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介入與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50頁,主要包括了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與指導,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角色定位等,歡迎點擊下載。
一、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理
“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幼兒園管理條例》(1989)第16條;
《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第21條第6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總則第5條;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2010)第8條。
為什么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1、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2、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3、游戲是幼兒的權利
1、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案例:
幼兒園活動室,早餐時間。保育員用泡過水的抹布擦桌子,然后把饅頭和一碗湯放在每個幼兒面前的桌面上,沒有為幼兒提供放饅頭的盤子和喝湯用的勺子。一個男孩子用手一點一點地掰著饅頭吃。他一邊吃著,一邊把掰下的饅頭放在桌子上搓著,一會兒搓成一個長條,一會兒又揉成一個面團……這時候,玩面團成了他注意力的中心。
2、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納什(Nash,1997)根據貝洛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報告指出:游戲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撫觸的幼兒,他們的大腦比同齡正常兒童的大腦要小20%-30%。
布朗(S?Brown 1994)對德克薩斯州26名殺人犯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90%的人在童年期要么不玩游戲,要么玩非正常的游戲——如欺侮、虐待、殘害動物或開極端玩笑等。在他另一項關于酒后駕車造成自己或他人喪生的研究中,發現其中有75%的人玩那些非正常游戲。
瑪麗蓮?戴夢德(Marian Diamond )把同窩嬰鼠放在刺激豐富的和貧乏的兩種不同的環境中喂養,結果發現:豐富的環境只使愛玩的老鼠受益。那些積極主動地探索環境(鉆爬迷宮)、與伙伴共同玩弄物體的老鼠的大腦皮層較厚,有更多的突觸聯系。只是坐著不動,看其它伙伴活動的老鼠的大腦皮層沒有發生類似的、有測量意義的變化。
3、游戲是幼兒的權利
“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殘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活動。”——《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第1款。
“我們又信心共同建立一個能夠讓所有女孩和男孩享受童年的世界。他們的世界將是游戲和學習的時光,受到愛護、尊重和珍視,他們的權利沒有任何差異地受到促進和保護,他們的安全和福祉高于一切,他們將健康、和平、尊嚴地成長。”——聯合國第27屆特別會議報告。
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與指導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是否有必要?
(一)支持者
理由有:
1、增強幼兒與教師的依戀關系
2、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專注力及持續性
3、提升游戲品質
4、增加同伴互動
(二)反對者
理由有:
1、抑制幼兒按照自己意愿進行游戲的能力
2、減少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承擔風險及進行同伴交往的機會
3、不利于幼兒創造力的開發
結論:
盡管積極和消極影響都存在,但是教師介入幼兒游戲還是有必要的,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消極影響,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探討的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角色、時機、方式及策略問題。
