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2
這是小學數學去括號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添括號法則。
2、應用:能熟練地按要求正確地添括號。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添括號法則的推導,培養學生歸納、對比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由去括號與添括號互為逆運算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可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去括號與添括號對立統一,表現出數學的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比較、發現法。
2、學生學法:練習→添括號法則→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添括號法則。
2、難點:括號前添“-”號的添括號法則。
3、疑點:按要求添括號(即把具有某種特征的項放入括號內)。
四、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討論歸納添括號法則,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方式完成。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去括號法則,根據上節所學的去括號法則,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下列幾個問題。
(出示投影1)
把下列各式去括號
1、(1) ; (2) ;
(3) ; (4) 。
2、請你說出去括號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活動:讓兩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學習都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共同訂正。
【教法說明】上述題組讓學生獨立完成,是為了讓學生回憶去括號的知識,去括號后,學生再回答根據是什么?是滲透給學生做數學問題要有理有據。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上面是根據去括號法則,由左邊式子得右邊式子,現在我們把上面四個式子反過來,可以怎么樣?(學生回答)
[板書]
師:上面四個式子由左到右是添括號的過程,你能發現添括號的法則嗎?
學生活動:同學們思考,并要求同學們互相敘述,補充和糾正,語言較通順后舉手回答,師生共同補充糾正。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并板書:
[板書]
添括號后,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
師:誰能分析一下,上述法則中“添”,“各項”,“不變”,“改變”是什么含義。按法則添括號多項式的值改變嗎?
學生活動: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后,再指導學生回答。
【教法說明】添括號法則的發現與總結,讓學生觀察、討論得出,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可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法則得出后,讓學生自己分析法則中的關鍵性詞語,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鞏固法則:(出示投影2)
下列各式,等號右邊添的括號正確嗎?若不正確,可怎樣改正?
(1) ;
(2) ;
(3) ;
(4) 。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后搶答,并互相更正。
說明:學生回答完后,利用活動膠片把錯誤的改為正確的,如(1)小題中括號內“ ”把“+”移走改為“-”,“-6”中把“-”號移走改為“+”號。
師提出問題:通過上組練習添括號,請同學們思考易出錯的地方及原因是什么?怎樣預防錯誤?
學生活動:思考,也可同桌互相磋商后,再回答,學生找出的'答案可能不全面,教師再做適當的歸納和補充。
【教法說明】此組題目的訓練,目的是把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都顯示出來,以便引以為戒,為以后正確解題做好準備。
師:我們添括號時,一定要細心,括號內的各項“變”還是“不變”取決于括號前添“+”號還是“-”號,“變”是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變,“不變”是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下面我們做幾個題,來檢驗一下誰細心、認真,不出錯誤。
(出示投影3)
例4按下列要求把多項式添上括號。
1、 ; 2、
①分別把每個多項式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②分別把每個多項式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同時指定四個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要求速度快的學生完成后與黑板上的解答對照,是不是一致,如不一致,觀察是誰的錯了,錯在何處。
師:通過上例分析,添括號與去括號一樣,都是把括號與括號前的符號看成一個整體。
【教法說明】添括號法則歸納后,又把易錯的地方以判斷、改錯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練習意識到哪里愛出錯,這樣學生獨立完成例4時就不會感到困難了,再與黑板上的解答相對比,既可以發現自己解答的錯誤所在,又可以發現對方的錯誤,強化了添括號時注意的問題。
變式訓練:把例4提出的解題要求改為:
①分別把每個多項式的后兩項放入括號前面帶“+”號的括號內。
②分別把每個多項式的后兩項放入括號前面帶“-”號的括號內。
說明:利用復合膠片把例4的兩個問題變換為后面兩個問題。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敘述,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板書第1題題解。
[板書]
題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同桌同學互相評判,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做好及時反饋和回授。
師提出問題:通過上面例題發現從左到右是添括號,而從右到左是去括號,很顯然,添括號與去括號正好是相反的兩個過程,怎樣檢驗添括號是否正確呢?
