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4
這是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必須具有較強的空間觀念,這是教學的難點。為此,本節課我借助于模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觸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養空間觀念,尋找知識的結合點,讓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上發揮更好的媒介作用,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
二、加強動手操作,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們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課中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解剖”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出6個面。通過比較分析深刻地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各個面積之和就是這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長方體6個面之間的關系,抓住了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關鍵,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回想整節課,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從問題的提出到交流,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孩子們都在主動熱烈的`參與。新課開始面對課題教師提出:“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動起來, “我想到了前面剛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我想到了以前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我想知道表面積和面積這兩個概念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如何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面對同學們充滿激情的提問,我以掌聲給予了贊揚,良好的氛圍讓本節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探求長方體表面積不同的求法時,孩子們智慧的火花不時的在課堂上迸發,有的從長方體兩個相對的面為一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為一組去求;還有的孩子從長方體展開的平面圖去求,對問題的思考具有創新性與獨特性,思維的深度得以發展。總之從這節課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數學的情感是積極的,參與是主動的,多數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情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獲得了有效學習。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操作中花費大量的時間,操作與思維接不上。
第二、操作時耗時太長,以至于最后的幾道提升練習來不及在課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沒有展現出來,留下了較大的遺憾。
一、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首先,我讓學生求由體積是1立方厘米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通過練習,使學生感知:體積是由若干體積單位組成的。接著,提出問題:是不是我們都可以用擺小方塊的方法來求一個物體的體積呢?從實際情況考慮,讓學生體會到,要求一個物體的體積,必須有一個新的方法才能解決,從而引導出探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激發他們探索長方體體積的欲望。
二、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教學時,讓學生用若干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學生自制的),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長、寬、高的數據填入表格中,啟發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時,一行要擺幾個小正方體(即表示長方體的長),擺幾排(即表示長方體的寬)擺幾層(即表示長方體的高)。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現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實際操作。通過實際觀察、拼擺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并能夠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花了較多的時間。
2、在本節課的學生匯報環節當中,學生在匯報時語言表述有些不清楚。
在教學前我準備了24個小正方體。上課時我告訴學生這些小正方體的體積是一立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長是多少呢?學生答一厘米。接著我運用這些小正方體分別擺成不同長寬高的長方體,每擺出一個長方體,就讓學生觀察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數出這些長方體各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它的體積是多少?并根據課本上的表格及時做好記錄。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三個條件的積與數出來的小正方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長方體的體積的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結束后,請代表發言,學生因為在小組內已經進行了討論、驗證,直接就出了正確答案。然后師生共同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歸納出來: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用字母表示:V=abh。接著,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通過學生的回答,我趁機提醒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運用如此類推的'方法引導學生歸納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他們是由認識平面圖形上升到認識立體圖形,是空間觀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當學生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我直接出示了兩個立體圖形,讓學生運用公式求出他們的體積。通過實際觀察、操作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夠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引導學生進一步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強化記憶。
教學時,我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是什么樣子呢?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來推斷,接著用推導長方體體積的辦法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不新、不難。實現平穩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
1.如果讓學生自己準備學具,自己動手擺一擺,并觀察正方體的數量與體積的關系,讓學生更直觀的明白長乘寬來自一排擺了幾個,擺了幾排。
2.注意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