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兒教師教學口語運用訓練PPT課件這個PPT共3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教師教學口語的內涵,導入語訓練,講解語訓練,結束語訓練,提問語訓練等,歡迎點擊下載。第五章 幼兒教師教學口語運用訓練
一、幼兒教師教學口語的內涵
1.教學口語:
教學口語是知識信息的載體 。
教學口語是組織、管理、指導課堂活動的教學手段。
教學口語具有潛在價值的示范作用。
教學口語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作用于學生的語言的總稱。
2.幼兒園教師教學口語
(1)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是兒童化的。
(2)幼兒園教學語言具有藝術性。
(3)幼兒園教學語言是教師與幼兒有效交際的產物。
(4)幼兒園教學語言對幼兒的影響是潛在的。
3.幼兒教師教學口語的分類
導入語、講解語、過渡語、提問語、結束語。
二、導入語訓練
(一)什么是導入語?
導入語就是開場白。好的導入語有助于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引導幼兒盡快進入教學狀態。
(二)導入語的種類
懸疑式導入、直入式導入、漸入式導入
1.懸疑式導入
例: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摩擦起電
教師出示一把塑料尺、彩色紙,說:“今天老師要用這把尺子為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注意看!”教師直接用尺子去吸紙屑,紙屑不動。“哎,怎么吸都吸不上來呀?”教師故做為難狀,然后驚喜地拿出一塊綢布。“有辦法了!”教師把尺子和綢子來回用力摩擦,然后去吸紙屑。“吸起來了,吸起來了,哈哈,看到了吧,我的尺子會變魔術吧!你們想試試嗎?”
教師用這種方法時通常要帶點神秘感,注意表情、眼神、語氣、體態的配合。
1.懸疑式導入
例:大班科學活動《看時鐘》
教師先用一個謎語開頭:“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運用這種方式要注意選擇的內容簡單、押韻、瑯瑯上口。
2.直入式導入
例:小班社會活動《我學小貓來釣魚》
教師講《小貓釣魚》的故事,形象生動,活潑有趣,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明確了教學目標。
注意故事不能太長,因為幼兒注意力焦躁時間有限。
2.直入式導入
幼兒園教具包括圖片、手偶、玩具、實物、影音資料等。
例如大班語言活動《快樂鳥》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鳥的圖片,并請幼兒作介紹。又播放了幾種鳥的錄像,進一步的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使用這種方式要注意的是教具必須與本課主題契合,教具要精致美觀有童趣。
3.漸入式導入
例如社會課《快樂的班級》
師生共同玩老鷹捉小雞,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剛才玩游戲的時候,大家心情怎么樣啊?”
幼兒:“高興!快樂!”
教師“如果你天天一個人,沒有朋友,你會這么高興嗎?”
幼兒:“我不會,我不高興。”
教師:“我和小朋友們一樣,一個人也不開心,和你們在一起才會感覺幸福,因為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班級。
(三)導入語設計的要求
1.切題:必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出發;
2.求精:語言力求概括精煉,不可喧賓奪主;
3.求巧:要根據教學內容力求巧妙、新鮮、富有吸引力;
4.設疑:好的導入語能引起幼兒的思索。
(四)導入語設計實踐練習
小班社會課《認識肥皂》(請設計出幾種不同的導入語)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肥皂的主要特性和用途。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和發現問題。
課外練習:P255
三、講解語訓練
(一)什么是講解語?