學生思考回答。(可以用去括號檢驗)
【教法說明】添括號一般要按要求進行,通過變式訓練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按要求添括號的方法。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出示投影4)
1、在等號右邊的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項
(1) ; (2) ;
(3) ; (4) 。
2、在多項式 中添括號。
(1)把四次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2)把二次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3)把含 的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1題學生觀察,一名學生口述,其他學生加以更正;2題部分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同組同學互相交換評判。
【教法說明】上述題目是為了鞏固本節內容,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體現民主意識。
(四)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出示投影5)
1、把下列各式寫成兩個二項式的和(或差)
(1) (寫成和); (2) (寫成差)。
2、把多項式 寫成兩個多項式的和,使其中一個不含字母 。
3、每一個學生自編一個三次四項式,然后同桌同學交換,把后三項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l、2題,然后同桌同學互相勾通解題過程及結果,3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按要求編題,編完后,同桌交換解答。然后選幾名代表敘述他們啟編及解答過程,師生分析評判,正確的加以肯定,錯誤的加以更正,同時老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解答給予鼓勵。
【教法說明】本組題是在鞏固題組的基礎上加以變式的題組。要明確按什么要求添括號。1、2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再做適當的變式。通過自編題目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在編題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充分體現開放性意識。
(五)歸納小結
師:
1、添括號法則。
2、回顧“添”,“不變”,“變”的含義(“添”是添上括號和括號前的符號;“不變”是指括號里各項符號都不變;“變”是括到括號內的各項符號都變)。
3、添括號是否正確可用去括號進行檢驗;去括號是運算的需要,添括號是適用代數式的變形。去括號與添括號應用比較廣泛,必須認真掌握。
七、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 ;
(2) 的相反數為______________;
(3) ;
(4) ;
(5)若 ,則 ;
(6)在① 與 ,② 與 ,③ 與 ,④ 與 中互為相反數的組數為____________組。
2、把下列三項式寫成單項式與二次式的差
(1) ; (2) 。
3、不改變多項式的值,把多項式 中的二次項放在前面帶有“+”號的括號里,把一次項放在前面帶有“-”號的括號內。
八、布置作業
自己編兩個多項式,并且自己提出添括號的要求,然后按所提要求解答。
【說明】因課本上的練習題目,基本上都穿插在課上完成,自編題目更可以檢驗對本節內容的靈活掌握情況。
九、板書設計
去括號與添括號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去括號法則.
2.應用:應用去括號法則,能按要求去括號.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去括號法則的應用,培養學生全方位考慮問題的能力;不要只考慮括號內的部分項,而要考慮括號內的每一項.
2.通過去括號法則的推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歸納知識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和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去括號使代數式中符號簡化,也便于合并同類項,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發現嘗試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民主意識的體現.
2.學生學法:練習→去括號法則→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去括號法則及其應用.
2.難點:括號前是“-”號的去括號法則.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討論、解答、歸納去括號法則,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方式完成.
七、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前邊我們學習了同類項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提出問題(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題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
① 與 ; ② 與 ; ③ 與 .
2.同類項具有哪兩個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類項:
(1) ; (2) ; (3) .
學生活動:1、2題學生口答,分別叫優、中、差的學生回答,3題(1)(2)小題學生搶答,(3)小題學生解決有了困難.
師提出問題:多項式 中有同類項嗎?怎樣把多項式 合并同類項呢?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然后小組選代表回答,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并板書:
[板書]3.3 去括號與添括號
【教法說明】在復習中,學生合并 中的同類項遇到了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先去括號,怎樣去括號呢?學生急于想知道,這樣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如何去括號呢?請同學們計算下列各式,并觀察所得結果.
(出示投影2)
計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類項)
;
;
學生活動:先運算,然后由學生回答結果.
師:(用復合膠片把結果出示投影3)提出問題: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兩種運算有什么區別?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后,指定一名學生回答(兩種運算的結果相同,而兩種運算的順序不同,如 是先求7與-5的和再與13相加,而 是先求13與+7的和再與-5相加).
師:總結,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按照兩種不同的運算順序,所得結果相同,即去括號時要不改變原式的值,并板書:
[板書]
師提出問題:看上面兩個式子,每個式子左邊都有括號,并且括號前面是“+”號,右邊沒有括號,比較右邊相應項的符號的變化,你能歸納出去括號的法則嗎?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找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敘述,然后再讓學生補充,教師給予歸納,并板書.
[板書]
去括號法則:1.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 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符號.
師提示法則的特征,指出:去括號時,要連同括號前的符號一同去掉.
