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4
這是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2、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 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方法 談話法 演示法、遷移類推法手段 畫一畫、講一講、課件演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板書設計乘加乘減混合運算一共有多少人? 左邊比右邊多幾棵?4×9+5 5+4×9 3×4-7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教 學 過 程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一、 組織教學以談話的方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我們的家鄉夏津的美麗圖片)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我們夏津的美麗景色。夏津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是我們家鄉旅游的亮麗風景線。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去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游玩一下吧!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1、解決“一共有多少人?”(課件出示情境圖)假如現在你是一名老師,要想帶領同學們進入風景區,你應該知道什么?(板書:一共有多少人?)(電腦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圖上哪些數學信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們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好嗎?課件出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畫一畫,列出算式。(師巡視指導) 現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自己的做法,小組長把小組的幾種做法匯總起來。我們來看看同學們是怎樣做的。(你給大家講一講是怎么想的? 4×9求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求的是4組的人數)為什么再加5呢?(引導學生說出說出:因為還剩下5人)這個同學講得真好,掌聲送給他,誰再來說一說。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做的。(找一位列綜合算式的)請你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在這個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也就是要先算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先求4組的人數,也就是先算4乘9)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課件展示)老師是用1個圓形表示1個人,9人一組就畫9個圓形,一共畫4組,還剩5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得先算4組有多少人。(課件圈出4行圓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總人數。把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就是4×9+5或者是5+4×9。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求4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綜合算式,它們包含哪種運算?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數學上叫做乘加。(板書:乘加)根據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什么?2、解決“左邊比右邊多幾棵大樹?”同學們表現得真棒,接下來有沒有信心表現得更棒呢?(課件出示古桑葚大樹)在森林公園里,象這樣的大樹有很多。你在圖中發現了哪些關于大樹的數學信息?(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教師板書:右邊的桃樹比左邊多幾棵?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直接列出算式。請你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說,我們得先算出右邊有幾棵桃樹,再減去左邊的7棵,就是右邊比左邊多5棵。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中又含有哪兩種運算呢?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它乘減。(板書:乘減)在乘減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呢?3、對比總結 在乘加和乘減算式里,我們都要先算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四、達標練習,鞏固提高1.課件出示檢測題:粗心馬大哈2課件出示當堂檢測題:聰明小博士你能看圖寫出一道乘加算式、一道乘減算式嗎?3.課件出示“情景圖”(情境圖:這是森林公園的一角,這里不僅有美麗的水果,而且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引來了。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好嗎?)規則: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提的問題最多,并解答出來,哪個小組就是優勝小組。4、當堂練習4:小小設計家剛才同學們提了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會設計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畫圖畫的方法,設計一道乘加乘減的題目。五、總結知識 談談收獲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數學問題,用聰明的大腦去解決數學問題。學生認真欣賞家鄉美麗的風景。學生思考,回答問題。1、 需要多少輛車?2、 一共有多少人?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 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學生齊讀: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先自主探索,再小組內合作交流。1、學生自己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列出算式。2、學生小組內交流,組長匯總學生的幾種做法。3、學生匯報,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先求4組的人數,也就是先算4乘9。學生觀察算式,回答問題。1、 乘法和加法2、 乘加算式3、 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學生觀察后說出:左邊有7棵大樹,右邊有3行大樹,每行有4棵。學生提問題.1、 左邊和右邊一共多少棵?2、右邊的桃樹比左邊多幾棵?學生自己列算式,一學生板演算式,并說出自己的想法:3×4求的是右邊有多少棵大樹,再減去7就是右邊比左邊多的。學
生回答:1、 乘法和減法。2、 在乘減算式里,應該先算乘法。學生齊讀: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師生共同完成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學生自己解答,組長互相統計結果。同桌互相欣賞,互相檢查。學生談收獲達標檢測課內練習1、 粗心馬大哈2、 聰明小博士3、 看情景圖提數學問題4、 小小設計家課外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數學問題,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
