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送東陽馬生序》第二課時導學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
習
目
標
1.通過反復朗讀,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中對比的寫法,并體會其作用,學習作者記敘以、描寫、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課
前
預
習 學
法
指
導 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能找出文中形成對比的內容,將文章中對比的內容進行比較,體會用對比揭示人物特點或揭示道理的作用。 相
關
鏈
接 【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經歷了社會動亂,對治亂興亡的體驗較深,因此創作比較貼近現實。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劉基則詩文兼長。散文長于議論,風格古樸豪放,鋒利遒勁,且富于形象性,《郁離子》《賣柑者言》可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學生,繼承了宋的文統與道統,且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潑辣,如《蚊對》《指喻》等。 知
識
預
習 翻譯下列句子:
1、 俯身傾耳以請
譯文: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2、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_
譯文: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譯文: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4、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課
堂
探
究 一.整體感知。
用橫線“_____”畫出文章的文眼?
文眼: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二.課文內容理解
1、文章從幾個方面表現了作者的求學之苦和用心之專?
明確:幼年得書之難,借書抄錄,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表現作者求學之勤苦;求師艱難,畢恭畢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決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3、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的客觀條件?
明確:路途:遙遠艱難。衣著:破舊不能御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
4、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那些方面?
明確: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對比,增強說服力,突出中心。
6、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
明確: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習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序、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起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例如,作者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值得我學習;在學習中,不要抱怨條件的好壞,只要主觀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取得成功;我想說,我很幸福,有關心我的老師,寬敞的教室,同學的幫助,我以后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7、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
明確: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8、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明確:(1)、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勉勵(鼓勵)馬生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像作者這樣勤奮刻苦的故事,在古代還有很多,你能說幾例嗎?
明確:囊螢映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讀書;鑿壁偷光(西漢時的匡衡“鑿壁偷光”讀書;程門立雪(宋代的揚時“程門立雪”虛心求學;懸梁刺股(東漢時的孫敬頭懸梁讀書,戰國時期的蘇秦錐刺股學習。
(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跡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三.開放性試題
1、和作者當年的學習條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優越的地方?結合本文,說說現代中學生讀書應有怎樣的苦樂觀。
明確: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下,能夠刻苦求學,可以啟示我們: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艱難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學習不慕富貴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優越條件,專心學習勤奮學習,勇于戰勝各方面的困難,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2、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發?結合自己實際談一下。
示例: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3、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秘訣?
明確:我的感悟: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
4、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么?
明確:我的看法:(1)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關系,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課堂小結:
學習是件非常艱苦的事,沒有堅強的意志,刻苦勤奮的精神,是很難成功的。希望同學們能從宋濂艱苦的求學經歷中,受到啟迪,做個一心向學的人。我們還要懂得,幸福來之不易,希望大家能珍惜幸福生活,做個積極進取的人,力爭將來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鞏
固
訓
練 當
堂
練
習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極度渲染環境之惡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禮大行動,把你所收集的勵志名言送給最要幫助的同學,以此鼓勵他好好學習。老師贈送名言給同學。
(示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課
后
作
業 思考: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明確:1,我非常欣賞作者這種尊敬師長的美好品質。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師長面前必恭必敬,不敢出言,是尊師的最好表現,只有尊敬師長,遵從師長的教導,才能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同時尊師重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任何時候都值得發揚。
2.我不贊成作者在老師面前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態度。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我們必須尊敬老師。但尊師不是怕師,所以沒必要在老師面前必恭必敬,俯身傾耳,不敢出言,而是在尊重的基礎上同老師成為親密的朋友,互相溝通,互相信任,帶著愉悅的心情向老師學習。并且要大膽質疑,合理發問,這樣才能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從各個方面提高我們的素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教學相長。 反
思
總
結 格言警句: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蔡尚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