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養筆記《孩子,想哭就哭出來吧》,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孩子,想哭就哭出來吧
一次戶外活動,孩子們都盡情地游戲著。忽然,東東跑過來對我說:“釗老師,瑤瑤摔倒了!”我忙跑過去,見瑤瑤剛從地上爬起來,見我過去,眼里的淚水收住了一半,我蹲下去問:“你怎么摔倒的?疼不疼?””“有小朋友在推我。”瑤瑤沒說腳很疼。我只見個膝蓋擦破了一點皮,就說:“瑤瑤真勇敢,摔疼了都沒哭。下次當心一點,好嗎?”周圍的小朋友見我表揚了瑤瑤,都把目光投向了瑤瑤。游戲繼續,過了一會兒,倩倩跑過來說:“釗老師瑤瑤在哭了。”我急忙跑過去,問:“瑤瑤又怎么了。”她沒有多說,只是強忍著,但眼淚水還是不斷的流下來。我又說:“瑤瑤釗老師給你涂點紅藥水好嗎?”她點了點頭。我拉著她來到了保健室,我一邊給她涂紅藥水一邊問她:“瑤瑤剛才摔疼了為什么不哭呢?”她說:“我怕老師批評我。”
平時,大人總想孩子整天笑哈哈,沒有悲傷,其實孩子有了疼痛,受到了挫折,傷心地哭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我們做家長、老師的往往要求孩子“堅強”“勇敢”“不哭”,這樣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對孩子都是不利的。
所以,在孩子有了病痛受到挫折想哭的時候,不必強去壓制,如果她想哭,就讓她哭吧。
教育筆記:哭,孩子需要
晨晨小朋友是否是由于放假的原因,三天長假后奶奶帶他來幼兒園,她總是不讓奶奶 回家。奶奶一說要回去了,她就拉著奶奶的腿便哭,拉著奶奶的手死活都不放。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我的勸說根本就一點都沒用的,只要奶奶想要走一步,他就開始拉著她奶奶大哭,還不停的大喊大叫的,奶奶想使勁拉開她的手走掉,就是沒辦法拉開她。她讓她奶奶站在教室門口看她,就是不能回家。奶奶趁她不注意就走了,她一發現奶奶不在了,就在座位上大哭起來。
在她第二天來的早上,還是奶奶送她來的。這一次還是哭著進門的。在我勸說下,拉著她,奶奶好不容易才脫身的。我把她領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但還是一個勁地哭泣,我對他說:“晨晨最乖了,下午奶奶就會來接你了,不要哭了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積木。”盡管我好話說盡,但還是無濟于事。
在孩子哭的時候,你一味的勸說:“不要哭,不要哭……”,他們只會哭的越厲害,無論你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如果讓他們自己發泄一定的時間,自然他們就會平靜下來了,于是我便做其他的事情,讓她自己在一邊休息。到了吃早點的時候,我看她已經不在哭了,就溫和地對她說:“晨晨最乖了,現在去幫老師分餅干好不好?”她笑咪咪地去分餅干了,一會兒便開始有說有笑,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了。
從一般的情況看,教師似乎覺得只有讓小孩子不哭,才能算是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作為老師事實上應該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的話“老師,我們家孩子喜歡用左手,你提醒下!”“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用右手的,現在一直用左手。”“老師,這樣子左右不分,怎么辦好呢?”……有些孩子是在家就用左手,希望到幼兒園后老師能幫助糾正過來,也有些孩子本來用右手的,卻在上幼兒園后變成了左手,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觀察過程中我發現,有時老師提醒某個孩子換個手拿勺子,提醒過后對面的孩子也馬上把手上的勺子換了過來,正確變成了錯誤。也有些孩子看看對面孩子的手,迷茫的換個手,結果也換成錯誤,總結下:
1、面對面孩子的鏡面反應。有些孩子對自己到底用的左手還是右手不自信,就會自然的看身邊孩子用的是那只手,然后換成和他同一只,結果由于面對面的(qulaoshi幼兒教育 fw.qulaoshi.com)鏡面反應,右手變成了左手。
2、老師提醒對一些孩子的誤導。進餐中老師會提醒某些孩子,“XXX,換一只手”,結果其他孩子聽了之后對自己的手產生懷疑,也自覺的換手,結果就錯了。
3、本來就習慣用左手的孩子。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來糾正孩子的錯誤習慣呢?
