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11.去年的樹》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全文沒有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和樹的真摯情誼。作為教者,我在反復朗讀、揣摩文本時,為蕩氣回腸的深情感動著,為憂傷惆悵的結局感傷著。我想,我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感動。
這是我的課堂預設,在生成時,我努力做到,以師之情激生之情,以文之情激生之情,讓情感在課堂上迸發出火花,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2、以情導讀,以讀促悟,以悟激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逐步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用多次換角色的方法來朗讀,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漸漸地,學生們走進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著學生的表情變得著急、擔心、難過時,我知道故事已進入他們的內心深處。
3、“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和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象,進行了補白。既然是想象,就沒有標準答案。我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積極地肯定,鼓勵他們。如最后的小練筆,我想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對誰說),就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并進行了交流。學生們有贊美、安慰小鳥的,有對伐木人提建議的,還有對作者說希望有圓滿結局的……我想這是學生對文本最好的解讀。
遺憾的是,我在這節課教學中體現最充分的是讀,但在讀的評價上做得不夠細致。如學生分四人角色朗讀,有個男孩把小鳥的焦急讀得不夠,我沒有指出,進行指導。又如學生評價學生的朗讀,反復只說“很好,很好”時,我的引導只有單一的“好在哪里”。如果在朗讀的評價上更具體細膩,學生的讀會更充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