第四課時: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9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四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課題:
剛才復習的整數乘加、乘減混合的.運算順序,這節課我們學習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乘加與乘減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教師點撥:分數加法、減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怎樣計算呢?運算順序跟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出示例4:計算 ,指名讀題。
(2)學生按整數運算的順序計算。(教師巡視)
(3)訂正:
指名學生問: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教師明確:這道題有乘有加,同學們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題有乘有減,或者有乘有加還有小括號,這樣的題怎么計算?(出示做一做兩道題)
2.做一做:
(1)試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兩名學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計算時只寫必要的計算過程。(教師巡視)
(2)訂正:
讓學生先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啟發學生思考、交流主動學會新知。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自己學會了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大家學習得很好。我們要注意在混合運算中計算步驟還要過于繁瑣。還要養成做題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幾名學生分別寫在小黑板上。
2.練習四第3、4、5題。
(五)作業。
練習四第2題。
【教學內容】:青島版五年制二年級上冊《乘加、乘減混合運算》P108
【教材分析】: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本單元的設計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價值。
2、突出了運算法則形式的層次性。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材在設計內容時采取了“減緩坡度、留有空間”的策略。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導學生在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積累概括和提煉;同時,還注重將一部分空間留給學生,在他們獲得了“先乘后加減”的經驗后,主動推廣,概括出“先除后加減”的結論,最后形成完整地認識。這樣一安排,有利于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教學目標】:
1、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時,
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 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
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 正確計算簡單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4、 感受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體會算理,提出并解決相關的問題。掌握運算順序和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道題,先來考考大家,看誰反應快!這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信息(課件出示圖片),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問題是一共多少人?
邊說邊貼板書:第一個條件合唱隊女生30人,
第二個條件 男生20人。 ,問題是 一共多少人?
生列式,師板書。
師:為什么用加法?這里是將誰和誰合起來了?
板書:女生+男生=總人數
師:像這樣含有文字的式子就是數量關系式。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不錯,而且還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我把這道題改編一下,你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嗎?
二、初步感知
1、師:請一位同學大聲讀一下:
(紙條貼)呈現:合唱隊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合唱隊共有多少人?
師:會嗎?自己試著在本子上列式計算。
生獨立解答。
師巡視,并在黑板紙上記錄下學生的方法。
生交流:a、5×6=30(人)
30+20=50(人)
(板帖學生方法)
師:你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生: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求女生和男生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人。
師:誰聽明白了?誰還想再來說說?
交流:b、5×6+20=50(人)
(板帖學生方法)
師:你是怎么想的?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完整地說出來嗎?
師:非常好!這兩位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道理,一位是分步計算的,一位同學是列的綜合算式,雖然算式不同,但想法都一樣,都是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求一共多少人。以后大家可以試著用綜合算式來計算。
2、師:仔細觀察,這道題有什么不同呢?
生交流:a、剛才做的是兩步計算的。(從解題方法觀察)
b、女生的信息變了。(從題目本身觀察)
師:這位同學觀察到上面女生信息是直接告訴我們的,而這道題是依據“女生30人” 這一信息變化了一下,把女生分行來排,拐了個彎,題目就由原來的一步計算變成了兩步計算。
3、師:那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生交流:a、都有加法,誰加誰呢?
師:這位同學從解決問題的方法中觀察到,兩道題都是用女生人數加上男生人數,也就是說數量關系一樣。
b、“男生20人”這個條件和問題都一樣。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的小秘密。
【修改意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多多展示自己,避免師生之間打乒乓球式的對話,我們設計了由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在黑板紙上,教師用黑板紙展示學生結果的方式交流。另外,在上一次執教時,我過多的干預了學生的交流,不斷地追問學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由老師扶著一步一步地走,當我把這根拐杖扔掉時,學生就不會走路了,因此,這一稿注重了提問的技巧,在第一次交流算法的時候就把“如何走”教給學生,多找幾個起來交流,直到他們可以自己走路,教師放手。】
三、深入感知
1、師:你想不想也像老師這樣,通過改編一個條件,獨立編出兩步應用題嗎?要求“女生30人”不變,(貼:女生30人。)問題也不變(貼:一共多少人?),依據“男生20人”這一條件變一下,試試看,可以怎樣變?請在答題卡上補充完整,比比看誰變的快!