首先,要讓小朋友明確到底哪只是右手。由于小班幼兒對于左右還不能區分,所以老師要用外界因素來幫助孩子確定左右,比如吃飯前可以給每個小朋友的右手貼個五角星,告訴孩子用有五角星的手拿勺子,這樣一來幫助孩子區分左右,也可以提高孩子用右手的積極性。
其次,老師在提醒時要采用個別暗示的方法,輕輕的把勺子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這樣不會干擾到其他孩子。
再次,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也很重要。
進餐、握筆等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如果不能在剛進入幼兒園時給予糾正會在將來用更多的時間來改正,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拿勺子,還是進餐,盥洗,睡覺等。
教育筆記:孩子,想哭就哭出來吧
一次戶外活動,孩子們都盡情地游戲著。忽然,東東跑過來對我說:“釗老師,瑤瑤摔倒了!”我忙跑過去,見瑤瑤剛從地上爬起來,見我過去,眼里的淚水收住了一半,我蹲下去問:“你怎么摔倒的?疼不疼?””“有小朋友在推我。”瑤瑤沒說腳很疼。我只見個膝蓋擦破了一點皮,就說:“瑤瑤真勇敢,摔疼了都沒哭。下次當心一點,好嗎?”周圍的小朋友見我表揚了瑤瑤,都把目光投向了瑤瑤。游戲繼續,過了一會兒,倩倩跑過來說:“釗老師瑤瑤在哭了。”我急忙跑過去,問:“瑤瑤又怎么了。”她沒有多說,只是強忍著,但眼淚水還是不斷的流下來。我又說:“瑤瑤釗老師給你涂點紅藥水好嗎?”她點了點頭。我拉著她來到了保健室,我一邊給她涂紅藥水一邊問她:“瑤瑤剛才摔疼了為什么不哭呢?”她說:“我怕老師批評我。”
平時,大人總想孩子整天笑哈哈,沒有悲傷,其實孩子有了疼痛,受到了挫折,傷心地哭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我們做家長、老師的往往要求孩子“堅強”“勇敢”“不哭”,這樣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對孩子都是不利的。
所以,在孩子有了病痛受到挫折想哭的時候,不必強去壓制,如果她想哭,就讓她哭吧。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問我:“老師,誰是徐佩瑜?”
“怎么啦?”
“昨天我的孩子說徐佩瑜打她了,這兩天也不愿意來園。”就在這時,徐佩瑜進來了。
“佩瑜,你來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徐佩瑜?你打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
徐佩瑜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個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來。
“佩瑜,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這樣了。”佩瑜媽媽安慰著。
看到這,我覺得可能佩瑜被冤枉了,因為平時如果他真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不會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大哭不止。托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弱,一時說不上來,哭是最直接的表達。那個孩子坐在最后面,佩瑜比較調皮,愛跑到后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著倒是有可能的,這也提醒我是否應把桌子再往前拉一拉?另外,也得時刻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跑,學會“走”路,而不是“跑”路。
托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況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所以請家長朋友不要著急、心疼,理解了別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我們工作的中心。
面對孩子們各種行為,我們盡量去調整。有時候真的很生氣,但是孩子的一些話或者可愛的行為會讓我生氣不起來。前一刻還是板著臉后一刻會忍不住和他們一起笑起來!哈哈!費老師真的佩服你了!
Cc是個可愛的孩子,上課,生活、對人方面都還可以。但在做事情的時候,動作有點慢。我們在吃飯時,她孩子啊吃水果。其他孩子吃完了去外面玩了,她還在慢慢的吃,催她了,就吃一口。接下里啊睡覺了,大家努力的脫衣服等著聽故事了,她還在慢慢的上床、脫衣服,折衣服。走過去對她嘆口氣:“哎!動作快點吧!”搖搖頭走了,過了一會兒,大家睜大眼睛看著我手里的書,我又走到她床前,她還在不急不慢的撫平自己的衣服,搖搖頭:“哎……”又走了,開始我的故事,不等了!起床了,大家陸陸續續吃點心,梳頭等,吃得快的孩子已經在看書了,等啊等啊……她起來了,我們都吃好了,就剩下3個人了。我真的忍不住啦,對她兇了過去,風風火火的走到她旁邊:“能不能快點呀,他們都好了,在等你呢!”她還是沒什么反應,繼續自己的動作,勺子一勺一勺的舀著粥。也沒生氣。
到爸爸媽媽來接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她和另一個女孩子了。她走過來親切的對我說:“老師,我和你說,我們家里有好多好玩的東西……”說話的語氣一點也沒生氣,我就覺得你和別的孩子性格不一樣。一般的話,被老師批評之后都會難過、情緒不好。而你仍舊什么事情也沒發生一樣,性格的耐力,對人的態度仍舊很好。想要對你兇,卻兇不起來!
早晨,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走進了幼兒園。可今天的丹丹卻在座位上不高興。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說話,你也不理,我忙過去問你:“怎么了,為什么不高興呀?”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傷心地哭起來
“今天該我拿小圖書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帶了。”
我說:“沒關系,老師原諒你,明天記住帶過來好嗎?”你使勁點點頭。
我對你能為忘帶小圖書這件小事如此重視而表揚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為你嬌氣,也不是因為膽小,而是一種幼兒特有的責任感的體現。現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責任感。“圖書事件”雖然小,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你對待事情認真的態度。我也從中受到啟發:培養孩子責任感應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
《幼兒教育筆記小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配一把心靈的鑰匙幼兒園里常會有一些個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會有老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
《幼兒園讀書筆記300篇》:幼兒園讀書筆記第1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第一篇:《給孩子當下的幸福》讀書筆記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異常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第1篇第一篇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