【教法說明】去括號法則正的得出,是通過具體例子的運算、觀察發現的,學生自己做練習,開動腦筋,發現規律,有助于充分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出示投影4)
計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類項)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觀察,心算,然后再指定一個同學回答,說明兩個式子運算的關系.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做相應的板書:
[板書]
學生活動:根據上述板書的兩個式子,讓學生討論括號前是“-”號的去括號法則.
[板書]
2.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師:作必要強調:在板書上用彩粉筆作出“重點”標號,以引起學生注意,強調“各項”,“不變”,“改變”的含義.
【教法說明】注意學生的參與意識,以上面的關系式和去括號法則1作基礎,學生自己總結法則2就很容易了,但不能讓學生誤認為去掉括號和括號前的“-”號,只改變括號內部分項的符號.
鞏固法則:(出示投影5)
去括號
(1) ; (2) ;
(3) ; (4) .
學生活動:在練習本上完成,找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做完后,同組學生互相交換評判打分,等黑板上做的學生完成后,師生共同對黑板上所做的題答案進行評定.
【教法說明】此組題目是法則的單一運用,讓學生獨立完成,就是要檢驗去括號法則掌握的情況,以便做好回授調節.
教師活動:強調去括號時要保證不改變原式的值,去括號要連同它前面的符號同時去掉,然后出示例1.
(出示投影6)
例1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化街)
(1) ; (2) ;
(3) ; (4) .
學生活動:教師不做任何提示,題目出示就讓學生去完成,部分學生板演,待黑板上學生做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完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做的答案進行訂正,然后討論歸納.①易出錯誤的地方,錯誤原因;②怎樣預防錯誤的發生等.
【教法說明】此題目是去括號與合并同類項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生自己獨立解答不會有什么困難,待學生全部做完后,師生共同評判訂正,目的是教師要掌握解題的正確率,討論易出現的錯誤及其原因,以及怎樣預防錯誤發生等問題,從而教育學生以后解題時要認真仔細,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三)鞏固練習,嘗試反饋
(出示投影7)
1.去括號(口答)
(1) ; (2) ; (3) ;
(4) ; (5) ;
(6) .
2.判斷正誤(口答)
(1) ;
(2) ;
(3) .
3.化簡:
(1) ; (2) ;
(3) ; (4) .
學生活動:l、2題回答,3題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做巡回指導,重點放在差生上.
【教法說明】上述題目配備,目的是進一步鞏固所學法則,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既動口,又動腦、動手,可以使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參與意識也得以增強.
(四)歸納總結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去括號法則,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法則.
(出示投影8)(學生填空)
1.括號前邊是“+”號時,去掉括號和______________,括號里_____________.
2.括號前邊是“-”號時,去掉括號和______________,括號里_____________.
(五)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出示投影9)
1.判斷正誤① 中, 前沒有符號;( )
② ;( )
③ ;( )
④ ;( )
2.填空(填“+”或“-”號)
① ; ② ;
③ ; ④ .
3.化簡:
① ; ② ;
③ ;
④ ( 為正整數).
說明:當3題學生完成后,把3題中的①小題利用復合膠片(出示投影10)變式為
當 , 時,求 的值.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投影上的l、2題,教師深入到某一組中,待討論有結果時,指定一兩個學生回答.3題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回答l、2題,教師給予肯定或更正,并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解題時如何預防,2題的完成為下節添括號做了鋪墊.3題的4個小題學生板演,②③小題由中等生做,①小題由差等生做,④小題由優等生做,這樣照顧優、中、差各層次的學生,以便使他們各有所得.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做指導.②③小題引導學生發現尋找其他的解題方法.①小題的變式,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聯系性.
八、隨堂練習
1.判斷題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2.化簡
(1) ;
(2) .
(3) , 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化簡 .
九、布置作業
課本第163頁習題3.3A組1(3)(4)(5)(6);2(2).
十、板書設計
3.3 去括號與添括號(1)
去括號法則:
1.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符號.
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 ;
; ;
說明:板書后把關鍵詞語用彩粉筆標出來,以便引起學生注意,應用時避免出錯誤.
教學設計方案(第二課時)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添括號法則.
2.應用:能熟練地按要求正確地添括號.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添括號法則的推導,培養學生歸納、對比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由去括號與添括號互為逆運算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可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去括號與添括號對立統一,表現出數學的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比較、發現法.
2.學生學法:練習→添括號法則→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添括號法則.
2.難點:括號前添“-”號的添括號法則.
3.疑點:按要求添括號(即把具有某種特征的項放入括號內).
