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三大游戲的指導策略PPT課件這個PPT共8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角色游戲的指導,結構游戲的指導,表演游戲的指導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三大游戲 指導策略
海幼LS分享
目標
1、理解幼兒園各類游戲的含義、特點、教育作用等基本理論知識。
2、初步會指導幼兒園各類游戲。
內容
導入問題:幼兒園中的游戲與幼兒園外的游戲有何不同?
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導入:
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寶寶,想出很多成人的事來模仿,如買菜、燒飯、招待客人……
小朋友戴上工作牌,拿起照相機招呼其他小朋友照相……
第一節 角色游戲指導
一、角色游戲概述
幼兒扮演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游戲
(一) 角色游戲的特點
1. 印象性
2. 自主性
3. 想象性
(二) 角色游戲的作用
1. 增進幼兒社會認知
2. 學習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
3. 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4. 角色游戲能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情感和性格
(三) 角色游戲的發展水平
1. 角色的扮演
2. 游戲的內容——主題和情節
3. 幼兒的目的性、主動性及組織游戲的能力的發展
隨著經驗的豐富,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由簡單的、自由的內容發展到比較復雜的、有規定的內容。
家庭 幼兒園 社會
小班:娃娃家
中大班——超市、銀行
游戲的情節
在游戲中,幼兒不是單純的玩玩具,而是通過使用玩具的動作來表現假想的游戲情節,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體驗。
游戲情節逐漸豐富
游戲情節逐漸復雜
游戲情節逐漸真實
小小交警
補充:關于角色游戲中的角色
1、扮演角色的多樣性
(1)扮演角色的性質(技能類角色、互補性角色、想象性或虛幻性角色)
(2)幼兒對角色的選擇有“選擇性”的
(3)幼兒選擇不同角色的原因
2、游戲中物品的假想性
3、游戲動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4、游戲規則的內隱性
5、游戲主題的社會性
(1)扮演角色的性質
技能類角色:通過模仿角色一兩個最富特色的動作來標致他所模仿的角色
司機——轉動方向盤動作
交警——手臂揮動
教師——拍鈴鼓
騎馬——騎在竹竿上奔跑
互補性角色:問題:互補性角色有哪些?
1、以角色關系中的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的角色扮演。如媽媽—孩子,醫生—病人,理發師—顧客,教師—幼兒
2、幼兒往往喜歡占主動地位的角色。
如:幼兒喜歡扮演媽媽、醫生、教師、理發師,另一方由假想對象玩具娃娃擔任
想象性或虛幻性角色
主要來源于故事、童話、電視、電影等文學作品,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現,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遷移至現實生活中。
如:《巴拉拉小魔仙》中的美琪、小蘭
《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美羊羊、喜洋洋
(2)幼兒對角色的選擇有“選擇性的”
幼兒喜歡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親、父親、解放軍、警察、司機、理發師、教師、醫生、營業員
男女性別差異:男孩更愛扮演父親、叔叔、司機、警察登具有明顯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愛扮演媽媽、醫生、護士等
受經驗影響:住院的孩子往往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傾向于玩醫生看病、打針的游戲
(3)幼兒選擇不同角色的原因
首先,情緒、情感的作用。
對成人愛、尊敬、羨慕、恐懼、害怕等原因促使孩子去模仿成人。
其次,幼兒性別差異的影響
3歲左右,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開始根據性別去選擇角色
再次,幼兒對角色熟悉程度的影響
如“小記者采訪,電視臺報道”“房產公司經理售房”等,不熟悉則反映不出來
二、 角色游戲的指導
教師對角色游戲的指導注意體現在幫助幼兒按自己意愿和想象游戲,而不是把教師的意愿強加給他們。
指導角色游戲的核心問題是使教師的指導與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起來。
(一) 為開展角色游戲做好準備工作
1. 保證幼兒游戲的時間
充足的游戲時間
2. 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參觀、看圖書、聽故事、旅游、參加社會活動
