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卜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后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后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于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
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淀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戲,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
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于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時間:2012.11.7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幼兒的行為表現和教師的回應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特別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馬上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己,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老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非常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該多鼓勵幼兒當自己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能
觀察記錄: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師煜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師煜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浩浩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浩浩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浩浩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3篇》: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第1篇 區域名稱:手工區 觀察對象:嵐嵐 記錄者:顧麗亞 觀察重點:樂意與同伴交往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嵐嵐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第1篇 幼兒觀察記錄:幼兒處理的方法不恰當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恒恒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
《大班家訪記錄大全35篇》:大班家訪記錄大全第1篇 幼兒園大班家訪記錄(一): 班級:大3 對象:佳妮 時光:九月份 電話:xxxxxxxxx 家訪資料 原因:佳妮小朋友近段時光經常和蘇琦棟小朋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