四、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討論歸納添括號法則,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方式完成.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去括號法則,根據上節所學的去括號法則,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下列幾個問題.
(出示投影1)
把下列各式去括號
1.(1) ; (2) ;
(3) ; (4) .
2.請你說出去括號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活動:讓兩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學習都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共同訂正.
【教法說明】上述題組讓學生獨立完成,是為了讓學生回憶去括號的知識,去括號后,學生再回答根據是什么?是滲透給學生做數學問題要有理有據.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上面是根據去括號法則,由左邊式子得右邊式子,現在我們把上面四個式子反過來,可以怎么樣?(學生回答)
[板書]
師:上面四個式子由左到右是添括號的過程,你能發現添括號的法則嗎?
學生活動:同學們思考,并要求同學們互相敘述,補充和糾正,語言較通順后舉手回答,師生共同補充糾正.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并板書:
[板書]
添括號后,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
師:誰能分析一下,上述法則中“添”,“各項”,“不變”,“改變”是什么含義.按法則添括號多項式的值改變嗎?
學生活動: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后,再指導學生回答.
【教法說明】添括號法則的.發現與總結,讓學生觀察、討論得出,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可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法則得出后,讓學生自己分析法則中的關鍵性詞語,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鞏固法則:(出示投影2)
下列各式,等號右邊添的括號正確嗎?若不正確,可怎樣改正?
(1) ;
(2) ;
(3) ;
(4) .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后搶答,并互相更正.
說明:學生回答完后,利用活動膠片把錯誤的改為正確的,如(1)小題中括號內“ ”把“+”移走改為“-”,“-6”中把“-”號移走改為“+”號.
師提出問題:通過上組練習添括號,請同學們思考易出錯的地方及原因是什么?怎樣預防錯誤?
學生活動:思考,也可同桌互相磋商后,再回答,學生找出的答案可能不全面,教師再做適當的歸納和補充.
【教法說明】此組題目的訓練,目的是把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都顯示出來,以便引以為戒,為以后正確解題做好準備.
師:我們添括號時,一定要細心,括號內的各項“變”還是“不變”取決于括號前添“+”號還是“-”號,“變”是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變,“不變”是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下面我們做幾個題,來檢驗一下誰細心、認真,不出錯誤.
(出示投影3)
例4按下列要求把多項式添上括號.
1. ; 2. .
①分別把每個多項式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②分別把每個多項式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同時指定四個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要求速度快的學生完成后與黑板上的解答對照,是不是一致,如不一致,觀察是誰的錯了,錯在何處.
師:通過上例分析,添括號與去括號一樣,都是把括號與括號前的符號看成一個整體。
【教法說明】添括號法則歸納后,又把易錯的地方以判斷、改錯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練習意識到哪里愛出錯,這樣學生獨立完成例4時就不會感到困難了,再與黑板上的解答相對比,既可以發現自己解答的錯誤所在,又可以發現對方的錯誤,強化了添括號時注意的問題.
變式訓練:把例4提出的解題要求改為:
①分別把每個多項式的后兩項放入括號前面帶“+”號的括號內.
②分別把每個多項式的后兩項放入括號前面帶“-”號的括號內.
說明:利用復合膠片把例4的兩個問題變換為后面兩個問題.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敘述,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板書第1題題解.
[板書]
2題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同桌同學互相評判,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做好及時反饋和回授.
師提出問題:通過上面例題發現從左到右是添括號,而從右到左是去括號,很顯然,添括號與去括號正好是相反的兩個過程,怎樣檢驗添括號是否正確呢?
學生思考回答.(可以用去括號檢驗)
【教法說明】添括號一般要按要求進行,通過變式訓練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按要求添括號的方法.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出示投影4)
1.在等號右邊的括號內填上適當的項
(1) ; (2) ;
(3) ; (4) .
2.在多項式 中添括號.
(1)把四次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2)把二次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3)把含 的項結合,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1題學生觀察,一名學生口述,其他學生加以更正;2題部分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同組同學互相交換評判.
【教法說明】上述題目是為了鞏固本節內容,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體現民主意識.
(四)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出示投影5)
1.把下列各式寫成兩個二項式的和(或差)
(1) (寫成和); (2) (寫成差).
2.把多項式 寫成兩個多項式的和,使其中一個不含字母 .
