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質量的實踐與探索》教學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孩子將要進入小學學習了,這對一個幼兒來說,是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臨近幼兒畢業,家長們既興奮,又有各種擔憂。有的家長對教師說:“你們可以多教一些小學的知識,讓孩子早一點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許多家長還為子女即將入小學投入可觀的精力和財力,但對幼兒情感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卻不太關注,所以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我園曾到小學向一年級的老師調研過,了解一年級學生的發展現狀。小學老師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有些小學生存在的問題。如:小學生上課時個人表現欲強,但不注意傾聽和欣賞別人的發言;小組討論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發言時雖然比較大膽,但講話的條理性不強;不會整理和保管學習用品;做值日時不會拿掃帚;不善于為班級做事;規則意識和時間觀念還不夠強等。
為了幫助幼兒充分做好入小學的準備,使幼兒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必須家園密切合作,優化幼小銜接教育。
二、 研究的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和交流,教師和家長都能明確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具體做法。
2、關注家園互動,讓每個家長成為幼小銜接教育的合作伙伴。
3、幼兒對入小學產生興趣,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4、在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學習的關鍵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研究的時間、對象和主要內容
時間:2007年9月----2008年6月
對象:大班全體幼兒及家長
主要內容:
1、引導幼兒對入小學和小學生活產生興趣。
2、培養幼兒親社會的情感和行為。
3、強化對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4、引導幼兒建立三個關鍵意識(任務意識、時間觀念、規則意識)。
5、提高幼兒多種學習能力。(自主閱讀的能力,積極思維的能力,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圍繞中心有條理地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研究過程:
研究課題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
主要步驟: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方案,并對課題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建立研究制度。
2、學習相關文章及有關資料,進一步調查家教現狀。
3、分析上學期的幼兒全面評估情況,找出大班段幼兒的薄弱環節,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并開始付諸于實踐。
4、、大班幼兒和教師一起制定班級規則,并設計布置評比欄。
5、組織大班主題班會和“優化幼小銜接”家長學?;顒?發放告大班幼兒家長書及有關資料。
6、組織幼兒對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進行一次互評。
第二階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
主要步驟:
1、把發展思維能力和提高前書寫、前閱讀能力的各項措施落實于實踐。如:創設科學區,組織詩歌朗誦會和命題講話活動等。
2、制定大班幼兒夏季作息制度。
3、參觀小學,激發幼兒對上小學的興趣。
4、舉辦大班幼兒親子聯歡會。
5、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具體措施
1、以“幼小銜接”為主題,先后組織大班段教師專題研討會、大班主題班會和大班幼兒家長學?;顒?。
2、家庭和幼兒園為大班幼兒增添一些必要的規則,讓他們了解規則的意義,參與規則的制定。
3、創設人文化的教室環境,民主化的管理氛圍。根據集體制定的規章制度,設計評比欄,促進幼兒相互激勵,形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
4、幼兒園制定大班幼兒的作息制度,并把一日生活中比較固定的環節寫出來,表示各生活環節的時間和活動內容。家長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放學回家后的一段時間,使幼兒加深對作息制度的認識。
5、豐富智力活動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智力游戲,通過創設內容豐富的“科學活動區”,促進幼兒觀察、想象、思維、判斷等能力的發展。
6、強化前誦讀、前書寫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看書、寫字習慣;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在閱讀中,引導孩子觀察角色的表情,想象他們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把培養親社會的情感和命題講話活動結合起來。例如:《夸夸我的好朋友》《我來幫助你》《謝謝你的幫助》。
8、組織參觀小學活動,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一些態度可親的小學教師和優秀小學生。
六、 課題組成員:
大班段教師:王波君 李小平 孫奇兒 黃喜飛
家委會成員名單:劉秀華 鮑丹女 尹克愛 楊君波 鄭利青 童海華
周美紅 楊柳 邵凱 張紅意 牛通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