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育筆記小班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配一把心靈的鑰匙
幼兒園里常會有一些個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會有老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問題。
這學期,小一班有個“吃飯困難戶”,每到吃飯時間就哭著要回家,任憑老師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張開小嘴巴,老師來向我傾訴煩惱。于是我在用餐的時候來到了小一班,看到這個叫寧寧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著小嘴巴,把飯碗推到了桌子中間。我走過去,蹲下身子問他:“怎么了?不想吃飯嗎?”他看看我,點點頭。我又問:“這么好吃的紅燒肉,你不喜歡嗎?要怎樣你才喜歡吃飯呢?告訴老師好嗎?”又過了會兒,他小聲地說:“我想喝水。”我趕緊倒來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后終于張開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飯。而此后的每一天,飯前只要給他提供一點水,他都能很高興地把飯吃得干干凈凈。
有的事情,其實就是這樣簡單,一句話就能打開一個結。關鍵是,有沒有給孩子輕松表達自己心聲的機會,有沒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細膩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關懷,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成人的關注,哪怕是用極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現自己的手段。老師,應該是個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像媽媽一樣撫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傾聽。把自己當孩子,真正蹲下身來,會發現每個孩子那扇心靈的小窗都有一把獨特的鑰匙可以打開,只要有了那把鑰匙,快樂和驚喜就會隨之涌來。
教師,我不明白
【細節描述】
語言活動時,教師想請小朋友上臺進行故事表演,大家爭先恐后地舉起高高的手,待教師的視線停到A身上時,小不點低下了頭,看得出,寶貝是在躲避教師的視線,不愿意在群眾面前表現。在教師組織群眾活動時,A幾乎很少主動舉手發言,似乎自我是一個旁觀者,當教師點到寶貝回答問題時,A有時會滿臉通紅,沉默不語或是說“我不明白”。
可是教師透過對A平時的觀察,明白A并不是一個一味沉默不語、內向的孩子,寶貝也有開朗的一面。在群眾自由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A能夠跟自我喜歡的朋友玩得哈哈大笑,滿頭大汗。在進行音樂情境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試圖想幫忙A克服害羞、畏縮的心理,于是設計了小朋友打電話邀請好朋友來家做客這一環節。大家都想上來打一打真正的臺式電話機,看到A那雙充滿新奇與興奮的大眼睛,我特地請到個別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先上臺示范,之后便邀請到A。這回A沒有拒絕,只是步履緩慢地挪到了電話機旁,拿起話機,臉紅紅地遲疑片刻后問我:“教師,我要怎樣說啊!我不會!”教師提醒道:“你就說你好,我是誰誰誰,你有空嗎?”誰知小家伙之后立刻說:“哦!她說我是誰誰誰,你有沒有空啊?”
【細節透視】
從寶貝平時的表現能夠看出,A并不是一個不喜歡參加群眾活動、不合群沉默不語的孩子。相反,他喜歡搞笑的事物,喜歡與自我喜歡的同伴進行游戲,甚至有時還會主動向教師告狀,揭發某些同伴的不良行為。所以能夠排除A是因為性格方面的原因而導致上述問題。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出現退縮、害羞,思考被動,不能很好地在群眾面前回答問題或是大膽表現呢?教師又就應如何恰當地引導和教育呢?
