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聽課記錄12篇,是優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聽課記錄與評析1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并攏側身跳,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協調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創新的樂趣。
3、逐步形成善于與同伴合作以及勇于接受挑戰的品質。
活動準備:
經驗:接觸過拼板,并有一定的經驗。
物質:
1、30厘米見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塊(3種顏色)。
2、《郊游》音樂以及場地布置。
活動組織:
一、以“郊游”情景導入,并喚醒身體各部分機能。
引導幼兒進行熱身運動,活動幼兒腳踝、膝以及腰部等關節,為下面活動做準備。
二、探索、體驗拼板的不同玩法,學習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跳。
1、幼兒探索單塊拼板的玩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升并組織幼兒練習相關動作,重點練習多種跳法,并引導幼兒學習原地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跳。
2、組合拼板,練習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并敢于跳過高30厘米的拼板。
三、放松與整理。
四、活動延伸。
活動評析:
初步了解“滾車”玩法并體驗“滾車”游戲的愉悅,為再玩拼板留下懸念。
這個精彩的活動都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回歸于幼兒的生活。《圖形一家人》來源于老師的有心人。老師看到的《東方娃娃》上的一本小書,老師巧妙地借助圖形,激發孩子對生活經驗的再現,本節課突出了“情感”、和一個“趣”字,巧妙地把枯燥地數學巧妙地溶于繪本教學之中,讓小班的孩子在感受一家人快樂的同時,提高了想象和表述的能力。
幼兒園聽課記錄與評析2
課堂紀實:
一、導入。拿出多條紅絲帶吸引小朋友,請一個小朋友上臺,把紅絲帶綁在一個小朋友的右手上,背對下面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分辨左右。然后讓小朋友轉過來面對臺下的小朋友,說出左右。
二、在黑板上畫一個人物簡筆畫,請小朋友上來在人物畫的左邊或右邊畫氣球。
三、展示一張多人照片,選定一個人做參照,請小朋友說出這個人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是誰。
四、作業布置,在一個小女孩的左邊涂上紅色,右邊涂上黃色。
評析:
導入非常成功,緊緊抓住了小朋友好奇的心態,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正確率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園聽課記錄評語幼兒園聽課記錄評語。整個教學過程很連貫,作業布置合理,是一次非常棒的教學示范。
幼兒園聽課記錄與評析3
課堂紀實:
一、復習上節課律動和單詞。
二、導入新單詞準備兩杯水,一杯熱的,一杯冷的,讓小朋友觸摸感受溫度,引入hot和cold的教學。
三、撕卡片游戲把hot和cold卡片分別貼在兩個小朋友的背部,看哪個小朋友先撕下對方的卡片,然后進行獎勵。
四、聽指令游戲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教師念到哪個單詞,小朋友就拍哪一個,拍對了的小朋友得獎勵。
五、新律動的學習。
六、發卡片復習單詞。
評析:
教師帶領小朋友跳律動的時候不太自然,主要是律動沒有練熟。在組織游戲的時候有一點混亂。很多小朋友沒有參與到游戲中來。上課的時間過短。總的來說,流程較清晰,相比之前有很大進步。
幼兒園聽課記錄與評析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滾畫。
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活動。
3、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活動過程準備:硬紙板盒子,盒子里放上一張畫有手套樣的紙,顏料三組,每組的顏色為紅黃、藍綠、黃,湯勺若干,彈珠若干。
教師行為幼兒狀況:
一、引入主題
1、娃娃家里的寶寶們沒有手套啊!我們把盒子手套送給他們怎么樣?
二、引導滾畫
1、請小彈珠到盒子里來玩一玩。
2、怎么請彈珠的?用勺子,請后勺子放回盒子家里。(幼兒常規引導)
3、老師邊念兒歌邊示范滾彈珠。(左右滾一滾,前后滾一滾,繞個圈兒滾一滾)
4、請小朋友一起來滾畫。
三、引導幼兒用彈珠和顏料一起來滾畫
1、請彈珠休息一下吧。
2、我們怎么把顏料也請到盒子里來玩一玩呢?(引導幼兒討論)
3、用勺子請彈珠到顏料里去洗個澡,請完后勺子放回哪里?
