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9
這是注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拼音解讀:
qiān gǔ jiāng shān ,yīng xióng wú mì ,sūn zhòng móu chù 。wǔ xiè gē tái ,fēng liú zǒng bèi ,yǔ dǎ fēng chuī qù 。xié yáng cǎo shù ,xún cháng xiàng mò ,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xiǎng dāng nián ,jīn gē tiě mǎ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
yuán jiā cǎo cǎo ,fēng láng jū xū ,yíng dé cāng huáng běi gù 。sì shí sān nián ,wàng zhōng yóu jì ,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kě kān huí shǒu ,fó lí cí xià ,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píng shuí wèn ,lián pō lǎo yǐ ,shàng néng fàn fǒu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拼音版注音:
qiān gǔ jiāng shān , yīng xióng wú mì , sūn zhòng móu chù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wǔ xiè gē tái , fēng liú zǒng bèi yǔ dǎ fēng chuī qù 。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xié yáng cǎo shù , xún cháng xiàng mò , 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xiǎng dāng nián , jīn gē tiě mǎ ,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yuán jiā cǎo cǎo , fēng láng jū xū , yíng dé cāng huáng běi gù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sì shí sān nián , wàng zhōng yóu jì , 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kě kān huí shǒu , bì lí cí xià , 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píng shuí wèn , lián pō lǎo yǐ , shàng néng fàn fǒu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翻譯: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么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賞析: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后,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向往。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 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這種評價是中肯的。
全文拼音
永 yǒng 遇 yù 樂 lè· 京 jīng 口 kǒu 北 běi 固 gù 亭 tíng 懷 huái 古 gǔ
(宋sòng) 辛 xīn 棄 qì 疾 jí
千 qiān 古 gǔ 江 jiāng 山 shān, 英 yīng 雄 xióng 無 wú 覓 mì, 孫 sūn 仲 zhòng 謀 móu 處 chù。 舞 wǔ 榭 xiè 歌 gē 臺 tái, 風 fēng 流 liú 總 zǒng 被 bèi 雨 yǔ 打 dǎ 風 fēng 吹 chuī 去 qù。 斜 xié 陽 yáng 草 cǎo 樹 shù, 尋 xún 常 cháng 巷 xiàng 陌 mò, 人 rén 道 dào 寄 jì 奴 nú 曾 céng 住 zhù。 想 xiǎng 當 dāng 年 nián, 金 jīn 戈 gē 鐵 tiě 馬 mǎ, 氣 qì 吞 tūn 萬 wàn 里 lǐ 如 rú 虎 hǔ。
元 yuán 嘉 jiā 草 cǎo 草 cǎo, 封 fēng 狼 láng 居 jū 胥 xū, 贏 yíng 得 dé 倉 cāng 皇 huáng 北 běi 顧 gù。 四 sì 十 shí 三 sān 年 nián, 望 wàng 中 zhōng 猶 yóu 記 jì, 烽 fēng 火 huǒ 揚 yáng 州 zhōu 路 lù。 可 kě 堪 kān 回 huí 首 shǒu, 佛 bì 貍 lí 祠 cí 下 xià, 一 yī 片 piàn 神 shén 鴉 yā 社 shè 鼓 gǔ。 憑 píng 誰 shuí 問 wèn, 廉 lián 頗 pō 老 lǎo 矣 yǐ, 尚 shàng 能 néng 飯 fàn 否 fǒu?
原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后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
贏得:剩得,落得。
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佛(bì)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白話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韻譯江山如畫、歷經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的定都處。昔日的舞榭歌臺、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斜陽照著草和樹,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學黷(dú)武,效法漢將伐匈奴,沒能夠封山紀功狼居胥,卻要倉皇向南逃,時時回頭向北顧。我登上山亭望江北,還記得四十三年前的舊事一幕幕:烽火連天鏖(áo)戰苦,揚州一帶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顧?拓跋燾(tào)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誰能派人來探問:廉頗將軍雖年老,還能吃飯嗎?
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 ,辛棄疾當時已有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佳作。
賞析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后,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向往。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 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這種評價是中肯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