《綱要》指導我們: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用心支持、幫忙家長提高教育的潛力。就這樣,在與A的爸爸交流過后,教師發現寶貝平時在家喜歡看電視,在時間上也有些長。再加上隔代撫養等原因,爺爺奶奶都對A照顧有加,包辦替代的現象在所難免,長期下來就構成了孩子依靠心理,主要就表此刻“我不會做,你幫我……”。自然,最省力的無非就是獲得成人的幫忙,這樣既簡單又不會出錯,長期下來,在問題面前孩子不是自我思考,取而代之地將目光拋向成人。上述A就是沒有自我思考,把依靠的繩索拋向了教師。
經過反復思考,我把孩子問題的成因與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1、思考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習慣。都說規律的生活、良好的衛生、健康飲食是孩子在學齡前需要著重培養的習慣,其實,自主思考也是一種難能可貴且需要成人用心引導培養的習慣。在問題面前,是將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還是抓住孩子興趣所在,有方向、有重點、有策略地引導,讓他們自我找尋發現問題的答案,這都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就應反思的。
2、堅持原則,建立權威型教養關系。正確的家庭教養方式是幫忙孩子良好性格以及問題行為的解決的主力軍。過度保護、見不得孩子“哭”而事事依著孩子、包辦替代、在家寶寶“說了算”,不給孩子自主活動的機會等等,都是造成當今獨生子女社會問題行為孩子的主要原因。這些孩子往往過度地依靠成人,吃飯、做事,甚至就應是孩子主導的游戲都需要有成人的幫忙才能順利地完成。那么怎樣的教養方式才是最恰當的呢?——權威型(與孩子地位平等,尊重孩子自主意愿的同時也不失原則地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為什么這樣做……)
3、在家活動單一,缺乏自主思維性活動。看電視的過程是被動思維的過程,它不需要孩子思考,只需要靜靜在電視機前理解,我認為看電視的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即可。在家給孩子安排活動時可遵循幼兒自我的興趣愛好,如:畫畫、故事繪本欣賞、搭積木、玩玩具等等,都有助于幼兒主動思維的發展。另外,家長可陪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智力游戲、親子問答競賽、親子閱讀活動,這都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有效的途徑。
期望我們親愛的A能夠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教師的一致配合下,逐步養成愛思考、會思考、能說敢說會表現的孩子,讓自我變得更加優秀和能干
童真世界
游戲區的孩子正翩翩起舞,積木區里的孩子也搭起了飛機、坦克,咦,只有“娃娃家”里叫聲、鬧聲一片。我走過去一看,娃娃家一塌糊涂,食物倒在地上,鍋碗瓢盆東一個,西一個,簡直“造反”了。
“怎么這么亂?”我問。娃娃家里的萍萍說:“我們正要打掃衛生,所以有點亂。”一句話說得我哭笑不得。我靈機一動說:“你們正在打掃衛生呀,難怪這么亂。等打掃完后,請老師來做客,請小朋友來參觀好不好?”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打掃完了,就打電話通知你們。”說完,我就離開了娃娃家。
不一會兒,萍萍打“電話”來了。“任老師,我們打掃完了,你們快點來參觀吧!”
哇!好漂亮,好整齊呀!整個娃娃家擺放得井井有條,桌子上還擺放了水果、食物。“這是招待客人的。”萍萍介紹說。幼兒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的活動。只有參與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里,才會常常干。受到一份抑制不住的喜悅。
吃完下午的午餐后,我組織孩子們進行桌面游戲,孩子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了起來,有的孩子在畫畫,有的孩子在看書,有的孩子在玩耍,但琪琪來到了積木旁邊,進行拼搭她,認真的把一塊又一塊的積木搭起來,然后他抬起頭看了看我,我用贊許的目光朝她點點頭。她又繼續搭起來,一會兒,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對我說:“老師我搭好了你看”,她邊說邊把搭好的“作品”給我看,“你真棒”,我翹起大拇指對她說。聽到我的表揚聲,她又拿起另外的積木搭起來。
在孩子不同的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首先要關注孩子對活動的興趣,了解每個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和愛好,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其次,要在局部上觀察幼兒玩什么,怎么玩,然后,教師作適當的隱性指導和幫助。琪琪是個好動的孩子,讓她坐在位子上,肯定坐不住,自從玩積木后,她特喜歡玩,于是,我針對她的喜歡,積極鼓勵她學習,并經常關注她的后動情況,當她有一點進步時,就給予她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使她樹立起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她的發展水平。
《安全教育筆記中班3篇》:安全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鼓勵讓孩子建立自信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繩、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笑臉,開心的笑
《教育教學筆記大班3篇》:教育教學筆記大班第1篇 大班的郭海諾,一直以來,以為是一個小女孩,說不定認識孩子,卻和真人對不起號來,更甭提對孩子有所了解了,今天終于對孩子有了些許了解。孩子是一個愛幫助
《小班教育筆記200篇》: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小班教養筆記——快樂洗手小班幼兒在洗手的過程中,總會聽到不斷的告狀聲:“老師,他又在玩水!”“老師,誰誰沒有挽袖子”&helli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