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3
這是分式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教學目標
1.使用分式的乘方的法則;
2.進行簡單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運算。
2學情分析
我所擔任的班級為八年級(3)(4)班這兩個班的學生全都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數學基礎差,學習的氛圍和家庭教育環境差,由于學生基礎和家庭環境決定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的動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與其他同齡學生比較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基礎的差距較大。.
3重點難點
重點:進行分式乘方的運算;
難點:進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
4模式介紹
“三環五步”教學模式介紹
——和純舉
一、導入新課 呈現目標
1、導入新課,設計接合上課內容的情景或導入語。
2、通過黑板或投影儀展現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應完成的目標。
二、自主學習 學法指導
讓學生先自己學習簡單知識,教師進行巡視指導,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要監督學生、表揚學生、輔助學生,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保障學生自學的時間,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自學。
三、目標檢測 問題聚焦
設計針對自主學習的檢測題,題目要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設計,檢查學生自學后的情況,可以適當讓學生(中差比列適當)通過口答或在黑板上書寫進行展示。教師了解存在的問題和疑惑,及時點撥和引導,為學生在合作探究環節創設情境。
四、合作探究 展示匯報
通過小組獨學、對學、群學,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求重難點。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小組長進行統計 、分工,最后形成小組統一答題標準,派一小組成員在小組各自區域進行展示,另派一小組成員準備解答。教師在此過程中只需要為學生:分配時間、維持秩序、監督和指導、鼓勵展示和發言、點撥和評價、指出不足和進行表揚。
五、當堂訓練 鞏固提高
適當布置課堂作業,要有層次性、要有基礎和探究題之分,因材施教,督促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批改。小組長進行登記反饋學習效果,教師進行小結。
六、布置作業
用適當的課后作業進行鞏固
5教學過程 5.1分式的乘方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呈現目標
(一)從整式的乘方導入分式的乘方.
見導學案
(二)展示學習目標
(1)使用分式的乘方的法則;
(2)進行簡單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運算.
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標注重點
自學看教科書138—139頁,勾畫出概念,思考,觀察,例練習題標出看不懂和不清楚的地方。
要求:
(1).對比分數的乘方,理解分式乘方的法則。
(2)使用分式乘方法則進行計算,需要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3)分式乘方時,不加括號行嗎?
(4)分式中的分子,分母有負號怎么辦?
(5)分式運算順序是什么?
活動3【測試】自學主檢測問題聚焦
(1)自主完成下列的練習題
(2)完成后小組內進行對比評價,并標出不會做的。
獨立完成下列各題。(完成后在組內對比評價組長組織把組員把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
見導學案
活動4【練習】合作探究展示匯報
通過合作解決上述檢測中遇到的問題:
(1)對學探討,說說自己的想法意圖。
(2)組內群學:互相指點,交流討論解決問題。
(3)由組長收集問題集中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展示的同學提出由全班同學解決。(由輪到的小組的同學展示)
(4)老師做補充,點評。
活動5【測試】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1)乘方運算的法則
(2)分式乘除乘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見導學案
(4)計算(選做題)
見導學案
(5)拓展練習計算(選做題)
見導學案
活動6【作業】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109頁綜合練習鞏固第4,6題。
15.2 分式的運算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5.2 分式的運算
1分式的乘方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呈現目標
(一)從整式的乘方導入分式的乘方.
見導學案
(二)展示學習目標
(1)使用分式的乘方的法則;
(2)進行簡單分式的乘除法乘方混合運算.
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標注重點
自學看教科書138—139頁,勾畫出概念,思考,觀察,例練習題標出看不懂和不清楚的地方。
要求:
(1).對比分數的乘方,理解分式乘方的法則。
(2)使用分式乘方法則進行計算,需要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3)分式乘方時,不加括號行嗎?
(4)分式中的分子,分母有負號怎么辦?
(5)分式運算順序是什么?