生獨立操作。
師:好,時間到!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變的?
生交流,師板貼:a、男生站4行,每行5人。
B、男生站2行,每行10人。
板貼學生的編法和算式。
a、生1:30+4×5=50(人)
師:能說說道理嗎?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
生2: 4×5+30=50(人)
師:你是先求的什么?然后呢?
對比這兩種方法,他們都是先求的男生人數,然后求一共多少人,只不過交換了兩者的位置,都可以。
b、30+2×10=50(人)
師:這么短的時間你們變出了不同的題目,觀察一下這幾種變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交流。
師:對呀,這幾種方法都是依據原來男生20人這條信息來變化的,拐了個彎,就變出了新的題目。
2、師:剛才,我們將題目中的任何一個條件進行了變化,就變出了新的題目。想一想,除了變條件,還可以變什么?
生交流:變問題。
1)師:合唱隊女生30人,男生20人。如果變問題,你打算怎樣變?
生交流,師板貼:
a、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師:還可以怎樣問?
生交流: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師:誰會解答?抽生列式。
30-20=10(人)
師:解答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
女生人數-男生人數=多的人數(板書)
2)師:第一題的問題可以這樣變,那這道題合唱隊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問題能不能也這樣來變一變呢?
生交流,師板貼: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師:這題呢?合唱隊女生30人,男生站4行,每行5人。
生交流,師板貼: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3)師:又變出了兩道題,能解答出來嗎?要求列綜合算式。
生獨立解答。
交流:
題一:5×6-20=10(人)
師:說說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
生交流,師板書。
題二:30-4×5=10(人)
師: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4)師:觀察一下這三道題,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呢?
生交流:都是用女生的人數-男生的人數=多的人數
3、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變其中的一個條件或者問題,變出了這么多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我們同時將兩個條件都變的化,還會出現更復雜的應用題,以后上三年級你就能接觸到。
觀察一下今天我們列的這些綜合算式,都有哪些運算方法?(乘法、加法(減法))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在計算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共同的規律呢?
結合我們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說一說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先算什么?
【修改意圖:針對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過渡語不夠自然等現象,對小結語、過渡語等進行了提煉,盡量做到“一句不多,一句不少”。改編男生人數的問題,也用黑板紙展示學生的改編方法,這樣學生會更感興趣。】
四、鞏固練習
1、摘蘋果
師:做了這么多題目,同學們累了吧,我們來做個小游戲放松一下!看,紅紅的蘋果真誘人,你想不想摘?說出蘋果上的綜合算式運算順序,并且算出結果,就能摘到蘋果。誰想來試試?
2、師:這是生物組養的金魚,你能列綜合算式幫白菜先生算出一共養了多少條嗎?試一試,看誰的辦法多!
交流:說說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師:你能把這些方法歸歸類嗎?說說理由。
【修改意圖:精煉過渡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各種方法讓學生學著歸歸類,有分步列式的,有綜合列式的,有方法不同的,讓學生比較各種辦法的優劣。】
五、總結全課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交流。
六、作業布置
楊樹有12棵,柳樹有20棵,一共有多少棵?
師:你能通過改編一個條件,然后改編問題,編出兩步應用題嗎?課下試一試,比一比,看誰變的多!
【修改意圖:由于本節課是教結構、用結構的思路,所以有必要在課下讓學生進行一些這樣的練習,這對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分析更復雜的應用題有很大幫助】
教學內容:課本第9頁例4,練習三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2.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3.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及其計算方法。
5.計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問:最后兩題的運算順序怎樣。
(第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題先算括號,再算乘法)
說明:如果我們將那兩道題的整數改為分數,它們的'運算順序也是不變的。按照同樣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題目。
出示例6。
問: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獨立完成。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做。)
板書:
三、鞏固練習。
1.課本12頁做一做。
2.練習三1~5題。
板書設計
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