研究上——很少延伸為“兒童研究”
在功能上——多局限于教學本身、極少引向對教育基本問題的深度思考和教育理論水平的提升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重點
教研活動的主體是教師。
教研活動的重點是幼兒。
對幼兒個體成長規律的認識——兒童觀
對幼兒發展、教育的理解——發展觀
對幼兒學習和教育的價值判斷——教育觀
教師的責任——保障兒童的幸福
快樂的
充實的
富有挑戰的
充分發展的
我們的幼兒教育理念
兒童是具有獨特能力的個體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兒童發展的基礎
環境是兒童學習和發展的支柱
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是以不同方式與速度進行的
家長的參與是實現我們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組織管理思路
活動意識 組織管理必須在教研活動中進行。
積累意識 在教研過程中提高水平,積累教研經驗 。
適量意識 研究內容與容量要與教師的實際能力相適應。
成果意識 用制度來保證成果的形成和推廣。
樹人意識 在教研活動中,培養骨干教師團隊。
教研活動的基本類型
常規教研-問題診斷、日常指導、互動研討、方案設計
專題教研-理論學習、專題活動、問題梳理、價值審議
課題研究-明確問題、界定范圍、確定重點、分層架構、任務到人、關注成果
體育活動中示范及示范對象的選擇
重點示范--動作要領、重點要素;幼兒
難點示范--強弱對比、正誤對比;幼兒
內容示范--規范動作、總結提升;教師、幼兒
語言示范--精煉語言、適時強化;教師
能力示范--動作特別好,能力強;幼兒、教師
針對自己的幼兒園開展教學研究
在已經有的經驗中尋找生長點
在教育教學實踐的突出問題中尋找突破點
在教育教學實踐發展的趨勢中尋找掛鉤點
在教育教學的先進理論中尋找支撐點
清理、優化本園本土的教研經驗
篩選、提煉有普適性的應用成果
一個幼兒園的教研案例(具體做法)
1、善用外援——讓先進的理念引領教研團隊成長。
2、積極參與——讓學習成為教師成長的動力 。
3、以人為本——讓寬松的研究氛圍成為一種常態。
4、長效管理——讓有效的教學研究成為一種習慣。
幼兒園教研質量的責任人是園長
(1)計劃在前。
常規教研、課題研究、專題研究
(2)預約在前。
時間段、具體時間
(3)引領研究在前
確定主題——溝通——前期研討——專家、教授參與研討
幼兒園教研內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1)南師大特邀教授的講座
(2)各種培訓(教研組、網培、送教)
(3)參觀學習(南師大、畫展、美術技法培訓)人/年
(4)教材的編寫
(南師大——理念、內容、美術素養、工具材料、文字表達)
(5)論文、案例參評(平時積累、思考)
(6)主題成果匯報(園照片 區9——農民、動物、青花瓷、老鼠)
組織和幫助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成長
(1)因材施教(創新、完善、模仿)
(2)揚長補短(揚長—自信;補短—發揮團隊力量)
(3)勇于承擔(前期研究——教研存在問題——請幫助)
(4)多建議,少意見
(怎么做——去找誰幫助你;感覺不好—一起想辦法)
讓研究成為習慣
核心:既要做好,更要做巧。善思、提前規劃
(1)合理安排。
常規教研:安排、提醒、溝通、研討
課題研究:相對集中的研討
業務學習:平時工作中的問題研討
(2)潛心研究 思考、實踐
(3)持之以恒
教研團隊的培養是長期的
“學習者身份”是不斷進行再生產的。
“旁觀者”-“參與者”-“成熟的實踐示范者”
即從“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者”逐步成為共同體中的核心成員。
教研工作的方向---研究課程
真實地研究課程中出現的問題;真實地解決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教研工作必須回歸到關注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解決的樸素追求上來。
教研工作的方法是----用教師的智慧和經驗來解決教師的問題。
每個活動類型均有其發展價值
身體運動
教學活動
游戲活動
生活活動
烏索娃把要求兒童掌握的知識分為簡單知識和復雜知識兩類。復雜知識雖然在知識總量中占比不大,但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卻具有決定性影響。
集體教學發揮著幫助幼兒組織、提升簡單知識的獨特功能。
引領教師進行園本研修
活動內容——以問題為出發點
活動流程——計劃、實施、反饋、再計劃、再實施、再反饋。
活動方式——教師之間有效的雙向合作、互動是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關鍵。
發揮區級、園級教研組作用
教學研究——就是不斷追求教學的有效性的過程。
有效的教學方式都有相對穩定的規律可循。我們要學習、提練、傳遞。
每一步都要對價值的追問。有效嗎?如何有效?怎么做能更有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研活動組織具體案例1
白下區幼兒園“有效教學”教研現場展示活動安排
