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4
這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方法,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長方體展開圖中每個面與長方體長、寬、高之間的關系,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表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比較、觀察、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展開圖,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資源: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以前學過和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想用彩紙把這兩個立體圖形包裝起來,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紙,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把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和算出來,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紙)
2.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們的表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1)如果我們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展開,會是什么形狀呢?請你閉上眼睛想象。
(2)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剪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6個面的展開圖是這樣的,(課件出法展開圖),和你想的一們嗎?
(3)請同學們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別標出6個面。一個同學上黑板上標注。
(4)哪兩個面的面積是相等的?(上、下面的面積相等;左右面的面積相等;前、后面的面積相等地。)底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中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前面呢?后面呢?
(5)如果長方體中的長寬高分別是8米、5米、2米,上面和下面的面積怎么算?5乘2算的是哪個面的面積?8乘2呢?
2.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現在你會算包裝這個長方體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紙了嗎?
(2)匯報:
六個面加起來;
相對的面只算一個再乘2;
(長×寬+長×高+寬×高)×2;
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總結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通過研究我們發發現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它的面有關,其實就是和它的長、寬、高關,我們要找準每個面的長和寬,才不會出錯。
其實我覺得第一種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為什么嗎?(不規則的物體)
3.教學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會求正方體的表面積嗎?怎么求?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按要求計算各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和表面積。
(1)全圖
(2)半圖
2.求4個面的總面積。一個棱長是30厘米的正方體餅干盒,如果圍著它帖一圈商標紙,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3.P26第13題。把一個長方體截成兩個立體圖形,兩個立體圖形的面總面積比原來的長方體增加了兩個截面。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研究一下。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24-25頁例1和做一做中題目,練習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
長方體牙膏盒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的教具各一個,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長方體的牙膏盒,讓學生回答出它的形狀后,指出它的長、寬和高,并分別指出和長、寬、高相等的棱。
教師: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2.教師沿著棱將牙膏盒剪開,再展平,讓學生看一看展開后的形狀。
二、新課教學
1.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教師出示長方體紙盒,同時學生拿出各自的長方體紙盒,教師指導學生沿著上面與前面相交的棱、左面與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與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將紙盒剪開。
讓學生看教師演示,教師將剪開的紙盒展平、合上,再展平貼在黑板上,演示時注意讓學生觀察原來長方體的各個面展平后各在什么位置。
讓學生在黑板的展開圖中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教師注意訂正。
學生將自己剪開的長方體紙盒展平在桌上,并標明"上"、"下"、"前"、"后"、"左"、"右"。
觀察展開圖,讓學生回答: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有幾組相等的面?上、下、前、后、左、右各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什么?(引導學生答出:上、下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擔原長方體的長和寬,前、后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長和高,左、右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寬和高。)
學生答完后,將正方體紙盒剪開,并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教師巡視。(可能有幾種展開形狀。)
教師將自己的正方體展開圖貼在黑板上,請與教師剪法相同的學生在黑板展開圖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六個面,然后回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有幾個面積相等的面?每個面的邊長是原正方體的什么?
教師: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板書概念。
學生齊讀概念后,教師宣布今天主要學習內容。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
提問: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先算出哪些面積?
投影出示練習六第l題。
第一幅圖讓學生說出前面的長和寬,再答出前面的面積,后兩幅圖直接答出前面的面積,每一幅圖前面面積算出后,追問:后面的面積是多少?要求前、后面的總面積怎么列式?
解答練習六第2題,步驟同第1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往往不是算長方體的每一個面的面積,而是需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出示例3。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提問:做這個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是要計算這個長方體的什么?(表面積)剛才我們講了,長方體中有幾組相等的面?(3組)那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讓學生看第25頁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6×5×2+6×4×2+5×4×2+6×4。
提問:6×5×2、6×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計算過程和結果填在書上。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6×5+6×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和,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實現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漸變?(第二種)
教師:老師這樣做,對不對?寫出算式:(6×4+5×4+6×4) ×2(引導學生回答錯在下面
前 左 下
的寬找錯了)
接著,教師小結: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三、課堂練習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然后匯報解法,并說出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五、布置作業
練習第3、4題。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頁至第34頁例1,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六第1題至第3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2.根據長方體展開圖,能說出每個面的長、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會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況能靈活運用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
媒體準備
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牙膏盒。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重建表象
師: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誰來說說長方體、正方體有哪些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實物導入、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如牙膏盒、粉筆盒等),工人師傅在制作這些紙盒時至少要用多少紙板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提問:當你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表面積。
大家拿出長方體紙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幾個面?(6個)
師:把這個長方體的紙盒沿著棱剪開是什么形狀的呢?大家想看看嗎?教師示范操作。
沿著棱把長方體展開,你有什么發現?
1、原來的立體圖形變成了平面圖形。2、長方體的外表展開后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展開前長方體的每個面,在展開后是哪個面?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
在標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前后兩個面的面積相等……)
2.初步認識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出示正方體粉筆盒實物圖,把剪好的正方體的展開圖展示給學生看,問:你又發現了什么?
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誰知道什么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課件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四、學習新知,探索規律
1、明確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系
問:既然長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那么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同學們觀察長方體然后討論: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2、探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課件,師:做這樣一個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積)
請大家獨立完成,如有困難可合作完成。
找學生把不同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并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哪個面的面積?
比較幾種方法有什么不同?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課件出示: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 +長×高 +寬×高)×2
小結:我們在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一定要求6個面的面積,方法有多種,用喜歡方法做就可以了。
師:要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我們必須知道它的什么?(長、寬、高)
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如右圖),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
引導學生求微波爐包裝的面積,實際上是求包裝盒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嗎?誰能說說為什么要加上這兩個字?
(做紙板箱的時候要有粘合處,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處不算,就光算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好了。)
2、亮亮家要給一個長0.75米,寬0.5米,高1.6米的簡易衣柜換布罩(如右圖,沒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小結 想象延伸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什么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么在生活中,我們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采取正確的解答問題的方法,比如說有的時候需要求6個面,有的時候只要求5個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個面。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上、下:長×寬
前、后:長×高
左、右:寬×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