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幼兒園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PPT課件這個PPT共6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常見傳染病培訓,疫情處置及日常管理,傳染病流行的三要素,防控措施,通風與空氣消毒,水痘的防控,預防措施,疫情分類,應急接種等,歡迎點擊下載。學校幼兒園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
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
臨床癥狀
疫情分類
散發疫情
臨床診斷或實驗室診斷水痘病例之間在發病時間和地點方面無明顯聯系,表現為散在發生。
暴發疫情
一周內,同一所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臨床診斷或實驗室診斷水痘病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周內,同一所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臨床診斷或實驗室診斷水痘病例。
(一個班出現2例,該班停課觀察3周;疫情波及2個班級則采取全校停課觀察3周)
應急接種:
1、應急接種對象:未患過水痘、未接種過水痘疫苗,且無疫苗接種禁忌癥的15歲及以下兒童,既往患病史和接種史不詳的15歲及以下兒童也應接種。
2、應急接種范圍:
發生1例病例,全班級或全樓層易感兒童作為接種對象,
達到5例及以上病例,全校易感兒童作為接種對象。
3、應急接種時間:
不考慮疫苗接種時間間隔。接種工作在發現病例后3天內完成,接種率應≥95%。
麻 疹
定義: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臨床初期以發熱,咳嗽,流涕,目胞赤腫,眼淚汪汪,畏光羞明,口腔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膚布發麻粒樣紅色斑丘疹,后期皮膚有糠狀脫屑和棕色沉著斑等為主要特征。
麻 疹
潛伏期10-14天
典型表現(分三期)
A.初熱期:發熱(3-4天)、咳嗽、流涕、流淚等感冒表現+麻疹粘膜斑。“麻象”。
B.出疹期:典型的麻疹“燒三天、出三天、退三天”,且出疹時體溫更高,是麻疹的突出特點。
C.恢復期:發熱等全身癥狀逐漸消失,皮疹消退,疹退后有糠狀脫屑和棕色色素沉著
麻 疹
【出疹期】
體溫升高, 全身癥狀加重 皮疹特點:
1) 皮疹順序 從耳后→發際→面部→軀干、四肢→手掌、足底。 第3天手心、足心
2) 紅色斑丘疹,鮮荔枝殼色
麻 疹
麻 疹
麻 疹
麻 疹
麻 疹
4. 恢復期
出疹3~4天后消退,順序同上
疹退后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
麻 疹
非典型麻疹 輕型 接受被動免疫 重型 高熱、驚厥、昏迷、黏膜出血 (黑麻疹)、循環不良 無疹型 已注減毒活疫苗 異型 接種滅活疫苗 成人麻疹 胃腸癥狀,關節—肌肉痛,
Koplik斑持久(7天)
麻 疹
發病季節: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多流行于冬春季節。
發病年齡:好發于兒童,尤以 6 個月以上, 5 歲以下小兒為多見( 1--5 歲最高,疫苗接種后,發病率下降,發病年齡后移)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
發病率:近年又有增多趨勢,非典型麻疹增多。
麻 疹
傳染源:患者為唯一的傳染源,從接觸后 7 天到出疹后 5 天有極強的傳染性。
隔離期:隔離至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長至 10 天。
檢疫期:接觸麻疹易感者檢疫觀察 3 周。
預后:若出疹順利,則預后良好。
麻 疹
【預防】 隔離傳染源 病人是唯一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環境消毒 開窗通風 保護易感兒童 1-5歲兒童
被動免疫 丙種球蛋白 0.25ml/kg 主動免疫 含麻類疫苗
初種年齡 8個月
第二劑 1.5歲
麻 疹
暴發
麻疹暴發是指在一個局部地區,短期內,突然發生較多的麻疹病例。只要麻疹發病超過期望水平即認為是暴發。
我們執行的定義:指1個鄉村(居委會或集體單位或交叉地帶)21日內連續發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在集體單位中連續發生2例及以上病例即視為暴發。
市區的暴發呈“彌漫”狀態。
麻 疹
麻疹病例發熱后5天為隔離期,密切接觸者(病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與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或有密切接觸的同學)醫學觀察21天。如幼兒園和學校發生麻疹暴發,發生麻疹的學生隔離至出疹5天后。學校應對其他學生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發熱或出疹等癥狀,應立即隔離并報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暴發出現21天內,如果無新病例出現,則可考慮暴發終止。
