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聽課記錄15篇,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1
小泡泡和大石頭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來表現物體的輕重。(重點)
2、能選用多種顏色大膽作畫。(難點)
3、在教師的引導下,鞏固油畫棒換色的常規(guī)。
【活動準備】
1、吹泡泡器一個,大的鵝卵石若干。
2、每人一盒油畫棒。
3、幼兒用書:《小泡泡和大石頭》。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吹泡泡,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和動向。
1、T:我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呢?(彩色的)吹出來的泡泡飛到哪里去了?(上面去了)
2、教師小結:彩色泡泡圓圓的、輕輕地,一吹出來都往上面飛走了。
二、引導幼兒觀察鵝卵石。
1、T:這是什么?石頭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的?和泡泡比,哪個大?放在手上是什么感覺?石頭能飛上天嗎?為什么?
2、小結石頭的特點。
三、教師示范畫小泡泡和大石頭。
1、T:今天小泡泡和大石頭想請我們來畫個像。我們先動動腦筋,大石頭可以畫在紙的什么地方?用什么顏色來畫?小泡泡畫在紙的什么地方?用什么顏色來畫?為什么?
2、教師示范畫。
(1)出示油畫棒,T:小蠟筆開始給泡泡畫像了,小蠟筆,在上面,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吹成一個小泡泡(小泡泡、紅泡泡)你們還想吹什么顏色的泡泡呀?換個顏色來畫的時候,用過的油畫棒怎么辦?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哇,看!紅泡泡和黃泡泡還會親親嘴呢!
(2)請個小朋友來給大石頭畫像吧:小蠟筆,在下面,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變成一個大石頭。你還想變什么顏色的石頭呀?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顏色在畫面上表現出物體的大小、輕重。
五、欣賞作品。
你喜歡哪一幅畫像呀?為什么?
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2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并能說出總數。
2、學念《數數歌》,學習用相應的點數表示總數。
活動準備:
1、全家福圖片
2、幼兒用書第一頁
3、小兔、小貓、小老鼠、小鴨圖片。蘋果卡片若干。
聽課過程
一、小兔分蘋果,復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
1、創(chuàng)設情景《小兔分蘋果》,引出主題。
2、請個別幼兒上來幫小兔分蘋果,大家?guī)退麛禂悼捶值膶Σ粚Α?/p>
聽課評析: 教師的情景創(chuàng)設不夠童趣化。這里如果能激起想幫小兔分蘋果的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二、游戲《數數我家有幾口》,學習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并與相應的點數相對應。
1、個別幼兒回答,請全體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驗證。
2、家里有幾個人,就可以用幾個點來表示。初步了解數量與點數的對應關系。
3、教師總結,鼓勵幼兒在幼兒用書中運用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完成練習。
4、對于程度較差的幼兒教師鼓勵運用《數數歌》手口一致點數。
聽課評析: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可以再強化練習。有個別幼兒還不會協調。
三、幼兒操作,鞏固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
1、 翻到幼兒用書《數學》第一頁,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第一題。
2、引導幼兒了解該練習的操作方法。
3、教師評析,運用《數數歌》進行校對,進一步加深對數量與點數對應關系的認識。
4、創(chuàng)設小兔分蘋果的情景,引導幼兒在情境中復習手口一致點數。
聽課評析: 教師講解的比較細致,這為數學作業(yè)的完成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評析:小班小朋友在上學期,已經進行過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大部分幼兒都已掌握這一方法。本次活動“全家福”,結合主題,運用幼兒熟悉的家人為媒介,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手口一致點數五以內的數量,并能用相應的點數表示總數。活動采取闖關游戲《數數我家有幾口》的方式,使幼兒在玩中學,獲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3
幼兒園聽課記錄及評析 故事《腳步聲》是幼兒十分喜歡的文學作品,兔奶奶根據三只羊走路時腳步聲的不同,判斷是誰來了。利用這個文學作品,讓幼兒學習根據聲音的特征進行判斷,不但發(fā)展了幼兒細致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兒對周圍的聲音產生興趣,能夠留意身邊不同的聲音。通過學學說說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使幼兒萌發(fā)了初步的角色對話意識。
根據孩子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孩子生長的環(huán)境,故事里的“姥姥”這一稱呼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在故事中稱呼“姥姥”改為奶奶,出現的象聲詞走路的腳步聲也進行了簡單化,便于孩子學說。
第一篇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3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
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
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活動3、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準備:硬紙板盒子,盒子里放上一張畫有手套樣的紙,顏料三組,每組的顏色為紅黃、藍綠、黃,湯勺若干,彈珠若干
教師行為 幼兒狀況
一、引入主題1、娃娃家里的寶寶們沒有手套啊!我們把盒子手套送給他們怎么樣?