4、請小朋友幫老師念兒歌,老師來滾畫。
四、小朋友操作,教師幫助念兒歌
五、引導幼兒討論
1、現在手套寶寶上有什么了?
2、它怎么樣?
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滾畫
1、可以在去請一次顏料,可以是不同顏色的,可以選兩顆。
2、現在看看你的手套變怎么樣了?
七、活動的結束我們去請太陽公公幫忙
A、太大了。(怎么辦,老師沒有作回應)
B、沒有顏色彈珠滾出后怎么辦要加以引導有線寶寶。
評價:
一、這是一個小肌肉運動的訓練,操作后有幼兒的交流。
二、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玩透,不需要示范可以這樣來引導幼兒:“你怎么來讓彈珠玩”孩子先進行操作,“玩一玩,發現什么了”圍在孩子身邊引導,不需要再讓孩子坐下來了。讓孩子再找不一樣的顏色,看顏色的變化。
三、小班常用兒歌來引導,一個活動就用一個中心兒歌來引導。(小彈珠圓又圓,跳進盒子玩一玩,搖一搖,晃一晃,變出許多小線條,小線條像什么,像……像……像……)
幼兒園聽課記錄與評析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人物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2、啟發幼兒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煉故事發展的.線索。
3、鼓勵幼兒根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形象,設計表演的動作、神態及語言的基調。
4、培養幼兒在共同布置場景、選擇道具、表演故事時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雪景圖片,了解下雪。
2、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1)理解故事第一環節——小兔送蘿卜。
a、小兔去找蘿卜,學習句子"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猴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聽課評析:中班幼兒對于完整句式的表達能力還是比較缺乏的,因此,鼓勵幼兒跟著課件中的故事錄音一起來學說,能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b、小兔找到蘿卜,模仿"挖"的動作。
聽課評析:中班幼兒活動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更喜歡情景化的活動狀態。根據這個特點,我引導幼兒模仿小兔挖蘿卜的動作,并在課件中配以動畫效果的出現,激活物體,引起幼兒的注意和好奇心,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c、講述故事:小兔抱著蘿卜,跑到小猴家,屋子里一個人也沒有,小兔就把蘿卜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2)理解故事第二環節——小猴送蘿卜。
a、小猴哪去了?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小猴找了半天,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桌子上有只大蘿卜)那它會怎么做呢?
c、講述故事:小猴抱著蘿卜跑到小熊家,可是,門關得緊緊的,小熊也不在家。小猴就把蘿卜放在窗臺上,回家了。
(3)理解故事第三環節——小熊送蘿卜。
a、小熊去找蘿卜,繼續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可是找了半天,小熊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窗臺上有只大蘿卜)小熊高興極了,它又會怎么做呢?
c、講述故事:小熊抱著蘿卜跑到小兔家,這時候,小兔已經睡著了。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4)理解故事第四環節——小兔醒來。
a、小熊把蘿卜送給誰了?(小兔)小兔在干嘛?(睡覺)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b、小兔醒來,它看到什么?它會說什么呢?(放錄音)"蘿卜回來了!"小兔說什么?它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怎么樣?
c、模仿小兔醒來的情景,模仿小兔子的話:"咦,蘿卜回來啦!"
