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PPT課件這個PPT共2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與任務,兒童上小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策略,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等,歡迎點擊下載。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一、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二、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兒童上小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策略
四、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分析
學期過了一半,丁丁的新鮮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樣興奮。回到家,媽媽問他上學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學沒意思,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還是幼兒園好……
結合案例談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幼小教育的差別及幼小銜接工作主要內容
(一)幼小教育的差別
1、教育教學任務、兒童主導活動及學習方式不同
2、作息制度與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3、師生關系不同
4、環境設備的選擇與布置方式不同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二)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
1、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態度、看法、情緒狀態)
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1)培養主動性
(2)培養獨立性
(3)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4)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3、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3)豐富感知經驗,發展基本能力
二、幼小銜接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1、使兒童盡快地適應新生活
2、為兒童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兒童上小學后面臨的主要困難及教育策略
(一)身體適應方面
(二)社會適應方面
1、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方面
2、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方面
3、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方面
4、人際交往能力方面
(三)學習適應方面
(一)身體適應方面
1、面臨的困難:
不習慣小學連續上課的方式,生活規律被打亂,比較疲勞,喝水少,戶外活動少,出現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甚至頻頻生病等問題。
2、教育措施: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兒童身體素質。(2)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社會適應方面
1、面臨的困難:
(1)缺乏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不足
缺乏完成任務的成就動機和責任感、信心和毅力、能力。
(2)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薄弱
課堂學習規則;日常生活規則;公共規則;社會交往規則。
(3)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較差
能做的事依賴父母、不會管理自己的東西,不會保護自己
(4)人際交往能力缺乏
常為小事發脾氣,對同伴缺乏寬容、接納,膽小—不敢說不,害怕與老師交往
(2)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方面
①讓幼兒參與制定班級規則,組織幼兒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使大家明確規則,并能自覺遵守規則。
②結合幼兒日常交往的具體沖突,引導他們通過主動的交流和談判,達成共同活動的規則,并可以共同商議變動規則。
(2)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方面
③多與幼兒做約定,定下來的事一定要做,養成幼兒對規則的關注和遵循習慣。
④平時注意給幼兒正面的強化,讓幼兒認為自己是一個懂道理、守信用的孩子,從而使其自覺遵守規則。
⑤教師可以與幼兒分享自己在交往中的心得,幫助幼兒掌握誠信、妥協、贊美等社會交往的基本策略與態度。
(4)人際交往能力方面
①觀察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情況,了解幼兒在人際交往中的真實表現,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②規范教育者行為,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
③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表達和控制自己感情。
④培養幼兒的同情心,讓幼兒體會到幫助別人、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樂趣。
⑤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三)學習適應方面
1、面臨的困難:
主要表現在其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包括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注意力,堅持性、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習慣等。
2、解決措施
(1)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與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2)通過繪畫和其他手工活動,提高幼兒用筆的靈活性,為其入學后的書寫打好基礎。
(3)加強思維訓練,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4)把提高幼兒的注意力、自制力和堅持性作為幼小銜接的重要工作。
四、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一)幼小銜接工作應貫穿整個幼兒期
幼兒園教育是人終身發展的奠基階段,讓兒童順利地上小學只是其終身發展的一個環節。幫助幼兒為入學作準備的最終目的,乃是為其適應終身學習做準備,因此,入學準備不應急功近利,而應當是對幼兒長遠發展有利的素質教育,這樣素質準備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突擊完成,必須作為整個幼兒園階段的重要而長遠的工作。
(二)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
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幼兒能較快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因此培養幼兒入學適應性要以培養幼兒全面素質發展為主要任務,要避免把入學準備等同于教幼兒識字、學拼音、教計算的做法。
像上述案例中的幼兒園則是偏重幼兒“智”的發展,而忽視體、德、美方面的發展,忽視了幼兒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學習習慣、智力和非智力品質等方面的發展。實際上,學習興趣、主動性和良好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這些非智力因素的促進和保證作用,即使開始取得很好的成績,也難以持久。
(三)糾正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
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主要是提高幼兒的入學適應性,而不是提前教給幼兒小學的知識。
事實證明:
小學教育內容有許多抽象的書面知識,幼兒難以理解,只能較多的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從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對學習喪失興趣,影響其今后的發展。
幼兒園學過一年級課本的兒童,初入學的知識對他們來說沒有新鮮感,就會覺得上課沒意思,做小動作等行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壞習慣。
(四)協調幼兒園、小學、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共同做好有效銜接工作
幼小銜接是一個大工程,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位老師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