二、引導滾畫1、請小彈珠到盒子里來玩一玩2、怎么請彈珠的?用勺子,請后勺子放回盒子家里。(幼兒常規(guī)引導)3、老師邊念兒歌邊示范滾彈珠(左右滾一滾,前后滾一滾,繞個圈兒滾一滾)4、請小朋友一起來滾畫
三、引導幼兒用彈珠和顏料一起來滾畫1、請彈珠休息一下吧2、我們怎么把顏料也請到盒子里來玩一玩呢?(引導幼兒討論)3、用勺子請彈珠到顏料里去洗個澡,請完后勺子放回哪里? 4、請小朋友幫老師念兒歌,老師來滾畫
四、小朋友操作,教師幫助念兒歌
五、引導幼兒討論1、現在手套寶寶上有什么了?2、 它怎么樣?
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滾畫1、可以在去請一次顏料,可以是不同顏色的,可以選兩顆。 2、現在看看你的手套變怎么樣了
七、活動的結束我們去請?zhí)柟珟兔 、太大了(怎么辦,老師沒有作回應)B 、沒有顏色彈珠滾出后怎么辦要加以引導有線寶寶A 、像繩子B 、像馬路C 、像樹根變五顏六色的了
評價:一、這是一個小肌肉運動的訓練,操作后有幼兒的交流。 二、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玩透,不需要示范可以這樣來引導幼兒:“你怎么來讓彈珠玩”孩子先進行操作,“玩一玩,發(fā)現什么了”圍在孩子身邊引導,不需要再讓孩子坐下來了。讓孩子再找不一樣的顏色,看顏色的變化。 三、小班常用兒歌來引導,一個活動就用一個中心兒歌來引導。(小彈珠圓又圓,跳進盒子玩一玩,搖一搖,晃一晃,變出許多小線條,小線條像什么,像......像......像......)
第二篇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4月16日 聽課老師:本人
國王生病了(大班) 1、介紹故事的題目:師: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從封面上能看出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國王生病了,他的表情怎么樣呢?小結:故事題目就叫《國王生病了》。2、講述、理解故事:(1)看第一幅圖,老師講故事第一段(國王生病了)。(2)看醫(yī)生開出的運動計劃表,提問:看了計劃表,你覺得國王生了什么病?小結:聽聽醫(yī)生怎么說。(看圖講述)(3)邊看圖邊講國王每天的運動。星期一:大王子和大臣抬轎子送國王上山。提問:國王是怎么做的?大王子和大臣是怎么做的?看上去怎么樣?星期二:看圖請幼兒根據圖片講故事:國王是怎么騎馬的?幼兒講述后,老師小結。星期三:國王又去做了什么?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請小朋友用幾句話來告訴大家:星期三發(fā)生了什么事?星期四:國王叫大臣陪他去打棒球。老師講述故事。星期五、星期六:國王要去干什么?(跑步、做操)他是怎么跑步、怎么做操的?星期天:休息。國王怎么樣?大臣、王子和皇后怎么樣?(累死了)(4)國王覺得很奇怪,去問醫(yī)生:“怎么會這樣?”醫(yī)生哈哈大笑。猜猜醫(yī)生會對他說什么?幼兒討論后,老師講述。國王聽了醫(yī)生的話,綞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決定認真鍛煉。
3、與國王一起鍛煉:聽音樂,和老師看著圖片一起繞著教室周圍鍛煉:周一:爬山 周二:騎馬 三:游泳 小結:運動后你感覺怎么樣?國王和大家一起鍛煉后,精力充沛,身體也好了。
4、制定運動計劃表:(1) 你們平時鍛煉身體嗎?你們都參加過哪些運動呢?(2)在幼兒園里你參加過哪些運動呢?(3)我們也來制作運動計劃表吧!交待要求:分小組制作在幼兒園里運動的計劃,商量好后畫下來,每天的運動要不一樣。(4)講評: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制定的運動計劃表?
