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1
這是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單元教學內容
三位數乘兩位數P47——P55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難點:估算時,正確處理因數估大估小的問題。
四、單元教學安排
三位數乘兩位……………………………………………………15課時
第1課時 筆算乘法
一、教學內容: 筆算乘法(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沒有0)P47例1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 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3. 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這節課我們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二)探索發現
1、出示例1:
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 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問: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乘法算式?(板書教學內容補充:三位數乘兩位數)
145×12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計算出準確的結果?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自己試一試。(小組討論并匯報)
提問: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積是290,得數的末位和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個位上的0不寫。
板書: 145×12=1740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和45×12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相同點?
小結:兩位數乘法筆算的方法是什么?師生歸納
兩位數乘法,先用一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這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三)鞏固發散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
145×12=1740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發現并掌握了(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沒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 筆算乘法。理解了每一步乘的含義和積的書寫位置。
第2課時 筆算乘法(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教學內容:筆算乘法(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P48例2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 使學生經歷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3. 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計算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筆算并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教學內容:筆算乘法
(二)探索發現
1、出示例2
怎樣計算160×30=
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1)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總結:可以用口算計算先算160×3=480,再在積的末尾再添1個0;或16×3=48,再在積的末尾添寫2個0
(2)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怎樣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在本上完成。)
小組討論交流計算的過程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
160×30=4800
1 6 0 1 6 0
× 3 0 × 3 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獨立計算106×30=
學生反饋討論:
(1)豎式的簡便寫法,為什么不寫成
1 0 6
× 3 0
(2)計算106×30時,既然中間的0與3相乘得0,那么這個過程可以不要嗎?
106×30=3180
1 0 6
× 3 0
3 1 8 0
小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師生歸納
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
(三)鞏固發散
教材P48 做一做1、2 獨立完成 指名板演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
160×30=4800 106×30=3180
1 6 0 1 0 6
× 3 0 × 3 0
4 8 0 0 3 1 8 0
六、教學反思:通過學習探索,學生掌握了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書寫格式,明確了計算時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
第3課時 練習課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P49—P50
二、教學目標:
1、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能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P49——3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2、P49——6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3、P50——8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說一說錯誤的原因。
4、P49——1 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訂正
(二)指導練習
1、P49——5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教師指導:注意單位換算
2、P50——9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教師指導:此題有兩種思路,方法一:分別求每種3套的價錢再加起來;方法二:先求每種各買一套總共花多少元,再求買三套的總價。
3、P50——11 獨立完成后先小組交流再匯報
教師指導:此題有簡便方法,因為15×200=3000,因此最后一款電話機15×210>3000不能購買,而200-128=72 200-108=92 200-198=2 因此只要再用多出來的錢分別乘15,即可求出還剩多少錢。
4、P50——12 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方法再匯報
教師指導:寫出乘積最大算式的方法是:先確定兩數的最高為5、4;然后依次確定下面的數字,把剩下的最大的數字放在被乘數上(從左數起第二個因數):3、2;剩下的0按題目要去放在乘數上(從左數起第一個因數);所以答案就是520×43=22360。
思考:如果乘積最小,又該如何?
