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生命》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生命
王萬平
天蒼蒼
一朵熱情的雪花
在一粒光的手心上舞蹈
時光匆匆
地茫茫
一朵深情的的雪花
在一粒光的眼眶里歌唱
草木青青
【河套葉子點評】
《生命》:一個生命需要找到一個依靠。千山暮雪說這就像“一朵熱情的雪花,在一粒光的手掌上舞蹈。”生命的孤獨需要找到依靠,有了依靠的生命才能起舞弄清影,綻放出生命奇異的光芒。詩歌被喻為語言藝術王冠上的明珠,總要創造出新奇的意象,喚醒人們的審美愉悅才無愧這個稱號。“一粒光的手掌”“一粒光的眼眶”,就是這么新奇、新鮮。
======================================================================================
【作者簡介】
河套葉子,本名劉光明,七零后,居內蒙古臨河,內蒙古作協會員 ,西部散文學會會員,靈犀詩社社長 ,《靈犀》季刊主編
《河套葉子散文選》2011年12月9日由內蒙古出版集團遠方出版社出版。計劃在2014—2017年出版詩歌集《北郊聽雪》,散文集《在河之洲》,隨筆集《粗聲細氣》,讀書札記集《讀在巴彥高勒》,修訂版《河套葉子散文選》。《踏月:詞和曲》《會飛的歌詞》短篇小說集《誰家茉莉》《現代漢語詩歌表達手段的更新與繼承》
詩觀:詩歌是心靈的哲學,是心靈的宗教,是心靈的藝術。詩歌很難寫好,詩歌是語言藝術王冠上的明珠。我讀到了很多好詩歌,也讀到了很多壞詩歌。詩人非自詡,桂冠非自封。太多的詞語遮蔽了詩意,是很多詩歌的弊端,沒有雕刻感,詩意如何站立起來?《資本論》《史記》(韓兆琦注釋本)《文心雕龍》,應該讀一讀。藝術就是印象,所以虛構和變形是必要的藝術手段。“惟陳言之務去”,是韓愈對做文章者的首要告誡。人之患在于好為人師,故而我永遠只是個小學生。思想,情緒,價值取向,滲透在文字之中,故而可以說文如其人。現代漢語詩歌的路途才剛剛開始,表達技巧正在探索。我學寫散文,偶爾寫短小說,詩歌需要靈感和觸動。人性的復雜和自私是世界混亂的根源,也是文學,尤其是小說表現的根本。所以,人物是小說的核心,但是語言的技巧和巧妙的情節確是讀者藝術審美的需要。小說離不開故事。藝術表現需要技巧,就像廚師面對食材知曉該如何下刀一樣。語言,還是語言,語言是唯一的特征。語言過關,才有其它。文章不厭百遍改。一篇好散文的特征:獨特的氣息,語言的獨特感,虛構的底線,內心的澄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獨特性,是詩歌、散文、小說存在的唯一理由。一句話,獨特性是藝術品存在的唯一理由。敬畏文字,要流傳,而不欺世盜名。所以鄭重申明,我的博客文字,只是草稿。
語言表達的沖擊力,這是必須追求的。古人就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語言不驚人,存在就沒價值。作品的標桿不能低,只能高,否則就是庸俗的文字泛濫。為文有技巧,規律需探求。文學,在一些程度上,有著宗教的意味或色彩。文學虛構不平凡的世界和藝術生活,與生活對話。簡而言之,詩歌要寫感覺。這句話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一首好詩,讀起來感覺舒服,鮮活、蓬勃。散文,我嘗試寫意散文,而且試圖寫出長篇散文,這是一種艱難的行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