小結:你們制定的運動計劃表合理嗎?有沒有運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呢?把計劃表貼到教室,每天按計劃運動就可以看看是不是合理了。
第三篇
好朋友夾心餅干(中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5月24日 聽課老師:本人
聽課記錄:1、導入活動:師:小點心師傅坐好了嗎?小手洗干凈了嗎?放在膝蓋上藏好。
2、看一看:師:桌上有什么?(餅干)(1)師拿一塊圓餅干:它是什么形狀?(圓圓的)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圓圓的?(2)這塊餅干長得什么形狀?(方方的)還有什么東西也是方方的?(3)介紹夾心餅干:師從口袋里變出一塊圓形夾心餅干,引導幼兒觀察: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它有幾片餅干組成?中間還有什么?兩片餅干長得怎樣?(一樣)3、做一做:
(1)找一找:找兩塊一模一樣、可以做好朋友的餅干。老師檢查:兩塊餅干可以頭碰頭,一樣大小的。誰找到了圓圓的好朋友?誰找到了方方的好朋友?把它們頭碰頭,臉貼臉,看看是不是一樣的?(2)師:餅干的芯還沒有,想想可以放什么做它們的芯?老師介紹白布下的果醬。(3)老師示范介紹夾心餅干的做法:在餅干光滑的一面,涂上一點果醬,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拿另一塊餅干和它頭碰頭,臉貼臉,就做好了。這兒有圓形和正方形的盆子,把做好的餅干送到它們家里去。做的圓餅干送到圓盤子家里,方餅干送到方盤子家里。(4)幼兒操作。
4、嘗一嘗:找一塊你喜歡的餅干嘗一嘗。愿意送給客人老師嘗一嘗嗎?帶著餅干去給哥哥姐姐也嘗一嘗,結束活動。
第四篇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6月11日 聽課老師:本人
聽課記錄:都睡著了(學前班歌唱)
活動過程: 1、 圖片導入。 師: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誰?(青蛙、蒼蠅、鴿子……)
大青蛙在哪里?鴿子呢?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傾聽,學習唱“噓噓,它睡著了”。 師:小動物們怎么了?小動物們睡著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噓噓~)
出示圖譜:O O Z ZZ Z (噓噓,它睡著了) 3、學唱歌曲。 (1)師幼合作,學唱第一段,邊唱便完成圖譜。(教師唱前面,幼兒唱后面) 青蛙 O O Z Z Z Z 蒼蠅 O O Z Z Z Z 小老鼠 精靈 小綿羊 O O Z Z Z Z 0 (2)學唱第二段。出示圖譜:大灰熊 O O Z Z Z Z 鴿子 O O Z Z Z Z …… 師:這么多動物都睡著了,我們要怎樣?為什么?
