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師教育筆記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小餐巾紙
每次幼兒用餐前,我總是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重持續桌面、地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殘渣等放在桌子的邊上。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我等所有幼兒用完餐后,將桌子上的殘渣弄掉,把桌子擦干凈。雖然其間我多次提醒幼兒要注意持續桌面整潔,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無濟于事,總有幾組桌面上有那么點飯粒、菜湯、吃完的骨頭。
最使我頭疼的還是第四組,每次午餐后總是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籍。我多次詢問為啥這樣,其他小朋友都說是豪豪小朋友把自己撒下來的飯粒、骨頭扔到別的小朋友面前,以證明自己吃的干干凈凈,桌上什么也沒有。盡管我不時提醒,可這種現象仍時有發生。
這天,午餐的主菜是炸雞腿,小朋友挺喜歡吃的。我在巡視孩子們的就餐狀況時意外發現有一張餐桌十分干凈,所有的雞骨頭都吐在了桌子中間的那張餐巾紙上。圍著這張桌子的六個小朋友吃得格外開心,連吐雞骨頭這一動作都因那張公共餐巾紙而變得頗有情趣。六個孩子此時此刻如同一家人,圍坐一齊共進午餐,那親樂的氣氛,讓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受到個性的溫馨。
我問:“這個辦法真好!是誰想出來的?”豪豪小朋友笑著說:“老師,是我想出來的,這辦法好嗎?”我說:“好,你們看桌子上干干凈凈,殘渣都在餐巾紙上了。”這一說,豪豪小朋友的“專利”立即引起了全班孩子的興趣,并很快得到了推廣:其他小餐桌也紛紛仿效。
一張小小的餐巾紙,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又營造了一種溫馨的就餐氛圍。豪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紙供大家吐雞骨頭,這是個偶發性的行為,我抓住時機加以引導,使之得到鞏固和延伸,從而變成了孩子們有意識的良好習慣。
晚飯的時間到了,晴天看到桌上的大蝦特別高興:“哦!姥姥做大蝦啦!”
等到餐具擺好,大家都坐下后,我將剝好的大蝦放到晴天的餐盤里。可是,晴天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吃我剝好的大蝦,而是自己從盤子里拿起了一個大蝦剝了起來。雖然我擔心她把汁弄到桌子上,但并沒有阻止她,而是將餐巾紙放在了她的身邊。看著晴天認真專注地剝著大蝦,我不失時機地鼓勵說:“看看我們晴天,今天自己剝大蝦了!”
晴天聽到我的鼓勵,看看我,又朝著一旁坐著的媽媽做了一個得意的鬼臉。剝好大蝦后,晴天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這可是她人生第一個自己剝的大蝦啊!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我和她媽媽會心地一笑,我知道從此這項剝大蝦的“工作”不屬于我了。
吃完一個大蝦,晴天又拿起了第二個大蝦。本來想提醒她吃點別的菜,但我欲言又止了。而媽媽卻說話了:“先把餐盤里的蝦吃了。”晴天一歪小腦袋說:“我自己剝!”媽媽沒再堅持,看著她饒有興趣地剝著大蝦。晴天剝好第二個大蝦之后,并沒有放到自己的嘴里,而是將大蝦舉到了媽媽嘴邊,說:“你吃吧!”媽媽愣了一下,說:“你吃吧!”我趕緊向女兒使了一個眼色,女兒一邊張嘴,一邊說:“好!媽媽吃。謝謝!”然后夸張地吃了下去,我看到了女兒的感動。
接下來,晴天從媽媽的身邊擠到我的身邊,將剝好的第三個大蝦放到了我的嘴邊,說:“姥姥吃!”我盡管很開心,但還是心安理得地接過晴天給的大蝦,說:“謝謝晴天!大蝦真好吃!”我接著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說:“你會給姥姥剝大蝦了,姥姥好幸福!”看到媽媽和姥姥都吃了自己剝的大蝦,晴天很開心,自己剝了吃起來。
看著正在剝大蝦的晴天,我想起了第一次我們倆分享牛油果的情景:我將牛油果從中間分開,用勺子喂她。她吃了幾口后,從我的手里拿過勺子,用大把攥的方式,笨拙地舀出一勺牛油果,放到我的嘴里,我下意識地躲了一下。一是牛油果價格比較貴,我是買給她吃的,我怎么能吃呢?二是從衛生的角度來講,我不能跟她共用一個勺子啊!晴天看到我的反應,說:“咱倆分享!”我當時很慚愧,成人的顧慮太多,辜負了孩子的童心。我馬上又拿了一個勺子說:“晴天和姥姥一人一個勺,咱倆分享吃吧!”我看到了晴天由失望變得開心的笑容,由衷地感謝自己沒有辜負孩子的一片好意。