案例:
體育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廢舊材料——報紙,請幼兒用報紙當器械。陳老師這時候比誰都緊張,生怕孩子出現打斗、摔跤等行為。只見含含把報紙折成長條形放在地毯上,子儀也把報紙折成長條和含含的接在一起。含含對景風說:“快點,你的橋折好了沒有?我們要合作搭一座長長地橋。”孩子們正玩得高興地時候,陳老師出現了,說:“橋這么小,小朋友這樣過橋很危險的,你們就把報紙揉成一個皮球去投籃吧。”那幾個幼兒聽到老師那么一說,只好按照老師的說的去“投籃”了。
體育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廢舊材料——報紙,請幼兒用報紙當器械。小朋友拿著報紙開始活動。只見含含把報紙折成長條形放在地毯上,子儀也把報紙折成長條和含含的接在一起。含含對景風說:“快點,你的橋折好了沒有?我們要合作搭一座長長地橋。”
李老師這時候只在一旁觀看,一開始她并不知道孩子們要干嘛??粗粗胖涝瓉硇∨笥言谟脠蠹埓顦?,李老師心想:“橋這么小,小朋友該怎樣過橋呢?”但她還是不上去詢問,繼續看著!只見含含說:“子儀、景風快來,我們的橋搭好了,我們要過橋了。”小朋友拍手歡呼著。小雨跑過來問:“你們在玩什么呀?”含含自豪地說:“我們搭了一座橋,我們要過橋了。”只見含含伸出手,用食指和中指從報紙上“一二、一二”走過。這時李老師才真正明白:原來小朋友用食指代表人,并用報紙給大家搭了一座橋。
看到其他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李老師這時候才上前詢問:“你們是怎樣玩紙的?”陽陽爭著說:“老師,我把紙捏成足球玩!”子楊也高興地說:“我把紙捏成羽毛球,手當球拍,看就這樣玩。”小雨拉著老師的衣服說:“老師,你看我是這樣玩的。”他迅速地把報紙撕成兩部分,立在地上,跳著經過,興奮地大聲說:“老師,我是不是像劉翔一樣?”小朋友都把報紙制作成體育器械,這是怎么回事?這時張一凡小朋友搶著說:“2008年我要去北京看福娃。”這時李老師才明白:活動室內有一張“福娃”掛圖,環境刺激了幼兒,讓他們聯想到了奧運會中的體育項目,聯想到了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拼搏,觸發了幼兒的想象。
看到其他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李老師這時候才上前詢問:“你們是怎樣玩紙的?”陽陽爭著說:“老師,我把紙捏成足球玩!”子楊也高興地說:“我把紙捏成羽毛球,手當球拍,看就這樣玩。”小雨拉著老師的衣服說:“老師,你看我是這樣玩的。”他迅速地把報紙撕成兩部分,立在地上,跳著經過,興奮地大聲說:“老師,我是不是像劉翔一樣?”小朋友都把報紙制作成體育器械,這是怎么回事?這時張一凡小朋友搶著說:“2008年我要去北京看福娃。”這時李老師才明白:活動室內有一張“福娃”掛圖,環境刺激了幼兒,讓他們聯想到了奧運會中的體育項目,聯想到了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拼搏,觸發了幼兒的想象。
(一)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角色定位
1、不參與者——教師對游戲不予關注
2、旁觀者——教師旁觀幼兒的游戲而不處于其中
3、舞臺管理者——教師幫助幼兒為游戲作準備,并在游戲進行過程中給予支持
4、共同游戲者——教師參與游戲并成為游戲同伴
5、游戲帶頭人——教師參與游戲并積極地豐富和延伸游戲
6、導演者——教師控制游戲,并告訴幼兒應該怎樣做,或重新引導幼兒關注教育性事宜
其中1和6是非支持性角色; 2、3、4、5是支持性角色。
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
支持性角色
最小程度參與 最大程度參與
不 旁 舞 共 游 導
參 觀 臺 同 戲 演
與 者 管 游 帶 者
者 理 戲 頭
者 者 人
非支持性角色
1、不參與者
中班,教師簡單交代了游戲注意事項后,幼兒四處散開,各自按自己的需要選擇材料。開始游戲了,只見兩個男孩跑向玩具柜,同時抓住一頂警察帽搶起來。“是我先拿到的。”“不對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是我的。”兩人誰也不松開手。突然帽子上的繩環被搶斷了,其中一名男孩放棄警察帽去別處玩了,另一男孩則得意地戴上警察帽,裝扮成交通警察,可是斷了的繩環老是在他前面晃來晃去,帽子因此不穩總掉下來。不一會兒,他也放棄了,把帽子放回玩具柜,參加其他游戲去了。
某幼兒園游戲室。丁丁選擇了“ 醫院” 游戲, 老師覺得丁丁有些調皮, 自控能力差, 便動員他擔任“ 掛號” 的工作。由于很少有“ 病人” 來掛號看病, 丁丁顯得無所事事。游戲評價時, 老師還特意表揚丁丁能夠“ 堅守崗位” 。
您覺得丁丁是在游戲嗎? 這位老師干預的方法是否合適? 為什么?