出示最后一句圖譜 (兩只手、兩只腳丫)4、幼兒跟老師完整演唱。5、認識休止,學習控制。 (1)出示O :看到它可不能發(fā)出聲音,就想看到紅燈就“停”. (2)把休止填入圖譜來演唱。用休止替代“噓噓”,變拍手。(3個別幼兒演唱。(4)大家一起完整演唱,休止控制不唱。 6、演唱表演。 1)出示魔法棒,小朋友變成小動物。魔法棒點到誰,小動物就坐下睡覺。(空拍處點,歌曲唱完,一起點完。) (2)請幾名幼兒當魔術師來點魔法棒,其他幼兒當小動物唱歌。 7、分角色集體表演:幼兒扮演小動物找家,演唱表演。 8、 替換歌詞演唱:第二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它們都睡醒了,用“睡醒了”替換“睡著了”演唱。
聽課反思:這是一首旋律非常優(yōu)美的歌曲,而老師的音色也是非常棒,所以老師的第一遍演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我們聽課的老師。這首歌很長,歌詞很多,讓幼兒來學唱是很難的。但朱老師從易入手,找到了很好的切入口,即反復最多的“噓噓,它睡著了”,讓幼兒來學唱,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歌曲的情境中。而圖譜也比較有效地幫助幼兒來記憶歌詞,在老師的帶動下,孩子們不知不覺的唱起這首歌來。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演唱休止,增加難度,層層深入。同時老師采用了豐富的演唱表演形式,讓幼兒能夠投入其中,反復演唱而了此不疲,體會到了歌唱的樂趣。
第5篇 有趣的西瓜皮(小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4月14日 聽課老師:本人
目標:1、引導幼兒在西瓜皮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征,激發(fā)想象力。2、能主動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語言,豐富聯想。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過程:一、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半個西瓜皮)
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二、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么?(秋千),誰會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秋千,松鼠蕩來蕩去真有趣!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干什么?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三、 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1、老師出示背景圖,示范編故事:有一群小動物到草地上玩,發(fā)現地上扔了許多西瓜皮。小動物們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貓撿了個西瓜皮說:“讓我來做個翹翹板吧!”它到樹林里找來一塊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個翹翹板。小貓和小狗一起玩,翹呀翹,玩得真開心!2、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么呢?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請你們也來編個故事吧!一組上的小朋友你先編,再我編,再他編,大家一起接龍編個動聽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3、幼兒分組創(chuàng)編故事(1)組提供一幅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若干小動物(提醒幼兒選好小動物,再講述)(2)請個別小組講述(3)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反思與建議:整個活動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所以感覺活動開展的很流暢。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可以采用把作品布置出來后,一起講,這樣可能混亂的現象會好點。
第6篇 喇叭花電話(中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3月10日 聽課老師:本人
過程:師: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很大又很好看的圖書,我們來看看圖書上有什么?
一、看圖書欣賞故事第一段:1、小老鼠和小鳥不能在一起玩?為什么?幼兒自由的說
2、不能在一起玩,它們心里會感覺怎么樣?3、我們一起來想個辦法讓小老鼠和小鳥在一起?(幼兒發(fā)表自己的建議:請巨人來幫忙、降落傘、乘在一片大樹葉上讓風吹上去、請長頸鹿的長脖子幫忙、請大象的長鼻子幫忙、找根繩子……)4、聽聽小老鼠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二、、欣賞故事第二段:1、鼠弟弟想了一個什么辦法?(種了一顆喇叭花)2、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幼兒交流:小鳥,等你長大了,飛下來跟我們一起玩……3、還可以怎么關心小鳥?4、那我們來聽聽小老鼠到底是怎么跟小鳥說的?
三、繼續(xù)講故事1、小鳥和小老鼠開始的時候碰到了什么困難?后來是怎么解決的?
2、再次欣賞故事一遍:——介紹封面。——暗示幼兒一頁一頁地翻。3、討論:打電話的時候說什么話有禮貌?(你好、Hello……)
四、打電話游戲:1、幼兒選擇好小動物胸卡以及手工紙電話后跟同伴一起練習打電話。
2、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生病了,不能來上幼兒園,你想跟他說些什么呢?(與該幼兒媽媽的手機聯系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關心同伴的話)
