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7
這是項羽之死快站能不能改成決戰,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設計
《項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掌握;項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課文情節簡單但生動,內容容易把握。故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分析評價人物形象及“以讀促寫”,既培養學生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又通過閱讀帶動寫作,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課文中選用事例”和“如何運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培養文言文自學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2、把握文章內容,聯系舊課文,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讀促寫,通過單項訓練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讓學生聯系《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在項羽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幾千年來從不曾被人忘記,從而成為文學藝術家們寵愛的一個創作素材。
我們曾在高一時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了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一位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他的性格。
二、朗誦全文
(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顯示:
1、結合書下注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疑惑。
3、提交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
(一)確認書下注解在的重點詞句
(二)補充講解
電腦顯示:
1、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墻壁一樣
2、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定語后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
用于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為“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三)知識梳理
一、多義詞
1、項王軍壁垓下( ) 岸土赤而壁立 ( )
2、自為詩曰 ( )
為諸君潰圍 ( )
赤泉侯為騎將 ( )
吾為若德 ( )
吾為公取彼一將( )
3、虞兮虞兮奈若何( ) 吾為若德 ( )
4、亦足王也 ( )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5、是時,赤泉侯為騎將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
6、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以無厚入有間( )
7、籍獨不愧于心乎( ) 然今卒困于此( )
8、天之亡我
漢軍乃覺之( )
9、乃有二十八騎( )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二、解釋下列詞語
1、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 ) 2、力拔山兮氣蓋世( )
3、直夜潰圍南出( ) 4、常幸從( )
5、然今卒困于此( ) 6、期山東為三處( )
7、騅不逝兮可奈何( ) 8、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
9、地方千里( ) 10、平明,漢軍乃覺之( )
三、找出并解釋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詞。
1、項王軍壁垓下 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3、直夜潰圍南出 4、亦足王也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左,乃陷大澤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結構
1、騅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5、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四、布置作業
1、復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分析講解文章內容
第一段:垓下被圍的困境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請找出表現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的動作行為的五個動詞。(驚——起——飲——歌——泣)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圍、被困東城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
1、此段中項羽對部下所說的話占了很大一部分,請認真閱讀,分析其中表達的意思。(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反復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勇武
第三段:東城潰圍之戰
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羽——大呼、馳下、斬將 / 漢軍——皆披靡
1、“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意作用?(說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從而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第二次:項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通過對比,表現出項羽的勇猛。)
第三次:項羽——弛,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亡兩騎(“殺數十百人”展現項羽勇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斗場面,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2、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動之后,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么作用嗎?
(說明項羽剛才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3、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1、為什么項羽“欲東渡烏江”,卻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不渡了呢?(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決定不渡烏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知恥重義
二、小結
二、總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有理有據;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三、示例評析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把人的尊嚴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種超脫于物質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問題:點評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將事例與觀點結合起來,以突出觀點。
修改:(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四、作業
歸納總結出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投影《史記》中項羽本紀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執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問題一:用原句歸納出司馬遷的觀點。
明確: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問題二:既然批評他“謬”為何將他納入本紀?(用原句回答)
明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參考譯文: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人兒。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人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嗎?不然他的發跡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難,各路豪杰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也數不清。然而項羽并非有些許權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于民間,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于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他自夸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于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鑒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巨鹿之戰: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方法點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描寫展現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復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復嘆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范讀)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斗歷程且說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脫身時還說“愿為諸君快戰”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的細節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鑒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詩文區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嘗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教者簡介:易小玲,懷化市三中教師,女,現年31歲,中學一級教師。1999年畢業于湖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1999年至2002年在洪江市黔陽二中任教,2002年至2007年在洪江市黔陽一中任教,2009年至今在懷化三中任教。工作以來一直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曾教過三屆高三畢業班。)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培養文言文自學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2、把握文章內容,聯系舊課文,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讀促寫,通過單項訓練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二、課時安排 2課時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電腦顯示:項羽圖片