案例:新娘子游戲
觀察記錄(一)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在忙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林天天正在擺弄表演區里的那些紗巾,她拿起一根白色的紗巾放在腰間,轉了兩圈兒,又把紗巾頂在頭上,旁邊的王明宇叫起來:“新娘子!新娘子!”林天天聽小朋友這么一說,高興地笑了,看她美滋滋地樣子,還真像一個眾星捧月的新娘子呢。王明宇扶著林天天的胳膊,在小朋友的簇擁下在教室里走了兩圈兒,他們咯咯地笑著,玩得真高興。
觀察記錄(二)
玩了一會兒后,只聽王明宇說道:“我們打扮打扮新娘吧。”他們讓林天天坐在小椅子上,立即動手忙活起來了,王明宇用小手給林天天攏了攏頭發,她看了看旁邊,建構區里有雪花插片,只見她拿起一片雪花插片當梳子給新娘子把頭發梳了又梳,董靜文用雪花插片插好了一個小碗,放在新娘子頭上當花冠,王明宇拿了兩個插片夾在新娘子的耳朵上當耳環,新娘打扮好了,他們請新娘站起來,幾個人圍著新娘子觀賞。這時,我走過去對他們說:“新娘子真漂亮,新郎肯定也很帥,新郎在哪里呀?誰來當新郎呢?”田蔚哲拉過在旁邊饒有興趣觀看的魏征:“魏征,你來當新郎吧。”可魏征有點害羞,他往后退了退,不愿意當新郎,旁邊的王一路站過來:“我來當新郎,我要當新郎啦!”王明宇把他拉到新娘身邊,又拿起一個插片當眉筆,給新郎化妝,然后,他們一起簇擁著新郎新娘在教師里走來走去,新娘子開心地笑著,新郎在眾目睽睽之下有點緊張,一會兒也開心地笑了。
觀察記錄(三)
第二天,還是這幾個小朋友,他們繼續玩著新郎新娘的游戲,今天的新娘子更漂亮了,她的懷里多了一束花,花是用雪花插片做出來的,在新娘的后面還有兩個小朋友拖著新娘的裙子,旁邊有兩個小朋友當攝影師,一邊后退一邊為新郎新娘拍照,他們手里的照相機也是一種拼插玩具做出來的,他們拍照時還指揮著新郎新娘擺姿勢,并不停地走到新郎新娘身邊給他們糾正著,嘴里還不停地笑著:“笑一個,笑一個。”田蔚哲在旁邊用插花當花瓣撒著,王茗雨像一名司儀,不停地指揮著小朋友。瞧,他們玩得多專業呀!
支持者
1、旁觀者
2、舞臺管理者
3、共同游戲者
4、游戲帶頭人
1、旁觀者
幾個孩子在圖書角玩耍,他們一邊翻書一邊討論書本中的圖片。教師坐在旁邊的桌子上,看著孩子們玩耍。她用手撐著下巴,面帶微笑地看著……她對著者群孩子說:“你們對這些書很感興趣,看來你們今天挺開心的。”孩子們不時地看她一眼,然后繼續看書,討論書中的圖片。
2、舞臺管理者
冬冬和明明在嘗試利用印模做糕點,倒出的糕點總是黏在模上不能成形,屢次失敗后,他倆臉上露出了難色。見此情景,教師找出食用油和干面粉,放在他們的操作臺上,并退到一旁觀察。只見冬冬首先拿起干面粉搓搓自己粘著面團的手,發現手心變干了,就順手抓了一些放在印模里,這次印出來的餅雖然完整但餅上有干粉,顯得不干凈。明明受到啟發,在印模里倒入食用油,經過比較,他們發現使用食用油做出來的糕點最漂亮。
3、共同游戲者
強強在手工區遇到了小麻煩,他不能很好地做“餛飩”(一種折紙作品)。強強生性好強,愛面子,若教師直接去教,會傷害他的自尊(因頭天手工課教師已教過,且大部分幼兒已掌握)。于是教師坐到強強的旁邊也做起“餛飩”來,邊做邊自言自語:“將這個角與這個邊粘在一起,然后用力捏兩下……
4、游戲帶頭人
在做完一些分類的活動后,活動變成了工作,兒童不再對這類的建構游戲產生興趣并失去專注力。從戲劇游戲的概念,兒童游戲不再有任何張力。此時,成人的介入是必要的。我(老師)于是假裝街道老板打來的電話是詢問我們的房子是否蓋好了?我激動地對小朋友們說:“我們必須趕快把房子蓋起來哦,老板已經在催了哦!”瞬間,兒童的注意力回到幻想的建構游戲中,并且找到重建的目的,好像整個游戲又有了生命力(張力)。
教師角色的靈活轉換
區域活動中婷婷做麥當勞的大廚師,她把可樂、薯條、麥樂雞塊等各種東西一一放在桌子上的一只只小盤子里,嘴里喊:“快來??!快來麥當勞啊!”
顧客澤澤來了,說要買一杯可樂。婷婷從邊上拿來一杯可樂放在他的面前,問:“還要什么?”
“還要一只漢堡包。”
婷婷愣了一下說:“沒有漢堡包。”
澤澤:“媽媽帶我去麥當勞總是吃漢堡包的,怎么會沒有?”
