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7
這是菩薩蠻韋莊其二教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4、了解這首詞贊美*南,同時借對*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鑒賞這首詩似直而紆的表達藝術。
2、了解這首詞贊美*南,同時借對*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熟讀背誦這首詩,簡要了解韋莊。
自主學習
1、作者信息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詩人、詞人,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為中唐著名詩人韋應物四世孫。孤貧力學,才敏過人。廣明元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攻入長安,遂陷于戰亂,與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長安三年。后離長安,來到洛陽,因洛陽也不安靖,于是攜家遷至*南避難。避居*南十年,五*歲時又回到長安,一心想要應試,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的懷抱。五十九歲時中進士,六十二歲被李洵聘為書記,同至西川,由此結識了西川節度使王建。六十六歲時,應王建之聘入川為掌書記。天佑四年,朱溫篡唐,王建據蜀稱帝,是為前蜀。七十二歲的韋莊被任為宰相,開國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歲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詩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韋莊的詩集名《浣花集》,其詞與溫庭筠齊名,號稱“溫韋”,為“花間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體顯示介紹文字及圖片: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二人齊名,號稱“溫韋”。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花間派: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位詞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詞,編成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花間詞的題材,十之*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還有極少部分是詠史征戍、行旅寫景。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浮艷為主。
3、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詩人早年浪游*南時所作。韋莊浪游*南時,共寫了五首以《菩薩蠻》為題的詞。這五首詞的內容、情意、風格相近。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合作探究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白居易的《憶*南》,請同學背誦這首詞。(*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花紅勝火,春來*水綠如藍。能不憶*南?)
這是白居易贊美*南的詩句,今天我們來學習韋莊的一篇贊美*南的詞作《菩薩蠻》。
二、感知詩歌:
1、指定學生誦讀詩歌:
2、教師評點,并指導誦讀技巧:
這首每兩句換一次韻,且平仄重復回環,有復疊之美。誦讀時平聲音應拖長,稍做停頓;遇仄聲時則應急促一些。
3、全班齊讀:
三、詩句賞析
1.“人人盡說*南好,游人只合*南老”
這兩句意思:人人都說*南好,確實如此,到*南來作客的人應該在這兒住上一輩子。
小結:這兩句抒情。韋莊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戰亂中來到了*南,而在*南韋莊只是一個游人客子,卻想在*南終老,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也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南水鄉的依戀之情。
2.“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這兩句意思是:*南春水澄澈,比藍天更藍碧,在這碧于天的*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比起中原的戰亂,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啊。
小結:這兩句寫景。描繪了*南水鄉的美麗風景和*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樣美麗,手腕潔白得像凝滿了霜雪。
小結:這兩句寫人,贊美了*南窈窕美麗的女子。
4.“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須:必定。斷腸:形容非常傷心。其意思是: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若是回鄉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小結:
這最后兩句是抒情,抒發了想回故鄉勒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