3.每一個學生自編一個三次四項式,然后同桌同學交換,把后三項放入前面帶“-”號的括號里.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l、2題,然后同桌同學互相勾通解題過程及結果,3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按要求編題,編完后,同桌交換解答.然后選幾名代表敘述他們啟編及解答過程,師生分析評判,正確的加以肯定,錯誤的加以更正,同時老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解答給予鼓勵.
【教法說明】本組題是在鞏固題組的基礎上加以變式的題組.要明確按什么要求添括號.1、2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再做適當的變式.通過自編題目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在編題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充分體現開放性意識.
(五)歸納小結
師:1.添括號法則.
2.回顧“添”,“不變”,“變”的含義(“添”是添上括號和括號前的符號;“不變”是指括號里各項符號都不變;“變”是括到括號內的各項符號都變).
3.添括號是否正確可用去括號進行檢驗;去括號是運算的需要,添括號是適用代數式的變形.去括號與添括號應用比較廣泛,必須認真掌握.
七、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 ;
(2) 的相反數為______________;
(3) ;
(4) ;
(5)若 ,則 ;
(6)在① 與 ,② 與 ,③ 與 ,④ 與 中互為相反數的組數為____________組.
2.把下列三項式寫成單項式與二次式的差
(1) ; (2) .
3.不改變多項式的值,把多項式 中的二次項放在前面帶有“+”號的括號里,把一次項放在前面帶有“-”號的括號內.
八、布置作業
自己編兩個多項式,并且自己提出添括號的要求,然后按所提要求解答.
【說明】因課本上的練習題目,基本上都穿插在課上完成,自編題目更可以檢驗對本節內容的靈活掌握情況.
九、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去括號與添括號
教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
1、 學習根據題意列方程;
2、 學習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一般步驟.
數學思考 會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并會將含有分母的方程化歸成已經熟悉的方程,逐步體會化歸的方法,掌握解方程的程序化方法.
解決問題 結合從實際問題中得出的方程,學會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進一步體會化歸的思想.
情感態度
埃及古題帶來新情境,新情境引入新問題(如何去分母),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再次得到激發.
重點 1、 學會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結合例題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一般步驟.
難點
去分母.
第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號與去分母
引例 例題
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一:
展示問題:
倫敦博物館保存著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紙莎草文書.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寫在一種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年左右寫成,至今已有多年。草片文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數學的問題,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數的問題.
問題:
一個數,它的三分之二,
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
它的全部,加起來總共是.
活動二:
以解方程
()
()()
為例,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去分母可以在方程兩邊同時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于是方程左邊變為:
×[()]?
問題:去了分母,方程右
邊變為什么?
教師展示問題讓學生思
考:
用數學符合表示,這道題
就是方程:
教師提出問題:
怎樣解這個方程呢?
學生思考、交流,得出共識:
方程中有些系數是分數,能
否化去分母,把系數化成整數
呢?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解決:
方程左邊
=×()-×
=×()-
(注意:這里易犯的錯誤:
方程左邊=×()-,應提醒
學生去分母時不能漏乘.)
學生自行解決:
方程右邊
()×()
當時的埃及人如果把問題
寫成這種形式,它一定是“最
早”的方程.
教科書從古代埃及的紙莎草
文書說起,這是能反映古埃及
文明的一件珍貴的文物,其中
有關數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本
節通過紙莎草文書中一道有關
數量的問題,引出帶有分母的
一元一次方程,進而討論用去
分母的方法解這類方程,這樣
選材可以起到介紹悠久的數學
文明的作用.
通過“去分母”使方程的
系數都化為整數,可以使解方
程中減少分數運算,從而計算
更方便。去分母的依據是等式
性質,即“等式兩邊乘同一個
數,結果仍相等”.選擇方程中
的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既能
化去分母,又使新乘的數最小,
因此一般采用這種方法.
提醒學生,去分母時,方程兩
邊的每一項都要乘同一個數,
不要漏乘某項.
方程中寫在同一條分數線上
下的部分,可以被認為是一項.
例如,在方程:
()
()()
中,可以認為左右兩邊各有兩
項,它們分別是:
(),,
(),()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三:
解這個方程的過程:
()
()()
去分母(方程兩邊同成各分母
的最小公倍數)
()×
() ()
去括號
移項
=
合并
=
系數化為
作業:
頁,題.