“就是沒有嘛,我們這里沒有。”
“就是有的,你騙人!”
幼兒的爭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連忙走過去,問:“這里有什么好吃的?我也要吃!”
婷婷說:“我們這里有麥樂雞塊、可樂和薯條。”
澤澤說:“他們這里沒有漢堡包,真奇怪!老師,你說對嗎?”
老師說:“到底有沒有漢堡包,這就要看大廚師的本領了!”
婷婷說:“老師我知道,麥當勞里面是有漢堡包的,可是我們這里缺少東西。”
“是什么呀?”我接著問。
“漢堡包里面有奶油、蔬菜和雞腿,我們這里沒有呀!”
婷婷的話給了我很大啟發,于是我及時為他們提供了皺紙、積木等替代物品。有了這些東西幼兒很快便做出了雞腿漢堡,麥當勞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了。
(二)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選擇
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時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幼兒需要怎樣的幫助才能克服當前的困難?他(她)更容易接受哪種幫助?
2、我怎樣介入才不會影響幼兒的興趣?
3、我采用的干預方法會引起幼兒哪些可能的反應?
4、我提供幫助之后幼兒還有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5、我撤出干預之后幼兒能不能繼續獨立地完成操作任務?
6、這是最適合的干預時機嗎?等一等會如何?
2、教師介入幼兒游戲較佳時機
(1)當幼兒進入游戲出現困難時
(2)當必要的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
(3)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或準備放棄時
(4)在游戲內容發展或游戲技能方面發生困難時
(1)當幼兒進入游戲出現困難時
文文在教室里左看看右瞧瞧,走到游戲材料區也是看看這看看那,教師發現她的情況后對她說:“你玩過搭高樓的游戲嗎?”文文點點頭。“那小貓釣魚呢?”教師追問道,文文撅起小嘴搖搖頭,于是教師帶幼兒到小貓釣魚的材料前,文文開始探索這個材料。
教師發現亮亮一個人在下棋區,他拿了一副水果棋不知所措,因為這需要兩個人一起玩,而他只有一個人。老師:“你為什么不去找好朋友和你一起下棋呢?”于是亮亮過去邀請玩娃娃家的甜甜。
(2)當必要的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
幾名幼兒正在下棋,一名幼兒推著自己搭好的“手推車”“嘟嘟嘟”向棋區開來,眼看就要干擾別人的活動了,教師及時地擋住他:“請問有通行證嗎?”幼兒說:“沒有。”“沒有通行證不得進入,請你回去取通行證,再看看哪個區需要你的車子。”
在一次搭建游戲中,小剛不小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小剛,有的以暴力攻擊小剛,有的不知所措。教師見狀馬上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于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新游戲中,巧妙地避免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或準備放棄時
中班一次建構游戲中,一女孩對自己進行的游戲失去了興趣,長時間坐在那玩弄自己的衣角。教師見狀走過去,小女孩告訴老師她已經搭好了東方明珠。老師看了看,馬上表揚了小女孩:“哇!,你搭的東方明珠真漂亮,高高地聳立在這里真有氣勢!你會搭東方明珠,一定也會搭金貿大廈,比東方明珠還高。”小女孩聽后點了點頭,開始搭建金貿大廈。
游戲有一個很好地開始,孩子們準備著起飛,讓他們假裝的飛機飛上天空。但是提供了午飯和睡了午覺(這是一架有臥鋪的飛機)之后,孩子們開始對這個游戲失去了興趣。這時扮演乘客的教師與幼兒展開了對話。
師:大風刮起來了,飛機在上下晃動。哦,飛機晃得很厲害
幼兒1:不要擔心,我們有嘔吐袋
幼兒2:飛機在轉圈
師:我們要撤離這架飛機嗎?好吧,讓我們降落吧??赡軙梢淮胃_降落,讓我們降落。(孩子們驚叫起來)
師:俯沖降落!哦,俯沖降落!
