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4
這是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講過《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這節課后,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老師必須把新課標的理念從內在的心理接受外化為教學行動,讓學生感受到上數學課是快樂的,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一、從猜想到驗證
上課一開始,我從變魔術引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到一種神奇的數學世界。我用一張長方形紙條作教具,玩出了幾種花樣,在做紙圈時先做一個普通的紙圈,然后將一端翻轉180度,再用膠水粘牢,讓學生猜是幾個面,是不是一條邊一個面呢?怎樣驗證呢?讓學生思考后再帶領學生一起動手檢驗。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沿1/2線剪,剪完后會是什么樣?猜測后再動手。伴隨著學生的唏噓聲和動手實踐,我引出了莫比烏斯帶。整節課我都很注重猜想和驗證這個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二、從模仿到創造
模仿學習是小學生學習方法之一,但模仿僅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從模仿到創造,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發展過程。在新課的引入時,我教會學生用畫線的方法驗證單側曲面,以后的環節我讓學生再驗證是單側曲面還是雙側曲面時,學生就會運用畫線的方法來驗證,這是模仿老師,然后我讓學生用擰、粘、剪的方法自主地玩,這就把從模仿到創造落到了實處,而且整節課我都在啟發學生想一想“為什么”,因為我覺得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從符號到想象再到驗證
數學是一門符號性的學科,本節課我讓學生懂得“莫比烏斯帶”等數學術語,在每個環節我又讓學生猜一猜、畫一畫、剪一剪,使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鍛練了空間想象能力。我覺得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學會了想象,憑借自己的經驗想象后還要去驗證。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從想象入手,然后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四、從數學到現實,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在這節課快要結束時,我聯系到了實際生活,我們學習了莫比烏斯帶,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呢?這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其實莫比烏斯帶在生活中的運用,縣城的學生是不常見的,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我先舉了幾個例子,比如過山車的軌道、磁帶、針式打印機的色帶。然后讓學生大膽想象,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應用莫比烏斯帶的原理,讓學生對莫比烏斯帶的思考沒有因為這節課的結束而結束。
在上這節課時,我感覺自己整個身心都融入了課堂里,和學生一起好奇,一起探索,自己也覺得身心愉悅。
教學目標: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設計
1、方形紙條制成一個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在動手操作中了解莫比烏斯帶的特征。
2、經歷動手操作,主動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數學”的過程,探索莫比烏斯帶的神奇特征。
3、通過猜測到驗證這種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拓展數學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經歷動手操作,主動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數學”的過程,探索莫比烏斯帶的神奇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故事《聰明的執事官》:據說有一個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實農民的東西,并被當場捕獲,將小偷送到縣衙,縣官發現小偷正是自己的兒子。于是在一張紙條的正面寫上:小偷應當放掉,而在紙的反面寫了:農民應當關押。縣官將紙條交給執事官由他去辦理。執事官不想誤判此案,又不敢得罪縣官。聰明的執事官將紙條做了點手腳。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據縣太爺的命令放掉農民,關押小偷。縣官聽了大怒,責問執事官。執事官將紙條捏在手上給縣官看,仔細觀看字跡,也沒有涂改,縣官不知其中奧秘,只好自認倒霉。這位聰明的執事官是用什么方法讓小偷得到懲罰呢?這張小小的紙條里到底隱藏著什么奧秘大家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這張小小的紙條,學完這節課大家就會明白了。
二、 認識莫比烏斯帶
1、螞蟻吃面包屑
學生動手做一個普通的紙環,紙環內側有一點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螞蟻。如果不讓螞蟻爬過紙環的邊緣,它能吃到面包屑嗎?
2、認識莫比烏斯帶
(1)莫比烏斯帶的由來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后,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顏色;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
(2)學生動手做莫比烏斯帶
這個紙帶到底怎么做的呢?將長方形紙條的一端翻轉180度,再把它用雙面膠把兩端粘起來。這樣就成了一個怪怪的圈。師演示完后再帶著學生一起做。
做好后在紙環上作個標記A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螞蟻從A點出發能吃到面包屑嗎?
學生用色筆從A點開始畫,直到又回到A點。這就是莫比烏斯帶神奇的地方。
3、分別在做好的普通紙環和“神奇的紙環”上各取一點。用色筆涂色,不能翻過邊緣一直涂下去,你發現了什么?