幫助幼兒了解現實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表現是發展角色游戲的基礎。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指導幼兒對生活的觀察。
3. 準備游戲材料,引發游戲
和幼兒一起創設開展游戲的物質條件
游戲的玩具材料、場所、設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材料對激發幼兒的游戲愿望和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
相對固定的游戲場所
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
(二) 以間接的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幼兒組織和開展游戲
間接的指導方法一般采用:觀察;用語言提問、提示、評論;示范、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適時地出現玩具和游戲材料;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游戲或參加游戲。
(三) 尊重幼兒的游戲水平,針對不同的年齡特征指導游戲。
1. 對小班幼兒角色游戲時的觀察與指導
幼兒角色游戲的年齡特征及指導
(一)小班幼兒角色游戲年齡特征
主題不明確,
游戲前無明確目的,時時轉換游戲角色
角色混亂
憑興趣使用玩具,而非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
動作簡單
小班處于獨自游戲、平行游戲高峰期,喜歡單獨游戲,或模仿同伴做相同游戲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
1、根據兒童生活經驗提供種類少、數量多、形狀相似的成性玩具,避免爭搶,滿足幼兒平行游戲的需要。
2、教師以平行游戲法指導幼兒,也可以游戲角色參與游戲進行指導
3、要注意規則意識培養,讓兒童在游戲中逐漸學會獨立
4、通過講評讓兒童積累游戲經驗
2. 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時的觀察與指導
觀察的重點是幼兒與幼兒的沖突(規則、交往技能、還是使用物品)
以平行游戲或合作游戲的方式指導游戲
1、由于認知范圍擴大,游戲情節更加豐富
2、想嘗試所有主題,游戲開始前能夠明確游戲主題,但主題不穩定,在游戲中頻繁換場。
3、角色意識較強,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角色。能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能按角色要求動作,做出符合游戲身份需要的動作。
4、有了與別人交往的愿望,交往增多,但不具備交往技能,常與同伴發生糾紛。處于聯合游戲階段
1、根據兒童需要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鼓勵兒童玩多重主題的游戲
2、觀察幼兒游戲情節和糾紛原因,以平行游戲或合作游戲的方式指導游戲
3、通過講評引導兒童風向游戲經驗,以豐富游戲主題和內容
4、在實際中指導幼兒學習并掌握交往技能及相應規范,幫助幼兒進一步與同伴交往,學會在游戲中解決簡單的問題。
3. 對大班幼兒角色游戲時的觀察與指導
喜歡與同伴一起游戲,處于合作游戲階段
鼓勵幼兒自主游戲,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
游戲經驗相當豐富,能在游戲中放映多樣的生活經驗。主題新穎,內容豐富,能反映復雜的人際關系
能在確定主題、選定角色后,根據主題需要和角色身份來開展活動。有明確的角色意識
處于合作游戲階段,喜歡與同伴玩,游戲中注意配合。能主動選擇并有計劃游戲,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
能創造性地使用玩具,或者為游戲自制玩具。
1、引導兒童一起準備游戲場地和材料,鼓勵兒童玩多重主題的游戲,教師一般較多地用語言指導游戲,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獨立性
2、觀察幼兒游戲的種種意圖,給兒童游戲提供練習的機會和提供必要的幫助
3、鼓勵兒童在游戲中的點滴創造,通過講評讓兒童討論問題、分享經驗、學會學習和創造,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不斷提高角色游戲水平。
。
(五)結束環節指導
1、愉快結束游戲,培養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注意以游戲形式結束游戲,如火車進站了、醫生下班了、娃娃睡覺了。
2、引導幼兒收拾材料和場地,培養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豐富游戲經驗,提升游戲水平。
第二節 結構游戲的指導
一、結構游戲的含義
建構游戲是一種兒童用各種建構材料,通過想象和造型活動構造建筑物的形象的游戲 。反映現實活動的一種游戲構。建構游戲又稱結構游戲,是創造性游戲之一。
幼兒園建構游戲的開展場所
(桌面、地面)
玩沙、玩水游戲
建構游戲的分類(按建構用的材料分)
