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理論與實踐PPT課件這個PPT共6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含義,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幼兒園布置存在的問題與思考,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色彩應用,幼兒園環境創設之設計元素等,歡迎點擊下載。 幼兒園環境創設理論與實踐
課程內容
1.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含義
2.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3.幼兒園布置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4.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5.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色彩應用
6.幼兒園環境創設之設計元素
幼兒園環境的含義
1、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
2、意大利北部小鎮瑞吉歐·艾米利亞的學前教育研究者認為環境是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
3、《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廣義環境觀認為,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性
(一)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
1、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本質是: “學習者在教育者有意識指導下,與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有益經驗和身心健全發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動”。
教育的三要素:學習者、教育環境和教育結果。
2、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
3、課程創設環境 。
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性
(二)環境是最佳的“記錄”之一
我們的學前學校的墻壁會說話,也有記錄作用,利用墻壁的空間暫時或永久地展示幼兒及成人的生活。”(馬吉拉奇)
在瑞吉歐教師眼中,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幼兒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幼兒的心智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幼兒能與環境材料進行“對話”。
教師的做法是:幼兒園不能有一處無用的空間;減少無用的空間,盡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間資源,大到活動區域、草坪,小到門廳、拐角、 盥洗室的鏡子、水龍頭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孩子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成為激發他潛力的資源。
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性
(三)環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進行環境布置時,充分保證了每一位幼兒都能有擁有團體的歸屬感,形成人際交流的氛圍。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 做起:
(1)空間的安排
空間沒有區隔或區隔物太高,都會影響兒童的交流。
(2)材料的投放
“兒童的社會交往是以玩具材料為媒介聯結的,玩具加強了這種交往關系。”正是在以玩具為媒介的交往中,幼兒通過比較、驗證、反省,不斷從與他人關系中認識自我。
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性
(四)環境是“第三位老師”
首先,環境應具有教育的功能。
環境可以啟發幼兒的智力,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可以讓兒童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同時在兒童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可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環境還可以形成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氛圍。
其次,環境具有相關性。
它能把引起幼兒相互經驗的各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構筑新知識。
再次,環境還具有彈性。
它應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變化,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讓幼兒與環境“對話”。
三、當前幼兒園布置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我們幼兒園環境存在的問題:
1、環境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裝飾、展示和供參觀檢查者的觀賞與評價上。
2、環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很難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實現。
3、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等不能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的各種活動。
4、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三、當前幼兒園布置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二)質疑的四個問題:
1、我們為幼兒提供的環境,真的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了嗎?
2、我們創設的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方面的有效性如何?
3、我們的物質環境是否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探索活動?
4、是否使幼兒與環境之間發生了積極的相互作用?
幼兒園活動區域
所謂活動區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
幼兒園可設置的活動區有:社會活動區(娃娃家、醫院、市場、馬路等);自然科學活動區(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區;藝術活動區(音樂、美術);語言活動區(閱讀、故事表演等);建構操作區(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區、玩水區等
環境創設的總體要求
1、滿足安全的要求
2、滿足教育的要求
3、滿足活動的要求
4、滿足審美的要求
5、體現兒童化
6、體現個性化
四、環境創設的原則
1、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2、適宜性原則
3、幼兒參與的原則
4、開放性原則
5、經濟性原則
1.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致。
2.適宜性原則
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征,即使同一年齡階段幼兒,在興趣、能力、學習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還會隨著其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因此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這種差異。
知識性 幼兒自主創作
3、幼兒參與的原則
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
教師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使幼兒由單純的欣賞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幼兒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意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當幼兒有了這種意識,才能真正融入進去,真正展示自己。
4、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幼兒園內環境要素,同時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兩者相結合,協同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5、經濟性原則
教師再環境過程中,可以請幼兒一起收集廢舊物品,并引導幼兒參與制作過程,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既滿足幼兒活動需要,又塑造了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