評析:這是《我的好朋友》主題背景下的一次語言活動;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的融入、滲透,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關心同伴,嘗試和別人有禮貌的交流等。活動設計新穎、環(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一方面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如:模仿打電話、慰問生病的同伴……讓幼兒在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遷移,使幼兒獲得愉悅的經驗。老師還充分利用大圖書這個教具,靈活而巧妙的讓幼兒在看看、講講中學到了看圖書的正確方法。最后,提點小小建議:活動第三部分讓孩子選擇動物胸卡與同伴練習打電話的過程似乎有些草草了之,是否可讓孩子在練習對話后互換小動物胸卡,以使孩子感受不同角色在打電話時的不同對話。另外,每一次孩子的交流后,教師是否可以做簡單小結,以使孩子的原有經驗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7篇 吹泡泡(小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6月22日 聽課老師:本人
過程:一、導入1、觀看照片,引起幼兒的興趣。師:請你們看幾張照片,看看他們在干什么?2、提問:這是誰?手里拿著什么?吹管是什么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二、猜測并記錄1、觀察記錄紙2、幼兒想象并猜測:你覺得正方形吹管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三角形的吹管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3、記錄自己想象的結果并交流。三、幼兒操作并記錄結果1 教師示范操作吹泡泡2、 幼兒自由選擇吹管進行吹泡泡。3、 記錄自己發(fā)現的結果4、 交流操作記錄表
四、延伸教師出示梯形吹管,讓幼兒進行猜測。
評析:本次活動吹泡泡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孩子們在活動中始終積極主動的在探索,發(fā)現學習。活動中程老師始終作為一個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來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程老師嘗試讓小班孩子學習記錄,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與發(fā)現及時的進行記錄,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觀察分析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小班孩子的初步記錄能力,值得學習。
第八篇 守規(guī)則(學前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4月6日 聽課老師:本人
過程:一、游戲:蘋果回家幼兒分2組,要求把不同顏色的蘋果送回籃子。第一次游戲:幼兒自己開始進行游戲。游戲結束,教師:這樣的游戲結果公平嗎?(不公平)教師:這是種接力賽,就是每個人都要參加的,你們后面的小朋友參加游戲了嗎?(沒有)第二次游戲幼兒自行游戲,教師:游戲是大家的,要一同參加,要拍后面小朋友的手的。教師: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不公平)教師:我們看看每個隊的人數(4,5,6)不等,接力賽的人數應怎樣的?(一樣的)怎么做?(幼兒自由調節(jié))教師:每個隊都是5個人了,蘋果是10個,那怎么辦?(每個人拿2個)第三次比賽教師:現在人數相等了,每個人拿2個蘋果,這規(guī)則是你們自己訂的。幼兒再次比賽。教師:這次比賽公平了嗎?(公平)為什么?教師小結:每個比賽都要有規(guī)則,大家都有遵守這一規(guī)則。二、看錄像,進一步了解規(guī)則1、教師:錄像里的小朋友怎么了?這樣對不對?怎樣才能更好?請你們在看時思考這三個問題。2、邊看邊問幼兒,他們在干什么?這樣對嗎?該怎樣做?
3、看完請幼兒交流。幼兒1:小朋友喝水不排隊,這樣不好,很容易擠的把水弄在地上,應該排隊,那樣就不會了。教師:她說得很好,說出了不排隊的后果,他們這樣安全嗎?
教師:除了排隊還有好的辦法嗎?(靠在一邊,等小朋友走了再過去)(一個接著一個)
教師小結:在集體活動中,有很多的小朋友,我們一定要遵守規(guī)則,這樣才安全。
三、對生活中的規(guī)則與公共場所的規(guī)則1、教師: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遵守規(guī)則?(是,不是)認為是的,站這邊,不是的站那邊。幼兒自由分組。2、教師:請你說出理由,進行分組辯論。幼兒:在馬路上走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教師:我覺得我一個人在家切黃瓜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不用遵守規(guī)則。幼兒:我在學校里也要遵守學校里的規(guī)則,上課不能亂跑。教師:我在家困了,想在哪睡就哪睡,不要規(guī)則。幼兒:在馬路上看到紅燈要停。教師:說說在生活中要遵守的規(guī)則如:在馬路上,地鐵站啊。幼兒:地鐵站里不能亂丟東西。教師小結:原來你們要遵守規(guī)則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我是一個人在沒有別人的地方不需要遵守規(guī)則。3、學做文明上海人教師:我這有許多標志,這些標志都是在公共場所的,看是什么標志。教師小結:有了這些標志,我們就要遵守規(guī)則,要做個文明人。教師:我們小朋友要做個怎樣的人?(文明的上海市民) 建議:教師活動形式新穎,能讓幼兒自己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以幼兒為主。
評析:1、教師選取材料貼近幼兒生活,使得幼兒有話可說,而且通過這一活動,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會主動去遵守這些規(guī)則,活動的教育價值很高。2、活動的第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己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了解規(guī)則,這無疑對幼兒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了幼兒思維的能力。3、整個活動進行中,教師引導很好,能以幼兒為主,符合二期課改理念。
第9篇 保護動物(大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3月10日 聽課老師:本人
過程:一、回顧交流1、教師:我們和動物是不是好朋友?那動物也要生病受自然災害,我們要怎樣?(保護動物)。上次我們做了動物調查表,哪些動物需要我們保護,為什么?(動物少了)教師:還有其他的嗎?教師:還有就是我們人為造成的,把樹砍掉動物沒有生存的地方了。教師:上次我們還作了一個動物保護的設計表,哪些動物需要保護,怎樣保護?幼兒:進行宣傳2、看匯總表請幼兒交流保護動物的辦法。教師:我們還作了一個匯總表,我們小朋友想了很多保護動物的辦法,我們一起看一下。教師:這是什么?