(讓學生聯系《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在項羽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幾千年來從不曾被人忘記,從而成為文學藝術家們寵愛的一個創作素材。
我們曾在高一時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了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一位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他的性格。
二、朗誦全文
(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顯示:
1、結合書下注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疑惑。 3、提交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 (一)確認書下注解在的重點詞句 (二)補充講解 電腦顯示:
1、 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墻壁一樣 2、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定語后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 用于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為“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三)知識梳理 一、多義詞
1、項王軍壁垓下( ) 岸土赤而壁立( ) 2、自為詩曰 ( ) 為諸君潰圍 ( ) 赤泉侯為騎將 ( ) 吾為若德 ( )吾為公取彼一將 ( )
3、虞兮虞兮奈若何 ( ) 吾為若德 ( )4、亦足王也 ( )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 5、是時,赤泉侯為騎將 (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 ( 6、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 ) 以無厚入有間( )7、籍獨不愧于心乎( ) 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 ) 漢軍乃覺之( ) 9、乃有二十八騎(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二、解釋下列詞語
1、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 ) 2、力拔山兮氣蓋世( 3、直夜潰圍南出( ) 4、常幸從( ) 5、然今卒困于此( ) 6、期山東為三處( 7、騅不逝兮可奈何( ) 8、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 10、平明,漢軍乃覺之(三、找出并解釋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詞。
1、項王軍壁垓下 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3、直夜潰圍南出 4、亦足王也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左,乃陷大澤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
) ))
) ))
五、固定結構
1、騅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5、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第二課時
一、分析講解文章內容
第一段:垓下被圍的困境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請找出表現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的動作行為的五個動詞。(驚——起——飲——歌——泣)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圍、被困東城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
1、此段中項羽對部下所說的話占了很大一部分,請認真閱讀,分析其中表達的意思。(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反復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勇武 第三段:東城潰圍之戰 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羽——大呼、馳下、斬將 / 漢軍——皆披靡
1、“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意作用?(說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從而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第二次:項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通過對比,表現出項羽的勇猛。)
第三次:項羽——弛,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亡兩騎(“殺數十百人”展現項羽勇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斗場面,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2、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動之后,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么作用嗎?
(說明項羽剛才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3、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1、為什么項羽“欲東渡烏江”,卻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不渡了呢?(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決定不渡烏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知恥重義
二、小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有理有據;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把人的尊嚴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種超脫于物質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問題:點評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將事例與觀點結合起來,以突出觀點。
修改:(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項羽之死》教學實錄
懷遠縣常墳中學 李夢玲
一、設置緣起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習用現代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領異標新,走進新的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我校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教育發展的需求,設置本教學實踐。
二、教學方式設想
本文將采用偵探式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偵探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司法機關的偵破案件的程序,運用“設疑――取證――推理――結論”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借自己或集體的力量,對結局加以推斷,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課堂教學模式。
此教學方法多用于小說的教學,而這篇課文屬于散文,這是對這一教學法的又一次新的嘗試。《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為這次嘗試提供了理論支持,即選修課的文言文教學“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
三、教學導引
《項羽之死》是人教版語文高二年級上學期選修《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第四單元自主賞析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屬于該套教材“散文之部”系列的第一部分。這一單元的教學的重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散文和詩歌雖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點。詩歌,讓我們的想象飛得更高更遠一些,而散文則給我們更為具體逼真的感受。從形象入手欣賞散文,通過形象,探究意旨,一般能與作者的用心大致契合,讀者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認識和啟示,因此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據,要注意把握形象,對形象作出正確的理解和解釋。
《項羽之死》這篇散文的人物形象,足以引發學生對人物悲劇性命運形成的疑問,是文學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經典性的散文文本。也是對語文必修一《鴻門宴》項羽形象的精彩的補充。結合這兩個文本,通過探案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全方位的把握人物形象,并對人物的悲劇命運進行辨正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獲得認識性提高的同時,提高內在修養的完整性,理應成為教學重點。可是讓學生轉換角色,形成一套完整的破案思路,準確把握人物悲劇命運的關鍵是教學本文的一大難點。
四、教學目標
1、閱讀并把握課文內容,揣摩項羽這一人物形象在本文中出現的新的性格特點,力求在精彩的情節描寫中感悟司馬遷刻畫人物的高超藝術手法。
2、通過研究文中的人物形象,發現滲透在其中的案件線索,培養發現意識,總結意識,以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自圓其說,有所感悟。
3、領悟人物性格與人物命運之間的關系
五、準備與預習
1、復習《鴻門宴》這篇課文:重新領略項羽的風采,劉邦的性格特點。
2、搜集有關楚漢相爭的歷史資料,準確地把握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背景。
3、熟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大意。
教學實錄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老師設疑)公元前202年12月的一天,項羽兵敗垓下。死在了烏江邊,一個人的死亡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自殺,一是他殺。那么項羽應該屬于那一種呢?這其中到底有什么隱情,使得這樣一位英雄走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下面我們將成立四個調查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調查涉及四個選題:“設疑――取證――推理――結案報告”其中取證包括:案發背景、現場勘察、涉案人員檔案、證人證言四個步驟。要求:15人一組,每組組員分工負責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小組調查報告。二十分鐘后,組內確定一人宣讀。
( 在小組研討期間老師可以就各個小組在研討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20分鐘后,請四個小組的成員宣讀調查報告)
取證階段
師:同學們準備好沒有?