我看過很多的祖輩們看孩子,寶寶給他們食物的時候,他們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下,有時根本就不吃,說:“姥姥不吃,寶寶吃吧!”其實,孩子是從成人的反映上來認知這件事的,他們并不能體會成人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會認為:我給姥姥吃,姥姥不吃,姥姥是不愛吃,我要聽姥姥的話,下次不給她吃了。無論是假吃還是不吃,都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姥姥不喜歡吃”。慢慢的,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不再給我們,不再詢問我們了,而是自顧自地吃起來了。于是我們又失落了: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其實,這是我們的行為,給孩子的錯誤認知。孩子的每一個不當行為的背后,都有我們看護者不當行為的影子。
晚餐繼續進行著。晴天還在剝著盤子里的大蝦,我和她媽媽繼續享受著她的“服務”。今天我們不用動手了!
姥姥有話說:
我知道祖輩們看孩子都是盡心盡力的,在孩子飲食方面更是百般照顧,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給孩子。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說的是一個奶奶經常帶著孫子去一家牛肉面店吃面,奶奶總是將自己碗里的牛肉夾到孩子碗里。有一天,奶奶端面時將自己碗里的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里,才端著兩碗面到孫子面前。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質疑奶奶今天沒有給自己牛肉,還懷疑奶奶偷吃了,最后孫子竟將桌上兩碗面都打翻,然后氣呼呼地走了。
看了這樣的報道很心寒,但那不正是我們錯誤的養育行為造成的后果嗎?所以,我們祖輩看孩子,千萬不要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給孩子。殊不知,那樣做表面上是愛孩子,實則是害了孩子,使孩子眼中只有自己,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和存在。
由孩子的“告狀”而引發的反思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各方面的潛力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我也發現此刻的孩子處理人際關系的潛力是越來越弱了,從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會接到無數告狀的聲音。
每一天從早操結束,我的耳邊就不停的出現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韋佳寶打我。”“老師,孫炎有卡片。”“老師,我的橡皮不見了。”······起初,我們的處理方法是:不斷地詢問,調解。“佳寶,你不能打人,欺負小朋友是不對的,跟他說對不起”,“孫炎,你再拿卡片來老師就交下了······”但是,我們的口干舌燥并沒有換來安寧,每一天依然告狀聲不斷。
于是我改變對待告狀的態度和方法,引導孩子自我處理同伴間的沖突,杜絕他們小題大做,張口就告狀的不良習慣。也為他們解釋了“告狀”一詞的真正含義,讓他們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狀都是好的。
經過一段時光的觀察,此刻班上告狀的聲音明顯減少了,孩子們能主動解決與同伴之間的矛盾。其實有時孩子的行為都是成人的處理不當造成的,成人也就應進行不斷的反思。
《中班教育筆記3篇》:中班教育筆記第1篇 眼睛,心靈的窗戶 一粒種子的破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氣,雨露的滋潤,陽光的照耀,否則,它將會慢慢枯萎,永遠埋藏于地下。幼兒就象種子,老師的愛和關注就是他們
《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我們能夠將關系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50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篇1:小班教養筆記穩定情緒,樹常規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教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