麻 疹
河南省衛生廳、市政府、市衛生局都專門下發文件要求認真開展麻疹防控工作。
全面開展麻疹疫苗查漏補種活動
進一步加強常規免疫工作,認真落實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工作。
麻 疹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第二十七條 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受種的兒童,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并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在兒童入托、入學后及時到接種單位補種。
一、查驗內容
(一)兒童有無預防接種證;
(二)接種證上是否蓋查驗章 ;
(三)兒童國家一類疫苗完成情況;
(四)需補種的疫苗種類及針次。
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及針次
按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我市6歲以下(包括6歲)兒童共需免費接種11種、22針次的疫苗,具體針次如下:
(一)卡介苗1劑次,免疫程序出生時接種;
(二)乙型肝炎3劑次,免疫程序出生24小內、1個月、6個月;
(三)脊髓灰質炎4劑,免疫程序2、3、4月基礎三劑;4歲加強一劑;
(四)白百破4針劑次,免疫程序3、4、5月基礎三針;1.5-2歲加強一劑;
(五)麻風疫苗1劑次,免疫程序:8月齡;
(六)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1劑次,免疫程序:1.5---2歲;
(七)白破二聯1劑次,免疫程序:6歲;
(八)乙腦減毒活疫苗2劑次,免疫程序:8月、2歲;
(九)AC流腦結合疫苗2劑次,免疫程序:6月齡第1針,間隔3個月第2針;
(十)A+C流腦多糖疫苗2劑次,免疫程序:3歲、6歲;
(十一)甲肝減毒活疫苗1劑次,免疫程序:1.5歲。
兒童疫苗合格接種判定標準
1.6歲以下兒童(20針次):
2.6歲兒童(2針次):A+C群流腦多糖疫苗1針、白破二聯疫苗1針
報名時查驗----
報名時各學校對所有報名兒童要嚴格把關,查看《兒童預防接種證》 “查驗接種證記錄”欄“按程序完成疫苗接種”印章。
幼兒園查驗“基礎免疫已完成”
小學查驗“基礎免疫已完成”和“加強免疫已完成”
沒有這兩個章的收取免疫接種本,讓屬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助查驗漏種疫苗,并統一發放“補種通知單”,學校監督家長按補種要求進行補種。
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
重點工作
第一:前期工作:外防輸入,把可能具有傳染的源頭堵住,一定要做好排查和上報。
第二:后期處置:內防擴散,把多發和爆發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一定要做好預警和應急。
重點工作
一、晨午檢落實
1、查什么?類流感(發熱、咳嗽、咽痛、流涕等)和傳染病早期癥狀,如:嘔吐、腹瀉、皮疹、結膜紅腫、黃疸
2、怎么查?一看、二問、三測(體溫癥狀)、四訪、五記
二、上報落實
1、準確:信息點準確
2、準時:常態按時,突發隨時
重點工作
三、追訪家長落實
1、每天兩次問:是否有癥狀?就診情況?初篩陽性?確診?
2、學習、生活的經歷信息?
3、居家學習情況、生活困難?
重點工作
四、溝通落實
1、宣教:基本防病知識
2、協調:社區盯防
3、學習:補課
重點工作
校醫在學校中擔負管理責任和專業指導把關責任:
1、宣教----教師、學生、家長
2、排查——預警
3、處置
4、復課
5、存檔
重點工作
重點工作
6、有傳染病患者的班級應按照傳染病法相關規定,對傳染病接觸者進行相應的醫學觀察,并做好檢疫期相關記錄。
7、學校出現傳染病病例或疫情后,要配合當地衛生部門及時對病例進行調查,并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消毒。
8、學生不在校期間,校醫和班主任應每日對學生的病情進行追訪,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并記錄。
9、校醫及班主任要嚴格掌握學生病愈返校的時間,病愈且隔離期滿時,必須憑痊愈證明到學校醫務室,由校醫復檢后,開具回班復課證明,方可進班復課。
重點工作
1、當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和托幼機構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重點工作
七、傳染病報告方式
1、當出現符合《規范》規定的報告情況,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鄭東新區疾控中心上報,同時,向教育部門報告。
2、鄭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聯系方式:
電話及傳真:0371-67179915
郵箱:zdxqws@163.com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