活動3【測試】自學主檢測問題聚焦
(1)自主完成下列的練習題
(2)完成后小組內進行對比評價,并標出不會做的。
獨立完成下列各題。(完成后在組內對比評價組長組織把組員把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
見導學案
活動4【練習】合作探究展示匯報
通過合作解決上述檢測中遇到的問題:
(1)對學探討,說說自己的想法意圖。
(2)組內群學:互相指點,交流討論解決問題。
(3)由組長收集問題集中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展示的同學提出由全班同學解決。(由輪到的小組的同學展示)
(4)老師做補充,點評。
活動5【測試】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1)乘方運算的法則
(2)分式乘除乘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見導學案
(4)計算(選做題)
見導學案
(5)拓展練習計算(選做題)
見導學案
活動6【作業】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109頁綜合練習鞏固第4,6題。
《分式的混合運算》是對前面3周時間學習分式運算的綜合,學生既要熟悉分式的加減乘除乘方及其冪的運算法則,同時也要學生具備清晰的運算思路,注重每一步細節,對孩子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孩子們在周末已經自學過,但孩子們通過這種自學還不能深刻理解書中三個混合運算例題,這一節課,要組織引導孩子們去進一步的理解,并且培養孩子在運算中要明確每一步是什么運算以及運算的法則的習慣,而且要能運用文字敘述運算的法則。如果這種習慣培養不到位,將會導致很多后續的問題層出不窮。
昨晚,我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還是按照“先學后教”的模式。“先學”,就要求孩子們先獨立閱讀,獨立思考,能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設計實際操作中先引導孩子們在書中寫出每一步的運算名稱,這樣既可以復習過去的基本運算,又可以讓孩子慢慢自行梳理計算思路,同時讓孩子們發現自己還存在的問題。“后教”,讓孩子們提出問題,我讓其他的孩子來解答問題,在互動中解決難點。最后進行課堂效果檢測。
今天上課時,我發現前5分鐘讓孩子們寫出每一步的計算名稱時,大部分孩子都能很順利的完成這項工作,幾個部分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寫不出來,這就是前期學習中沒有抓住基礎知識,知識簡單模仿做題所導致的后遺癥,這也是我前期教學中一直重視,但沒有具體的訓練的問題,這需要本周來利用課外時間彌補強化。當讓大家提出自學中所碰到的問題時,信光和劉茜各自提出了自己問題,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也是我想提出的問題,看來這兩位同學的自學非常到位,偉杰和詩敏對他們的問題做了非常準確的解答,我僅僅是把他們的解答在黑板上板書出來。最后進行當堂檢測效果。
這一節課,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1. 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這節課中,黃杰,懿嘉,劉茜,華煒,柱華,信光,詩敏,舉手頻率相對多一些,但很多同學沒有舉手,這里問題在于很多同學知道解答方法,但不愿意說,我還需要進一步引導,讓更多的同學養成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自己明白和能表達清楚是兩回事,要讓孩子們不斷突破上課保持沉默所享受的那種舒適感,不斷的強化“課堂就是一個可以不斷犯錯不斷修正錯誤的地方”的思想,同時表揚大膽舉手的同學,提煉出他們積極回答問題的價值所在。其實,課堂是孩子們培養能力和自信心的最主要的場所,在公眾場合下能從容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展示自己的自信和陽光,同時也促進自己積極思考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2. 同學之間相互學習。這節課中一個遺憾就是當孩子們寫出每一步所進行的運算后,我沒有讓孩子們之間相互交流,相互糾正。而且這個問題非常適合相互討論,在討論中可以相互強化一種精細化的思維。這樣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基礎薄弱同學對三個例題的理解。
課堂檢測效果。這一節課最后檢測中發現問題全在于細節,就連胡貝兒都出現一個低級錯誤,計算題過程中的一處細節錯誤會導致最后結果大相徑庭。后期還需要不斷的訓練,邊訓練邊糾正,但如何最高效的訓練,還有待于下節課
【教學目標】
1、學習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乘除混合運算,并用分數乘除混合運算解決問題。
2、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計算方法的探索。
3、能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口算練習
二、交流匯報導學本的第一個問題;整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三、印證導學本的第二個問題: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是什么?與整數乘除混合運算有什么區別?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今天布藝小組的同學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準備節日禮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談話:仔細觀察畫面,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畫面,從中尋找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如:這些布能制作多少頂帽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列式。
教師并進一步啟發學生:還有什么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兩步計算的問題,可以鼓勵引導他們提出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交流,明確解題思路
學生會提出“送給幼兒園多少頂帽子?”這個問題,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談話: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解題思路呢?
學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因為送給幼兒園的帽子占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給幼兒園多少頂帽子,應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頂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頂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幾個米應該用除法來算。而求送給幼兒園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總數的是多少,應該用乘法來算。
可以分步來求,也可以列綜合算式求。
【設計意圖】在這里盡量先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嘗試自己來解決問題,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想法,給他們相互交流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解決問題
談話:明確了解題思路,同學們能不能自己列式計算呢?
給學生時間讓他們進行獨立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剛才的交流結果進行獨立的列式,教師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組織交流。
談話:誰能給大家講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別選擇分布求法和綜合算式的學生進行講解。
在你自己經過計算以后,你有什么經驗要和同學們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對比分步式與綜合式,體會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設計意圖】盡量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講解、討論、對比、分析。
5、討論: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歸納: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或分數連除中,遇到除以一個數時,只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就可以把乘除混合運算轉化為分數連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交流,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自主練習1、4
出示題目:小林騎自行車去郊游。去時平均每小時行12千米,小時到達。原路返回時只用了小時,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計算。
全班交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2、自主練習5
出示題目:用10米長的彩綢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綢米,這些小旗的用來裝飾教室,裝飾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計算。
全班交流,與例題進行對比。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解決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題目最關鍵的是什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掌握分數除加,除減混合運算。
過程與方法
能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計算分數混合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混合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解讀目標
你能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嗎?100-10×4 (9+11)÷6 80÷(60-
40)428+63÷9-17×5 75+360÷20+5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分數混合運算。
二、用心思考,獨立完成
(1)獨學(教材第33頁例3)認真讀題,理解題意想:要求小紅還剩幾朵花,應先求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再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例4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的計算。
(2)獨學例5獨立思考,明確運算順序并進行計算(在書上完成)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一個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釋疑解惑
1、對學要求:對子間互相檢查獨學答題是否正確。
2、群學任務:對學中還沒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與合作,討論。
3、展示提升:小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4、教師根據小組展示情況進行解惑。
四、當堂檢測
1、教材33頁做一做要求:先想想如何求梯形的面積,再列式計算,做完后對子互相改。
2、教材35頁第9題要求:先說一說計算順序,再計算。
3、完成教材35頁10、11、12題。
教學反思: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