1、積木游戲:用各種積木或其他代用品作為游戲材料進行的建構游戲。積木的式樣很多,有大、中、小型積木,有空心或實心型積木,有動物拼圖積木等。這種建構游戲在幼兒園開展較早,也較為普遍。
2、積竹游戲: 指將竹子制成各種大小、長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們進行構造物體的游戲。積竹可構造“坦克、火車、飛機”,還可建“橋梁、公園”,構造出的物體同樣栩栩如生,富有情趣。
3、積塑游戲:用塑料制作的各種形狀的片、塊、粒、棒等部件,通過接插、鑲嵌組成各種物體或建筑物模型。積塑輕便耐用,便于清潔。
4、金屬構造游戲:以帶孔眼的金屬片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絲結合,建造成各種車輛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戲:用火柴桿、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紙搓成紙棍等作為游戲材料,拼出各種圖形的一種游戲。
6、拼圖游戲;用木板、紙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狀的薄片并按規定方法進行拼擺的一種游戲,如可拼擺動物的房屋、故事情節等畫面。傳統的七巧板就屬于這類游戲。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戲;沙土是一種不定型的結構材料,幼兒可以隨意操作,也可用水玩劃船、用雪堆雪人、打雪仗等。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建構游戲。
8、編織和粘貼游戲。
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幼兒動作的準確性和手眼協調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2、了解結構材料性質,掌握一些空間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和數概念;
3、促進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增強自信心,發展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
4、學習社會交往,形成了認真負責、堅持耐心、克服困難、團結友愛等良好品質;
建構游戲的主題分類
1、單元建構:這種建構的形式主要在小班,幼兒年齡小,相對而言對周圍建筑物的觀察及了解少,建構經驗不足,所以小班幼兒通常只會搭建房子、火車、圍欄、花壇等單一的建構物,從中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
2、主題建構:是指幼兒圍繞一定的主題,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經過手的創作來反映現實生活。適合在中、大班開展。
單元建構 主題建構
幼兒園開展建構游戲活動,基本上可以新遵循這樣一個思路:
小班——單元建構、基本技能訓練
中班——立體建構、簡單的主題建構
大班——創造性的主題建構
不同年齡幼兒應掌握的建構技能
小班應掌握的建構技能:
1、堆高、平鋪和重復
堆高、平鋪和重復是幼兒早期建構活動的突出特征。這種簡單的建構活動在很長的時期內吸引著幼兒。觀察表明,2——3歲幼兒在接觸積木一個月之后,就能“堆高”和“平鋪”。
2、圍合
“圍合”是用三塊或四塊積木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的包圍在里面。“圍合”對幼兒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它需要幼兒有空間意識。“圍合”技能的掌握可以讓幼兒的許多建構活動變得豐富、復雜起來。他們往往會在被包圍的空間里放進“娃娃”或“動物”代表“娃娃的家”或“動物園”。
3、加寬 4、延長
中大班應掌握的建構技能
1、架空: “架空”是用一塊積木蓋在相互之間有一定距離的兩塊積木上。
2、插接、鑲嵌: “插接”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塊積木的一端插入另一塊積木中,使之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鑲嵌”是把一個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建構游戲中搭建臺階、滑梯、長城等經常用到這兩種建構技能。
3、排列、組合
4、模式: 中大班幼兒可以將材料按一定的方式排放在一起,開始探索多種建構的方法或“模式”,例如,在一塊紅積木之后接著放兩塊黃積木,然后重復這種組合。“紅-黃-黃”就構成了一種顏色模式。在建構游戲中出現“模式”建構技能標示著幼兒對事物之間關系的發現。
5、表征(替代物):
幼兒開始利用建構物開始象征性游戲,開始出現有意識的給建構物命名的傾向。4——5歲幼兒往往是在建構前就宣布所要建構的建構物的名字,表明幼兒建構的目的性、計劃性的提高。
6、編織、黏合: 大班幼兒可利用這些技能建構較復雜、精細、勻稱的物體形象。
五、幼兒建構游戲的指導
(一)游戲開始前的準備指導
(二)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三)游戲結束時的指導
(一)游戲前的準備和指導