生: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
師:我們首先請“現場勘查”小組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場勘查的情況。
生:死者,姓名:項籍,楚國人,又號西楚霸王。死亡地點:烏江邊。現場比較混亂,好像曾經進行過一場激烈的戰斗。這從現場留有大量的馬蹄印可以推斷出。現場地下留有二十六具尸體,據查這些尸體都是項羽部下。現場沒有發現項王的尸體。他生前所騎的愛騎――烏錐馬也不見了蹤跡。現場也沒有找到其愛姬――虞姬的尸體。當然這些消息對我們案件的偵破來說是令人失望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雖然沒有在現場找到項王的尸體,但我們找到了一些項王生前所穿的衣服的碎片,以及提取到了他的一些血樣。其他情況有待進一步偵察。
師:感謝現場勘查小組給我們提供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雖然沒有為我們找出答案,但看的出來同學們已經盡力了。既然案件已經發生了,那么我們就有必要要了解本案的案發背景,看看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下面我們請“案發背景”小組宣讀調查報告。
生:根據我們課外搜集的史料以及結合文本內容來看,查證背景如下:這一案件的背景源于中國歷史上的楚漢之爭。秦末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封建統治權而進行了一場角逐。
這場戰爭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苦戰了5年,大戰70余次,小戰40余次。劉邦在一再失敗之后,逐漸轉為優勢。
戰爭之初,“鴻門宴”后,項羽帶兵進入咸陽,殺掉秦王子嬰,燒毀秦的宮殿,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三分關中。當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很懸殊。但僅僅是五年之隔形勢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公元前203年底,劉邦匯合諸將,合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是本文的寫作背景。當時項羽糧食吃光,援兵斷絕。在寒冬的一個夜晚,項羽被圍在一個山頭,看到戰場上旌旗遍野,鼓角齊鳴。這時候的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軍心渙散,大勢已去,情況十分危急,項羽將何去何從呢?他將要拿什么來拯救自己,我們將密切關注!(生笑)
師:感謝“案發背景”小組給我們提供的詳細的資料。從背景材料中我們知道了項羽處境已經非常危急,那么在他死前他曾經與哪些人接觸過,現在這是本案的焦點,讓我們翻開涉案人員檔案來尋求答案。
生:據我們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情況來看,項羽在臨死之前曾與以下人員接觸過:虞姬、農夫、赤泉侯、烏江亭長、呂馬童。
我們先來看一號人物――虞姬,項羽的寵妾,因受到寵愛而跟隨在項羽身邊。但在項羽率麾下八百騎潰圍時她已不在項王身邊。據我們查證的歷史資料來看,虞姬在項羽死前的前夜與之共唱了一首歌之后就拔劍自刎了。她的尸體有可能被項羽埋在了垓下。據說項王在與愛姬歌唱時流下了心酸的眼淚。
農夫,項羽在逃亡到陰陵的時候遇到的一個人,項羽在陰陵迷了路,曾經向他問過路,但是他卻欺騙了他指了一條錯誤的路線使得項羽陷入了沼澤中,因而項羽很快被劉邦派出的五千軍隊追上。他只是一介百姓,我們推測他只是出于對項羽殘忍的性格的不滿才會這樣做,從中我們也看到了項羽失敗的一個因素:失去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這一行為并沒有直接傷害到項羽。
赤泉候,他是劉邦派出追趕項羽的一員騎將,在此之前劉邦命令騎將灌嬰率領五千人馬追擊項羽,項羽在成功突圍后所帶領的八百壯士只剩下了二十八人。他本想趁此機會殺了項羽邀功,沒想到反被項羽斬殺了兩員大將,隨后項羽瞪著眼睛叱罵他,他連人帶馬都因此受了驚嚇,一口氣跑了幾里路。這次沖突發生在東城,項羽采取閃電戰的戰術,僅僅損失了兩名士兵。赤泉侯是一個想殺但卻沒有能力殺他的一員漢將。即使如此項羽仍然沒有擺脫漢軍的圍追堵截,前途依然兇險。
烏江亭長,項羽經過一番奮力拼殺后來到了烏江邊,想要東渡烏江,他攏船靠岸等待,并且勸說項羽趕快渡江,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對他說:“天之亡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與心乎?”所以拒絕了他的一番好意,并把自已心愛的烏騅寶馬賞賜給了他,讓他帶著烏騅馬過江。自己下馬帶領二十六個屬下與已經追趕上來的劉邦的軍隊決一死戰。因此我們推測烏江亭長應該是項羽的崇拜者或追隨者,而不可能是殺害他的人,在他與項羽見面時項羽還活著,他也不可能帶走項王的尸體。
呂馬童,原是項羽的老部下,但卻背叛了項羽并加入到了劉邦的軍隊中,現在效命于劉邦。項羽在與亭長話別后又一次與追趕上來的漢軍廝殺在一起,項羽在與漢軍廝殺的過程中身上受了十多處傷,正在這時他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中的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呂馬童面對項王對王翳說:“他就是項王。”項羽就說:“我聽說漢王為我的人頭懸賞千金,封邑萬戶,我把這點好處送給你吧.”于是揮劍自殺而死。項羽最終了結了他壯烈而又悲劇的一生。
師:到此為止,我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底:項羽是自殺而死,那么項羽的死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下面我們請證人證言組為我們進一步提供相關資料。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鑒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巨鹿之戰: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方法點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描寫展現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復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復嘆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范讀)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斗歷程且說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脫身時還說“愿為諸君快戰”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的細節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鑒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詩文區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嘗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教者簡介:易小玲,懷化市三中教師,女,現年31歲,中學一級教師。