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七年級語文上冊十八課《狼》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介于精讀課文與課外閱讀之間,成了橋梁性的教學材料,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半獨立閱讀。因此,教學《狼》這篇課文,我準備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安排“合作”的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得的學習經驗來學習這篇文章。我是在初一剛入學的學生中上這一堂課,在小學,他們已經學習了幾篇文言文,本學期的《童趣》也已學完,有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準備分三個階段落實:一是預習。二是課堂學習。三是課后作業。
預習階段,主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并記憶這些信息;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解把課文讀通順,把文意弄明白。這為課堂學習奠定了基礎。
課堂學習階段,一是讓學生積累詞語,包括含“狼”的詞語和文言實詞虛詞及活用詞語;二是讓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翻譯;三是讓學生領悟課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多元認識事物,培養學習辯證的思維能力。課堂學習主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引領,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課后作業階段,是對課堂的有效延伸。背誦和默寫全文,是對知識的鞏固;拓展閱讀《狼》三則的另兩則,是對課堂知識的發展。
這一教學思想,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理解文言知識的基礎上,有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熏陶,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能力的提高,使語文學習開放而充滿活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生詞,積累文言詞匯。
2.朗誦文章,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1.熟讀成誦。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
2.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3. 推薦閱讀,讓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辯證地認識狼,培養學生個性思維及立體思維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和熟讀成誦能力。
教學難點:文言實詞虛詞理解和記憶。
課前預習:
1. 查找作者蒲松齡的相關資料。
2. 利用工具書,幫助自己解決字詞問題,力爭把課文讀通順。
3. 結合課文注解,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課堂學習:
一、 狼圖導入,積累詞語
出示狼的圖片(插入狼嗥),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狼的看法或者,所聽到的周圍的人對狼的評價。
請同學們說說帶“狼”字的詞語,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設計意圖】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及“立體教學法”提倡的“信息互動”、“資源共享”、“立體交叉”、“綜合利用”等教學手段,把圖片和音樂作為本文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開課伊始就全情投入,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
說帶“狼”的詞,一是先入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潛移默化,強調積累的重要。
二、記憶作者,略知作品
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 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
【設計意圖】
必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性的東西,要求學生一定要熟記,沒有別的竅門,只是記和背。
三、 個性閱讀,讀通文本
1.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3遍,把課文讀通順。
2. 檢查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情況,對比較難讀順的地方,老師范讀。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綴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設計意圖】
這是學習古文最基本的要求,不把文章讀通讀順,就不可能進入理解和感悟的環節。
四、 結合注解,疏通文意
1. 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對照注釋,能把課文的大致意思弄明白即可。
2. 請幾位同學把這個故事復述一遍,如果有復述不清楚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利用現在資源去輔助自己的學習,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五、 細讀課文,理解文章
1. 請同學們各自讀課文,邊讀邊在不能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下面注上自己喜歡的標志。
2. 同學之間疑問互解。
3. 向老師提出不明白的詞句。
4.教師結合同學們自學互學及提出疑問的情況,迅速歸納整理,對重要的內容,學生容易出錯容易忽略的內容再以提問的形式加以強調和強化。
【設計意圖】
以上4個小環節是自成一體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我校主張的教學方法,這與新課程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器官,全面自學之后,再同學間合作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后,許多知識都稔記于心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方法比老師“填鴨式”地“我講你記”更有效。然而,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第3和第4點彌補了這一缺陷,通過師生互問作進一步的探究,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以保證學生把課文弄懂弄通。
(1)詞語方面:
①重點詞語要結合課文句意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如以下詞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害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止:有兩講—— 一為“只”;另一為“停止”
②有些詞語用的是其引申的意思,要提醒學生注意,如: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③一詞多義:
止: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 向前 “狼不敢前”
④詞類活用:
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2)句子方面
重要語句翻譯: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應該說是本課的重點部分。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對古文而言,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翻譯,向來是學習古文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基礎的一環,對學生今后古代漢語的學習起作奠基的作用,不可輕視。雖然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也并不難懂,甚至可以說是同學們喜歡的、感覺趣味無窮的短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篇文章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相對比較大。所以,我設計了這些字詞句的理解環節,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并掌握古代漢語的一些語言習慣,為學生今后學習古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 理順思路,體會中心
1. 填下表:
狼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經過
故事的結果
課文的文眼
文章的主旨
2. 指名說一說文章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迪?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弄懂本文記敘的順利,并梳理故事情節,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感知和記憶,由此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讓學生就事論事,有感而發。這樣,既訓練了學生分析與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七、 拓展延伸,辯證思維
1.提問:除了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2.出示文章《母狼的智慧》讓同學們閱讀,談談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對狼有什么不同的認識?
【設計意圖】
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到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基于這一理念和立體教學法提出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方面、相交叉的師生互動”教學思路,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強調的是老師與學生,社會與師生之間相互教與學。這一環節,老師提出新的學習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由課本知識遷引到課外知識,拋開本文作者的寫作主旨——對狼的抨擊、恥笑等思想意識,讓學生通過閱讀從另一個方面認識狼,評價狼,從而,培養學生初步辯證思維的能力。
八、推薦閱讀,開啟智慧
《狼圖騰》
《狼道》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上一環節的延伸,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九、課后作業,鞏固落實
1.背誦并默寫這篇古文。
2.找出《狼三則》另兩則閱讀并能初步理解。
【設計意圖】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能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