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少年閏土》評課稿及練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情知引發
1. 師:(出示魯迅先生與少年閏土的圖片)同學們,認識上面的這兩個人嗎?誰來簡單的介紹這兩個人。
生:要點:魯迅先生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文豪);《少年閏土》(出示課題)這篇課文節選于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少年閏土”這個人是這篇課文(小說)的主人公,也是魯迅先生兒時的伙伴。
2.師: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是不錯的!(出示〖課前預習案〗)下面,我們通過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這篇小說,來重點認識小說的主人公——少年閏土,進而走近魯迅先生。
二、情知體驗與情知內化
(一)結合預習案,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說講究主人公的亮相,課文的插圖(出示插圖,注意停頓)、第一自然段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2. 〖課前預習案〗要求朗讀課文,現在,我來請一名同學來朗讀這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邊聆聽,一邊想象畫面。
3. 第一自然段共有3句話。
出示:上面這名同學在書上畫了關鍵詞句子,我獎勵這名同學美美讀第一句。
師:這一句寫景,魯迅先生用詞美,這名同學讀得美,閏土的家鄉更( )。此時,我們有一種欲望、有一種期待( )。
寫景是為了寫人,出示第二句,指名小組讀。
閏土這個主人公的年齡、外貌、動作刻畫得非常具體,一個活潑可愛、機制勇敢的閏土,矗立在我們的眼前。
出示第三句,我有一點奇怪:這句寫了“猹”的靈敏、狡猾,而不是寫閏土這個眼前主人公,這是為什么?
生:要點:反襯閏土的聰明與勇敢。
總之,第一自然段很準確地定格了閏土這個主人公,讓我們好奇,讓我們想繼續讀( )。提醒學生,課后要求背誦。
(二) 結合預習案,學習第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1.(出示預習案(作業)課文從第( 4 )至第(16)自然段記敘“我”和閏土相見與相處的過程;記敘了“我”和閏土的哪幾件事?(四件事,捕鳥、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
想一想: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表達“我”什么樣的想感情?
2. 出示預習案(學生作業):從第( 4 )至第(16)自然段記敘“我”和閏土相見與相識過程。
追問一:要想填好這兩個空,關鍵要把握什么?(相見與相處)
追問二:有同學告訴我,從這里獲得給文章分段的啟示,現在,我要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生:要點:從第( 4 )至第(16)自然段講述“我”和閏土相見與相識過程;第17自然段記敘“我”和閏土的分別與友誼,不是相見,另成一段;最有爭議是第一自然段,是30多年前,我”和閏土相見相處留下的深刻印象……
3.出示預習案(學生作業):記敘了“我”和閏土的哪幾件事?(四件事,捕鳥、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
捕鳥:請同學朗讀5至7自然段,追問:魯迅先生寫出了閏土的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中,最能看出這樣的特點?(要點:聰明能干、見多識廣;小說最講究人物的外貌、動作的刻畫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
看瓜刺猹:提問:從第幾到第幾自然段寫了“看瓜刺猹“?指名學生朗讀,追問:從中,我們發現了閏土的什么特點?(要點:機智勇敢)
拾貝殼、看跳魚兒,全班齊讀第8自然段、第14至15自然段,追問:文中表現閏土的什么特點?(要點:生活豐富多彩)
4.比較四件事,文章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要點:有祥有略)
(三)結合課前預習案,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四角的天空。”
1.在統計同學課前預習案的情況中,同學們認為“他們都和我一樣……四角的天空”最難理解,下面,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出示〖課中導學案〗)
我們的問題
同學們認為“他們都和我一樣……四角的天空”最難理解,以此,我們提出的問題是( )?
我們的探究
1. 先把“他們都和我一樣……四角的天空”還原到自然段中,再讀一讀。
2. 回顧全文,從對比中,感受“我”與閏土的很不一樣。
閏土生活在(海邊的農村),而“我“生活在( );
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而“我“是一個( );
閏土(見多識廣、 ),而“我“(孤陋寡聞、 )。
我們的發現
環境不同、階層不同、生活不同,沒有讓“我“感到( ),反而引起“我”( ),從中流露( )。
3. 反饋
(1)出示我們的探究2,追問:結論從何處而來?
如:“大富戶家少爺”,結合第二自然段找出處。
(2)讓學生充分講“我們的發現”后,教師講解:小說還有一個特點,作者對現實生活不滿乃至抗爭、對美好的向往,往往隱含在小說中,需要我們去發現。
(3)朗讀這個自然而然段。
(四)全課小結。
〖課前預習案〗要求想一想: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表達“我”什么樣的想感情?
現在,我請大家來說一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