幼兒:把魚放到水里;給花澆水;種竹子;看電視教師針對幼兒回答分別給以提煉:給動物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種竹子讓熊貓多吃竹子;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保護動物。3、我們這里還有許多動物,我們看看是什么樣的。幼兒觀看動物圖像:大象,牦牛,駱駝,熊貓,耗子,老虎。二、制作海報1、教師:我們的弟弟妹妹還不知道要保護動物,我們設計一張海報,想想怎么做?幼兒:畫一些動物,再寫“保護動物”2、教師總結:海報要有圖案,讓人知道是干什么的,海報周圍可以設計花邊,海報形狀可以根據自己想象。教師:我收集了一些海報,我們看一下。幼兒看海報,教師一旁指引,如海報上有什么?重點引導酒的海報。3、幼兒自由組合進行分工設計一張海報。三、交流
請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海報進行解說,如畫的是什么哪些動物要保護的,你是怎樣保護的?
延伸:設計一句宣傳語教師:我們設計了海報要讓弟弟妹妹知道保護動物,那我們要進行宣傳,在宣傳時要說一句話,請你們互相討論。
建議:1、幼兒制作海報很慢,是不是在幼兒進行分工時,教師引導幼兒一個進行畫圖,一個寫字,一個畫花邊,一個進行布置安排,這樣可能快點。2、幼兒對制作興趣很高,很投入。
評析1、從整個活動的制作過程看,幼兒興趣高昂,幼兒間的互相合作基本能達到,教師讓幼兒看匯總表討論保護動物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容易使幼兒制作海報時朝這一方向,沒有新意。可以多提供一些奇特的海報讓幼兒發(fā)揮想象進行制作。 2、活動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生生互動體現得很好。
第10篇活動名稱:有用的筷子 活動地點:中班
活動時間:5月19日 執(zhí)教老師:李老師
活動過程:一、出示筷子,引起興趣1、出示筷子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么? ”“一根筷子、一支筷子”教師:“我拿了一雙筷子,這雙筷子是怎么樣的?”
2、幼兒討論“筷子的后面是正方形的,前面是圓形的、后面好像是有點圓,前面是方方的、我發(fā)現頭有點大……”3、請妹妹朋友和弟弟朋友分別拿一雙筷子。請幼兒說說自己拿的筷子(很多幼兒拿了不一樣的兩只筷子、有的幼兒拿了一根筷子)教師:“什么叫一雙筷子?”
教師:一雙筷子就是兩根筷子。4、 教師將不同的兩根筷子放一起:這是一雙筷子嗎?(引導幼兒發(fā)現兩根一模一樣的才是一雙筷子)請拿錯的幼兒去換一下。二、比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樣。1、比一比自己的筷子和同伴的區(qū)別教師:“請小朋友和旁邊的朋友比一比筷子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交流:“我的筷子長、我的上面是一個長方形、我和x x的顏色不一樣。” 出示其他筷子的圖片2、請部分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的發(fā)現3、出示不同材料的筷子教師:剛才都是小朋友帶來的筷子,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不一樣的筷子。電腦依次出示“竹木筷子”、“紅木筷子”“檀木筷子”“牙骨筷子”“玉石筷子”、“金屬筷子”
三、 筷子的由來1、筷子是哪里來的? 幼兒初步討論2、教師出示筷子的故事(為什么會發(fā)明筷子)圖片,講述故事。3、教師:筷子是怎么來的?幼兒交流4、教師出示從“樹枝”到工廠加工到“筷子”圖片順序,講述筷子的制作過程。
四、 筷子的用途1、教師:筷子有不同長短的、不同顏色的、不同材料做成的,那么筷子有什么本領呢?幼兒:“吃飯”、 “做玩具”“做泥工”。2、教師出示“筷子舞”片斷。3、最后學跳“筷子舞”。
活動分析:活動中,很多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注意到了。當孩子們有時語言表達的并不完善和標準時,教師及時給與糾正。說明我們的老師的確是很用心的在組織她的活動,但我總覺得,從頭到尾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太過于平淡是本次活動的唯一缺憾。
第11篇活動名稱:有趣的數字班級: 大班 執(zhí)教 閔小紅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4月25日 聽課老師:本人
活動記錄:一 活動引入1老師在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些東西,發(fā)現了嗎?2幼兒回答:我發(fā)現了什么3 小結:原來在東西上找到了數字寶寶。4那你們都找到了那些數字寶寶?