3、再次欣賞故事《蘿卜回來了》,理解朋友之間互相關愛之情。以三角形圖示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送蘿卜的過程。
聽課評析:
a、將送蘿卜的過程設計成一個三角巡回的動畫演示,非常深動、有趣,既自然地引導幼兒了解蘿卜回來的過程,又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b、把送蘿卜過程編成了歌曲。歌曲內容:小兔子呀,送蘿卜呀,送小猴,送小猴,小猴送給小熊,小熊送給小兔,蘿卜回來啦,蘿卜回來啦!
c、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小動物嗎?為什么?我也很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愿意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真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好朋友!
d、這個環節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音樂領域中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滲透歌曲的感知教學,將這個相對較長的故事編成了幼兒容易理解、簡單明快的歌曲,通過歌詞,他們就能明了故事內容,非常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及評析:蘿卜回來了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人物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2、啟發幼兒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煉故事發展的線索。
3、鼓勵幼兒根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形象,設計表演的動作、神態及語言的基調。
4、培養幼兒在共同布置場景、選擇道具、表演故事時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雪景圖片,了解下雪。
2.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1)理解故事第一環節--小兔送蘿卜。
a.小兔去找蘿卜,學習句子"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猴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
聽課
評析:中班幼兒對于完整句式的表達能力還是比較缺乏的,因此,鼓勵幼兒跟著課件中的故事錄音一起來學說,能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b.小兔找到蘿卜,模仿"挖"的動作。
(
聽課
評析:中班幼兒活動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更喜歡情景化的活動狀態。根據這個特點,我引導幼兒模仿小兔挖蘿卜的動作,并在課件中配以動畫效果的出現,激活物體,引起幼兒的注意和好奇心,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c. 講述故事:小兔抱著蘿卜,跑到小猴家,屋子里一個人也沒有,小兔就把蘿卜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2)理解故事第二環節--小猴送蘿卜。
a.小猴哪去了?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 小猴找了半天,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桌子上有只大蘿卜)那它會怎么做呢?
c. 講述故事:小猴抱著蘿卜跑到小熊家,可是,門關得緊緊的,小熊也不在家。小猴就把蘿卜放在窗臺上,回家了。
(3)理解故事第三環節--小熊送蘿卜。
a.小熊去找蘿卜,繼續鞏固句式"雪這么大,天這么冷,小熊一定很餓,我找到了東西,和它一起吃"。
b. 可是找了半天,小熊什么也沒有找到,就空手回到家里。它看見什么呀?(窗臺上有只大蘿卜)小熊高興極了,它又會怎么做呢?
c.講述故事:小熊抱著蘿卜跑到小兔家,這時候,小兔已經睡著了。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4)理解故事第四環節--小兔醒來。
a.小熊把蘿卜送給誰了?(小兔)小兔在干嘛?(睡覺)小熊不愿意吵醒它,就把蘿卜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回家了。
b.小兔醒來,它看到什么?它會說什么呢?(放錄音)"蘿卜回來了!"小兔說什么?它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怎么樣?
c.模仿小兔醒來的情景,模仿小兔子的話:"咦,蘿卜回來啦!"3.再次欣賞故事《蘿卜回來了》,理解朋友之間互相關愛之情。
a.以三角形圖示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送蘿卜的`過程。
聽課
評析:將送蘿卜的過程設計成一個三角巡回的動畫演示,非常深動、有趣,既自然地引導幼兒了解蘿卜回來的過程,又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b.把送蘿卜過程編成了歌曲。
歌曲內容:小兔子呀,送蘿卜呀,送小猴,送小猴,小猴送給小熊,小熊送給小兔,蘿卜回來啦,蘿卜回來啦!
聽課
評析:這個環節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音樂領域中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滲透歌曲的感知教學,將這個相對較長的故事編成了幼兒容易理解、簡單明快的歌曲,通過歌詞,他們就能明了故事內容,非常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c.小結: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小動物嗎?為什么?我也很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愿意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真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好朋友!
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及評析:我們的好朋友――樹木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3.了解樹木和人類的關系。
聽課評析:重點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系;難點是樹立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活動準備:沙塵暴紀錄片一盤;樹木作用幻燈片一組;樹寶寶頭飾一個。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觀看紀錄片,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張光盤,大家看里面介紹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問:你剛剛看到了什么?沙塵暴是什么樣子的?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不便?沙塵暴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會有沙暴塵?