教師指導:先找出兩數的最高為2、3;然后依次確定下面的數字,把剩下的最小的數字放在被乘數上(從左數起第二個因數):0;剩下的4、5放在乘數上(從左數起第一個因數);所以答案就是345×20=6900。
(三)檢測評價
1、P49——7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2、P49——2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3、P49——4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4、P50——10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四)板書設計
練習課
六、教學反思: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能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使計算變得熟練,準確率有所提升。
第4課時 積的變化規律
一、教學內容: 積的變化規律P51例3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積的變化規律,會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索、歸納積變化規律的過程。
3.在探索、歸納積變化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
6×2= 6×20= 6×200=
(二)探索發現
1、組織小組交流
2、歸納規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3、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
20×4= 10×4= 5×4=
4、組織小組交流
引導概括: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5、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觀察算式。 學生將發現的規律說給自己的同伴聽。
全班匯報交流發現的規律,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6、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
(三)鞏固發散
1、兩個數的乘積是120,其中一個因數乘4,另一個因數不變,這時積應該是( ),如果另一個因數也乘4,這時的積應該是( )
2、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除以5,要是積不變,另一個因數應該( )
3、在一個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8后,積變成424,原來的積是( )
4、P51 做一做第1題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5、P51 做一做第2題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教師指導:方法有兩種,方法一:先求出長200÷8=25(米)再用25×24=600(平方米)方法二:因為寬擴大了3倍,在長不變的情況下,面積也擴大3倍,200×3=600(平方米)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
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進一步探索出了積的變化規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能夠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后好要多進行鞏固練習。
第5課時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六、教學反思: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6課時 練習課
一、教學內容: 練習九P54—P55
二、教學目標:
1、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以及積變化的規律。
2、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能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并能熟練運用所學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P54——1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2、P54——3、5 獨立思考后指名匯報。
3、P54——4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4、P54——6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5、P54——7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對于判斷錯誤較多的予以指導。
(二)指導練習
1、P55——8 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教師指導:注意20×3=60(元),因此全選擇第二種套餐顯然不行。可以是兩份第一種套餐,一份第二種套餐;可以是兩份第二種套餐,一份第一種套餐;還可以是3份第一種套餐。
2、P55——9 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
教師指導:此題有兩問,要先求路程,再用路程÷時間=速度
(三)檢測評價
1、P54——2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
2、P54——10 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說出規律。
(四)板書設計
練習課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鞏固練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熟練掌握了積變化的規律。
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能準確熟練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并會熟練運用所學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把筆算和簡算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重點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國慶長假快到了,小麗一家決定從廣州坐火車到北京旅游。看了這幅圖,你看見了哪些數學信息?
2、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誰來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回答并板書:114X21三位數乘兩位數應該怎樣計算呢?(出示課題)
2.探索方法
(1)讓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從廣州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那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究竟是多少呢?請你用課堂本進行計算解答。
(3)四人為一小組交流一下你的計算方法,并說一說理由。
(4)匯報方法并板書。說說其中的道理。
(5)豎式請人說,再說,提問:這里吳老師就有一個疑問了,1X4得4寫在個位上我理解,可是這個2X4得8的8為什么不寫在個位上卻要寫在十位上呢?2280是114X20得到的,114是114X1得到的。那么這個228中的兩個2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各表示什么?
(6)在計算完以后,我們來對照一下我們的'計算結果與我們的估算結果怎么樣?很接近,那么我們在做題之前可以先估計一下積的范圍,在計算完以后還可以對照一下估算的結果,檢查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接下來我們把這道題補充完整。橫式和答。
四、練習
1、現在小麗一家已經在火車上,我們去聽聽他們都在議論些什么?(生回答)
2、你想幫他們解決哪一個問題,就請你用課堂本進行解答。
3、展示學生答案:118X12=1416(個)125X11=1375(元)
4、火車不停地向前行駛,現在他們到哪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5、那到底火車已經行駛了多少千米呢?離北京究竟還有多遠?讓我們一起來計算一下吧。
114X18=2052(千米)2394-2052=342(千米)
6、看來小麗一家就快要到北京了,那么在此,我們祝福小麗一家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幫小麗一家解決了旅途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那要想準確地計算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結果,要注意些什么?
(在計算的時候,我們要先從個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要把積的末尾寫在那一位上)
五、數學游戲(搶占陣地)。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7頁及相應練習
教材分析
該課內容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第一課時,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本節課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樣的。該課也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知識的遷移,自主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的筆算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教具準備
學生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2分鐘口算練習
一、情境導入
播放北京標志性景點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們乘車所用的時間都是12小時,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時
李叔叔
火車
平均145千米/時
教師:他們是從同一個城市去的么?
教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學生列出算式:78×12
學生列豎式計算,交流、匯報。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離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45×12
1.運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
說一說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準確結果,還得用筆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2.探究算理
學生嘗試筆算,教師巡視,挑選出幾種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們先請剛才板演的同學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據學生匯報,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時行的路程,即290個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時行的路程,即145個10)
1 7 4 0
我們想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有什么好辦法呢?(一是與估算結果比較,二是通過驗算。)
3.討論交流
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樣的,互相說一說。
4.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7頁做一做橫著第一排。
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典型現象,請其板演。
集體訂正。
2.算理選擇題
(1)在計算234×35的時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計算,選擇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練習八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