幼兒2:好了,伙伴們,讓我們馬上離開飛機。
幼兒1:好吧,我們必須撤離這架飛機。
游戲持續了好幾分鐘后,孩子們撤離了飛機,卻發現身處一片沼澤地帶。教師又給孩子們添加了另外一個災難——遭遇鱷魚,進一步推進了故事的發展。
(4)在游戲內容發展或游戲技能方面發生困難時
理發店里很安靜,坐著等待理發的兩位顧客。青青在給顧客洗頭,琳琳在為顧客理發,動作機械、面無表情。
看到琳琳長時間機械地重復動作,教師走了過去:“琳琳,這個顧客已經約了我,你休息一會兒,好嗎?”琳琳點點頭。只見教師先給顧客洗頭(用水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擦頭、梳發、剪發(剪發時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剪完后,拿起一面小鏡子給顧客照照:“您滿不滿意?”小顧客開心地點點頭。教師又拿起電吹風,一邊給顧客吹頭發,一邊嘴里發出“嗚——嗚——”的聲音。在一旁的琳琳看得津津有味。
“琳琳,輪到你來理發了。”于是,琳琳開心地、充滿自信地模仿老師的動作和表情給下一個顧客理發。這時候的理發店充滿了溫馨和熱情的氣氛。
(三)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式選擇
1、外部介入
2、內部介入
1、外部介入
中班孩子在玩娃娃家,林林和其其在哄娃娃睡覺,但哄了幾分鐘后,兩個人都覺得沒勁了,一個在那不說話,拍著娃娃,另一個去擺弄旁邊的一臺玩具電話,并無語言交流。這時我跑過去說:“你們的娃娃好像睡醒了,你們讓他起床,先幫他穿衣服,然后給他吃點心哦!”聽了教師的話,他們一個立刻抱起娃娃起床,一個去準備餅干,吃完之后還學著我們平時的樣子,給娃娃洗臉抹香。
2、內部介入
小班幼兒在角色區游戲,寧寧在郵局里無所事事,擺弄著一個稱重器。并且在這之前,孩子們沒有郵局這個角色游戲的經驗。于是教師拿了一個盒子過去,對寧寧說:“我想把東西寄到超市去(旁邊有超市游戲區),你能幫我稱一下嗎?”他馬上接過盒子,放在稱重器上,看了一下說:“100克!”我問:“多少錢?”“10元錢。”教師假裝付了錢,寧寧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壁的超市。接著,有幾個小朋友也學著我的樣子將一些東西寄到旁邊的醫院、美容院、娃娃家,郵局變得熱鬧起來了。
娃娃家的小朋友邀請我去玩,飯菜已擺了一桌子。爺爺在掃地,見我一進門,媽媽和孩子都招呼我坐下吃飯,而扮爺爺的天宇還在忙。我忙站起來說:“爺爺歲數大了,您先坐這兒吃吧!”看到我這樣尊敬爺爺,當孫女的湘湘趕緊過來說:“爺爺您辛苦了,我幫您捶捶背把。”說完,就伸出小手給天宇捶背,天宇樂得眉開眼笑。
3、介入方式的選擇
游戲一開始,教師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的進入角色,在和幼兒商量之后,給扮爸爸的強強系上一條領帶,給扮媽媽的倩倩系上一條圍裙。另外,君君和蘭蘭自愿做孩子。
君君坐在小餐桌旁,倩倩(即媽媽)拿著小碗、小勺給蘭蘭喂飯,蘭蘭很乖地大口地吃著“飯”。強強(即爸爸)也學著她的樣子,讓君君坐在小餐桌旁,他喂君君吃飯。
在重復了約5分鐘左右喂飯動作之后,爸爸和君君都覺得沒勁了,君君拿起廚房里的鍋子、刀玩了起來,這時爸爸生氣了,大叫道:“小孩子怎么能弄呢?別弄。”可君君不理睬他,于是兩個人搶了起來,推來推去……
介入方式之一:外部介入
教師走過去說:“你們怎么了,這樣可不行。寶寶想玩,到哪兒去玩呢?”
強強說:“我們去超市買玩具吧。”
倩倩和蘭蘭也馬上有了興趣,紛紛嚷著說:“我也去。”于是,一家子都跟著去超市買玩具了。
介入方式之二:內部介入
教師主動說:“我也想娃娃家,我來當外婆,好不好?”
孩子們看到老師也來參與游戲,十分高興,都圍過來說:“外婆快來,快來吧!”
教師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們說:“我好渴啊,好想喝水,誰來倒茶???”
外婆又問:“寶寶哭了,誰來照顧寶寶?“廚房里的碗沒洗誰來洗?”