1999年畢業于湖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1999年至2002年在洪江市黔陽二中任教,2002年至2007年在洪江市黔陽一中任教,2009年至今在懷化三中任教。工作以來一直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曾教過三屆高三畢業班。)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培養文言文自學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2、把握文章內容,聯系舊課文,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讀促寫,通過單項訓練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二、課時安排 2課時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電腦顯示:項羽圖片
(讓學生聯系《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在項羽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幾千年來從不曾被人忘記,從而成為文學藝術家們寵愛的一個創作素材。
我們曾在高一時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了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一位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他的性格。
二、朗誦全文
(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顯示:
1、結合書下注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疑惑。 3、提交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 (一)確認書下注解在的重點詞句 (二)補充講解 電腦顯示:
1、 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墻壁一樣 2、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定語后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 用于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為“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三)知識梳理 一、多義詞
1、項王軍壁垓下( ) 岸土赤而壁立( ) 2、自為詩曰 ( ) 為諸君潰圍 ( ) 赤泉侯為騎將 ( ) 吾為若德 ( )吾為公取彼一將 ( )
3、虞兮虞兮奈若何 ( ) 吾為若德 ( )4、亦足王也 ( )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 5、是時,赤泉侯為騎將 (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 ( 6、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 ) 以無厚入有間( )7、籍獨不愧于心乎( ) 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 ) 漢軍乃覺之( ) 9、乃有二十八騎(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二、解釋下列詞語
1、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 ) 2、力拔山兮氣蓋世( 3、直夜潰圍南出( ) 4、常幸從( ) 5、然今卒困于此( ) 6、期山東為三處( 7、騅不逝兮可奈何( ) 8、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 10、平明,漢軍乃覺之(三、找出并解釋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詞。
1、項王軍壁垓下 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3、直夜潰圍南出 4、亦足王也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左,乃陷大澤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
) ))
) ))
五、固定結構
1、騅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5、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第二課時
一、分析講解文章內容
第一段:垓下被圍的困境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請找出表現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的動作行為的五個動詞。(驚——起——飲——歌——泣)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圍、被困東城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
1、此段中項羽對部下所說的話占了很大一部分,請認真閱讀,分析其中表達的意思。(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反復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勇武 第三段:東城潰圍之戰 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羽——大呼、馳下、斬將 / 漢軍——皆披靡
1、“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意作用?(說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從而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第二次:項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通過對比,表現出項羽的勇猛。)
第三次:項羽——弛,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亡兩騎(“殺數十百人”展現項羽勇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斗場面,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
2、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動之后,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么作用嗎?