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
去分母后,應盡可能讓學
生完成,并讓學生逐步總結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
將這副框圖與前面的框圖
比較,看看有什么相同之處和
不同之處.
(比前面框圖多了去分母這
一步)
通過解題過程的體驗、與
前面框圖的比較,豐富學生已
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使學生對解方程的知識更加完
整.
、每個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極情緒,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陽一樣照亮身邊的人,激勵身邊的人。
、你心里最崇拜誰,不必變成那個人,而是用那個人的精神和方法,去變成你自己。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好讓你明天可以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不要覺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種浪費,小事做的得心應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別著急要結果,先問自己夠不夠格,付出要配得上結果,工夫到位了,結果自然就出來了。
、你沒那么多觀眾,別那么累。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擾。
、別人對你好,你要爭氣,圖日后有能力有所報答,別人對你不好,你更要爭氣望有朝一日,能夠揚眉吐氣。
、奮斗的路上,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目前的困難和麻煩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朝著目標前進,最后的結局交給時間來定奪。
、運氣是努力的附屬品。沒有經過實力的原始積累,給你運氣你也抓不住。上天給予每個人的都一樣,但每個人的準備卻不一樣。不要羨慕那些總能撞大運的人,你必須很努力,才能遇上好運氣。
10、你的假裝努力,欺騙的只有你自己,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11、時間只是過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無需苛求,只要你邁步,路就在你的腳下延伸,只要你揚帆,便會有八面來風,啟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開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報,因為播種和收獲不在同一個季節,中間隔著的一段時間,我們叫它為堅持。
13、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個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14、成長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不要擔心別人會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終你相信什么就能成為什么。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堅持,定會發光,時間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將人生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鏗鏘。自己不奮斗,終歸是擺設。無論你是誰,寧可做拼搏的失敗者,也不要做安于現狀的平凡人。
18、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無數個今天過好,這就意味著不辜負不蹉跎時光,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件事,讓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19、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也不會同情假勤奮的人,你有多努力時光它知道。
20、成長這一路就是懂得閉嘴努力,知道低調謙遜,學會強大自己,在每一個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課題:小括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意義,認識它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加減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3、通過教學,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審題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難點
掌握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計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說出下面各題的計算過程
5+2+8= 9-4-2= 4+6-7= 8-2+5=
師:剛才我們做的加減兩步式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從左往右)
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你們愿意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幫小明解決一個問題嗎?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設疑引出小括號
師: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去看望姥姥,回來的時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給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這些糖果按照顏色分了類,你們看都有什么顏色的呀?
你能幫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塊糖嗎?
學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數量以后,集體進行交流.
問:誰來匯報一下,你是怎樣算的?如何列式?
學生匯報,老師隨之板書或繼續演示課件“小括號”.
學生一:先把2塊黃色的和3塊綠色的'糖加起來是5塊,再把5塊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2+3+7=12)
問:誰和他的算法不同?
學生二:先把2塊黃色的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是9塊,再把9塊和3塊綠色的糖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2+7+3=12)
學生三:先把3塊綠色的和7塊紅色的糖加起來是10塊,再把2塊黃色的和10塊加起來就是12塊.(板書:3+7+2=12)
師:這個算式的第二步還是2加10嗎?(不是,是10加2)
怎樣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邊)
修改板書:2+3+7=12
問: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從左往右)
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和你們剛才說的計算過程還一樣嗎?(不一樣了)
要按照你們剛才說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學習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相符合,怎么辦?(學生產生疑惑)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幫你們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小括號(出示:( )).你記住它的樣子了嗎?請你隨老師一起寫一寫(學生書空小括號的寫法).
(2)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師:有了小括號,就可以改變原來算式的運算順序了,小括號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這道題我們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號括起來.(板書:在3+7處用紅筆畫上小括號)
問:有了小括號,“2+(3+7)=”這道題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書:
2、教學例3
師:我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如果遇到帶小括號的算式,你會算嗎?
板書:15-(6+2)=
學生試著算一算,然后進行交流.
問: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總結運算順序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括號,那么帶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它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師生共同總結出: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新知
1、教材第54頁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學生獨立完成以后,集體訂正: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較:每組的上下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強調:做計算題,一定要認真審題,看清運算符號.
2、下列題中,哪題先算“3+4”?為什么?
3+4-5 15-3+4 15-(3+4)
3、給下面的算式添加運算符號,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小括號
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法嗎?(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
教材第55頁的練習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