幼兒園環境包括戶外大環境和班級環境。
戶外大環境包括園區外墻面、內墻面、走廊過道、角落、洗手間和細節修補等這些元素,組成了給來訪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班級環境包括班級墻面、區域環境、心情墻、自然角、家園欄等。。
1、園區外墻面、內墻面
首先、園區外墻面、內墻面整體色調和風格要體驗統一、美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
墻面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認知特點,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其次,園區外墻面、內墻面在美觀統一的基礎上要充分體現幼兒園的特色。
再次,園區外墻面、內墻面要充分體現其教育功能。。
幼兒園特色
——民族風
2、過道
過道是幼兒、家長必經的地方,在過道的布置上,特別要注意讓環境與幼兒對話,同時也要引導家長參與,讓過道環境與幼兒、家長積極互動起來。
溫馨提示:
在布置時要注意與周圍大環境的協調,同時也要考慮讓它成為幼兒活動的新天地。
在布置過道環境時,教師要考慮到各種安全因素,在固定時應選擇使用安全圖釘,并要經常性地進行檢查,避免圖釘松動和跌落,在材料的選擇上要選用沒有硬的尖角及環保的物品,要盡可能避免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3、角落
角落是指一些相對狹窄、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地方。
在幼兒園里總是有很多的角角落落,而幼兒的天性是好奇的、喜歡探索的、喜歡想象的、喜歡變化的。
幼兒天性的展現和釋放是有前提的:先要有新穎和奧秘,才能誘發幼兒的好奇;有刺激和空間,才能促進幼兒的想象。
布置時也應考慮到整體環境,做到既有趣又能和整體環境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4.洗手間
洗手間也可以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入廁習慣,同時也可以滲透節約、謙讓的細節。
5、細節修補
環境、設施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破損,對環境中存在的破損、處理不了的污垢,開動腦筋,采取特別的辦法,將這些地方“變廢為寶”。
細節修補,其實是一個細節文化。教師切不可因為好高騖遠而忽略了身邊的細節。不要只看到其細小、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到種種大事都依細節而存在;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細節的個性,在平時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多積累素材,發揮創造性。
6、班級墻面創設
班級墻面創設是班級環境中最主要的,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塊內容,我們每個班級的教師要讓走進班級的人,從班級的墻面創設一眼就能看出班級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看出教師的教學積累的能力等,所以這是我們體現班級特色和教師特長的重要窗口。
(1)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環境
在色彩上應以色彩鮮艷的純色為主,單純的色澤容易與幼兒產生共鳴、易于幼兒欣賞、借鑒、理解和表現
同時要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可使畫面既有局部美的變化又有整體協調感,使環境更藝術化
在造型上,應以簡潔為主要表現手法
在內容上,要為幼兒創設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環境。
墻面環境創設要注重年齡差異,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不同需要。
小班
大班
(2)墻飾在裝飾美化的同時要成為幼兒展示自我的窗口
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巧妙地結合、利用,再用鮮艷的底色進行襯托,使整個墻面顯得活潑而和諧。
這樣的墻面不僅具有裝飾、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成為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自我展示的窗口。
一切與幼兒的成果、和幼兒有關的東西最受家長的關注,當你看到家長們饒有興趣地看你布置的墻飾,你一定能從家長的關注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墻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動態化體現在墻面的創設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布置墻飾,同時應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開展不斷變化,還可以與季節變化、節日活動等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事件相結合,可以隨時的變化、增減,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地深入與豐富。
7、區域環境
區域活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受到了幼兒的普遍歡迎。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提供多層次、多遞進的操作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讓幼兒在這些材料中獲取各種經驗,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
。
(1)空間利用
區角數量的適宜性
區角分割、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區角數量的適宜性
按照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確定學習與游戲融合的區角活動,具體包括生活區、語言區、美工區、音樂表現區、科學區、建構區7個類別,具體數量從托班到大班逐級遞增。
小班幼兒感知事物的經驗少,動手能力較弱,多數幼兒不能單獨活動。因此,區角數量不宜設置太多,也不宜太復雜,應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如:“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等。
中班幼兒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經驗,基本能夠獨立進行區角活動,角區數量要適當增加,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可增設表演、美工、科學等內容的區角,如:“音樂廳”、“手工角”和“科學角”等。
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這時,既要大量增設活動區角,又要適當增加難度,如:在科學區中增設“海底世界”、“宇宙探索”、“機械操作”等活動角;在棋類區中增設軍棋、象棋、五子棋等。
(3)區角分割、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活動區角劃分科學、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寧靜的氛圍。而且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有限,還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定的情緒。
如果區角隔物過高、過實,則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
(4)材料投放
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建立活動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5)建立規則
在活動前提出規則;在自然中形成規則;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6)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根據主題活動內容創設和投放材料。
根據幼兒興趣創設和投放材料。
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創設和投放材料。
8、心理環境——心情墻
感到安全,感到歡樂,感到被尊重,感到為集體所接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獲得成功,這是幼兒所需要的心理環境也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心理環境的目標。
每個班的心情墻是最直接能在第一時間反應幼兒心理變化的。
心情墻需要幼兒能自己使用,要讓教師一目了然及時發現和進行心理輔導,隨時注意觀察幼兒的喜怒哀樂,及時了解他們的心境,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地幫助和疏導。
環境創設過程參考因素
風格統一,特色鮮明
應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形態、明度、色彩、空間)
布局合理,整齊有序
讓幼兒園的每一個平方都發揮教育功能
色調高雅,自然清新
色澤單純,接近自然 。操作方便,衛生光潔,忌諱雙面膠。可用漿糊和及時貼,或用繩子吊、夾子夾。
高度適宜, 經濟實用
需要孩子操作、觀察的就展示在1米20以下。需要幼兒用眼觀察的懸掛的或空間的材料,盡量保持在幼兒視線水平45度角之內,且材料要放大,保證幼兒看清。
選擇廢舊材料、半成品材料
樣式呈現立體直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