(說明項羽剛才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3、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1、為什么項羽“欲東渡烏江”,卻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不渡了呢?(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決定不渡烏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知恥重義
二、小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有理有據;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把人的尊嚴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種超脫于物質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問題:點評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將事例與觀點結合起來,以突出觀點。
修改:(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項羽之死》教學實錄
懷遠縣常墳中學 李夢玲
一、設置緣起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習用現代的觀念和發展的眼光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領異標新,走進新的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我校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教育發展的需求,設置本教學實踐。
二、教學方式設想
本文將采用偵探式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偵探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司法機關的偵破案件的程序,運用“設疑――取證――推理――結論”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借自己或集體的力量,對結局加以推斷,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課堂教學模式。
此教學方法多用于小說的教學,而這篇課文屬于散文,這是對這一教學法的又一次新的嘗試。《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為這次嘗試提供了理論支持,即選修課的文言文教學“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
三、教學導引
《項羽之死》是人教版語文高二年級上學期選修《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第四單元自主賞析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屬于該套教材“散文之部”系列的第一部分。這一單元的教學的重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散文和詩歌雖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點。詩歌,讓我們的想象飛得更高更遠一些,而散文則給我們更為具體逼真的感受。從形象入手欣賞散文,通過形象,探究意旨,一般能與作者的用心大致契合,讀者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認識和啟示,因此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據,要注意把握形象,對形象作出正確的理解和解釋。
《項羽之死》這篇散文的人物形象,足以引發學生對人物悲劇性命運形成的疑問,是文學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經典性的散文文本。也是對語文必修一《鴻門宴》項羽形象的精彩的補充。結合這兩個文本,通過探案式的教學,鼓勵學生全方位的把握人物形象,并對人物的悲劇命運進行辨正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獲得認識性提高的同時,提高內在修養的完整性,理應成為教學重點。可是讓學生轉換角色,形成一套完整的破案思路,準確把握人物悲劇命運的關鍵是教學本文的一大難點。
四、教學目標
1、閱讀并把握課文內容,揣摩項羽這一人物形象在本文中出現的新的性格特點,力求在精彩的情節描寫中感悟司馬遷刻畫人物的高超藝術手法。
2、通過研究文中的人物形象,發現滲透在其中的案件線索,培養發現意識,總結意識,以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自圓其說,有所感悟。
3、領悟人物性格與人物命運之間的關系
五、準備與預習
1、復習《鴻門宴》這篇課文:重新領略項羽的風采,劉邦的性格特點。
2、搜集有關楚漢相爭的歷史資料,準確地把握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背景。
3、熟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大意。
教學實錄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老師設疑)公元前202年12月的一天,項羽兵敗垓下。死在了烏江邊,一個人的死亡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自殺,一是他殺。那么項羽應該屬于那一種呢?這其中到底有什么隱情,使得這樣一位英雄走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下面我們將成立四個調查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調查。調查涉及四個選題:“設疑――取證――推理――結案報告”其中取證包括:案發背景、現場勘察、涉案人員檔案、證人證言四個步驟。要求:15人一組,每組組員分工負責決定其中的一個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一人執筆,共同寫出小組調查報告。二十分鐘后,組內確定一人宣讀。
( 在小組研討期間老師可以就各個小組在研討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20分鐘后,請四個小組的成員宣讀調查報告)
取證階段
師:同學們準備好沒有?
