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育游戲及創編方法PPT課件這個PPT共5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發展體力和動作,平衡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第一節 幼兒體育游戲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傳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完成體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是完成體育任務的基本方法。在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也稱活動性游戲或運動游戲
是根據一定的體育任務設計的,由身體動作、情節、角色和規則組成的一種活動性游戲,是幼兒體育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
幼兒的體育游戲不同于一般游戲(表演游戲、結構游戲和角色游戲),它由各種基本的動作組成,有嚴格的規則,有明確的結果,是以發展幼兒身心為目的的一種鍛煉活動。
二、體育游戲的特點
1 .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趣味體育活動。其趣味性主要體現在情節性和競賽性上。(趣味性)
2 .是以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為主的體育活動。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追捉、躲避、投擲、滾、爬、吊、拉、推、平衡等基本動作。要求幼兒對信號和游戲環境的突然變化迅速做出反應,以此鍛煉幼兒的神經系統,同時完善和平衡幼兒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健身性)
3. 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教育性)
三、各年齡班幼兒體育游戲的特點
1、小班游戲特點
小班幼兒體力和身體素質比較薄弱,大肌肉群發育不太完善,各項基本動作都還沒有正確掌握,動作缺乏協調性和準確性,平衡能力差,活動不自如。
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是喜愛游戲、好模仿,注意力不易集中。他們對游戲中的動作、角色、情節都很感興趣,但是對游戲的結果不大注意。
小班幼兒的體育游戲,動作內容和情節都比較簡單,角色較少,便于幼兒模仿,常常集體做同一動作。規則也比較簡單,是幼兒容易做到的。
小班體育游戲:趕小豬
小班體育游戲:趕小豬
2.中班體育游戲的特點
中班幼兒的體力和動作有所發展,平衡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他們能辨別方向,注意力較易集中,能控制自己,比較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
中班幼兒比較喜歡有情節、有角色、有追捉性的游戲。對游戲的結果有所注意。
中班的體育游戲除有一定的情節外,還增加了一些無情節的,只為完成某項任務的分組競賽游戲,游戲的規則也比較復雜,并帶有限制性。
中班體育游戲:快樂呼啦圈
中班體育游戲:快樂呼啦圈
3.大班游戲特點
大班幼兒身體更壯實,體力更充沛,動作顯得更加協調有力、靈活自如。
他們的知識范圍擴大了,觀察分析和理解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開始具有組織能力和控制注意的能力,增強了責任感,喜歡游戲有勝負的結果。
大班體育游戲中競賽性成分增多,游戲動作加多,難度加大,往往需要幼兒克服一定的困難之后才能達到游戲的目的,游戲中的情節和角色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
大班體育游戲:滾鐵環
大班體育游戲:老鷹抓小雞
不同年齡幼兒體育游戲的基本要求
四、幼兒體育游戲分類
(一)體育游戲按基本動作分為
1. 走、跑游戲
2. 跳躍游戲
3. 鉆、爬類游戲
4. 拋、投擲類游戲
5. 平衡類游戲
(二)按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
1.模仿性游戲 (多用于小班) 幼兒通過模仿各種動作,達到發展他們基本動作的目的。如小班體育游戲“小白兔”,幼兒模仿小兔跳的動作,訓練雙腳向前行進跳的技能。這種體育游戲常伴有兒歌、音樂,多運用于小班。
2.有主題情節的游戲(小中大班均始終)
這種游戲的特點是有角色、有開始、發展、結束的游戲情節。教材中此類游戲較多,幼兒特別喜愛。游戲有不同的難易程度,各班都能進行。如小班的“麻雀和汽車”、“老貓睡覺醒不了”、中班的“蝴蝶和小貓”、“魚和蝦”、大班的“小青蛙捉害蟲”、“老鷹捉小雞”等等。
3.競賽性游戲(中班選用,大班增多) 這是以互相比賽,分出勝負的一種體育游戲,一般分隊進行。由于競賽性游戲強調結果的勝負,而小班幼兒還不太懂,興趣只在游戲動作和過程本身,所以一般不在小班運用。中班幼兒開始注意到游戲的結果,并逐步產生比賽的興趣,對競賽性游戲有所理解,因此從中班開始選用,到了大班逐漸增多。如“小馬運糧”。