(二)展開部分 介紹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出示樹寶寶,以樹寶寶的口吻詢問幼兒: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嗎?
結合幼兒回答情況,演示幻燈片。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我們會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很愿意與你們做朋友,大家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呢?
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聽課評析:教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人們不保護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懲罰。
最后讓幼兒講一件自己親眼所見或聽說到的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并且打算怎樣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聽課評析:三月正是植樹的好時節,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可以向幼兒進行樹木方面的有關知識教育。樹木與我們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人類的貢獻巨大,但是幼兒在此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多,對樹木的了解不夠。如果只是說教性的教育幼兒愛護樹木,收效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幼兒清楚了樹木對人類的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就會很自然的想到要保護樹木,愛護樹木,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這比單純地說教要有效果。 通過樹木與人類的關系,又引伸出環境保護問題。水土流失、森林砍伐,使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迅速衰竭。應該讓幼兒明白,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發展。因此,保護環境是我們現在最重要、最迫切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及評析:會說話的標志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地方都離不開標志,尤其是安全標志,在生活中能對我們進行提示、警告,是幼兒常見到又不易引起注意的標志。幼兒期孩子好奇心特別強,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由于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遇到突發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缺少積極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巧。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意外損傷。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我們必須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為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以常見標志為中心,通過認識各種標志,了解各種標志的意義等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己應按照安全標志的要求行動,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又不造成危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嚴禁吸煙”、“禁鳴喇叭”等標志的含義及所表達的意思。
2.能大膽的介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觀察的各種標記。
活動準備:
1.各種標志圖片2.自制紅綠燈標志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手持紅綠燈標志帶領幼兒玩“開汽車”的游戲。
2.提問:剛才我們玩游戲的時候,老師沒有說話,為什么你們一會兒開車, 一會兒停車呢?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它告訴我們什么?
二 、出示標志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標志。
(1)引導幼兒看“嚴禁吸煙”的標志,知道吸煙有害健康。
師:這是什么呀?這上面有什么?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是嚴禁吸煙的標志,它告訴人們在公共場合不能吸煙,因為吸煙有害健康。
(2)引導幼兒看“禁鳴喇叭”的標志.。
師:這是什么標志呢?它上面有什么?這個標志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標志?為什么要禁鳴喇叭呢?
小結:這是禁鳴喇叭標志,它告訴人們禁鳴喇叭。因為高音喇叭是一種噪音,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和休息,所以在街上是禁止鳴喇叭的.
(3)依次出示“當心夾手”和“當心學校”的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三、引導幼兒回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其他標志,通過討論豐富幼兒的 相關經驗。
師:除了這幾個標志,你們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標志呢?
(1)出示禁止標志師:這一組圖片有一樣的地方嗎?(都是圓形的、紅色的、都有斜杠)小結:這一類標志在告訴我們這些是不可以做的。
(2)出示警告標志師:這一組圖片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都是三角形的、黃色底的、黑邊)小結:這一類標志是警告車輛、行人注意安全。
四、設計標志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標志,老師想請我們小朋友也來設計一些標志,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想設計什么標志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說說,使幼兒了解了標志的不同含意,并學會 了運用標志,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我們必須要遵守交通安全秩序。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積極性比較高,對各種交通標志充滿著濃厚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所看到的標志,進行簡單的描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明顯的進步。本次活動開始以游戲引入主題,最后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想設計的標志并進行設計,在這兩個環節孩子們興致高昂,都踴躍參與其中。不足的地方是應該多引導、鼓勵他們,使能力較弱、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的幼兒大膽發言,主動探索,讓所有幼兒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促進每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幼兒園語文聽課記錄【1】
一、看圖書欣賞故事第一段
1、小老鼠和小鳥不能在一起玩?為什么?幼兒自由的說
2、不能在一起玩,它們心里會感覺怎么樣?