生:準備好了,可以開始了。
師:我們首先請“現場勘查”小組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場勘查的情況。
生:死者,姓名:項籍,楚國人,又號西楚霸王。死亡地點:烏江邊。現場比較混亂,好像曾經進行過一場激烈的戰斗。這從現場留有大量的馬蹄印可以推斷出。現場地下留有二十六具尸體,據查這些尸體都是項羽部下。現場沒有發現項王的尸體。他生前所騎的愛騎――烏錐馬也不見了蹤跡。現場也沒有找到其愛姬――虞姬的尸體。當然這些消息對我們案件的偵破來說是令人失望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雖然沒有在現場找到項王的尸體,但我們找到了一些項王生前所穿的衣服的碎片,以及提取到了他的一些血樣。其他情況有待進一步偵察。
師:感謝現場勘查小組給我們提供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雖然沒有為我們找出答案,但看的出來同學們已經盡力了。既然案件已經發生了,那么我們就有必要要了解本案的案發背景,看看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下面我們請“案發背景”小組宣讀調查報告。
生:根據我們課外搜集的史料以及結合文本內容來看,查證背景如下:這一案件的背景源于中國歷史上的楚漢之爭。秦末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封建統治權而進行了一場角逐。
這場戰爭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苦戰了5年,大戰70余次,小戰40余次。劉邦在一再失敗之后,逐漸轉為優勢。
戰爭之初,“鴻門宴”后,項羽帶兵進入咸陽,殺掉秦王子嬰,燒毀秦的宮殿,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三分關中。當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很懸殊。但僅僅是五年之隔形勢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公元前203年底,劉邦匯合諸將,合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是本文的寫作背景。當時項羽糧食吃光,援兵斷絕。在寒冬的一個夜晚,項羽被圍在一個山頭,看到戰場上旌旗遍野,鼓角齊鳴。這時候的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軍心渙散,大勢已去,情況十分危急,項羽將何去何從呢?他將要拿什么來拯救自己,我們將密切關注!(生笑)
師:感謝“案發背景”小組給我們提供的詳細的資料。從背景材料中我們知道了項羽處境已經非常危急,那么在他死前他曾經與哪些人接觸過,現在這是本案的焦點,讓我們翻開涉案人員檔案來尋求答案。
生:據我們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情況來看,項羽在臨死之前曾與以下人員接觸過:虞姬、農夫、赤泉侯、烏江亭長、呂馬童。
我們先來看一號人物――虞姬,項羽的寵妾,因受到寵愛而跟隨在項羽身邊。但在項羽率麾下八百騎潰圍時她已不在項王身邊。據我們查證的歷史資料來看,虞姬在項羽死前的前夜與之共唱了一首歌之后就拔劍自刎了。她的尸體有可能被項羽埋在了垓下。據說項王在與愛姬歌唱時流下了心酸的眼淚。
農夫,項羽在逃亡到陰陵的時候遇到的一個人,項羽在陰陵迷了路,曾經向他問過路,但是他卻欺騙了他指了一條錯誤的路線使得項羽陷入了沼澤中,因而項羽很快被劉邦派出的五千軍隊追上。他只是一介百姓,我們推測他只是出于對項羽殘忍的性格的不滿才會這樣做,從中我們也看到了項羽失敗的一個因素:失去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這一行為并沒有直接傷害到項羽。
赤泉候,他是劉邦派出追趕項羽的一員騎將,在此之前劉邦命令騎將灌嬰率領五千人馬追擊項羽,項羽在成功突圍后所帶領的八百壯士只剩下了二十八人。他本想趁此機會殺了項羽邀功,沒想到反被項羽斬殺了兩員大將,隨后項羽瞪著眼睛叱罵他,他連人帶馬都因此受了驚嚇,一口氣跑了幾里路。這次沖突發生在東城,項羽采取閃電戰的戰術,僅僅損失了兩名士兵。赤泉侯是一個想殺但卻沒有能力殺他的一員漢將。即使如此項羽仍然沒有擺脫漢軍的圍追堵截,前途依然兇險。
烏江亭長,項羽經過一番奮力拼殺后來到了烏江邊,想要東渡烏江,他攏船靠岸等待,并且勸說項羽趕快渡江,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對他說:“天之亡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與心乎?”所以拒絕了他的一番好意,并把自已心愛的烏騅寶馬賞賜給了他,讓他帶著烏騅馬過江。自己下馬帶領二十六個屬下與已經追趕上來的劉邦的軍隊決一死戰。因此我們推測烏江亭長應該是項羽的崇拜者或追隨者,而不可能是殺害他的人,在他與項羽見面時項羽還活著,他也不可能帶走項王的尸體。
呂馬童,原是項羽的老部下,但卻背叛了項羽并加入到了劉邦的軍隊中,現在效命于劉邦。項羽在與亭長話別后又一次與追趕上來的漢軍廝殺在一起,項羽在與漢軍廝殺的過程中身上受了十多處傷,正在這時他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中的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呂馬童面對項王對王翳說:“他就是項王。”項羽就說:“我聽說漢王為我的人頭懸賞千金,封邑萬戶,我把這點好處送給你吧.”于是揮劍自殺而死。項羽最終了結了他壯烈而又悲劇的一生。
師:到此為止,我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底:項羽是自殺而死,那么項羽的死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下面我們請證人證言組為我們進一步提供相關資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