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4
這是小數乘小數教案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將小數乘以10或100變為整數,再利用整數的乘法得到積,再通過積的變化規律除以相應的倍數得到原來的積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時,提升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運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小數乘小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得到原來的積。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教師家中裝修需要測量面積,面積有多大?
(二)探索新知
學生列出算式3.8×3.2,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估算,在學生嘗試后可以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師進行呈現。
接下來要讓學生進行具體運算,這里出現小數乘法中最容易出現的小數點的問題,故而教材中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先將小數看作整數進行計算,然后根據數位變化再寫出正確的積。
由教師提出化為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學生小組一起計算,計算完互相對比下結果是否一致,問題在于哪里。
讓學生板演的方式進一步講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別乘以10,所以在積要除以100這樣的方式。
(三)課堂練習
出示書中小數乘小數的例題。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嘗試解決生活中或者與父母去購物時遇到的小數乘法。
四、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每位同學家里的生活條件都很好,,住進了這樣風景優美的住宅小區、(課件)陶老師想采訪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積有多大?你的小房間面積又有多大呢?我們看,這是小明同學房間的平面圖。(課件出示)
1、從圖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下面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求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⑴房間是什么形狀的?要求房間的面積,就是求什么圖形的面積?
⑵需要找哪些條件?你認為算式怎么樣列?打開隨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導探究
1、根據算式,請你估計一下房間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指名口答,課件出示)你是怎樣估計的?有和他不一樣的嗎?誰來說說。房間的面積在什么范圍內?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認為這樣估計分別要付多少錢?(指名口答)4萬5千元和6萬元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差多少?給少了開發商不愿意,給多了我們又不愿意。要想雙方都不吃虧,怎么辦?(準確的計算出它的面積)
3、同學們看,這道題是兩個什么數相乘?(小數乘小數)(板書課題)它和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樣?(前面學的是小數乘整數)回想小數乘整數你是怎樣計算的?(先轉化成整數乘法,再點上小數點)那么,這道小數乘小數的題你想怎樣算?指名回答。打開隨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寫好的小組內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樣算的?(先擺豎式,把3.6擴大10倍看作36,把2.8擴大10看作28)生說,師依次出示課件。
②誰能再說一說,第一個箭頭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個,第三個呢?小組里先說一說。
③通過計算,我們得出3.6×2.8的積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結:大家剛才說的真好,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看作整數乘,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了100倍,右邊藍色方框里看作整數乘的過程我們一般放在心里,不寫出來。方法你掌握了嗎?
(三)自主發現
1、剛才我們計算出了小明房間的面積,小明還有一個漂亮的'小陽臺,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算出來。打開書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寫好的同學小組里交流,你是怎樣做的。
①匯報,你是怎樣做的?
②結果是3.220,為什么等號后面寫3.22?怎樣化簡?為什么可以這樣化簡?指名說,誰能再來說一遍給老師聽。
③小結:老師明白了,他是先看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三位,點上小數點。是3.220。再把小數末尾的0舍去。這樣比較簡便,我說的對嗎?
2、師:例1的結果是兩位小數,試一試的結果是三位小數,老師有困惑了,小數乘小數,積的小數位數是怎樣確定的呢?想不想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出示討論題)指名讀題。
⑴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⑵“試一試”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⑶通過比較,你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①小組討論,依次回答、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
②通過這三道討論題,我們能不能總結一下,這類小數乘小數的題應該怎樣計算?在小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說,依次出示結論。注意老師用紅色標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學們把方法默記一遍、
(四)學法討論
引導討論:理解了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系小
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復習過的因、積變化規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1)你能把兩個因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嗎?
(2)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兩個因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2、學生獨立完成、
3、練習:67×0.32、14×6.2
4、歸納法則
以上幾題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四、鞏固練習
1、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打開書,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過渡: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了,下面請大家來當一回小老師,批改一下這位同學的作業。先看對不對?錯在哪里呢?請你在旁邊幫他改正過來。看書上第三題。
重點第二題,7、38是兩位小數啊?哪里錯了呢?讓學生說出: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0劃去。
3、下面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種西服面料,每米的售價58.5米,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計得數,再計算)
五、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 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教學內容:
《小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與歸納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遷移
1.口算,說一說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2.列豎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安排復習積的變化規律與小數乘整數,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發現問題。
課件呈現例3情境圖。
(1)學生收集數學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說一說2.4×0.8與前面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3)出示課題:小數乘小數。
(設計意圖:從計算“宣傳欄的面積”導入,既復習了計算面積的知識,又引出了“小數乘小數”的數學問題。)
2.嘗試計算,引導推理。
(1)估一估,確定積的范圍。
先估計一下,“2.4×0.8”的積大約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別看成最為接近的整數,所以積大約是2平方米。
(設計意圖:在列豎式計算之前先估算,為筆算的結果確定大致范圍。)
(2)猜一猜,嘗試算法。
根據計算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想一想: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可以怎樣計算?
(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先按整數乘法進行計算,再點上小數點。)
(3)試一試,體會算理。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積是19.2還是1.92,為什么?
學生可能有兩種解釋:
解釋一:把2.4米和0.8米分別改寫成分米作單位,算出面積是192平方分米,再還原成平方米作單位,所以積是兩位小數。
解釋二: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和“小數點移動規律”,計算時把2.4和0.8分別看作24和8,兩個因數都乘了10,算出的積192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為了讓積不變,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圖。
看著分析圖,引導學生完整敘述整個推理過程。
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后,得到的數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現在的積除以100,從積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
(4)驗一驗,確定結果。
通過推理,我們驗證了2.4×0.8=1.92,和估計的結果是一致的,積確實是2平方米左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