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自由翱翔
天地無邊,心胸寬廣,向往自然,自由翱翔! (前言)
之所以再一次把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計發到“國培”上,是有原因的。其一,為證實“改進教學設計可以進步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其二,我在改進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第一次在我校數學組教研活動中,我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課后,我積極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中心小學的教導主任及我校的數學教師都對我的課做了點評,根據他們的點評和教學建議,我修改了我的教學設計。后來,在“國培”“學情分析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習中,我按活動與思考“結合一節課堂教學實例,說說如何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設計”的要求,以關注學生的需求為研究主題,修改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設計,并到我鄉下寨小學四年級進行的這一教材內容的教學。這一次的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現記錄如下: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熟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關注學生的知識需求,讓學生能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能理解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關注學生解決題目的需求,給予學生經歷熟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使理論與實踐相聯系。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情感動力,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熟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樂趣,了解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預備:
老師:1、課件。
學生:1、三角尺,直尺,量角器。2、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任意四邊形紙片各幾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做實展墊。
1、(課件出示,幻燈片1)引導認真觀察,溫習“平行”與“垂直”。?
2、檢驗:垂直與平行
3、(課件出示,幻燈片2)你在圖上看到了哪些平面圖形?
師:這些圖形有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封閉的平面圖形。(板書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感知平行四邊形。
1、①比比誰的動手能力強
畫:一個四邊形
折或裁:一個四邊形
組:一個四邊形
框:用釘子板框一個四邊形
展示,把學生的以上的動手作品,并圈出來。
②看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課件展示,幻燈片3)
小組合作:觀察四邊形,再說說你們的發現。
2、交流。
匯報發現。誰來大膽匯報自己的發現?你是怎樣知道的?
(指名說說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3、驗證結論
考考誰的表達最正確。
師:剛才有的同學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我們一起來驗證吧,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幻燈片3,方法:用直尺、三角尺平移驗證)
4、總結概念。
揭示概念: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課件展示,幻燈片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并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課件展示,幻燈片4)
天津網站建設5、了解平行四邊形和四邊形的關系。
6、課堂小練習。
(課件展示,幻燈片5)
(二)、學生自主、合作、共同完成“熟悉梯形”。
1、觀察(課件展示,幻燈片6)匯報發現
根據回答板書:一組對邊平行
2、驗證結論(課件展示,幻燈片6),總結概念。
3、了解關系。
4、穿插練習。(課件展示,幻燈片7)
三、合作探究,明白關系。
活動一:比比誰的反應快
按老師所說的舉起手中的圖形,指名讓學生把舉對的圖形用磁釘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圈里。
活動二:想想(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教師小結
四、關注情感需求,拓展延伸。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課件展示,幻燈片8) 2、學以致用
(課件展示,幻燈片9)
五、總結收獲,體會歡快。
(教學反思)
我從不輕易慶幸自己所得所有,但今天,我慶幸我參與了“國培”。在培訓中,我根據學習要求,把自己原先粗糙的課修改之后,在我鄉下寨小學再次教學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次的教學,我自以為達到的預期的目的——在我原先的教學基礎之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第一,改進教學設計,進步課堂的有效性。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一次教學,我的教學思路是溫習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按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并在熟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同時,形成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的集合圈。課堂教學的結果是,學生熟悉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也看懂了那集合圈表示的意義,可并不明白學了這些有什么用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聯系。所以,這一次的教學,我改進了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改成:溫習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和用平行和垂直檢驗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或垂直;第二步是分小組同時進行“畫一畫、折一折、框一框、組一組”四邊形的教學活動;第三步,自主與合作,觀察并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熟悉平行四邊形,區別它與任意四邊形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形成集合圈;第四步,同法熟悉梯形,自主完成,并能區別它與其它四邊形;第六步,找一找生活中的四邊形,教師再用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可用到的四邊形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平面圖形之美;然后再學以致用,自己利用四邊形設計一個圖案。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這一次的教學由于有了學生動手,有了條理清楚的教學思路,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不再枯燥無味,不再脫離生活。
第二,關注學生需求,學習有的放矢。
這一次的教學設計,我是在學習了“學情分析與小學數學教學”課程之后,充分關注學生的知識需求和情感需求,對原先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后再到我鄉的下寨小學進行教學的。我們農村的學生,生活中不乏數學,可是學生長期的沒得到“留心生活中的數學”教導,所以很多時候對身邊的數學是熟視無睹或說充耳不聞的,但他們有“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的質疑,有“怎樣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題目”或“怎樣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的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我調整后的教學設計就充分地考慮了這些因素。所以,本節課較之前一次上課,是有的放矢的,也因此達成教學目標更簡單易行。
第三,假如再教學一次這個教學內容,我將會對教學設計再做調整。
盡管我的教學設計較之第一次教學有了進步,但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一次的教學中,仍有瑕疵。假如讓我再次教學這個內容,我會這樣修改我的教學設計。即把第一步的溫習平行和垂直這兩個概念重新調整為溫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只是這一次的溫習不是簡單的說一說學過什么平面圖形,而是以“猜詞”的方式進行,如,兩個同學中,一個背對著要猜的的的詞,一個看著那詞進行描述,讓對方猜是什么“平面圖形”,當猜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學生無法正確描述了,那么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新內容的學習。我想像著,這樣的設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更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感悟。
這一次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改進教學設計,能有效進步課堂教學質量,也深刻感受到凡事只要肯于鉆研,一定會做得更好,終于不枉幾天的辛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