1、經驗準備,豐富并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 印象
(1)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物體
和建筑物的形狀、顏色、結構以及空間位置關
系,豐富幼兒頭腦中造型的印象。
(可以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實地觀察,還可以讓幼兒觀察有關的玩具、圖片、照片等。)
2、為幼兒提供建構的材料、時間和場地
(1)提供時間和場地
(2)提供材料
游戲材料的準備要體現幼兒不同年齡特點。
小班要提供同一種類數量較多的游戲材料,避免幼兒因相互模仿而爭搶玩具;大中型空心或軟體積木、積塑、沙、水等都是幼兒喜歡且適宜的建構材料。
中大班提供豐富有變化的游戲材料,并讓幼兒參與材料的收集、設計和制作,既豐富游戲主題,又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設計和制作游戲材料是游戲的組成部分。一些木板、紙板、紙棍、塑料、繩線、火柴桿、塑料管、冰棒棍或糖紙、金屬配件等都是孩子們百玩不厭的好材料。
利用廢舊物品為幼兒設計游戲材料
(二)游戲中的指導
幼兒:
1、自愿組合,協商分工,明確搭建任務
2、共同設計小組搭建圖紙
3、自主選擇建構材料
4、按規劃圖合作建構
游戲中的指導
教師:
1、激發幼兒參與結構游戲的興趣
2、針對不同年齡幼兒游戲的特點,具體地指導
3、巡回觀察,選擇適合的時機和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游戲
4、引導幼兒自主地游戲,注意培養建
構活動的目的性和堅持性
5、介入指導推進建構活動
(2)指導方法
2、豐富和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印象
日常活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3、開放的豐富的物質環境
(1)拓展室外幼兒的活動空間。室內室外,走廊等
(2)保證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
(3)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的結構材料
(4)廣泛搜集廢舊物品作為輔助材料
(5)及時更換、補充結構材料
積木等塊狀幾何圖形需排列組合、鋪平、延長、對稱、加寬、加長、加高、間隔、圍合、蓋頂、搭臺階等技能
形狀多樣的積塑需接插(一字插、十字插、整體對插、環形插、正方形插)、鑲嵌、整體連接、端點連接、交叉連接、圍合連接。
塑料或木制螺絲系列需捶打、敲擊、旋轉等技能
(三)針對不同年齡的特點,具體地指導
1、小班
指導:小班應側重認識結構材料,學習初步的結構技能,穩定結構主題并建立結構游戲的規則,學會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簡單方法,養成愛護玩具材料的好習慣。
2、中班
指導:進一步掌握結構技能,鼓勵幼兒與同伴共同構造,大膽想象和創造,并能相互評議結構成果
3、大班
指導:側重引導幼兒開展參加人數多,持續時間長的大型結構游戲,引導幼兒進一步美化自己的結構物。。
(三)游戲結束時的指導
1. 引導幼兒結束游戲
對于幼兒來說,從處于專注的游戲狀態到結束游戲,需要一定的時間轉換,教師要尊重幼兒的這種心理需要,給幼兒過渡。大班可用沙漏、計時器控制時間,也可以用時鐘控制時間,還可以采取提前告知的辦法。
2.分享經驗 提升游戲水平
讓幼兒把游戲中的經驗相互分享碰撞。“上次游戲中的……問題解決了嗎?用什么方法解決的?你們小組的搭建任務完成的怎樣?與同伴合作搭建時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等。教師認真傾聽幼兒的交流,適時為幼兒陳述遞詞,補充不完整的表達,幫助幼兒提煉出有用的游戲經驗,以此提升幼兒游戲水平,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
游戲結束時的指導
3.拓展思路 為下次游戲留有余興
創造性游戲具有連續性的特點,一個主題往往需要在多次游戲中不斷地推進和完善。因此,單次游戲結束后,在幼兒分享交流游戲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啟發幼兒討論:對下次游戲你有什么好的建議?還需要增加哪些材料?幫助幼兒拓寬思路,逐漸豐富游戲的場景、材料、主題、情節,使幼兒對下次游戲充滿期待。
4、收拾和整理建構材料
通過收拾、整理建構材料,幼兒不僅可以學習自我服務和為集體服務,養成對環境的責任感;還可以獲得其他有益的經驗。
游戲結束時的指導
5、 審慎對待幼兒建構作品。
有時幼兒會強烈要求保留作品,具體會有以下幾種原因:
a.因為今天沒搭完,明天想接著搭下去。
b.還想圍繞建構物進一步開展象征性游戲。
c.只是想把自己的建構物保留下來。
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處理,若是前兩種情況,可想辦法保留,第三種情況可用相機拍一張照片或建議孩子自己把建構物畫下來,這些做法都可以表達成人對他們游戲成果的尊重和欣賞。
播放建構游戲指導視頻
補充資料:游戲過程指導
1、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材料、范例、情境引入)
2、啟發幼兒設計建構游戲
建什么?——用什么建?——怎么建構?