時間:2009年3月25日 地點:第一幼兒園
活動主要環節 時間 活動內容 執教或主持 活動地點
整體活動流程介紹 幼教室 三樓禮堂
活動流程介紹 8:45-8:50 提示觀摩研討
核心話題 幼兒探究式學習 李升麗 三樓禮堂
集體教學活動觀摩(大班)
8:50-9:20 講述活動《猴子學樣》 趙初 三樓禮堂
9:30-10:00 音樂游戲《猴子學樣》 張曉勤 三樓禮堂
教師游戲式研討
10:10-11:20 現場反思 李升麗、趙初、張曉勤 三樓多功能禮堂
分組研討(約20分鐘) 第一組——三樓禮堂(現場投影觀摩)
第二組——三樓小會議室 第三組——三樓接待室
智慧分享 李升麗、各組成員 三樓禮堂
11:20-11:30 專家互動點評 幼教室 三樓禮堂
講座 14:00-16:00 《詩性智慧 游戲精神》
——對幼兒園教科研文化的思考與行動 陸嫻敏 三樓禮堂
備注:第一組:一幼教師
第二組:淮海、五老、文昌、常府、大中橋、光華、王府、朱雀、游幼、梅花、富麗、府幼
第三組:工院、聯勤、通院、南航、總院、28所、公安局、八一、商業、太幼、瑞幼、石幼
白下區教師進修學校幼教教研室
教研活動組織具體案例2
時間:2009年3月26日 地點:太平巷幼兒園
時間 活動內容 執教教師或主持人
8:50-8:55 活動流程介紹 幼教室
8:55-9:00 教研活動流程及研討核心話題介紹 趙 倩
9:00-10:00 主題活動觀摩
(小班) 活動觀摩:各種各樣的蘿卜 楊 柳
活動觀摩:拌蘿卜 陸曉民
活動觀摩:種植蘿卜(錄像) 蘇曼蕾、邢雯、方靜
10:10-10:30 主題活動背景介紹 小班年級組教師
10:30-11:20 教師現場研討 趙 倩
11:20-11:30 專家互動點評 幼教室
14:00-16:00 講座:田野課程中幼兒的有效學習 汪 麗
白下區教師進修學校幼教教研室
2009年3月
案例一:區數學組階段性研究內容
1、幫助老師梳理數學概念
2、研討制定新的教學進度
3、規范數學活動流程
4、研究教學具的配備與控制
對孩子學習表現的理解的重要性
兒童是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數學的。
追問幼兒為什么這么做?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呢?更能通向理解水平。
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小班上學期教學進度
1、認識“1和許多”
2、玩具歸類(實物)
3、實物分類
4、區分大小
5、捉迷藏(一)
6、捉迷藏(二)
7、圖形找家
8、做 花 邊
9、按用途歸類(一)
10、按用途歸類(二)
11、大小排序(3以內)
12、相關聯物體匹配(一)
13、相關聯物體匹配(二)
14、學習一一對應比多少(一)
15、數玩具(5)
16、學習一一對應比多少(二)
17、數數有幾個
幼兒數學活動常規流程
集體探索—引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內容、 了解游戲規則
分組活動—明確操作要求、觀察幼兒學習過程、發現共性問題
活動評價—梳理經驗、糾正錯誤、探討問題
小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游戲中感悟數學知識。
提示:
▲趣味第一
▲形式多樣
多樣性的體現
分類:歸類、分類、逆向排除
排序:模板排序、標記排序、
對應排序、規律排序
數:數數、比多少、等量
接龍游戲:顏色接龍、關聯物接龍、
形狀接龍、等量接龍
規律排序:實物排序、顏色排序、形體排序
案例二:區語言組研究內容例舉
一、小班上、下學期內容建議
二、小班繪本教學的一般流程
三、關于繪本的改編及多樣化呈現方式
小班早期閱讀一般流程
開始部分:引發活動興趣,理解活動線索
基本部分:在教師帶領下集體閱讀,理解繪本,體驗情感,參與表達。
結束部分:以游戲或完整閱讀等方式深入理解繪本,引發持續閱讀愿望。
小吊床
小吊床,真好玩,我想玩一玩
小班語言活動:這是一只老鼠嗎?
變變變,變變變,變只老鼠吱吱吱
變變變,變變變,變只企鵝搖搖搖
小班語言活動: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小鳥來了,飛飛飛,吃了一個紅蘋果。鼠小弟說:我也想吃紅蘋果。
小猴子來了,爬爬爬,吃了一個紅蘋果。鼠小弟說:我也想吃紅蘋果。
關于小班繪本改編的思考
篇幅的改編:
關鍵詞:預測性、角色性、靈活性
語言文字的改編
關鍵詞: 重復性、趣味性
情節的改編
關鍵詞:邏輯性、連貫性
案例三:區音樂教研的核心任務
引導教師關注音樂活動的選材改編和設計思路。
引導教師關注音樂活動設計和組織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以及化繁為簡的原則。
引導教師關注在組織教學中策略和方法的積累、運用。
引導教師關注音樂活動組織和教師培訓中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從而不斷探索音樂教育中幼兒成長、教師發展的軌跡。
引導教師關注在互動培訓、觀摩實踐中自身音 樂綜合素養的提高。
主要研究形式
1.幼兒歌唱教學的觀摩、研討、培訓
2.幼兒音樂游戲教學、教師音樂游戲培訓
幼兒歌唱教學觀摩課
共同研討的核心話題
你看到幼兒學習的主要任務(教師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什么?
