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4
這是單位進率,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題四:
教學要求 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名數的改寫。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用具 投影儀和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如教材第37頁的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填空:①長方體體積= ;②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 、 ;③正方體體積= 。
師:你知道每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1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教具。
提問:①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組合作填表:
正方體 棱長 1分米 = 10厘米
體積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小組匯報結論: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結:
從上面可以看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
(2).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加以比較(投影顯示第38頁的表)
先讓學生填后并比較這三類單位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
先思考:
(1)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
(2)怎樣把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
出示例3,并寫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寫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想和做的。
出示例5。(投影顯示)
放手讓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再針對出現的問題重點講解。
解法一: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解法二:
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三、課堂實踐
將練習八的第1、2題填在書上,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后訂正。
四、課堂小結。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后作業
練習八的3、4、5題。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本課設計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時間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的。
1、 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在上課的開始,就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讀兒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同時讓學生輕松愉快的進入課堂學習氛圍。
2.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舊知識的矛盾點,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同時設計成生活中的'問題,貼近生活,實踐了課標中的理念: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在生活中實踐應用。這樣就可以水到渠成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
2. 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這個環節,除了學生自己的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資料外,我還讓他們用不同的單位計量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如:對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如課桌、寫字臺等;對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測量,如教室、住室等,測量后再分別計算出面積。
通過學生練習我發現,學生對面積單位的換算與長度單位的.換算發生混淆,對百進制和萬進制的區分還很模糊。通過再次講解發現,學生對進制關系的理解不是難點,容易出錯的是,那么多單位間的換算很容易使他們判斷不清了。尤其是出現像700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問題,數比較大了,學生往往無從下手。
其實單位間的關系實質很簡單,擴大一百倍或是縮小一百倍,添兩個零或是減兩個零。我跟學生一起總結從大單位到小單位,百進制是擴大一百倍,添兩個零,從小單位到大單位是縮小一百倍,去掉兩個零。此時學生就可以總結出萬進制單位間怎么轉換,添或減四個零。總結完畢,我讓學生通過伸手指表示百進制、千進制、十進制添減幾個零,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在理解、鞏固單位間的轉換后,出一部分練習讓他們鞏固一下,可以比較好的鞏固面積單位的轉換這一知識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