這抒情體現了花間詞特點,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饒有韻致。說“莫還鄉”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還鄉,而現在沒有老,不能還鄉,表現了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苦衷。后面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南好,游人只合*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四、全詩主旨意境
這首詞描寫了*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五、藝術特點
在謀篇布局上,上片開首兩句與下片結尾兩句抒情,中間四句寫景、寫人。全詞寫得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具體特點是:
1.語言疏朗秀美、明白曉暢。
2.抒情直抒胸臆,卻又婉轉含蓄(陳廷焯:“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3.寫景寫人純用白描,卻又清新明麗。
菩薩蠻
趙令畤①
春風試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艷明沙水。不受眾芳知,端須月與期。
清香閑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后燕③瑤池,人間第一枝。
【注】①作者與蘇東坡極友善,東坡為愛其才,曾薦其于朝。東坡因政爭遭貶謫時,作者亦受牽累。②頩:pīng,光潤美好的樣子。③燕,同“宴”。
(1)結合詞句分析,詞中如何體現梅花是“人間第一枝”?(3分)
(2)詞中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閱讀*:
10。(1)①開得最早,春風最先吹出了梅花的嫩蕊,女子們最先把梅花與釵飾*在頭上;②格調最高,梅花如瑤池仙子般高潔,眾花都無法與之相比,只有月亮才配與梅花相伴。(開得最早,格調最高,各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2)詞人通過描寫梅花的先春而開的冷艷幽姿,(1分)表現出詞人對梅花的高潔品質的喜愛之情,(1分)也借贊美梅花,表達了自己雖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品質的襟懷。(2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菩薩蠻(其二)》借江南美景所抒發的對于江南的依戀之情以及有家難歸的愁苦之情;掌握韋詞“以樂景寫哀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與情景再現,感受意境之美,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補充相關知識,激發學生交流探討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啟發引導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意境中領略江南之美,體味詞人飽經離亂、輾轉漂泊和有家難歸之苦;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把握詞中意象,了解本詞情景巧妙結合的表達技巧,體會“以樂景寫哀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詞人有家難歸的深層原因,美景背后的離亂之苦。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述法、討論法、示范法、探討法等。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自制視頻導入)
解說:江南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希望。唯美的江南吸引了無數文人的棲居,成為了安放他們心靈的精神家園。打江南走過,這里有春天的細雨綿柔,煙霧飄渺,滿目青翠;也有夏日的荷葉田田、魚戲蓮間和撐著油紙傘緩緩走過的丁香姑娘;秋日的畫船上,煮茶品茗,奏一首悠揚的曲子;褪盡五彩斑斕的冬天,連銀裝素裹的冬天,也別有風味。在萬事萬物的輪回中,體味人生,感受江南的美好。
江南歷來備受文人們的青睞,在江南的詩詞中,有很多的詩句是詩人借江南風光來抒發思鄉之情,江南優美的風光和的詩人的思鄉之苦兩相對比,往往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唐末五代詩人韋莊的《菩薩蠻(其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一)教師范讀《菩薩蠻(其二)》。
(二)配樂,學生朗誦。
教師點評:感受意境,講出自己初步的感受。
思考:詞中哪個字可以概括韋莊筆下的江南?
明確:好
三、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一)思考:
“人人盡說江南好,”“好”在哪里?請同學們找出來。
1、春水碧于天
2、畫船聽雨眠
3、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二)體會意境:
韋莊用這簡短的幾句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江南春景圖,誰能用自己的話再現這幅畫面的意境呢?
課堂示范:當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從臉上陣陣拂來,當呢喃的燕子從頭頂聲聲掠過,我知道,春天已經親切的跟我打招呼了。春雨無聲或有聲的來了,江湖池塘的水一波一波的滿了。縱目四顧,碧水鋪天連地,一日得閑,坐上畫船,蕩漾在柔柔的水波上,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淅瀝的雨輕輕敲打著船篷,伴我墜入無夢之鄉。你看,那街邊酒肆賣酒的女子,靚麗溫婉如月,那卷起了衣袖的雙手,在勞作中依然掩不住細膩與嫩白。迷醉恍惚中,我想起了卓文君和她那傳奇的故事。
(三)緣景明情
作者精選意象,將江南描繪得美不勝收,他想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感呢?
明確:對江南的熱愛、依戀之情。
(四) 置身詩境
客居他鄉的人總是為思鄉之情所苦,這首《菩薩蠻(其二)》卻寫道: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為什么?