4.躲閃性游戲(適合中大班) 這種游戲對訓練幼兒的動作靈敏性作用較大,參加游戲的幼兒為了保持優勝而不被淘汰,就必須靈活的躲閃,如中班的“捕小魚”游戲。由于這類游戲對各種動作技能要求較高,躲閃時不僅要迅速跑步、轉身、設法避開等,還要注意不碰撞其他同伴,因此,適合中、大班玩。
5.球類游戲(小中大班) 指滾球、拍球、拋接球、擊木柱、投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由易到難地組織幼兒開展各種球類游戲。
6.民間體育游戲(小中大班) 指民間世代相傳的一些小型體育游戲。如跳房子、踢毽子、跳橡皮筋、跳繩、夾包、翻餅等。
五、體育游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一)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有助于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
幼兒身體的各機能發展還不完全,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幼兒需要得到不斷的體能訓練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
體育活動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是將基本動作技能的鍛煉融入趣味性較強的游戲之中。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基本動作教育。因而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對于激發幼兒的體育活動興趣、促進幼兒以體能為主的各方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體育游戲的多樣性,有助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優良的品格
由于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對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玩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游戲的多樣性及趣味性,能激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三)體育游戲的集體性,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與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通過多種方法,利用游戲規則和玩法誘導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行為。
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間溝通、互動的機會,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能以發展。借助體育游戲這個平臺,大大提高了幼兒間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與社會交往能力。
(四)體育游戲的自主性,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游戲活動”是由幼兒自發、自主、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帶給幼兒快樂,滿足幼兒需要的活動,是一種可以讓幼兒自由自主地進行創造、并使其創造得到最大程度發展的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創新意識。
大班動作較中班更加復雜,活動方式多樣。
游戲上的變化
1 .智力活動要求提高
2 .協同活動能力要求提高
3 .球類游戲增多和連續性游戲出現
4. 游戲主題方面,以動物為題材的數量減少,反應社會現象的游戲明顯增多,角色變化得不穩定了
5 .小組游戲更多了
第二節 體育游戲的創編方法、步驟
創編原則
游戲結構
創編方法
創編步驟
一、體育游戲的結構
1.游戲名稱
2.游戲目的、任務
3.游戲準備(場地、器材)
4. 游戲方法:游戲內容(角色、動作)、游戲組織形式(隊形、開始、結束)、練習方法(接力、競賽、爭奪、角力、猜摸、得分等)、游戲情節、結果
5.游戲規則
二、體育游戲的創編原則
(一)鍛煉性原則
1.以基本活動能力的動作為素材
走:矮人走、小人走 跑:倒退跑、螃蟹橫跑
跳:單(雙)足跳、蒙眼跳 投:正、側、背向投
擲:擲鉛球(籃球) 攀:越山羊、低障礙
爬:過高欄 鉆:兩人架
追:跑 閃:原地推手
2.以競技體育基本動作技戰術為素材
球:滾(運)球(雙球)接力、原地運球爭奪等
3.以力量素質練習為素材
下肢力量:奔跑撿球(沙袋、石頭)投籃
上肢力量:搬運貨物(貨物可以舉到頭上)
腹肌力量:呼啦圈
(二)趣味性原則
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達到趣味性目的
1.增加游戲的競爭因素:
將實力相當的隊(人)進行對抗。使人處于緊張狀態— 激發學生的活力,調動人潛在的力 量,使勝者獲得更大的成功感。
2.采用新穎的動作:
重復次數多了會引起大腦皮層的抑制,是人的一種生理 反應合天性“喜新厭舊”。
3.適當采用一些驚險性動作:
注意安全的保護。例:走平衡木、爬水平梯
4.適當提高動作的難度:
例:在追逐中使用單足跳、兔跳加上手的動作、接力由正向跑改為側向、背向跑
(三)針對性原則
1.以教學任務為依據
2.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
年齡、性別、體質等。
3.考慮氣候、場地、器材的情況:
冬天運動負荷可以大些,夏天運動強度適量減小。
三、創編方法
(一)制定目標
制定游戲目標,是幼兒體育游戲創編最主要的一環。長期以來,在幼兒園體育游戲創編和指導中,存在著只重視內容、形式,而忽略目標,或者選內容再選目標的現象,從而使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產生了極大的盲目性。
制定目標。首先,必須從幼兒已有的水平出發,最終促進幼兒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其次,目標內容應從幼兒的活動參與(態度)、身體發展(技能)、心理健康(情感)和社會適應四個方面來選擇確定,避免單純以身體發展為唯一目標,以及太抽象、太籠統、不具體、不切實際的要求。
再次,應盡量運用幼兒體育活動時的行為來表述目標。如:中班“拍球比多”游戲的目標是:體驗和感受球性,嘗試單手連續拍球的方法,感受“”拍球比多的快樂,培養玩球的興趣。
(二)選擇內容,確定設計方法
1.幼兒體育游戲主要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內容。它包括:
A.走、跑、跳、投、鉆、爬、攀登、各種滾動等基本動作。
B.利用各種球、繩、圈、棍、沙包、鉆架等大、中、小型運動器械的體育游戲活動。
C.利用水、土、沙子、石頭、冰雪、山坡、田野等大自然環境的各種體育游戲活動。
D.各種舞龍、斗雞、跳竹竿、蕩秋千等民族、民間地域性體育游戲活動。
2.幼兒體育游戲設計可以從角色、情節入手,結合開始信號、競賽方法、兒歌編寫、游戲規則、環境等進行幼兒體育游戲設計。
情節 也可以成為體育游戲的方法。它可以以幼兒熟悉的生活為題材。如“媽媽找寶寶”、“給小動物喂食”、“郊游”等;也可以用電視、電影、畫報、畫刊中的童話故事為題材。如“貓頭鷹抓田鼠”、 “小傘兵跳傘”等;
角色 是幼兒在體育游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比較簡單的幼兒體育游戲中,可以只設計一個角色;在較復雜的體育游戲中,也可選擇多個角色。角色選擇可以讓幼兒自己承擔,也可以冠以各種小動物的名稱,如小白兔、大灰狼、大象等;各種人物名稱,如爸爸、媽媽、偵察兵、機器人等;各種物體名稱,如雪花、汽車、小樹等。角色安排方面,可以設計同一角色或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如“小小送貨員”——全體幼兒都扮送貨員,拖著車把“貨”(水果、蔬菜)送到各個“商店”、“學校”、“醫院”等。也可以選擇不同角色相互對抗,如“坦克兵與投彈手”、“小貓抓魚”等。
規則 具有組織教育及保證游戲合理、公正開展的作用。它從屬于游戲的內容、情節和角色等。幼兒體育游戲規則,隨著年齡及動作要求的變化而變化,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和靈活性。小班幼兒不注意、不重視規則,常常以游戲方法及活動內容代替游戲,如拖、推著各種玩具走各種彎彎曲曲的路,拖著玩具走路既是方法又是規則。
而中、大班可以逐漸增加規則數量和難度要求。如走過平衡木時必須兩臂側平舉、頭頂沙袋,如沙袋掉地,必須原地撿起,放回頭頂,才能繼續走平衡木,否則暫停走平衡木一次。
環境 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幼兒園內的戶外草地、塑膠地、土坡、沙池、水池、投擲墻、攀巖墻、室內大教室等各種場地的空間和設施、各種購置和自制的大、中、小型運動器材等,都是幼兒體育游戲環境創設的資源。在環境創設中,應充分利用場地和運動器材使幼兒體能得到發展,使鍛煉身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環境創設應有利于貼近幼兒的生活,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四、體育游戲的創編步驟
1.明確游戲的目的合任務
2.選擇游戲的素材
3.制定游戲的方法
4.確定游戲的名稱
5.提出游戲的教學建議
6.體育游戲的書寫格式
體育游戲的創編步驟
中班民間體育游戲:兩人三足
活動目標:
1、學習游戲“兩人三足”,體驗與同伴按節奏同步前進。
2、體驗齊心協力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綁腳帶子、沙包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準備活動
回憶民間游戲《拍手游戲歌》,找到好朋友。
二、新授民間游戲《兩人三足》
1、提問:兩個人有幾只腳,怎樣才能變成三只腳?
2、現在老師要幫你們一對好朋友變成三只腳。(教師幫助綁)綁好以后,自由練習。
3、教師集中,解決問題:剛才你遇到了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讓兩個好朋友不摔倒?(以把綁在一起的腳先開步,兩個人嘴里可以喊口令1、2,先開步的腳口令為1,后走腳口令為2.)