普通紙環上的顏色總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紙環”上正反兩面都涂上了顏色,說明這個帶子已經變成了只有一個面的帶子。
三、剪“神奇的紙環”
1、導入語:剛才我們通過探究,發現了“神奇的紙環”由兩個面變成了一個面,下面,我們一起繼續探究“神奇的紙環”的奧秘。
2、請同學們再取兩張長方形紙條,在每張長方形紙條的`中間畫一條線,再分別做一個普通紙環和一個“神奇的紙環”。
3、問:用剪刀沿紙條上的線剪開,你覺得會變成什么樣子?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4、請同學們動手剪一剪。
5、匯報結果。
(1)發現普通圓環剪開后變成了兩個。
(2)“神奇的紙環”剪開后還是一個紙環,只是變大變細了,而且扭曲的不止180度了。
6、同學們,這條“神奇的紙環”還有很多神奇之處,你們想知道嗎?引導學生把紙條平均分成三份、四份做成“神奇的紙環”,再沿線剪開,看看有什么發現?
平均分成三份的“神奇的紙環”沿線剪開后變成一個大圈套著一個小圈;平均分成四份的“神奇的紙環”沿線剪開后變成一個大圈套著兩個小圈。
四、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師小結:這莫比烏斯帶不僅好玩、有趣,而且還被應用到生活中的許多地方,讓我們跟隨“莫比烏斯帶”一起走進生活去看看。
五、揭示課前故事的謎底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那個執事官是用什么辦法既救了農民又懲治了小偷嗎?引導學生回答:聰明的執事官將紙條扭了180度,做成“莫比烏斯帶”,從“應當”讀起,原話就變成了“應當放掉農民,應當關押小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認識莫比烏斯帶.
2.動手制作,自立探索莫比烏斯帶.
3.感受教學知識的無窮奧妙,激發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教具:剪刀 膠水 水彩筆 紙條若干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會用紙條變魔術嗎?那你們想不想學?現在就請你們都準備好吧,老師要帶你們進入神奇的紙條世界了。
二、講授新課:
1、請同學們拿出一號紙條,觀察一下它有幾條邊,幾個面?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有兩條邊兩個面的圖形?
2、能不能想辦法把它變成有一條邊一個面的圖形?(同桌互相討論)
3、和老師一起做,一只手捏住紙條的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紙條的另一端把它旋轉成180°,變成一個紙環。
4、新圖形到底是不是只有一條邊和一個面呢?我們來驗證一下。把剛才紙條的兩端粘住,沿著紙條的中線用筆一直畫下去,有什么發現?再沿著紙條的任一邊一直摸下去,有什么發現?
5、這個神奇的紙圈就叫做莫比烏斯圈,它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現的。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小的紙圈,它的用途可大了,不信我們一起來剪剪看。
6、如果我們沿著你們剛才畫過的中線剪下去會怎樣呢?(學生討論)學生試剪并匯報。
7、如果我們要沿著三分之一線剪下去又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呢?先討論,猜想,再拿出3號紙條試剪并匯報。
8、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用到莫比烏斯圈的呢?
三、總結:同學們這節課的收獲一定不小吧,這回你可認識到這個小小紙圈的神奇之處了吧?希望同學們能在課下繼續探討有關莫比烏斯圈的問題,可能有一天你們會有新的創造發明呢!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學會將長方形紙條制成一個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2.通過大膽想象和動手驗證,在莫比烏斯帶魔術般的變化中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拓展數學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科學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剪刀 , 雙面膠,彩筆 , 長方形紙條
教師:為學生準備三張長方形紙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問:老師給你們每人發了三張紙條,知道老師會拿著這些紙條做什么嗎?不知道就大膽地猜一猜吧。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不確定的時候,就可以像同學們現在這一展開大膽猜想。板書:大膽猜想。
老師打算用這些紙條來變魔術,想看嗎?但我有一個條件,就是要你們和我一起變魔術哦。那好,我們就開始今天的魔術之旅吧!
二,學習新知。
1.魔術一: 每個人拿一張一號紙條,把它做成一個圈,用雙面膠把紙條兩頭粘在一起,看誰做的最快。(老師在下面悄悄做一個莫比烏斯帶)
(1)畫線。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從紙條的中間任意選一點,從這點開始沿著紙條的中間畫線,一筆畫到底,最后再回到原來的起點。
出現了什么結果?(一面畫線,一面空白)
老師在自己的莫比烏斯帶上畫線。(學生驚異地發現兩面都劃上了線)
(2)引新。
同學們認真觀察,思考:同樣一張紙,為什么你們畫了一面,而老師卻把兩面都畫上了呢?其實呀,道理非常簡單,王老師手上的這個圈外側是什么顏色的,里側是什么顏色的?本來紅色的面和白色的面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大家注意看,我現在把紅色的外側面翻轉過來和白色的內側粘在一起,原本一外一內的兩個面就合二為一,成為一個面了,所以老師一筆把兩面都畫了。大家知道這個神奇的紙圈叫什么名字嗎?(板書: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他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在偶然間發現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莫比烏斯帶”,也有 人 把它叫“莫比烏斯圈”,還有人管它叫“怪圈”。
(3)應用。
那你們知道莫比烏斯帶它只有一條邊和一個面有什么好處嗎?