飽受離亂漂泊之苦,仍心系故鄉,卻說還沒有老不要回家,回家以后會痛苦斷腸,看似前后矛盾。要理解這種矛盾,就要走進韋莊生活的時代去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四、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一)知人論世,認知韋莊。
韋莊是唐末五代詩人,一生歷經坎坷。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恰逢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亂,與家人失散。后離長安赴洛陽,作《秦婦吟》。不久避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回到長安,想要伸展其治國平天下的懷抱。五十九歲時中進士。后入蜀,輔佐建立前蜀小朝廷,蜀國開國制度均處其手。七十二歲時被任為宰相。七十五歲卒于成都。他生活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獨特的經歷必然給他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二)分析“以樂景寫哀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的手法。
韋莊用唯美的文字寫出了江南的景美、生活美、人美,這里的生活可以稱得上“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了。江南成了游人客子想要老死于此的世外桃源,一片樂景。離開這樣的江南,定會讓我斷腸,縱如此,我依然心系故鄉。
而家鄉正如他在《秦婦吟》里所寫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已經被戰火摧殘得遍體鱗傷,滿目瘡痍。此時作者不是不想回到家鄉,而是有家不能回。“莫還鄉,須斷腸”抒發了詩人漂泊難歸的愁苦之感。借上闕如畫的樂景,在下闕抒發無限的哀情,讓哀情更哀。
五、學以致用
選取“我”心中能代表家鄉潛江的典型意象寫一個鏡頭。
要求:運用今天學到的抒情手法(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學生課堂寫作。教師點評,學生互評
六、課堂總結
詞已盡,情未結。今天我們跟隨韋莊體會了“以樂景寫哀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解讀一首詞,不僅要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更要讀出作者深蘊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反思
本課時學習了通過江南美景的描寫,抒發漂泊難歸之情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相對來說較高。在學以致用階段,寫家鄉潛江,大家做得非常好,練習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發揮了探究合作能力。
課前我已交代學生預習本課,大部分學生預習了課文,但是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預習效果不是很明顯。說明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這方面需要繼續加強。學生朗誦時放不開,不能充分通過吟詠體會詞人的情感,也需要進一步引導示范。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面,也需要加強,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其一
樓外漏聲驚歸雁,月上畫屏透珠簾。惆悵對明鏡,翻打金甌瓶。庭前紅粉面,花下邀相見。還似兩人心,歸來斷瑤琴。
其二
雨晴夜觀琉璃月,暖風穿屋星斗缺。眉淡柳如煙,淚落憑欄干。滿庭花*淺,臨海*管弦。雁歸人不來,一聲影徘徊。
其三
昔年舊顏空離別,對酒隱笑關山月。上高臺折梅,梅落人不回。雙鬢翠霞濃,日與云復明。心事有誰知?依舊花滿枝。
其四
翠翹日映紗窗西,金鴨嬉水春城碧。池上小桃紅,雨晴隔簾櫳。正是腸絕處,何事別花去。新妝上高樓,樓上人更愁。
其五
三月桃花含露雪,正是舊春多離別。織錦機聲頻,停梭憶舊人。思思長如線,牽牽針上纏。金錦繡鳳凰,不如作鴛鴦。
其六
隔簾鶯聲長相憶,終日描眉作兩思。門外草已綠,盼君歸來期。鏡中金翡翠,點點映妾淚。逗蝶思又起,倚欄心更期。
其七
含笑相對白玉盞,鈿鏡遮顏搖輕扇。明月笑紅妝,相望愁更長。青山遙遙久,問恨幾時有?欲尋檐前燕,寄書送君前。
其八
紅妝眉淺青山斜,羅袖畫簾山間月。回面照燈影,燈下淚分明。斜暉入床前,雙手把愁掩。心中有何事?翻遍皆不是。
其九
恨極梨白桃欲紅,故人萬里隔重重。拋卻金羽扇,翻來郎布衣。縷縷繞秋月,聲聲催白雪。晚深青岡炭,屋暖心更寒。
其十
夜夜相思望長安,傷心上樓憑欄干。三月桃又紅,畫船愁更濃。何時人似月,年年顏如雪。相逢見無期,心念郎可知?
其十一
絕代佳人本難得,風拂畫簾貼金額。鬢側*翠華,紅粉傅兩頰。妝成整金鈿,繡羅玉衣掩。開門迎君來,日落君不見。
其十二
正是花落南飛雁,妝成畫眉額不展。兩眼含玉珠,深處更有愁。朱唇荔枝香,往事斷心腸。明知留不住,還想去年處。
其十三
畫橈翠旗玲瓏日,玉殿香裊輕云里。閑憶月映樓,樓中青黛愁。金瑣繡簾后,隱映歸去路。一夜花滿枝,風落人不知。
其十四
暖風輕動蟾*冷,屏深對鏡香殘影。月似白玉裳,斜*金鳳凰。蟬鬢翠步搖,隔星渡鵲橋。眼中久別情,舉眉交相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