3、指導幼兒協商、分工合作建構
小班老師指導分組,大班自主合作
4、觀察幼兒建構活動水平
(四)建立適當的游戲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習慣
拿放材料的規則,搭建的規則,在結構區域行走的規則等。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品質,如愛惜材料,不亂丟擲材料,對人友好禮貌,尊重別人的成果等。
(五)結束游戲
1、提前提醒幼兒。可采取約定的方式,如語言提示、沙漏、計時器、時鐘、熟悉的音樂等提前告知。
2、建構材料的收拾和整理
結束時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整理時間,激發幼兒整理材料的興趣,養成收拾整理材料的良好習慣和能力。有時候部分幼兒會強烈要求保留某建構物,教師應當審慎處理。
教師可想辦法保留,不宜強行拆除幼兒的作品。
第四節 表演游戲的指導
一、表演游戲概述
(一)含義:表演游戲是幼兒 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
(二)表演游戲的特征
1、表演性。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的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
2、自娛性。表演游戲是為游戲自娛而進行的。
3、自創性。表演游戲是以文藝作品為依據的幼兒自創表演。
(三)表演游戲的教育作用
1、表演游戲可以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記憶,養成具有對周圍事物的正確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表演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3、表演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4、表演游戲可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形成,同時,還有利于他們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培養
補充資料:表演游戲的類型
主要有:故事表演、童話劇、歌舞表演
二、表演游戲的指導
表演游戲的指導環節:
(一)游戲準備
(二)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三)愉快地結束游戲
(二)指導要點——游戲準備 1、選擇內容健康,適合幼兒表演的文藝作品
(1)內容健康有意義
(2)場景道具簡單
(3)情節起伏有趣
(4)對話易記易表演
《拔蘿卜》《蘿卜回來了》、《三只羊》、《三只蝴蝶》、《小羊和狼》《金雞冠的公雞》、《小蝌蚪找媽媽》、《狐貍和烏龜》、《送大嬸回家》
2、幫助幼兒熟悉文藝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內容
3、為幼兒提供表演游戲的物質材料,并吸引幼兒參加預備工作
4、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時間
(二)游戲過程中指導
1、選擇角色
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兒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
2、指導幼兒表演
重點指導幼兒在活動中角色的對話、動作及表情,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探索自己適合的角色。
3、針對不同年齡幼兒進行不同指導,提高幼兒表演水平
小班:應注意培養幼兒游戲的興趣,為孩子選擇簡單有趣的故事,道具力求簡單、方便、形象,以吸引幼兒,又便于幼兒操作。小班幼兒缺乏主見,角色意識不強,教師要時常提醒。小班幼兒一開始不會表演,教師不要過于著急,要耐心示范、講解、鼓勵,
中班:
教師著重對幼兒表演的動作和語言進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生動地進行表演,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示范,示范時盡量夸張,讓孩子感受到生動表演更好。
大班:
引導幼兒關注細節,探索如何更好地運用語言、動作、表情把角色塑造得更生動,同時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目的性和堅持性。
(三)指導要點——愉快地結束游戲
1、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2、進行小結評議。
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和幼兒共同商議,使孩子們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創造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