3、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讓小老鼠和小鳥在一起?(幼兒發表自己的建議:請巨人來幫忙、降落傘、乘在一片大樹葉上讓風吹上去、請長頸鹿的長脖子幫忙、請大象的長鼻子幫忙、找根繩子……)
4、聽聽小老鼠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二、、欣賞故事第二段:
1、鼠弟弟想了一個什么辦法?(種了一顆喇叭花)
2、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幼兒交流:小鳥,等你長大了,飛下來跟我們一起玩……
3、還可以怎么關心小鳥?
聽課記錄12篇72_聽課記錄范文
4、那我們來聽聽小老鼠到底是怎么跟小鳥說的?
三、繼續講故事
1、小鳥和小老鼠開始的時候碰到了什么困難?后來是怎么解決的?
2、再次欣賞故事一遍:
——介紹封面。
——暗示幼兒一頁一頁地翻。
3、討論:打電話的時候說什么話有禮貌?(你好、Hello……)
四、打電話游戲:
1、幼兒選擇好小動物胸卡以及手工紙電話后跟同伴一起練習打電話。
2、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生病了,不能來上幼兒園,你想跟他說些什么呢?(與該幼兒媽媽的手機聯系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關心同伴的話)
評析:
這是《我的好朋友》主題背景下的一次語言活動;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的融入、滲透,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關心同伴,嘗試和別人有禮貌的交流等。活動設計新穎、環節清晰層層遞進,一方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如:模仿打電話、慰問生病的同伴……讓幼兒在生活化的環境中進行遷移,使幼兒獲得愉悅的經驗。老師還充分利用大圖書這個教具,靈活而巧妙的讓幼兒在看看、講講中學到了看圖書的正確方法。
最后,提點小小建議:活動第三部分讓孩子選擇動物胸卡與同伴練習打電話的過程似乎有些草草了之,是否可讓孩子在練習對話后互換小動物胸卡,以使孩子感受不同角色在打電話時的不同對話。另外,每一次孩子的交流后,教師是否可以做簡單小結,以使孩子的原有經驗得到更好的提升。
幼兒園語文聽課記錄【2】
一、導入
1、觀看照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請你們看幾張照片,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2、提問:
這是誰?手里拿著什么?
吹管是什么形狀的?
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
二、猜測并記錄
1、觀察記錄紙
2、幼兒想象并猜測:
你覺得正方形吹管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
三角形的吹管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
3、記錄自己想象的結果并交流。
三、幼兒操作并記錄結果
1、 教師示范操作吹泡泡
2、 幼兒自由選擇吹管進行吹泡泡。
3、 記錄自己發現的結果
4、 交流操作記錄表
四、延伸
教師出示梯形吹管,讓幼兒進行猜測。
評析:
本次活動吹泡泡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孩子們在活動中始終積極主動的在探索,發現學習。活動中程老師始終作為一個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來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程老師嘗試讓小班孩子學習記錄,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與發現及時的進行記錄,不但培養了孩子觀察分析的能力也培養了小班孩子的初步記錄能力,值得學習。
幼兒園語文聽課記錄【3】
一、游戲:蘋果回家
幼兒分2組,要求把不同顏色的蘋果送回籃子。
第一次游戲:幼兒自己開始進行游戲。
游戲結束,教師:這樣的游戲結果公平嗎?(不公平)
教師:這是種接力賽,就是每個人都要參加的,你們后面的小朋友參加游戲了嗎?(沒有) 第二次游戲
幼兒自行游戲,教師:游戲是大家的,要一同參加,要拍后面小朋友的手的。
教師: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不公平)
教師:我們看看每個隊的人數(4,5,6)不等,接力賽的人數應怎樣的?(一樣的)怎么做?(幼兒自由調節)
教師:每個隊都是5個人了,蘋果是10個,那怎么辦?(每個人拿2個)
第三次比賽
教師:現在人數相等了,每個人拿2個蘋果,這規則是你們自己訂的。
幼兒再次比賽。
教師:這次比賽公平了嗎?(公平)為什么?
