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7
這是錦瑟講解,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引導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詩歌,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和藝術創作特點。
2、學習從宏觀上把握詩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1、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歌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2、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情感目標:品味詩人獨特的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歌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方法】研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名句填空(多媒體課件展示)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些詩句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難怪同學們都耳熟能詳。這些詩句均是出自朦朧詩人李商隱之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朦朧詩的代表作—《錦瑟》。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課件展示)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三、整體感知
1、聽音頻范讀,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標出停頓。
2、學生齊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3、請一位學生朗讀,讀出感情。(讀完后教師要做評價和指導)
通過三遍朗讀,我們了解到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抒情詩,但究竟寫的是什么,依然不是很清晰。想要準確把握詩歌情感,從詩人的生平和詩作的創作背景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四、背景介紹(一代情種——李商隱)
很多人稱李商隱為情種,這和他豐富曲折的感情經歷密切相關。李商隱二十三歲那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陽山學道,在靈都觀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后隨公主入道的女子宋華陽,宋年輕美麗,聰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雙雙墜入情網。兩個多月后,這段超出常規的愛戀,終因不為禮教和教規所容以致無疾而終,然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戀情,卻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于是,他寫下了系列《無題》詩(多媒體課件展示),懷念那段美好的時光。
李商隱26歲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僚,并愛上王茂元之女。公元838年正月初五,兩人舉行結婚儀式。結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愛妻的《夜雨寄北》,仍然為現代人稱道。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隱寫了一些詩懷念她。逢著美景良辰,則懷念當時歡愛,而無時無刻不悲悼,見一花一草也要寓意興悲,自此以后,李商隱每逢七夕必有一詩。李商隱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備受排擠,潦倒終身,他一生又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留下了這么多哀婉艷麗的詩篇。真可謂:詩人不幸,詩歌幸。這首詩就是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時所作,不久病故。
五、課文研讀: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瑟”是一種樂器,有二十四弦、二十五弦、五十弦,作者此處無端發問“瑟為什么無緣無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發自己無盡的感慨,感嘆自己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華,讓作者思緒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聯緊承詩歌的主要內容“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莊周夢蝶》出自莊子的名篇《齊物論》,說的是莊子在熟睡中夢到自己變成了一只翩翩飛舞的蝴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醒來之后分不清是莊周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這個典故指的是對絕對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的事,說的是周朝末年蜀 國的君主在死后魂化為杜鵑,在暮春之時望著自己的國家不斷哀啼,感傷春去,也哀痛亡國。此句寄托了作者無限的哀思、難言的愁緒與不懈的追求,就算自己死后化為杜鵑也將依然不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里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為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前一句寥寥七個字,包含“滄海、明月、明珠、淚珠”四個意象,為我們展示了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里“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氤氳的霧氣在山頂升騰,朦朧飄渺,當人們想要走近一探究竟,卻什么也看不到了,作者的這句吟誦是對美麗愿望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嘆。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們的象征意義如何,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大意,提升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2.通過反復的吟詠、誦讀,領悟詩歌的情境。
3.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究詩歌的深層蘊含。
4.感受詩歌的內在神韻,發現詩歌的魅力,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掌握詩歌的大意,并能背誦全篇;學習詩歌的語言、藝術手法。
難點:通過詩歌的意象,體味詩歌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溫故知新)PPT展示李商隱的名句,引出詩人。
PPT內容: 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②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知人論世: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出身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曾任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后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忘恩負義。牛黨掌權后,他一直在政治是受到壓抑,始終不得志。(板書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利用多媒體播放范讀錄音,要求學生跟讀,并注意范讀的語氣、感情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對照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感知詩歌的情感基調。
3.組織學生自由讀,引導學生對重點字詞進行圈畫,感知詩歌的整體感情。
(談話法)思考“通過反復吟詠、誦讀,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李商隱的《錦瑟》是什么樣的情感基調?你是從哪些關鍵字詞中發現的呢?”,并指定2-3位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全詩的基調是哀傷低徊、凄迷,通過“思華年”“杜鵑”有淚”“惘然”等意象呈現。(板書)
詩歌大意:精美的瑟竟有五十根弦,每弦每節都讓人思憶起似水的華年。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鵑。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小組討論)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后思考并總結“作者全詩運用了哪些典故?每個典故都有什么樣的故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定2-3小組回答。
教師總結:
典故有“莊周夢蝶”“望帝啼鵑”“鮫人泣淚”“暖玉生煙”,并由老師總結學生所敘述的典故故事。
再次組織學生自由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典故中所飽含的哀傷之感。
2.(討論法)組織學生思考首聯“作者在首聯中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出了什么樣的感情?”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定2-3小組回答。
教師總結:
藝術手法:起興。以弦的數量象征詩人的春秋年華。以瑟音的清幽表現詩人的傷感之情。
3.(談話法)組織學生思考頷聯“作者在頷聯中運用2個典故,表現出了什么樣的感情?”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定2-3小組回答。
教師總結:
運用2個典故,寄情于物,借“蝴蝶”“杜鵑”表現詩人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卻在古老的典故中傳達出濃重的哀怨之感。
4.(討論法)組織學生思考頸聯“作者在首聯中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現出了什么樣的感情?”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指定2-3小組回答。
教師總結:
作者運用了借景生情的手法,借“滄海月明”“藍田日暖”的景象表達出“珠有淚”“玉生煙”的悲與迷惘。
5.(講授法)尾聯詩人自問自答,指出“此情”到了追憶時才感到哀痛,表現出詩人在年華已逝的年紀便深刻體會到這種悵惘和苦澀、悲哀。
6.總結
《錦瑟》因其過于隱晦迷離,該詩的主旨仍舊引起文人學者的討論,說法不一。有人說這是一首悼亡詩,認為詩人在孤獨中思念亡妻;有人說這是一首政治詩,因詩人仕途的坎坷故借詩抒情;有人說這是一首理想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思念與追求……同學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四)拓展延伸
搜索并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式誦讀其他關于李商隱的作品,感受詩歌的意象。
(五)小結作業
背誦全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錦瑟》的主旨需要再設計多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創作特色;
2.領會這首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重點難點】
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學習方法】
誦讀,理解,思考,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與作者簡介。
1.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描寫音樂的著名詩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3.蘇軾《赤壁賦》 4.劉鶚《明湖居聽書》
5.韓愈《聽穎師彈琴》 6.郎士元《聽鄰家吹笙》
7.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8.李商隱《錦瑟》(認為是詠瑟之作)
2.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滎陽。
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3.關于《錦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二、如何理解《錦瑟》的字面意義?
