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0
這是二年級長度單位教案第三課時,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現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欣賞數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我是小小設計師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二)板書:直的
(三)導入新課。
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慢。設置課前的擺繩子游戲,難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通過擺、拉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感知曲與直的不同,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線段是直的。強調看成、作為,注重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線段有兩個端點?!?/p>
二、創設活動,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通過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發現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出線段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線段是直的感知,幫助學生從直觀事物到抽象數學概念,建立初步的數學模型,嘗試站在數學的角度上感知世界。欣賞活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便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探究。】
(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試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將形象、直觀的線段內化成抽象的概念。而學生剛剛學習物體的測量,運用測量線段為后面的畫線段做好鋪墊?!?/p>
(三)我是小小設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看誰設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
5.你們還想設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
6.同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
7.(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一)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1題。
1.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別線段。
2.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
(二)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2題。
1.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
3.可以適當地說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
(三)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1題。
1.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
3.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
(四)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2題。
1.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的意思。
2.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學生的作業。
6.結合圖形做一些練習:
(1)花在距離氣球()厘米的地方。
(2)氣球在距離樹()厘米的地方。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課本,從曲、直來區分線段,從過兩點畫一條線段等知識設計練習,不同的題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了新知,檢測了教學效果。展示學生的作品,適當的贊許,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果時間充足還可以讓他們用各種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線段設計更復雜的圖案?!?/p>
四、總結評價,完善板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課外延伸
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材分析】例4引入米尺和米。從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長引入,其目的在于體現測量時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到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之后,通過觀察米尺、比畫等活動,幫助學生深化對米的認識,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例5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米尺,找出長度計量的基本單位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緦W情分析】測量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在練習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鞏固測量的方法。學生在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可以豐富感性認識,又能加深對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窘虒W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2.使學生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3.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習積極性?!窘虒W重難點】重點: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難點:用米作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實際長度?!窘虒W準備】課件、米尺等【教學流程】復習導入→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
↓探究新知→認識1米的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復習導入】1.復習提問:用手比劃1厘米有多長,并說說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實際長度。3.測量黑板,引入新課。教師請一名學生拿著厘米尺到講臺前,告訴大家他的尺的長度,再量出黑板的長度,看看量了幾次。這名學生在黑板前用20厘米的尺,一次一次地依次量,下面的學生一邊看,一邊與同桌交流看法。學生量完后,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那么用什么工具測量合適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咎骄啃轮?.認識、感受米。師:(教師拿出米尺)同學們,這是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板書“1米”,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米可以用“m”表示)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師:1米到底有多長呢?同桌兩人,一人伸直雙臂,一人用米尺量,發現伸直的兩臂的長度大約是1米。師:你們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的什么地方是1米嗎?學生用米尺測量。發現從地面到講臺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師:大家仔細觀察,看看1米有多長,你能比劃一下嗎?師:好,現在,同學們請閉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長,然后,說說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2.課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約是1米的物體,讓學生感知一下。3.認識米和厘米間的進率。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厘米,今天我們又學習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關系呢?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關系呢?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匆豢催@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板書:1米=100厘米(學生齊讀兩遍)用直尺來量米尺,發現1米=100厘米?!眷柟虘谩拷滩牡?頁做一做。【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認識米和用米量1.認識感受米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2.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長度單位》第3課時教案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現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欣賞數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我是小小設計師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ㄒ唬┯螒?/p>
名稱:玩繩子。
規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ǘ┌鍟褐钡?/p>
(三)導入新課。
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ㄋ模W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ㄎ澹┌鍟?/p>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慢。設置課前的擺繩子游戲,難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通過擺、拉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感知曲與直的不同,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線段是直的。強調看成、作為,注重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線段有兩個端點?!?/p>
二、創設活動,探究新知
?。ㄒ唬┱乙徽?,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通過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發現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出線段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線段是直的感知,幫助學生從直觀事物到抽象數學概念,建立初步的數學模型,嘗試站在數學的角度上感知世界。欣賞活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便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探究。】
?。ǘ┱乙徽?,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試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將形象、直觀的線段內化成抽象的概念。而學生剛剛學習物體的測量,運用測量線段為后面的畫線段做好鋪墊?!?/p>
?。ㄈ┪沂切⌒≡O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
5.你們還想設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
6.同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
7.(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ㄒ唬┙滩牡?頁的做一做第1題。
1.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別線段。
2.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
?。ǘ┙滩牡?頁的做一做第2題。
1.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
3.可以適當地說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
?。ㄈ┙滩牡?頁的做一做第1題。
1.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
3.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
?。ㄋ模┙滩牡?頁的做一做第2題。
1.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的意思。
2.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學生的作業。
6.結合圖形做一些練習:
?。?)花在距離氣球( )厘米的地方。
(2)氣球在距離樹( )厘米的地方。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課本,從曲、直來區分線段,從過兩點畫一條線段等知識設計練習,不同的題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了新知,檢測了教學效果。展示學生的作品,適當的贊許,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果時間充足還可以讓他們用各種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線段設計更復雜的圖案。】
四、總結評價,完善板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課外延伸
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