4、帶著小朋友的好辦法,再去自由練習。
三、幼兒比賽
1、天冷了,我們要去運一些糧食,哪一組先把對面的糧食運完,哪一組就獲勝了。
2、聽口令,開始比賽1—2次。
四、結束活動
1、教師給勝利的幼兒獎勵。
2、幼兒背著糧食回家。
第三節 幼兒體育游戲的組織和指導
選擇游戲
游戲前的準備
游戲的組織和教學
游戲中的指導
結束游戲
一、選 擇 游 戲
選擇游戲要注意循序漸進,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幼兒年齡越小,選擇的體育游戲的內容、動作、規則應越簡單,游戲時間越短,運動量越小。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選擇的內容、動作、規則應逐漸復雜,游戲時間也隨之增加,運動量相應增大。
選擇體育游戲應重視幼兒身體的全面發展。
選擇和安排體育游戲時,要注意使新授和復習交替進行。同時還要考慮季節、環境等因素。
二、游戲前的準備
了解全班幼兒的情況,熟悉游戲,認真備課
安排幼兒學習并掌握游戲有關的兒歌,或參與游戲道具的制作和準備,使幼兒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準備好所需的教具、器械或玩具等,并檢查器械是否清潔、牢固,數量是否充足,以及場地是否平整、干凈。
注意察看幼兒的服裝是否合乎進行體育游戲的要求。
做好游戲前的準備活動,使幼兒的身體由相對平靜的狀態逐漸過渡到活動狀態。
三、游戲的組織和教學
1、集合
組織幼兒游戲時,教師應用一定的方法使幼兒有興趣地集合起來,在游戲現場排成所需要的隊形。
常用的集合方法有:
用鈴鼓、響鈴、哨聲或其他信號來集合幼兒。一般需要事先 對幼兒進行訓練,讓他們知道集合信號的意思。
用兒歌來集合幼兒。這種方法適合于中大班幼兒,也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訓練。
用過渡性游戲集合。
2、講解和示范
講解主要是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的名稱、方法、動作要求、交替信號和規則等,目的是為了引起幼兒對游戲的注意和興趣,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游戲概念,了解游戲的方法。
教師講解的語言要生動形象、簡明扼要、富有感染力和鼓動力,同時,運用的講解語言還應貼切幼兒,能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講解一般要結合示范動作進行,對于某些比較復雜的動作可以做慢動作示范,并在游戲前讓幼兒加以一定的練習。
3、分隊(組)、分角色
分組競賽各隊的人數應合理,力量搭配要相當
新游戲一般多用指定法分配角色。小班可先由老師擔任主要角色。
在較大年齡班,應根據具體情況,針對幼兒某方面的特點,有目的地分配角色。
復習游戲可靈活地采用民主法、隨機法、猜拳法和輪流法來確定游戲角色。
注意不要只讓少數能力強的幼兒擔任主要角色或游戲中的組織者。
四、游戲中的指導
1、把握適當的活動量
一般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精神情緒和完成動作的情況來判斷運動量的大小,并根據幼兒游戲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調節活動量的方法。
調節游戲活動量的方法有:
增加或減少游戲的組數和參加活動的人數
擴大或縮小游戲的場地范圍
延長或縮短游戲的時間和休息時間
2、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教師在介紹游戲的玩法時,應強調游戲的規則,并作為評定勝負的重要條件。
在游戲不熟練的情況下,教師特別要注意提醒幼兒遵守規則。
當發現大多數幼兒不能很好地遵守游戲規則時,首先應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若是因規則不合理造成的,應停止游戲修改規則;否則可以暫停游戲重申規則,或在下次游戲開始前,再次明確規則并提出要求。
3、注意幼兒身體姿勢和動作的正確性
不論進行什么游戲活動,都應使幼兒的身體姿勢保持正確的姿態。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往往會忽略身體動作的正確性,進行競賽性游戲時更易如此。
教師應用語言提示或中止練習,并及時予以糾正,使幼兒加深正確動作的印象。
在競賽性游戲評定勝負時,也可以對幼兒在游戲中身體姿勢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價。
4、注意安全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既要讓幼兒玩得盡興,又要保證安全。
教師要隨時檢查場地器械是否安全,察看幼兒使用器械是否正確。
活動場地要有一定的范圍和路線,組織工作要嚴密,做到既生動活潑又有秩序。
教師要在游戲中給幼兒必要的保護與幫助,尤其對體弱、膽小和動作遲緩的幼兒,更要加強保護和幫助。
五、結 束 游 戲
把握好體育游戲的結束時機是關鍵
結束游戲的最佳時機應是:幼兒雖未感到充分滿足,但已有適度疲勞,或雖未產生適度疲勞,但幼兒已感到滿足。
結束體育游戲時,應及時講評(以鼓勵為主) ,公布游戲結果,肯定優點,指出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提出希望,激發幼兒下次游戲的愿望。
收拾、整理場地與器材(可讓部分幼兒參與)。
判斷幼兒的運動強度是否合適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觀察法,一種是儀器測定法。
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社會制約性規律
2.認識規律
3.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4.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
5.教育、教養和發展相統一的規律
6.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
7.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
8.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1.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
2.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
3.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1.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
動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成3個階段:
粗略掌握動作階段;
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
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
2.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
工作階段—當人體開始運動時,身體承受運動負荷,體內異化作用加強,體內能量儲備逐步下降。
相對恢復階段—經過間歇和調整,可以使體內的能量儲備逐步恢復并達到運動前的水平。
超量恢復階段—在經過合理的休息和能量補償、機體恢復功能可以超過原來的水平。
3.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同時參加活動,在反復地練學和休息的交替過程中,學生的生理功能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
從一節體育課來看
呈上升—穩定—下降的趨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