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2
這是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蘇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練習二十八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能根據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解決些問題。
2.熟練進行約分和通分,認識約分、通分的重要性質。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復習與整理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
1.復習分數的意義。
教師提問:
(1)什么樣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
(2)你怎樣理解單位“1”?
(3)什么是分數單位?舉例說明。
學生舉例, 教師板書。
如: 3/5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4)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被除數
板書: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2.復習真分數和假分數。
教師提問:
(1)什么樣的數是真分數?真分數的大小特征是什么?
(2)什么樣的數是假分數? 假分數的大小特征是什么?
(3)什么樣的數是帶分數?假分數如何化成帶分數?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板書。
即時練習:
(1)找一找,填一填。
5/7 3/8 5/4 3/3 8/9 11/10 11/12
真分數 假分數
(2)化一化,練一練。
把5/4、15/8 化成帶分數。
3.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請學生說一說分數基本性質的內容并舉例說明。
4.復習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師提問:
(1)什么是公因數?什么是最大公因數?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什么是倍數? 什么是最小公倍數?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指導。
即時練習:
求12和18、5和30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5.復習約分、通分。
教師提問:
(1)什么叫做約分? 約分的根據是什么?
(2)什么是最簡分數?
(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適時糾正指導。
即時練習:
(1)將下面的分數約成最簡分數。
8/4 14/6 25/10 24/8
(2)將下列每組分數通分,說一說取公分母的方法。
3/5 和 2/7 1/4和5/12
5/12和7/16
6.復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教師提問:
(1)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最后結果要注意個么?
學生回答,教師適當指導。
(2)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怎么辦?
即時練習:
(1)把0.6、0.02、0.47、0.125化成分數。
(2)把 3/10 17/1000 9/25
4/7化成小數。
說一說分數化成小數的幾種特殊情況。
二、鞏固練習
練習二十八第5~8題。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習內容:
課本第94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十三1、2、3題。
學習目標:
1.我能掌握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并能熟練、快速地比較。
2.我能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把分數進行通分。
3.我能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學習重難點:
我能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合作探究
1.解決獨學中的疑難問題。
2.小組合作討論:怎樣通分?討論提示:用什么作公分母?怎樣把一個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組代表展示、匯報
4.總結升華
把________________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________的________分數,叫做通分。
5.我能行:完成課本94頁“做一做”。
一、教學內容
1.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真分數與假分數
3.分數的基本性質
4.最大公因數與約分
5.最小公倍數與通分
6.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5.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三、編排特點
1.多側面地展現了分數的來源。
現實需要和數學需要。
2.把因數、倍數的有關知識與分數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教學。
3.關注數學的抽象過程,從現實問題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知識。
4.部分內容作了適當的精簡處理或編排調整。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原來安排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之后,現在挪后。
(2)分數大小比較,不單列一段,而是與通分結合在一起學習。
(3)刪去了原來第2節中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內容。
四、具體編排
1.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產生
通過測量與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既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體現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同一個分數可以表示不同的具體量,體現了分數的抽象性。
(2)分數單位的概念。
分數與除法
(1)體現了分數的數學來源: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常用分數來表示。可從數系的擴展角度來認識分數的產生。
(2)分數與除法的統一點:對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3)為后面的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改寫成整數、帶分數做準備。
例1
把除法的意義和分數的意義進行統一:把1個物體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義列出除法算式1÷3,根據分數的意義得到每份是。
例2
(1)把許多物體(3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義列出除法算式3÷4,根據分數的意義得到每份是 ,在這兒,可以用兩種方式來理解 :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這樣的3份是 。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2)通過圖示得到分數結果,方法多樣:一、用操作或圖示法。二、推理:1塊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 塊,3塊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3個 塊,是 塊。
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總結:
根據例1和例2總結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這兒,可以把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擴展,它既可以表示作為結果的一個數,也可以表示一種運算過程。
(1)可以解決整數除法中商不是整數的情況。
(2)分數與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一種運算。
(3)因為除數不能為0,所以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與假分數
以前學生只接觸過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現在介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數,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分數。
例1
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寫出分數,并重點觀察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觀把它們和1比較,再介紹真分數的概念。
《分數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一般傳統的分數意義教學,都是按照書本順序,根據一幅幅圖示或簡單的操作認識一些分數,在此基礎上歸納意義。這樣的組織教學,是淺薄蒼白的,不具有活力的士。沒能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非常困難。所以,有必要改變教科書的這種"傳統"的呈現方式,使得它能夠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我開放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一道接著一道現成的、呆板的例題不見了,而是提供給學生真實具體而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在活動中"做數學";教師引著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記憶定義的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在本例中通過學生的活動和充分交流,了解分數的表現方法,建立起生動活潑的表象,并理解了分數在生活中更為厚實寬廣的內涵。例可以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一份;也可以是把橡皮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還可以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有4個圓片;更可以把6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有二個蛋糕……或者可以把一張紙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三分之一,還可以把這張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四分之一,二份是四分之二等等。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分數是無窮的,生動具體、富有生命力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