二 數字有什么用1自行車上的數字寶寶有什么用?2杯子上的數字有什么用?3電話機上的數字又有什么作用?4小結:數字寶寶就在我們身邊。三 生活中的數字1集體討論:我們還在那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寶寶?2老師找到的數字寶寶,他們分別代表什么?四 與數字寶寶做游戲1馬蘭花2“大一的數字”3“1”和“0”組合成10,那還有其他數字寶寶能組合起來。
活動分析:每一次看閔老師的課,從中我都能學到很多東西。這次也不例外。整個活動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充實。不像以往自己設計的活動,枯燥。孩子們在玩玩,說說的良好氛圍中掌握了所要領略的知識點。雖然在觀看圖片環(huán)節(jié)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教師還是臨危不亂的處理好了,這一點值得我們新教師好好學習。
第12篇 保護動物(學前班)
執(zhí)筆教師:農老師 聽課時間:3月28日 聽課老師:本人
程:一、說一說:保護動物師:“我們和動物是不是好朋友?(是)“動物也會生病,受到自然災害,我們該怎么辦?”(保護它們)“上次,我請小朋友做了一個調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和幼兒一起看以前的調查表,提問:哪些動物需要我們保護?為什么?(熊貓、老虎……因為有些動物很稀少)教師小結:動物需要保護,因為有些動物稀少,人為因素破壞了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教師出使保護動物策劃書,讓幼兒觀察有幾種方法來保護動物提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保護動物?” 1、把魚放生 2、保護森林資源 3、保護熊貓,給他們多吃竹子 4、從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 5、不要捕捉青蛙6、不獵殺猛獸二、觀看課件1、討論哪些動物需要保護?(大象、牦牛、斑馬、駱駝、老虎)2、師:“我們小朋友已經知道要保護動物了,但是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不知道,我們來做一張海報給他們看,進行宣傳。那你打算怎么做呢?”(畫一個動物,然后寫上保護動物)
3、再看PPT,觀察老師收集的海報,了解海報該怎樣來設計。三、幼兒操作自由結伴合作制作海報,教師指導四、討論1、幼兒交流已制作好的海報2、分組討論:你該怎樣來宣傳,設計宣傳語
評析:這是一次主題背景下的很好的活動。老師在準備上是很充分的,讓幼兒進行了調查,參與制作了“保護動物策劃書”,最后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孩子們在本次的活動中初步嘗試合作制作了海報,達到了老師制定的目標。但是孩子們在海報的制作效果上有一些相同,建議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展開有針對性的第二次活動,可以讓孩子欣賞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海報并學習制作,本次活動會是一次很好的延續(xù)一課三例的活動。
《課程觀察記錄3篇》:課程觀察記錄第1篇日期:2018.5.28活動環(huán)節(jié):建構區(qū)觀察者:陸雯燕觀察對象:張耀齊、沈承恩、於樂、朱希瑞、陸正浩年齡段:8歲2個月、7歲9個月、7歲10個月、8歲2個月、7歲6個月材料
《小班觀察筆記大全30篇》:小班觀察筆記大全第1篇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一):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 地點:小一班活動室、操場 對象:謝子諾等 目的:了解幼兒的興趣點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
《幼兒園記錄篇》:幼兒園記錄篇第1篇 幼兒姓名:瑩瑩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不愛說話,不愛喝水. 觀察日期:20xx年9月7號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瑩瑩是個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