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2
這是10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本節課的
教學
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不僅是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2、引導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
教學重點:掌握數數,理解十進制關系。
教學難點:拐彎處的數的教學,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課件,提問:同學們,我們班有多少位學生?
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師:圖片中這個班級有多少位學生呢?
學生舉手發言
師:你覺得這個學校有多少位學生呢?
學生舉手發言
師:大家都覺得比100要多,其實生活中還有比10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引入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新知,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還有比100大的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10個小方塊
師:誰來數數,有多少個小方塊?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生: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全班一起數)
師:10個一是多少?(生:10個一是十)
師:10里面有幾個一?(生:10個)
2、課件出示100個小方塊
師:誰來數數,有多少個小方塊?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生:一個一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全班一起數)
師:10個十是多少?(生:10個十是一百)
師:100里面有幾個十?(生:10個)
3、課件出示1000個小方塊
師:請同學們估計下圖片中有多少個方塊?
學生估計
師:請同學們動手數一數,再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學生數數,教師點名回答
師生交流得:一百一百地數
全班一起數數,數到九百時,教師提問:九百再添一百就是幾個一百
生:10個一百
師:10個一百合起來就是多少?
學生一百一百地數,明確10個一百是一千。
師:一千里面有幾個一百(10個)
師: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計數單位“千”。(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數數,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發展學生分析、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師: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生:個、十、百
學生齊讀: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
師:通過剛才數數,你有什么發現嗎?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師生小結: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都是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系。
4、課件出示計數器
師:同學們還記得它嗎?
生:計數器。
教師介紹計數器: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出示問題: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從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
數到一千。你會嗎?
學生活動:數數
師: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四位是千位。
三、知識應用
男生女生來比賽
1、 從一百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百二十。
2、從一百九十八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二百零三。
3、從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三百一十。
4、一個一個地數,從一百九十七數到二百零六
5、一個一個地數,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
6、十個十個地數,從四百八數到五百五十
7、一個一個地倒著,從五百零六數到四百九十八
8、搶答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數數經驗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用以突破學生數數時的難點。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舉手發言
1000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是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百是一千文
一、教材分析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67-69頁第5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第1課時。教材首先通過體育館的主題圖引出生活中需要用到比100要大得多的數。然后在例1中教材運用小正方體,通過一一計數,按群計數復習計數單位“一、十、百”之間的關系,并學習新的計數單位“千”。請注意,這里沒有采用小棒而是引入一個新的計數工具——小正方體,通過10個小正方體碼放成一豎條,10個豎條構成一個正方形的面,10個正方形的面構成正方體,潛移默化的滲透空間觀念培養,而且在后續的例題學習中教材多次運用了小正方體,所以我認為小正方體在本單元起始課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緊接著在例2中教材采用了計數器幫助數數,這比小正方體又抽象了一步。這里的小正方體和計數器屬于不同層次和不同水平的學具,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在幫助學生理解數概念方面發揮了不同層次和不同水平的作用,并為后面學習“萬以內的數”,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埋下了伏筆。所以小正方體和計數器在這節課里必須出現,還要用得恰到好處。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掌握數1000以內數的方法;運用計數工具使學生會讀寫1000以內的數,掌握1000以內數的組成。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使學生體驗類推的學習方法。
3.通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1000以內的數數、讀數、寫數的方法和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接近整百、整千數拐彎處的數法。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教材安排了不同層次的數數活動,這表明數數活動是數概念學習中的重要活動,每一部分的數概念教學都要幫助兒童不斷積累數數的數學活動經驗。如果僅僅只用課件呈現例1的正方體圖,雖然直觀高效,但學生沒有獲得充分的實踐操作經驗,不利于學生掌握數的概念和發展學生的數感。而傳統的數小棒活動又存在這樣一些不足:每個小組數對了還是數錯了不能及時反饋。那么,有沒有操作更方便的材料呢?我選擇了中國傳統蒙學材料——《千字文》來乘載數數活動。為什么選用《千字文》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好處:1.文章正好有1000個漢字,契合了本課1000以內數的認識。2.數數活動中可以通過找到相應的漢字來反饋學生數對了還是數錯了。3.可操作性強,使用方便,每個學生發一篇《千字文》,使大家都能參與數數的探究活動。4、練習中的數數活動可以貫穿于千字文創設的情景中,既可以起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作用,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策略
1.準備。
教學任務:從《千字文》的開頭數起,數出100個字做上記號。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100個字并標上記號100。
教師指導:教師不必過多指導數數,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自己數出100。但教師要指導學生發現:每排有20個字,5排是100個字。還要指導學生標注記號,方便研究。
2.探究。
教學任務: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怎樣數出更大的數?
