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解直角三角形 》課題聽課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聽了《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節課,頗有感觸: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節對于學生來說,除了解直角三角形這個概念是個新知識,其過程其實是學生前面所學的銳角三角函數和勾股定理知識點的整合。所以只要學生前面一節的知識點掌握好,這一節的具體過程相對簡單。整堂課上完,發現大多數學生掌握的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對解直角三角形理解得不夠。這節課的難點在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往往有一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小組合作探究題的例2可能有些學生會覺得難以理解,找不到解題思路。
回顧本節課,1、教學中不能把學生的大腦看做“空瓶子。我發現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往這些“空瓶子里“灌輸數學,結果肯定會導致陷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所以是不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才能找出癥結所在,讓學生理解的更加到位。
2、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數學教學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問題的結果應是一個從“求異逐步走向“求同的過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方向去思考,這樣感覺像是整個課堂僅在我的掌握之中,每個環節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實際上卻是控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再加上我是急性子,看到學生一道題目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新方法的形成。其實我也忽視了,教學時相長的,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他們說不定就會想出出人意料的好方法來。
另外,這一節課對我的啟發是很大的。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的引導的過程,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有一個主線,即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的思路達到,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達到,而且效果甚至會更好。因為只有“想學才學得好,只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才學的好。因此,本人通過這次教學體會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針對教學目標整理思路,考慮到課堂上師生的雙向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留出“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要真正給他們“做課堂主人的機會。
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每一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有收獲的,尤其是作為“引導學生在知識海洋里暢游的教師,一個教學活動的結束,也意味著新的挑戰的開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