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這是《巨人的花園》研討及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認識“溢、允”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洋溢、允許、訓斥”等1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課文想像畫面,體會“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前游戲:看圖猜童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看圖片猜童話的游戲。(課件出示圖片《白雪公主》、《海的女兒》、《小紅帽》、《賣火柴的小女孩》)
童話,伴隨著我們成長;童話,帶給我們快樂。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孩子才有了童話。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童話。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個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寫的最富有詩意的一個童話《巨人的花園》。(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重點指導“火辣辣”的讀音,“辣”的本音是“là”但在“ABB”式詞語中讀輕聲。
2、自由朗讀,讀后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3、交流語句。
(1)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2)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3)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
4、上面的語句中隱藏著一個秘密,藏著幾個多次出現的關鍵性詞語。你能找出來嗎?
生回答(孩子,春天)。
5、孩子、春天,春天、孩子,是多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了孩子的提醒,春天留住了;有了孩子的相伴,巨人幸福了。怪不得,巨人終于明白,(生接——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反過來,也就是說,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下面,男生找課文中“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的句子,女生找“有孩子就有春天”的句子。
6、男生匯報:
(1)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他想:“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
你從哪里看出這里沒有春天?生答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瑟瑟發抖。師板書:雪花飛舞。
放課件:狂風呼呼地刮著,雪花不停地飛舞,巨人的花園里冷得像冰窖。真冷啊!誰想讀?
“瑟瑟發抖”是怎樣的?用動作演示一下。
在嚴寒中,巨人的身體在顫抖,那他的聲音呢?誰想讀巨人想說的話?生讀,加上動作。
男生齊讀,加上動作(放音樂)。
(2)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巨人的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從哪里看出這里沒有春天?板書:鮮花凋謝 樹葉飄落 冰雪覆蓋
大家一起讀讀這句話。
7、女生匯報:
(1)他抬頭望去,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好幾個月沒見過這么明媚的陽光了。巨人激動地跑到花園里,他看到草翠花開,有許多孩子在歡快地游戲,他們大概是從圍墻的破損處鉆進來的。孩子們的歡笑使花園增添了春意。(放《春天在哪里》伴奏)
哦,春天來了,讓我們和巨人一塊找春天吧。請大家自由讀讀這段話。
隨機采訪:小朋友,你和巨人一塊找到春天啊嗎?春天在哪里?生把找到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陽光明媚 草翠花開
巨人有多長時間沒有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了?那他現在是什么樣的心情?帶著這些感情來讀一讀這段話。
全班齊讀,感受巨人的喜悅之情。
(2)這個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小男孩分明是個魔術師!他變出了什么?板書:綻出綠芽 開出花朵
多神奇啊!找生讀。
8、全班齊讀板書的詞語。
三、深入探究
1、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花園時而是春天,時而是冬天?巨人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生讀書匯報。
巨人見到孩子們到花園里來玩,很生氣。
巨人在花園周圍砌起圍墻,而且豎起一塊“禁止入內”的告示牌。
巨人訓斥孩子們。
巨人是怎么訓斥孩子們的?生匯報,指導朗讀。
那孩子們聽了訓斥后,又是怎么做的?(紛紛逃竄)想像一下,孩子們會是怎樣逃竄的呢?
是的,孩子們的身心都受到了傷害,所以花園里就又變成了冬天。
2、你認為這是個什么樣的巨人?
3、你想對巨人說點兒什么呢?
4、巨人聽了我們的勸告后,后悔了嗎?他是怎么說的呢?生回答并指導朗讀。
四、課外拓展
寫一寫:巨人醒悟后,是怎么做的?他和孩子們在花園里是怎么相處的?
李老師:
劉老師的《巨人的花園》在把握教材方面做得很好。不過在教學過程中的過渡語還需要自然。另外,教學過程老師應是引導著學生學,而不是讓學生跟著老師走。
戰老師:
《巨人的花園》在實踐“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時而春天,時而冬天?”時,巨人訓斥孩子趕走孩子的話應練習朗讀。結尾處巨人忽然醒悟,對巨人說什么?練習說,怎樣做,寫一寫。
唐老師:
《巨人的花園》在講授第三環節自讀課文,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后,老師應問為什么劃出這個句子或者你感受到了什么?而劉老師在講授開始時,只是讓生讀出了所畫的句子。再者,如果把這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演一演,相信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程主任老師:
《巨人的花園》:一、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第七自然段中有個詞語“紛紛逃竄”,應讓學生反復體會、感受“紛紛逃竄”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紛紛逃竄?想象一下孩子們從花園里紛紛逃竄會出現什么后果?孩子們為什么會紛紛逃竄,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自然界的變化其實就是孩子心理的變化,孩子心靈受傷了,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孩子做得開心了,天也變暖了,春天到來了,鮮花也盛開了,孩子的心是天使般的心。二、倒數第三段巨人的話“喚來寒冬的是……謝謝你!”,王老師設計為應用舒緩低沉的語氣讀,這一點本人不敢茍同,竊以為不應強調用什么語氣讀,應讓學生通過理解感悟,讀出人物后悔、自責、羞愧的內心感受即可,因為此時此刻“巨人”一定是一個知錯改錯的真誠態度。總之,教學設計上應多讓孩子從內心感受童話內容,如果單是從字詞表面來理解課文內容,就顯得流于形勢了。
王老師:
盡管劉老師的課很完美,但是也不是無可挑剔,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幾點:1、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挖掘的不夠深,應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斥責”這些詞語中去感受巨人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更進一步體會這是個怎樣的巨人。2、對本文的拓展不夠廣。我認為讓學生課下再續寫《巨人的花園》,看看巨人為人們做了些什么,他的實際行動如何,感受一下童話的魅力,會更好。
徐主任老師:
劉老師在講授課文時,我覺得應該再對課文內涵挖的深一些,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在指導朗讀時,應再讓學生加強體會,讓他們從朗讀中去感悟巨人的冷酷無情,加強朗讀體會。在講授爬山虎如何爬的時候,除了課件的使用外,如果再讓學生動筆畫一畫,進一步體會一下怎樣爬,會更好一些。再加進實物的演示,教學效果會更直觀,學生更利于理解。
教后反思:
本篇課文是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這篇童話要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具體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
2、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細品味時,總是從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園里玩,心里會怎么想,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學方式太單一。
要上好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