學生活動:學生探究發現像剛才那樣10個10個地數太慢了,數更大的數可以100、100地數。
教師指導:教師不要急于指導,一定要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去嘗試一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數更快一些?學生每數出5排也就是100個字,就在旁邊標上記號。引導學生發現一共有幾個100?指導學生小結:10個100是1000.
3.歸納。
教學任務:由四四方方的漢字引出小正方體,用小正方體表示漢字,逐一出示例1的3幅圖。
學生活動:根據數數的過程,結合例題圖,總結用到了哪些數數的方法?怎樣數更大的數?有什么發現?
教師指導:引導學生總結數數的方法:數量比較少可以一個一個或一十一十地數,數量更多可以一百一百地數,更重要的是發現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
4、運用。
教學任務:運用千字文數一數1000以內的數。
學生活動:A、從文章中第一百九十八個字起,數到二百零六。(先獨立數一數,在指名數,師生合作數)B、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先數給同桌聽,再指名數,生生合作數。)
教師指導:教師先引導學生去找第一百九十八個字、第九百八十五個字圈出來,找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嘗試,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數。
(三)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1.可能出現的問題
《千字文》是4個字一組排列的,不適合10個10個地數。
數到一百九十九,不知道再添一個是多少。
數到九百八十九,不知道再添一個是多少。
2.應對策略
策略(一)因勢利導總結數數方法。根據《千字文》4個字一組的排列方式,把5組也就是20個字排成一排,這樣重新排版后每排是20個字,方便學生找規律數數。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數數的方法:1個1個的數到10或20;2個2個的數;4個4個的數;1組4個字,5組是20個字……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發現5排是100個字,為數更大的數做好準備。
策略(二)借助計數器突破拐彎數。拐彎處的數法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數到九百八十九,再添一個就可能會有學生錯數成一千。對照千字文數數時還好辦,學生可以從文章中直觀的看到九百八十九再添一個不到一千,但要脫離具體情境數數的話就很容易數錯了。這時,應該借助計數器,撥出九百八十九,再撥上一顆珠,看到個位滿了十要向十位進一是九百九十。再到九百九十九,讓學生撥上一顆珠,看到個位滿了十向十位進一,十位也滿了十再向百位進一,百位滿了十要向千位進一,就是一千。
總之,在學生探究的難點處,教師要及時、準確、有效的給予重點的指導,幫助學生的思維“到位”,使學生建立清晰、完整、正確的數概念,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實錄(片段)
【片段一】
設疑激興:你們會數到100了,那么能在這篇文章中數出100個字嗎?學生活動:數出100個字,做上記號。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你們是怎么數的?
A、一個一個數,一排有20個。
B、先數出十個,一行有2個十就是20個,再20個20個地數,數出一百個。
C、4個字一組,每行都有5組,共4×5=20個字,再20個20個的數。
D、2個2個數出100。
設疑激興:數比較小的數可以一個一個的數,稍大一些的數可以十個十個地數。這篇文章還有這么多字,接下去我們該怎樣數更大的數呢?
生:一百一百地數。
師:為什么不再10個10個的數了呢?
生(異口同聲):這樣數太慢了,因為還有那么多字。
師:那就按照你們的想法,每100個字做個記號,看看誰能數出這篇文章有多少個字?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匯報交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我們中國的漢字寫起來四四方方的,很特別,老師就用小正方體來表示它們。我們剛才用到了哪些數數的方法呢?
板貼例1圖:①數量比較少時是幾個幾個地數?你發現了什么?②數量比較多時是怎樣數的?100里面有幾個十?③更大的數怎樣數的?你發現了什么?(指名說,齊說)⑤關于數數你們有這么多發現,能總結一下嗎?(討論)⑥小結:如果數量比較少可以一個一個數或一十一十地數,如果數量更多可以一百一百地數;還發現了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
【片段二】
師:剛才我們研究的這篇文章有一千個字,你們想知道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嗎?(簡介千字文)接下來我們用這篇千字文來數一數1000以內的數。
A、從文章中第一百九十八個字起,數到二百零六。
師:先找到第一百九十八個字圈出來。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找的?
生1:我先找到一百,再往下找到九十,最后數八個。
生2:我有更快的方法,先找到二百,再倒回去數3個。
師:認識這個字嗎?
生(高興的七嘴八舌的說):是“贊”字
……
B、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
師:圈出第九百八十五個字再數到一千。
生1:九百八十五、……九百八十九、一千
生2:還沒有到一千,是九百九十。
(全班齊數時還是有個別錯誤的聲音。)
師(出示計數器):誰來告訴我怎樣在計數器上撥出九百八十五?
……
師慢動作撥珠,學生數數。
……
師:九百八十九再添一個是多少,你發現什么了?
生:個位滿了十了,要向十位進一。
師:現在是多少了?
生:九百九十。
……
師:九百九十九再添一個,怎么樣了?