教師小結:每個比賽都要有規則,大家都有遵守這一規則。
二、看錄像,進一步了解規則
1、教師:錄像里的小朋友怎么了?這樣對不對?怎樣才能更好?請你們在看時思考這三個問題。
2、邊看邊問幼兒,他們在干什么?這樣對嗎?該怎樣做?
3、看完請幼兒交流。
幼兒1:小朋友喝水不排隊,這樣不好,很容易擠的把水弄在地上,應該排隊,那樣就不會了。
教師:她說得很好,說出了不排隊的后果,他們這樣安全嗎?
教師:除了排隊還有好的辦法嗎?(靠在一邊,等小朋友走了再過去)(一個接著一個) 教師小結:在集體活動中,有很多的小朋友,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這樣才安全。
三、對生活中的規則與公共場所的規則
1、教師: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是,不是)認為是的,站這邊,不是的站那邊。
幼兒自由分組。
2、教師:請你說出理由,進行分組辯論。
幼兒:在馬路上走要遵守交通規則。
教師:我覺得我一個人在家切黃瓜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不用遵守規則。
幼兒:我在學校里也要遵守學校里的規則,上課不能亂跑。
教師:我在家困了,想在哪睡就哪睡,不要規則。
幼兒:在馬路上看到紅燈要停。
教師:說說在生活中要遵守的規則如:在馬路上,地鐵站啊。
幼兒:地鐵站里不能亂丟東西。
教師小結:原來你們要遵守規則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我是一個人在沒有別人的地方不需要遵守規則。
3、學做文明上海人
教師:我這有許多標志,這些標志都是在公共場所的,看是什么標志。
教師小結:有了這些標志,我們就要遵守規則,要做個文明人。
教師:我們小朋友要做個怎樣的人?(文明的上海市民)
建議:
教師活動形式新穎,能讓幼兒自己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以幼兒為主。 評析:
1、教師選取材料貼近幼兒生活,使得幼兒有話可說,而且通過這一活動,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會主動去遵守這些規則,活動的教育價值很高。
2、活動的第一個游戲環節讓幼兒自己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了解規則,這無疑對幼兒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培養了幼兒思維的能力。
3、整個活動進行中,教師引導很好,能以幼兒為主,符合二期課改理念。
幼兒園語文聽課記錄【4】
一、回顧交流
1、教師:我們和動物是不是好朋友?那動物也要生病受自然災害,我們要怎樣?(保護動物)。上次我們做了動物調查表,哪些動物需要我們保護,為什么?(動物少了) 教師:還有其他的嗎?
教師:還有就是我們人為造成的,把樹砍掉動物沒有生存的地方了。
教師:上次我們還作了一個動物保護的設計表,哪些動物需要保護,怎樣保護?
幼兒:進行宣傳
2、看匯總表請幼兒交流保護動物的辦法。
教師:我們還作了一個匯總表,我們小朋友想了很多保護動物的辦法,我們一起看一下。 教師:這是什么?