課件出示:傳送帶,打印機的色帶延長壽命。
你們說這樣一個神奇的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其實,莫比烏斯圈的神奇才剛剛開始,想不想 見識 一下?那我們開始趕緊今天忙的魔術之旅第二站吧!
2.魔術二: 拿出2號紙條,做一個莫比烏斯圈。
(1)觀察:
大家看看,這個莫比烏斯圈中間的是不是有條線,也就是二分之一的地方,(板書二分之一)。
(2)猜想:
如果 王 老師沿著這條二分之一的線一直剪下去,剪一圈,你們猜一猜,它到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3)驗證:
它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呢?我們要驗證一下。老師示范剪開(為了不把它剪斷,先看老師是怎樣開始剪的?注意安全)。
只差一刀了,見證奇跡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倒計時,3、2、1、這時老師的剪刀并沒有剪下去,這么美妙的時刻,應該讓同學們自己親自動手驗證。留下懸念給學生自己動手。
變成什么樣了?一個大圈子。這不可能吧,老師完成最后一刀。變成了一個大圈。怎么會變成一個大圈呢?所以有時候不能光憑腦子猜像,當我們對不確定的事情做出大膽猜想后,還要親自去做一做,動手驗證一下,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板書:動手驗證。
(4)形成原理。
它與莫比烏斯圏的特點是有關系的,它只有一個面,是剪不斷的我們不僅剪過了紅色的面還剪過了白色的面,相當于剪了兩個圈的長度。所以剪出了兩倍長的大圈。
(5)再猜想。
那這個大圈還是一個莫比烏斯圈嗎?
(6)再驗證。
學生驗證。還有更神奇的 ,想不想玩啊?
3.魔術三: 拿出3號紙條,把中間一個跑道涂成紅色,紅白跑道將紙條平均分成了三等分,做一個莫比烏斯圈。
(1)涂色。
拿出3號紙條把中間的一塊涂上紅色。
(2)猜想:
如果沿三分之一的線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大家猜猜看。
(3)驗證:
誰的猜測最給力,還是用剪刀驗證一下。
老師示范,剪一半的時候,大家的手癢不癢,那還不動手自己去見證奇跡。
變成什么樣了?一大一小,不可能吧? 王 老師還剩下一刀,看看。真的是一個大圈一個小圈。這莫比烏斯圈太跟我們作對了吧,我們沿二分之一的虛線剪開就變成了一個二倍長的大圈,沿三分之一的虛線剪開怎么就變成一個大圈套一個小圈呢?怎么回事啊?其實啊,它還是跟莫比烏斯圈的特點有關,什么特點?(一個面)。一個面能不能剪開?(不能)。它能一分為二、一分為三嗎?(不能)所以啊,這白色的部分是原來的兩邊白色部分剪了下來就成為了兩倍長的圈,中間的紅色部分你剪到了嗎?(沒有)。它還是原來的那個莫比烏斯圈。這樣大圈就套上這個小圈了,神奇吧!
(4)小結。
剛才我們沿著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地方剪開莫比烏斯圈,是不是給我們圈來許多神奇的地方,其實啊我們還可以沿著莫比烏斯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地方剪開,那又會圈給我們什么驚喜呢?下課后同桌之間或者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先猜猜,再動手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測,好不好啊?
一個看似簡單的小紙圈居然這么神奇,其實啊,它不光好玩有趣,在生活當中你也經常見到它的身影。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可回收物標志。 2.莫比烏斯爬梯 3.過山車
4.雕塑(三葉扭結,殘奧會雕塑,殘奧會火炬)
5.建筑:世博會湖南館。
四,暢談收獲。
通過這節課對莫比烏斯帶的研究學習,你對數學有什么新的感受?
在數學知識廣闊的海洋里,像莫比烏斯帶這樣神奇又好玩的知識還很對很多,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簡直數不勝數。所以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數學家被數學知識所吸引,沉醉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但是這些數學家們在研究數學知識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對不確定的事情,他們敢于做出大膽的猜想,并且都 會 動手驗證。我希望“大膽猜想、動手驗證”也能成為同學們今后學習數學的法寶。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
大膽猜想
法寶
動手驗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