生:個位滿了十了,要向十位進一。(師撥珠)十位也滿十了,要向百位進一。(師撥珠)百位也滿十了,要向千位進一。(師撥珠)
師:千位上一顆珠子,表示多少?
生:一千。
……
【片段三】
師: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1000以內的數,不僅會數、會讀、會寫,還會說出它們的組成。其實,在我們的學校里也有1000以內的數:我們一個年級大約有200個學生,兩個年級大約多少學生呢?生:400名學生。
師:三個年級呢?生:600名學生。
師:四個年級呢?你還能聯想到什么?
……
師: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數,回去后留心搜集一下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五、教學反思
把“教學實錄”與“教學設計”對比來看,在“數出100”這個環節中學生花了不少時間,原因正如事先預想的一樣:因為千字文是4個一組排列的,不像數小棒可以十個一數,來得直接方便。但是數清楚了20個是一排,5排是一百之后反饋起來很清晰,學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數對了沒有。包括后來的數數練習,讓學生在創設的千字文的情景中快速的找到第一百九十八個字充滿了趣味,使數數這么一個比較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而且當學生意識到數學居然可以和語文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在驚訝的同時(畢竟才二年級)也在他們的腦海里埋下了“大數學觀”的理念。所以,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我認為利用《千字文》讓學生探究數數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在“拐彎數”的環節用到計數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很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十進制的關系。但很可惜的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撥計數器是由老師操作,學生說。但我想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兩人一組,每組都有一個計數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探究,一邊撥珠,一邊口述,手口一致,這樣的話每個學生對數位的十進制關系就都有了深刻的清晰的認識。
所以,在探究式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年齡的學生,一定要因材施教。在什么時候探究?探究什么?怎樣探究?都是值得我們反復探討、深入研究的。尤其針對低段的小學生而言,教師更要注意把握引導的方向和時機,將大問題適當的分解,注重獨立思考,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指導小組間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學會聽取廣泛的意見并加以鑒別、取舍。逐步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六、探究指導策略分析
1.探究目標分析
現在很多學校的辦學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實現了班班有電腦有投影,多媒體教學成為家常便飯。有的教師甚至感慨自己依賴上了多媒體教學,似乎沒有課件就不知如何上好一節課。比如《1000以內數的認識》很多老師會直接利用課件,讓學生僅僅只通過看、說,來認識1000,而沒有任何的動手操作探究的過程。這樣做看似高效,而實際上忽視了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要建立在形象具體的探究過程的基礎上的特點,沒有動手操作的探究不利于學生建立1000的概念。而這個案例利用“千字文”引導學生分三個層次進行探究:第一層是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數數經驗數出100,體會“一個一個地數,十個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第二層:設疑激興“怎樣數出更大的數?”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積極尋找數更大數的方法,自己發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第三層:運用千字文讓學生探究數數過程,用計數器探究拐彎數,突破難點。在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能一步步的解決問題,我認為這才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更深層次的教育。
2.探究條件分析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第1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把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數的認識。學生可以在數出20的基礎上數出100,所以利用這些已有經驗,自己探究一百一百地數出一千是完全具備了這個能力的。
3.探究策略分析
鑒于二年級的孩子還處于好動的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并且容易分散的特點,教師在本案例的教學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復習舊知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適時提出了適當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給予適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經歷了數一數、標一標、想一想、說一說的主動探究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碰撞思維的火花。
在指導學生探究的策略上,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怎樣把大問題劃分成幾個小問題從而一步步的解決。本案例中,核心問題是“這篇文章有多少個字?怎樣才能知道有多少個字?”。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會數出20,會數出100,于是引導學生把這個大問題分解成能用已有知識解決的三個小問題:①一排有多少個字?②幾排是100個字?③這篇文章有幾個100?從而順利地解決最終問題。除此之外,要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導,不是每個學生的方法都是合適而有效的,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用心地傾聽學生的發言,還要在巡視時搜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各種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迅速歸類,做到心中有數,最后指導學生對這些方式方法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自覺優化方法的目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同學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發生和作用。
2.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夠恰當地描述1000以內的數的大小。
3.能在實際數數的過程中感受更大的計數單位和數位發生的必要性和必定性;能說出千以內的數位名稱。知道各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
4.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逐步發展同學的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課前同學們數數數得很好,下面,請大家看大屏幕,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出示課件:小棒一根一根地出現,10根被絲帶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出現,10捆又捆成一大捆。)
2.誰能完整地說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
(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3.小結:這是我們原來學習的知識,大家掌握得真好!
[意圖:通過親切自然的課前交流和課件的動畫演示,使同學在觀察中自主發現,重溫舊知──100以內數的數數方法: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了解同學學習本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滲透數數方法,掌握同學學習本課的起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