教師較系統、完整地闡釋教學內容的教學語言,是教師將相關內容轉化為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主動提供給兒童的過程。
“語言是教師用來表達、組織和論述其概念、觀念的一種有價值的工具”。 (皮亞杰)
(二)講解語的種類
幼兒園中的講解語與其他年齡段不同,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一定要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要有層次感。一般以擺現象——提問題——講原因——談結果的順序完成,注意寓教于樂,不可一味說教。
一般有獨白講述、提問點撥、歸納總結,有時也會交叉進行。
1.獨白講述
以教師獨自講述為主。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課《自然測量》,教師教幼兒以冰棍為測量工具,測試桌子的邊長。
“測量時,冰棒棍的一頭要對準桌子的邊角,在冰棒棍的另一頭用粉筆畫一條短線作為記號。”
注意:表達要自然準確,生動有趣,具體可感。
2.提問點撥
即通過提問掌握幼兒的認知情況,然后再點撥。
例如:在大班語言活動《小狗抬花轎》
教師想讓幼兒理解為什么要用八只小狗抬花轎,小朋友們說出了老虎太大太生,小狗少了抬不動。老師就問道:“還有一個原因,小朋友們想想看,這只老虎特別講排場,覺得讓八只小狗來抬顯得特別有氣派,看上去更威風,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3.歸納總結
即教師用簡練精確的語言歸納出一段教學或一個問題的結論,明確其規律。
例如:大班數學“四等分”活動
教師講正方形的三種分法擺給幼兒看,然后請幼兒比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師歸納: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三)講解語的要求
要深淺適度
要生動有趣
要連貫通暢
優秀幼兒園教學案例賞析
小班教育活動《好聽的聲音》
四、結束語訓練(自學)
結束語是一節課或一個教學環節結束時要說的話。目的在于歸納總結所授內容,鞏固和強化教學效果。
結束語的表達方式大致如下:
1.畫龍點睛式。
2.歸納總結式。
3.指導活動式。
4.發散探討式。
5.過渡銜接式。
6.行為評價式。
作業
設計一次春游的結束語。
視頻賞析——詩歌活動《聽雨》
中班教育活動《誰和誰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k-xAjlOAKY/
五、提問語訓練
(一)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
教師提問則是指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幼兒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例如,“熊媽媽和熊寶寶為什么住在屋子外面?”“請你說說6還可以分成幾和幾?”這兩個句子都有教學提示的作用,因為,它們都以疑問(……是什么?)或陳述(說出 ……)的形式交流了內容。
(二)提問語的形式:一般可分為填空式、過渡式、選擇式、比較式、連環式、信息反饋式、錯誤誘導式等。
1.填空式
就是把問題組織成填空那樣,依次發問。又稱為重點式提問。
例如:小花貓的耳朵是什么形狀的呀?
嘴邊長了什么呀?
小花貓走路什么樣呀?
2.過渡式
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這個問題,幼兒可以發現更本質的問題。
例如:教師出示“分享”二字。
教師:“這是什么字?”
幼兒: 分享
教師:“是什么意思?”
幼兒:“和大家一起享受。”
教師:“和別人分享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幼兒:“高興!”
教師:“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愛分享,我們來聽聽它們分享什么了?”
3.選擇式
用選擇句提問的方式。這樣縮小了問題的范圍,而且使辨識的問題更加集中。
例:3和3能組成6,還是組成9呢?10個10是100呢還是1000呢 ?
4.比較式
既有不同點的比較,也有相同點的比較。這種提問方法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例:教小朋友認識沙子時,提問:“沙子和土有什么區別?干沙子和濕沙子在堆小山時有什么不同呀?”
5.連環式
教師精心設計的環環相扣的一連串問題,這幾個問題形成一個整體。
例如:“有幾只小白兔呀?”
“有幾只小灰兔呀?”
“我貼上一只小灰兔,7只添上1只是幾只呀?”
“小灰兔和小白兔誰多誰少呀?”
“怎樣使他們的數量一樣多呀?”
6.信息反饋式
針對幼兒的學習效果提出的問題。
例:
“你們懂了嗎?”
“你們是怎么想的?”
“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7.錯誤誘導式
教師故意用錯誤的結論激發幼兒思考,從而發現正確的答案。
例如:“我想爸爸媽媽不給我買玩具,我大哭大叫也沒什么不好,我是小孩嘛,你們說這樣對嗎?”
8.追本探源式
直接請幼兒回答問題產生的原因。
例如:
“為什么要有廣告?”
“我們為什么要穿衣服?”
(三)提問語的要求
選點準確
啟發智能
難度適當
層層遞進
(四)幼兒園活動中提問的現狀
教師提問的類型
(1)描述性提問。
(2)比較性的提問。
(3)分類性提問。
(4)假設性提問。
(5)選擇性提問。
(6)反詰提問。
按提問后的產生的效果分
1.引發討論的提問
2.激發幼兒想象的提問
3.便于換位思考的提問
4.有助于探究的提問
5.利于雙向活動的提問
我們在實踐中如何有效的提問呢?
1.問題必須圍繞教學中的關鍵設計
2.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
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3.豐富集體教學活動問答模式
4.集體教學中的提問要講究語言藝術
5.重視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答問評價、鼓勵幼兒質疑問難
提問語訓練
1.開放性的提問語
2.激發想象的提問語
3.便于換位思考的提問語
4.填空式提問語
5.環環相扣的提問語
6.兩物相比的提問語
視頻賞析——破譯電話號碼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C7gbuf1wMQ/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