1.理解典故
①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啼聲非常悲凄。
③鮫人泣淚
《博物志》里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煙
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2.翻譯詩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不知什么緣故,錦瑟會有五十根弦,我現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心情難以平靜。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像莊周那樣,我在清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飛舞的蝴蝶;像古蜀國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鵑鳥的悲鳴中。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大海茫無際涯,明月照在蒼碧的水面,鮫人的眼淚化成萬千明珠;藍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裊裊輕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種種感慨豈待現在回顧追憶?它發生的當時我已經惘然失意,事后更何從追尋呢?
三、如何理解《錦瑟》的深層意境?
第一聯:起興。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一弦一柱”,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發出來。
中問兩聯,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承首聯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第二聯:寄情于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哀怨感傷之情,表達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于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猶如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是真實的自我了。
第三聯: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深埋水底,不能相見,無人賞識。
最后一聯: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四、究竟《錦瑟》一詩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絕唱傾倒了后世無數的聆聽者,歷來也曾經引起過很多不同的解說和猜測,金人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中便曾說過這首詩是“一篇錦瑟解人難”。
《錦瑟》一詩,境界撲朔迷離,情感深長綿藐,對于《錦瑟》一詩的主旨,歷來歧見紛紜,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1.詠瑟詩。有人以為這首詩的內容是詠“瑟”這種樂器的,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句是分別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調。
2.悼亡詩。認為詩人是在孤獨凄涼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詩。還有很多學者把它當做政治詩來讀。并從詩人的經歷中尋找蛛絲馬跡,闡幽發微。
4.愛情詩。認為《錦瑟》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傷世詩。認為此詩的主旨是“悵觸人生,情懷歷亂”。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詩歌約作于作者晚年,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的感慨,盡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托。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6.理想詩。認為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并不要求學生認同)
這首詩應該是感時傷世詩。《錦瑟》這首詩全篇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徊、凄迷朦朧的情調氛圍,反映出一個衰頹沒落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語文教案 語文試題 語文課件 作文大全 語文知識 教學文檔投訴建議我要投稿
錦瑟教案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
1、教學分析:本單元是詩歌單元,重點在于鑒賞詩歌方法的掌握和興趣的積累
2、學情分析:學生鑒賞詩歌傾向于對詩歌一種主旨的把握,《錦瑟》的多主旨為鑒賞詩歌豐富了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詩歌鑒賞的方法和詩歌鑒賞的靈活性有很大幫助
3、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探究性學習的必要,在文學的熏陶中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解說:凡讀過此詩,并稍稍了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于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所以走進作者,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所以我們以“名詞對接”的方法導入新課
一導語、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并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名詩對接:(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大家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錦瑟》神秘的面紗。
二、作者簡介:(見課件)解說:了解作者生平經歷,以及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我們鑒賞全詩的一個窗口,是我們了解作者創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的一個基礎。
三、教學生方法:賞詩三步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悟:體味意境,換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讓學生了解鑒賞基本鑒賞方法)
四、教師引導:教師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著兩字。是一首廣為傳誦的有人認為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為可能別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鵑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見課件)
五、課堂活動(師生互動)(解說:鑒賞詩歌第一步誦讀)
活動一:誦讀詩歌,初步感知。1、學生聽教師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2、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3、學生結合注釋譯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活動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學習,理解解詩的換位移情法,這是這堂課重點)(解說,對多主題詩歌的理解和把握,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和作者心靈的交流,換位移情,理解詩歌主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師提示:常見的幾種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傷。(解說:自由發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即可。讓學生理解李詩的創作風格,理解詩歌因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識結構,人生經歷、理解的差異對詩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讓學生從中明白詩歌鑒賞是重新走進,要靈活、要思考、要體味。)
活動三:(解說,詩歌的語言獨具魅力,品味語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賞析技巧是一個借鑒和學習的過程)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滄海月明鑄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重點句賞析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1、哀怨的基調2、 凄迷的意境 3、 華美的語言
活動四 :整體朗讀(解說;再次感受詩歌詩韻詩意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小結并布置作業:(解說,突出重點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進作者心靈世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對課堂內容的鞏固,鍛煉文字表達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盡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作業: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任選一主旨,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板書如下 首聯: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
錦瑟 頷聯:思念至深,其苦難言(典故、傳說)
頸聯:滄海桑田,美玉生煙(典故、傳說)
尾聯:事過境遷,此情難待(直抒胸臆)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鑒賞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4、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鑒賞方法:換位移情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