幼兒:把魚放到水里;給花澆水;種竹子;看電視
教師針對幼兒回答分別給以提煉:給動物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種竹子讓熊貓多吃竹子;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保護動物。
3、我們這里還有許多動物,我們看看是什么樣的。
幼兒觀看動物圖像:大象,牦牛,駱駝,熊貓,耗子,老虎。
二、制作海報
1、教師:我們的弟弟妹妹還不知道要保護動物,我們設計一張海報,想想怎么做? 幼兒:畫一些動物,再寫“保護動物”
2、教師總結:海報要有圖案,讓人知道是干什么的,海報周圍可以設計花邊,海報形狀可以根據自己想象。
教師:我收集了一些海報,我們看一下。
幼兒看海報,教師一旁指引,如海報上有什么?重點引導酒的海報。
3、幼兒自由組合進行分工設計一張海報。
三、交流
請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海報進行解說,如畫的是什么哪些動物要保護的,你是怎樣保護的? 延伸:設計一句宣傳語
教師:我們設計了海報要讓弟弟妹妹知道保護動物,那我們要進行宣傳,在宣傳時要說一句話,請你們互相討論。
建議:
1、幼兒制作海報很慢,是不是在幼兒進行分工時,教師引導幼兒一個進行畫圖,一個寫字,一個畫花邊,一個進行布置安排,這樣可能快點。
2、幼兒對制作興趣很高,很投入。
評析
1、從整個活動的制作過程看,幼兒興趣高昂,幼兒間的互相合作基本能達到,教師讓幼兒看匯總表討論保護動物的方法,這一環節容易使幼兒制作海報時朝這一方向,沒有新意。可以多提供一些奇特的海報讓幼兒發揮想象進行制作。
2、活動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生生互動體現得很好。
幼兒園語文聽課記錄【5】
一、出示筷子,引起興趣
1、出示筷子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么? ”
“一根筷子、一支筷子”
教師:“我拿了一雙筷子,這雙筷子是怎么樣的?”
2、幼兒討論
“筷子的后面是正方形的,前面是圓形的、后面好像是有點圓,前面是方方的、我發現頭有點大……”
3、請妹妹朋友和弟弟朋友分別拿一雙筷子。
請幼兒說說自己拿的筷子(很多幼兒拿了不一樣的兩只筷子、有的幼兒拿了一根筷子) 教師:“什么叫一雙筷子?”
教師:一雙筷子就是兩根筷子。
4、 教師將不同的.兩根筷子放一起:這是一雙筷子嗎?(引導幼兒發現兩根一模一樣的才是一雙筷子)請拿錯的幼兒去換一下。
二、比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樣。
1、比一比自己的筷子和同伴的區別
教師:“請小朋友和旁邊的朋友比一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交流:
“我的筷子長、我的上面是一個長方形、我和x x的顏色不一樣。”
出示其他筷子的圖片
2、請部分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的發現
3、出示不同材料的筷子
教師:剛才都是小朋友帶來的筷子,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不一樣的筷子。
電腦依次出示“竹木筷子”、“紅木筷子”“檀木筷子”“牙骨筷子”“玉石筷子”、“金屬筷子”
三、 筷子的由來
1、筷子是哪里來的?
幼兒初步討論
2、教師出示筷子的故事(為什么會發明筷子)圖片,講述故事。
3、教師:筷子是怎么來的?幼兒交流
4、教師出示從“樹枝”到工廠加工到“筷子”圖片順序,講述筷子的制作過程。
四、 筷子的用途
1、教師:筷子有不同長短的、不同顏色的、不同材料做成的,那么筷子有什么本領呢? 幼兒:“吃飯”、 “做玩具”“做泥工”。
2、教師出示“筷子舞”片斷。
3、最后學跳“筷子舞”
活動分析:活動中,很多細小的環節教師都注意到了。當孩子們有時語言表達的并不完善和標準時,教師及時給與糾正。說明我們的老師的確是很用心的在組織她的活動,但我總覺得,從頭到尾環節的進行太過于平淡是本次活動的唯一缺憾。
《大班幼兒觀察筆記20篇》:大班幼兒觀察筆記第1篇學習啦>實用范文>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大班幼兒觀察記錄分析白描筆記_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大班》正文請輸入關鍵詞搜索大班幼兒觀察記錄分析白描筆
《幼兒園大班游戲活動觀察記錄50篇》:幼兒園大班游戲活動觀察記錄第1篇幼兒園大班角色游戲觀察記錄1實錄:“老師,我們的理發店已經好幾天沒有顧客來了。” 朱萬鑫無耐地看著我。我朝著他指的方向看去:
《小班觀察筆記200篇》:小班觀察筆記第1篇 小班觀察筆記(一): 對象:××地點:教室時間:××年××月××日 每一天早上來園時,××都是奶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