執教教師運用了哪些策略和方法組織教學,實現核心目標的?
幼兒歌唱教學的組織策略
關于幼兒音樂教學的傻瓜流程
夠用的故事
夠用的動作
感受欣賞音樂
適宜的挑戰
觀察模仿學習
探究創造學習
問題解決學習
案例四:幼兒科學
科學作為一種思維方式
開始于問題和假設
借助于事實的證據
尋求事物的客觀規律
幼兒學科學的特點
所有3—5歲幼兒能夠成功地進行豐富、深入的科學調查活動。
科學學習的內容源于幼兒自身的經驗,它們非常有趣、富有魅力。
討論、表達、表征和反思是幼兒從活動中建構理解和發展概念的重要途徑。
幼兒可以相互學習。
教師擔當著特殊的角色
呈現者(呈現內容,提供機會)
觀察者(了解兒童興趣、需要,互動)
提問者和設問者(激發兒童形成問題情境)
環境組織者(精細且明確的設計)
公關經理
檔案管理員
幼兒需要積累哪些重要的觀察技能
個別物體、現象觀察 小班: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發現事物變化、現象的發生
有序觀察、比較觀察、較細致的觀察 中班或以上
長期系統觀察 中班或以上
觀察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技能,幼兒通過觀察,可以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技能。
案例五:幼兒美術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
(一)感受與欣賞
目標
1、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
(二)表現與創造
目標
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
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綱要》藝術領域基本思想和原則
1、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感、體現成就感。
2、藝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
3、幼兒藝術活動是精神創造活動。
適宜工具材料的提供
筆、
顏料、
作業紙
關于欣賞圖片的呈現
開始部分:多幅、獨幅、雙幅。
觀察部分:鏈接(大圖、多幅小圖)。
歸納部分:有重點、有線索地呈現畫面。
對幼兒教育整體觀的再認識
堅持幼兒教育整體觀,就是堅持幼兒教育的系統觀和效益觀。
幼兒教育整體觀最終體現在課程內容的整合上。
課程內容的聯系和整合本質是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展。
對幼兒園課程內容整合的再思考
課程內容的整合分為二個層面:一是前后內容之間的聯系(縱向聯系);二是不同的、相關的內容之間的聯系(橫向聯系)。
對教師來說,縱向聯系的內容比較適合運用學科教學的方式,橫向聯系的內容比較適合主題教學的方式。
對幼兒來說,簡單知識適合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復雜知識適合集體教學的方式學習。
學科整合之雛菊模式
學科整合之玫瑰模式
教研應關注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課程文化是一個對課程全方位透析和關注的視角,也是一個浸潤于整個課程之中的關鍵元素。
對課程文化的關注是今后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研究的重要路徑或思想方式。
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定義
幼兒園課程文化--是指特定的團體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被大多數成員認同和踐行的,能影響課程建設進程和水平的知識、理念、信仰及處世方式等精神特質。
盡快建立課程審議制度
我們推薦采用三級審議制度
1、班級審議——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
日常性、全程性、基礎性
2、年級組審議——關注課程內容的實際價值
活動框架、活動效益、活動資源
3、教科室審議——關注課程價值的平衡
問題診斷、價值把握、提供策略
文化自覺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課程文化是課程的軸心,課程文化自覺則是課程文化的靶心。
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 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回,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對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1997,費孝通)
課程文化自覺
課程文化自覺-是人類對課程發展方向的理性認識和把握,并形成主體的一種文化信念和準則,人們自覺意識到這種信念和準則,主動將之付諸實踐,在文化上表現為一種自覺踐行和主動追求的理性態度。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課程文化轉型、取舍、選擇和改造的自主能力,以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王德如,2006)
課程 文化自覺的本質是課程理性
主體的課程文化意識
開放的課程文化胸襟
系統的課程文化結構
鮮活的課程文化生命
超越的課程文化品質
課程文化是在課程實踐中產生的
沒有一定時間的課程實踐,難以形成真正的課程文化。
課程文化一定是被群體中大多數人認同和踐行的。
因為熱愛,所以存在;傳播文化,影響中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高質量的幼兒園必須有一支有文化、專業性強、有個人風格、充滿智慧的教師隊伍。
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