強強、倩倩搶著說:“我來我來。”“寶寶,別哭。”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策略選擇
1、分層次指導
2、慎扮“現實代言人”角色
3、及時退出
1、分層次指導
小班:重在豐富生活經驗,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游戲中的動作來影響游戲內容的發展,給他們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勸告和建議,以增加游戲中的社會性交往行為。
中班:教師應讓他們自己商量分配角色,強化兒童關于成年人勞動和日常生活、人與人相互關系的種種觀念,從而使游戲中某一角色的內容具體化,培養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進一步增加社會性交往行為。
大班:讓他們自己商量分配角色和游戲計劃,教師在不破壞游戲的情況下引導游戲,強調游戲規則,引導幼兒按照游戲規則處理糾紛,保持幼兒游戲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慎扮“現實代言人”角色
融融想玩“開獎”游戲,他畫了許多獎券,還大聲叫嚷:“快來摸獎呀!特等獎小推車一輛!”
艷艷是娃娃家的媽媽,她在融融哪里摸到了特等獎,融融推給她一把椅子,告訴她:“給你,小推車!”艷艷滿足地推著小推車回家了。
兵兵是警察,他在融融那里也摸到了特等獎,融融還是推給他一把椅子,告訴他:“給你,小推車!”兵兵也推著椅子回家了。
凡凡是“肯德基”的服務員,他也在融融那里摸到了特等獎,融融照樣推給他一把小椅子,告訴她:“給你,小推車!”他高興地推著椅子回家了。
老師也參加到摸獎游戲中,融融可高興了,他真希望老師也摸到一個特等獎。果然老師摸到的也是特等獎。融融迫不及待地推出一把椅子,還說道:“恭喜恭喜,恭喜你得到小推車。”可是,老師卻說:“這一點也不像小推車,小推車有輪子,小推車還有……”融融看著自己的小推車,不得不開始“整改”。
在后來的游戲中,融融一直忙著想辦法做一輛有輪子的小推車,但抽獎游戲也因此停止了。
3、及時退出
4歲的較害羞的楠楠警察一個人獨自玩積木,他很少用積木從事建構性或戲劇性游戲,往往只是將積木堆起來,然后又很快推倒。老師知道楠楠剛穿了一雙新鞋,他非常喜歡,于是教師用外在干預的策略鼓勵他參加更高水平的游戲。
師:店員先生,你有許多鞋子(指著積木),你賣掉了一些嗎?
楠楠:還沒有。
師:你為什么不把搭積木從架子上移開,讓人們都可以看到你要賣得鞋子?如果你做這些事,我幫你找一些顧客來買你的鞋子。
接著,老師去旁邊找了一些小朋友,問他們是否愿意去楠楠的鞋店買一些新的鞋子。
隨后教師退出。
教師退出策略
1、不留痕跡
2、利用角色行為退出
3、如果幼兒不肯讓教師退出,可以直接告訴幼兒,還有其他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幫助。如果幼兒依然不肯,教師可以說:“我去看看就回來。”然后逐步延長離開時間。
游戲開始了,玩醫院游戲的孩子們先分工布置游戲環境(悠悠是護士、婷婷是醫生),他們熟練地圍上屏風、布置掛號處、等待處。這時,我走過去并對孩子們說:“怎么沒有病人的椅子啊,病人來了坐在哪里呢?”說完就走了。布置完場地、準備好了器材,游戲開始了,醫生在給病人量血壓,護士掛完號在給住院的病人掛鹽水,為病人蓋被子,其他的病人在坐在等待處靜靜地等候,這時我又走過去詢問:“這個病人怎么了?”并夸獎了護士細心,負責。等我第三次再來到醫院游戲時,正遇到護士與病人舔舔發生了爭執,護士要求病人出院,因為又有新的病人要掛水了,而病人舔舔說自己還沒好,還要繼續掛水。兩方誰也不讓誰,游戲僵持著。此時,我問舔舔:“你怎么了?”舔舔說自己
得了肺炎,要掛好幾天水才能好,可是她才掛了一次水還沒好呢,而悠悠說:“后面還有病人要掛水,沒有床位了”,這時我引導他們:“前面的病人還沒好,還要繼續掛水,也不能出院,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悠悠想了想說:“加個床位吧!我上次生病去醫院時沒有床位了也是在加床掛水的。”這個辦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那你們就去準備吧,需要什么幫助請來找我!”說完我就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他們。只見他們就從等待區搬來了幾把小椅子搭了一個床位,把新病人安置到了這個加床上,游戲繼續進行。
結語
教師應做一名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導航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條件來滿足幼兒游戲的實際需要。
謝 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